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673904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docx

湛江中考中国历史考点总复习MicrosoftWord文档

2013年历史中考总复习

第一部分中国历史

古代史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距今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部落首领;

2、两个部落的联盟发展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3、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传说继黄帝后,部落联盟首领先后尧舜禹,他们推选首领的方法叫——禅让制

5、禹因为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6、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1】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西周奴隶主的统治

(2)内容:

①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交纳贡税。

(3)西周的社会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其中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是士。

【2】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背景(原因):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新的阶级——地主阶级。

3、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国富兵强的目的,相继开始改革。

其中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3】商鞅变法

 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

商鞅在秦国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

③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达到称霸的目的。

④内容: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沿袭至今);

D、实行连坐制度

⑤影响:

使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和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

建立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自称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3)思想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实行焚书坑儒。

(4)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长城;开拓南越地区。

3、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的统一。

【2】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和前119年)。

开通了欧亚陆地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丝绸之路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

●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意义)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内地的丝绸和铁器,铁器制作和打井技术传入西域。

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目的:

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中原)的控制。

2、措施:

(1)迁都洛阳;

(2)实行汉化政策:

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与汉通婚;用汉官制和律法。

3、意义: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五、繁荣与开放社会:

【1】科举制度(隋朝——清朝1905年)

1、创立:

隋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2、完善:

①唐太宗:

每年举办一次科举考试。

②武则天:

开创殿试制度和开设了武举。

③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作用:

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任官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素质,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对欧亚各国考试制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1905年)才被废除。

【2】贞观之治

1、表现: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祥和安定,国力增强。

2、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重视人才,善于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3、“天可汗”唐太宗:

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少数民族。

北方各族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4、贞观之治是唐朝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3】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遣唐使:

来自日本——向中国学习。

●玄奘西行:

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写成《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在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经济重心的南移

1、开始于唐朝,完成于南宋。

2、原因:

(1)北人南迁(主要原因);

(2)南方自然条件好;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3、表现:

1)、农业方面:

引进原产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成为当时全国的粮食主产区。

2)、手工业:

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江浙和四川是丝织业中心;

3)城市:

农村的草市和墟市发展迅速。

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

4)、货币: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政府发行“会子”等纸币。

5)、对外贸易:

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和明州是当时主要的贸易港口,

6)、《清明上河图》--北宋大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反映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

【2】宋代的社会生活

1、衣食住行

具有社会等级性和职

业性的特点;普通百

姓只能穿黑白二色;

衣料有:

麻布、丝绸、

南宋时棉布;

北宋时,女子缠足的

风气开始盛行。

主食:

南方—米饭

北方—面食

肉类:

南方—猪肉

北方—羊肉

饮料:

茶、酒

住房:

城市—瓦房

农村—茅房

家具:

高脚桌椅板凳

交通工具:

牛车、驴车

、轿子、人力

独轮车等

2、城市生活:

城市打破了唐代以来“坊”“市”的界限;

出现了专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3、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1】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①在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

废丞相(丞相制结束),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③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明朝君主专制的表现)

④思想文化上: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施行″廷杖″制度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军机处:

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一再兴起文字狱。

【2】郑和下西洋: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①目的: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和宣扬国威。

(条件:

明朝的国力强盛)

②时间:

1405--1433年,七次下西洋。

③概况:

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④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⑤特点:

主动外交,和平外交,朝贡、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

(和欧洲的航海家不同。

消极影响:

奉行“厚往薄来”的贸易原则,给明朝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3】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年,郑成功率兵从西方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强盗结成武装集团,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被称作“倭寇”。

2、明朝将领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进行抗倭,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郑成功和戚继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

【5】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驻藏大臣的设立有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有利于西藏发展。

【6】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和影响

1、表现:

(1)贸易上:

实行严历的海禁政策,严格限制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和西方商船来华贸易;

1757年开始只保留广州一处口岸与外国通商。

(2)思想上:

盲目自大,排斥西学。

2、影响:

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妨碍了我国对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吸收,阻碍了中国经济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大大落伍于世界。

八、科学技术:

【1】《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天工开物》《本草纲目》

1、《伤寒杂病论》:

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

该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的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齐民要术》:

贾思勰成书于北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农学名著。

3、《天工开物》:

明朝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4、《本草纲目》:

明朝李时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本草纲目》涉及很多领域。

【2】四大发明

1、造纸术的发明:

西汉早期,已经使用了麻纤维造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②传播:

东传朝鲜、日本;西传阿拉伯、欧洲。

2、印刷术:

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3、指南针:

⑴最早的指南仪器:

战国——司南

⑵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⑶传播:

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的应用:

⑴发明时间:

唐代炼丹家

⑵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突火枪)

⑶传播:

13、14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⑷意义:

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堡垒,加速欧洲历史进程。

【3】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1.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

2.开通的目的:

为了加强对东方和江南地区的统治,沟通南北交通。

3.河道:

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

共分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4.作用:

加强了南北交通和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

九、思想文化

【1】孔子:

1、春秋晚期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上:

提出“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

3、教育上:

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4、孔子的言行,由学生整理《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后来在西汉儒家学说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百家争鸣

1、产生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各学派纷纷提出治国的主张。

2、主要学派: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

①儒家:

春秋时期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爱、礼

战国时期孟子:

——仁政主张:

民贵君轻;

警句: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②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

主张:

无为而治《道德经》

战国时期庄子: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③法家:

韩非——主张法治、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国得到重用)

④墨家: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反对一切不义战争;提倡节俭。

⑤兵家:

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学派

思想家

时期

主要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爱、礼

孟子

战国

仁政

墨家

墨子

战国

非攻、兼爱

道家

老子

春秋

清静无为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法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3】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1、唐朝是诗歌的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

李白、杜甫、白居易。

诗人

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李白“诗仙”

盛唐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杜甫“诗圣”

盛唐转衰

《春望》“三吏”“三别”等

雄浑,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

中唐

《秦中吟》《新乐府》等

讽喻社会,同情人民,通俗易懂

 

2、宋词:

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兴起于唐朝,到了两宋时期,成为最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人物

朝代

作品及特点

备注

苏轼

北宋

①《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豪放派创始人

李清照

两宋

之交

①《如梦令》

②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

婉约派词人

辛弃疾

南宋

①《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②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

豪放派词人

 

3、明清小说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水浒传》

施耐庵

同上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故事创作

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

描写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4】古代的书法和绘画的主要成就

1、书法:

(1)东汉时期,书法开始作为我国一种传统艺术。

(2)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唐朝有:

“颜筋柳骨”之称的书法家是指:

颜真卿和柳公权

(4)宋代有:

“宋四家”

(5)元代有:

赵孟頫

2、绘画

(1)东晋有: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唐朝有:

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3)北宋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4)元代有:

赵孟頫——画被称为“神品”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南京条约》

1.1840年6月,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丧失)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关税和贸易主权丧失)

3.影响: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2、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3】《马关条约》

1、邓世昌(广东人)——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大战中指挥“致远号”与日本舰队拼死作战,全舰官兵为国捐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1895年,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求和,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偿日军费白银2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危害: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辛丑条约》

1、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内容:

(1)赔款白银4.5亿两

(2)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一切反帝活动

(3)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4)在北京东郊民巷设立外国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为口号

(6)主要内容:

(A)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最早)、

自强

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最大)、

福州船政局(当时:

远东第一大船厂)

筹建新式陆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创办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求富

汉阳铁厂(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7)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8)性质:

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9)评价: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列强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0)失败根本原因: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2】戊戍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1300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要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3)主张:

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4)性质:

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成立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并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3)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

(4)1912年元旦,成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24年1月,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历史地位)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1915年

旗帜(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大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意义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历程: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的思想文化观念。

1、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生产技术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维新变法—宣传维新思想,变法图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3、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表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派别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民主主义者

代表人物

奕.曾.李.左.张

康.梁

陈.李.胡.鲁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

反帝反封建

反对封建专制

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运动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共同影响

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说明: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2)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了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还我山东”等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3)历史意义:

①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②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五四精神: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时代精神。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P42

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诞生地: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人物有: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中共一大

主要内容

(1)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大会选举了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

1、时间:

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4】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胜利进军

●黄埔军校的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时间:

1924.5

2、创立者:

孙中山

3、地点:

广州黄埔

4、目的:

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

5、性质: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创立的一所革命军校。

6、领导机构:

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7、特点:

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

8、作用: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蒋介石任总司令,

2、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性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4、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5、主要战场-----湖南和湖北。

6、先锋:

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7、结果: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在北伐军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意义

1、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主要路线:

江西瑞金——贵州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陕甘宁根据地——甘肃会宁

4、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