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64346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岩层及岩层的产状.ppt

第二节岩层及岩层的产状1一、岩层一、岩层概念概念岩层岩层指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指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

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

岩岩层层的的产产状状指指岩岩层层在在地地壳壳中中的的空空间间方方位位。

是是以以岩岩层层面面的的空空间间方方位位及及其其与水平面的关系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

来确定的。

2按产状可分为按产状可分为分类分类水平岩层水平岩层倾角倾角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倾角倾角585直立岩层直立岩层倾角倾角8531.1.水平岩层水平岩层水平岩层一般出现在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水平岩层一般出现在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4前提:

岩层前提:

岩层没有发生倒转没有发生倒转水平岩层特征水平岩层特征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老岩层在下;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底面标高之差;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底面标高之差;5岩岩层层的的露露头头宽宽度度决决定定于于岩岩层层的的厚厚度度和和地地面面坡度;坡度;地地质质界界线线,在在地地质质图图上上与与地地形形等等高高线线平平行行或重合,而不相交。

或重合,而不相交。

62.2.倾斜倾斜岩层岩层倾斜岩层倾斜岩层往往是某种构造形态的一部分。

往往是某种构造形态的一部分。

7单面山单面山8倾斜岩层倾斜岩层按倾角按倾角aa的大小的大小又可分为:

又可分为:

缓倾缓倾岩层,岩层,aa30陡倾陡倾岩层,岩层,30aa60陡立陡立岩层,岩层,aa6093.3.直立直立岩层岩层直立岩层一般出现在构造强烈的地区。

直立岩层一般出现在构造强烈的地区。

10二、岩层产状二、岩层产状1.产状三要素产状三要素走向走向、倾向倾向、倾角倾角任任何何构构造造面面或或地地质质体体的的界界面面,也也可可以以通通过过测定这三个要素测定这三个要素来确定其产状来确定其产状。

11水平面水平面abdceab-走向线走向线ce-倾斜线倾斜线cd-倾向倾向-倾角倾角aa走向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两端所指的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即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

方向。

(两个方位角,相差两个方位角,相差180180)产产状状要要素素倾向倾向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斜垂直于走向线沿层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走向走向=倾向倾向9090倾角倾角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009090)12真真倾倾角角真真倾倾斜斜线线HGHG与与其其在在水水平平面面上上投投影影线线OGOG的夹角的夹角视视倾倾角角视视倾倾斜斜线线HDHD、HCHC与与其其在在水水平平面面上上投投影线影线ODOD、OCOC的夹角的夹角。

注意!

注意!

13【推导推导】从图上的三角关系可知:

从图上的三角关系可知:

tgaa=HO/GO,tgbb=HO/OC,sinqq=GO/OCtgaa=tgbb/sinqq真倾角真倾角aa和视倾角和视倾角bb之间的之间的换算公式换算公式:

其中:

其中:

qq视倾向与走向线的夹角。

视倾向与走向线的夹角。

14岩岩层层产产状状要要素素的的测测定定,一一般般在在野野外外用用罗罗盘盘仪仪(袖袖珍珍经经纬纬仪)来测定。

仪)来测定。

2.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1516文字表示法文字表示法符号表示法符号表示法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地质图件地质图件方位角法方位角法象限角法象限角法野外记录和文字野外记录和文字报告报告171351353030(倾向倾向、倾角倾角)方位角法方位角法0文字表示法文字表示法184530NWSEN45E30SE(走向走向、倾角倾角、倾向象限倾向象限)009090象限角法象限角法19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数长线代表走向,短线代表倾向,数字是倾角。

(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字是倾角。

(长短线必须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位标绘在图上);岩层水平岩层水平(05););岩层直立(箭头指向较新岩层)岩层直立(箭头指向较新岩层);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30符号表示法符号表示法3020三、岩层的露头形态和宽度三、岩层的露头形态和宽度岩岩层层露露头头分分布布形形态态,决决定定于于岩岩层层产产状状、地地形形及及二者的相互关系二者的相互关系。

1.1.岩层的露头形态岩层的露头形态21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直立岩层、直立岩层()和倾斜岩层和倾斜岩层()的露头形态的露头形态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现及其在平面图上的表现22水水平平岩岩层层的的露露头头分分布布形形态态,完完全全受受地地形形的的影影响响,在在地地质质图图上上,其其地地质质界界线线与与地地形形等等高高线线平平行或重合行或重合。

23直直立立岩岩层层的的地地质质界界线线是是沿沿其其走走向向作作直直线线延延伸伸,不不受受地形影响地形影响。

24倾倾斜斜岩岩层层露露头头分分布布形形态态则则较较复复杂杂,表表现现出出地地质质界界线线与与等等高高线线相相交交的的曲曲线线延延伸伸,并并有有一一定定规规律律,当当其其穿穿过过沟沟谷谷或或山山脊脊时时,露露头头线线均均呈呈“V”V”字字形形,故故此此规规律律又又称称为为VV字字形形法则。

法则。

25VV字形尖端字形尖端沟谷沟谷处处山脊山脊处处沟谷沟谷上游上游山脊山脊下坡下坡26VV字形尖端字形尖端沟谷沟谷处处山脊山脊处处沟谷沟谷上游上游山脊山脊下坡下坡27VV字形尖端字形尖端沟谷沟谷处处山脊山脊处处沟谷沟谷下游下游山脊山脊上坡上坡28若地层没有倒转时,地质界线:

若地层没有倒转时,地质界线:

总总结:

结:

VV字形尖端字形尖端沟谷沟谷处处山脊山脊处处新新地层地层老老地层地层29岩岩层层界界面面、断断层层面面、不不整整合合面面等等露露头头线线的的分布形态。

分布形态。

V字形法则,适用于:

字形法则,适用于:

30决定于决定于岩层的厚度岩层的厚度和和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2.2.岩层的露头宽度岩层的露头宽度水平岩层水平岩层31受受岩层厚度岩层厚度、产状产状、地面坡度地面坡度的共同影响。

的共同影响。

露头宽度与厚度、倾角的关系露头宽度与厚度、倾角的关系倾角不变,露头宽度随厚度而变化;倾角不变,露头宽度随厚度而变化;厚度不变,露头随倾角而变化厚度不变,露头随倾角而变化岩层的露头宽度岩层的露头宽度倾斜岩层倾斜岩层32当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时;ABC露头宽度与坡度的关系33当当岩层面与地面的交角不同岩层面与地面的交角不同时;时;露头宽度与岩层倾角和地面坡角之间的关系34四、地层的接触关系四、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地层层在在一一定定地地质质时时代代内内形形成成的的一一套套岩岩层层统称为那个时代的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地层。

地地层层的的接接触触关关系系指指上上下下地地层层之之间间在在空空间上的接触形式间上的接触形式和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时间上的发展状况。

35整合接触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的接触关系36特征特征特征特征:

时代连续,没有间断;时代连续,没有间断;上上下下岩岩层层的的产产状状基基本本平平行行一一致。

致。

上上下下两两套套地地层层连连续续沉沉积积,产产状状也也基基本本相相似似的的的接触关系。

的接触关系。

1.1.整合接触整合接触地壳相对稳定,地壳相对稳定,沉积环境持续稳定沉积环境持续稳定372.2.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存存在在沉沉积积间间断断的的上上下下地地层层的的接接触触关关系系称称为为不不整整合合接接触触,简称不整合。

简称不整合。

不整合面常见底砾岩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根根据据不不整整合合面面上上下下地地层层的的产产状状及及所所反反映映的的地地壳运动的特征,分为:

壳运动的特征,分为:

38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特征特征特征特征:

上上下下岩岩层层的的产产状状基本平行一致基本平行一致;在在两两套套地地层层之之间间缺缺失失了了一一些些时时代代的的地地层,层,存在沉积间断存在沉积间断。

这这一一地地史史时时期期地地壳壳曾曾经经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

39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不整合面40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特征特征特征特征:

上上下下岩岩层层的的产产状状不不平行平行;在在两两套套地地层层之之间间缺缺失失了了一一些些时时代代的的地地层层,存在沉积间断存在沉积间断。

这这一一地地史史时时期期内内曾曾发发生生过过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41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42不整合面43作业题:

作业题:

11.什什么么是是岩岩层层?

岩岩层层的的产产状状三三要要素素是是什什么么?

并绘图表示。

并绘图表示。

2.2.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

论述地层的接触关系。

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