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5825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

中国有中国之言语,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

……满洲之所以愚弄中国,欺侮中国者,无所不用其极,巧矣哉!

”上述檄文显示了太平天国( )

①不讲究斗争策略水平 ②对清朝统治的黑暗恨之入骨 ③所举罪端句句义正词严合情合理 ④带有宗教色彩 ⑤带有对民族问题认识上的褊狭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

2.1875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修正案:

“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进行,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353:

352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定了共和制度。

这反映了

A.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3.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全面的是( )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防止临时大总统专权是本法应有之意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4.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预见性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5.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D.长期流亡国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回到俄国

6.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段,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D.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7.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自己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刘伯承对国共合作保留态度B.中共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C.国共采用了“党内”合作形式D.中共暂时放松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8.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

“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

”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 )

A.国王B.议会C.内阁D.最高法院

10.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11.“许多文章一开头就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回顾历史就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感慨巨大变化就用‘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文章的结尾则多半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类文章应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

C.文革时期D.过渡时期

12.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13.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D.9·11事件

14.下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

有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 )

A.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

B.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

C.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

D.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奥妙

15.漫画往往具有讽喻意义。

观察右图:

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的讽喻( )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16.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这意味着( )

A.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治舞台B.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

C.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D.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17.“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

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段话说明,该时期( )

A.经济领域已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B.面临激烈的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

C.处于王室衰微与诸侯纷争的境地D.经济迅速发展与周王室权势渐强

18.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19.明末冯元飙说:

“(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反映出明末内阁(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权力超过汉唐宰相

20.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制等。

这些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

2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22.如图是20世纪初期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

根据所学,请你判断海河西岸类似西洋风格的建筑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

23.据史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木匠居然做大人”“良民不肯为旅帅、为司马、为百长,市井无赖及蛮横仆妇喜充之”。

材料表明太平天国(  )

A.拜上帝教理论遭到读书人抵制B.小生产者成为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撑

C.绝对平均主义丧失社会吸引力D.统治依靠力量和社会秩序实现重建

24.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

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的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

类别

主张君主立宪

主张民主立宪

未表明态度

篇数

11

2

3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

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25.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告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

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 )

A.基本失败B.基本上取得了胜利

C.完全失败D.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6.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

此决议案的通过( )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

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

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27.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

”毛泽东旨在说明( )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28.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

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9.“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0.清代史学家赵翼说: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A.由神权政治转向君权政治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由城邦国家转向领土国家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清国大皇帝陛下暨大俄国大皇帝陛下,因欲保守东方现在和局,不使日后别国再有侵占亚洲大地之事,决计订立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入侵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土地,中俄两国应以陆海军及军火、粮食互相援助;当开战时,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中国允许华俄道胜银行接造一条由黑龙江、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无论战时平时,俄国均有权使用该铁路运送兵员、粮食和军械。

——摘自1896年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材料二“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摘自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

……缔约双方将根据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本国法律在促进实现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进行合作……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它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

……”

——摘自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签订《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的背景,分析该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必要性。

(6分)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并结合中俄(苏)关系的变化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

(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 “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

——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1913~1919》

材料三 今本危急存亡之秋,又有“五四”运动及各省响应……平民之思潮,乃吾人所以立国。

……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因势利导。

——《恽代英日记》(1919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

(8分)

(2)材料二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表明,五四运动从学生运动向平民运动转化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据所学知识分析“平民思想”产生的背景,并说说你对“因势利导”的理想。

(8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题卷

31.

(1)

 

(2)

 

(3)

 

32.

(1)

 

(2)

 

(3)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5:

 AADCA6-10:

DBCCD11-15:

CCCBC

16-20:

DBDCA21-25:

ABDBB26-30:

CDDCD

31.

(1)背景: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对付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希望“联俄制日”,而俄国也希望“借地接路”,扩张在东北势力,因此威逼利诱清政府签订了该条约。

影响:

使俄国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他的势力范围;激化了日俄在东北地区的矛盾;清政府没有达到“联俄制日”的目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2)国际: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苏联支持新中国。

国内:

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获得支援开展新中国经济建设,有必要加强与苏联的联系,建立同盟关系。

(3)外交政策:

清政府实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时期摒弃了“冷战”思维,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或睦邻友好合作政策)。

启示:

外交政策要结合国情,维护国家利益;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弱国无外交等。

32.

(1)事实: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

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2)对内: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追求民主);对外:

争取国家主权(争取独立)。

(3)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理解: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5:

 AADCA6-10:

DBCCD11-15:

CCCBC

16-20:

DBDCA21-25:

ABDBB26-30:

CDDCD

31.

(1)背景: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对付加紧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希望“联俄制日”,而俄国也希望“借地接路”,扩张在东北势力,因此威逼利诱清政府签订了该条约。

影响:

使俄国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他的势力范围;激化了日俄在东北地区的矛盾;清政府没有达到“联俄制日”的目的,主权进一步丧失。

(2)国际: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苏联支持新中国。

国内:

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获得支援开展新中国经济建设,有必要加强与苏联的联系,建立同盟关系。

(3)外交政策:

清政府实行“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时期摒弃了“冷战”思维,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或睦邻友好合作政策)。

启示:

外交政策要结合国情,维护国家利益;要加强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弱国无外交等。

32.

(1)事实: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激发北京学生的大规模罢课、游行行动;北京及全国各界进行广泛声援,使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北京政府的继续高压政策,激起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群众运动(或工人罢工);在民意的压力下,北京政府最终罢免曹、章、陆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或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

五四运动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

(2)对内:

反对北洋军阀统治(追求民主);对外:

争取国家主权(争取独立)。

(3)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理解: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