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7937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 三 实验综合题.docx

中考物理包头专版复习方案练习题型训练三实验综合题

分层次作业

(二) 

[题型训练(三) 实验综合题]

类型1 光学实验题

|强化训练|

1.【2016·益阳】如图T3-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图T3-2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____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图T3-3

 

(1)在如图T3-3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此时,风一吹,烛焰向纸内方向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__方向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

如果将物体移至距眼前50c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类型2 力学实验题

|强化训练|

1.【2017·德州】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图T3-5

(1)一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T3-5甲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b.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该实验所测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二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选用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足量的未知液体、烧杯(2个)。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1;

③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2;

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ρ=________。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2017·营口】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和小车。

图T3-6

(1)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让小车从斜面上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3)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____________运动。

(4)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上克服阻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W1________(选填“>”“=”或“<”)W2。

(5)如果要测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扬州】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活动中:

 

图T3-7

(1)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处于________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由此,小明提出,能否利用如图T3-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小华认为,若采用小明的方案,必须测出物体所受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在小明的方案中,只能根据相互作用的关系直接测出________的大小,在未知二力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另一个力无法直接测量,所以这一方案无法实施下去。

(3)为此,两位同学不断改进并先后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出他们改进的先后顺序:

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改进是为了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如图丙是最终确认的实验方案。

此方案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卡片的重力可忽略不计。

4.【2017·台州】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柯还是认为:

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于是张老师用如图T3-8所示装置与他一起实验。

图T3-8

步骤一:

将铁块放在木板上,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使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5.00N,水平向左拉动木板,读出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步骤二:

换用质量不同、粗糙程度和底面积都相同的铁块,重复步骤一,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质量不同的铁块

压力传感器示数/N

拉力传感器示数/N

1

5.00

2.10

2

5.00

2.11

3

5.00

2.1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次实验中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2)实验中能否用钩码代替细沙?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柯认为:

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5.【2017·无锡】同学们用空塑料瓶和细沙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g取10N/kg,ρ水=1×103kg/m3)

图T3-9

(1)为了测出塑料瓶的体积,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T3-9甲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②在空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拿细绳将塑料瓶完全浸没于烧杯的水中(瓶没有接触烧杯,水未溢出),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获得平衡,所用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是________cm3。

(2)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实例:

铁块可以在水中下沉,木头可以浮在水面上;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例:

鸡蛋在水中可以下沉,在盐水中可以浮起来;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实例:

在游泳池里,人越往下蹲感觉到水向上托自己的力越大。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选择了装入细沙的塑料瓶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实验步骤d和________(填序号),可以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步骤c和d可以验证猜想三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对该猜想对应的实例,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要验证猜想一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________后再进行探究。

④同学们讨论认为,猜想一和猜想二中的实例反映了物体的浮与沉可能与密度有关,要选用一个能漂浮在图e中盐水上的物体时,物体的密度应小于________g/cm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设计了图T3-10甲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步骤1:

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

步骤2:

让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步骤3:

改变钢球的质量让钢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3。

图T3-10

(1)比较v1、v2,可知vl>v2,原因:

钢球的重力势能越大,转化为钢球的________能越大。

(2)比较步骤________和步骤3可以探究动能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3)钢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两者在水平木块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甲所示,设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钢球与木块碰撞前的动能为Ek,则Ek________(选填“>”“<”或“=”)W。

(4)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拿走木块,先后将同一小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在相同表面上滑行到静止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根据此现象,得出了动能与速度有关的结论。

你认为该同学实验方案是否合理。

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5)若利用图乙器材还准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为完成探究任务,该同学需要从下面提供器材中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选填序号)。

提供器材:

①砝码、②毛巾和棉布、③弹簧测力计。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图T3-11

(1)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T3-11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在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

(5)完成实验后,小英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测量杠杆的质量。

①若以杠杆上的B位置为支点,在B的右侧挂质量为m的钩码,左右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丙)。

②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l1和________的距离l2。

③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杠杆的质量m杆=________。

(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8.下表是小华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收集的有关数据。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2

0.1

1.1

0.3

①____

3

0.5

4

0.1

2

0.3

66.7%

图T3-12

(1)请在图T3-12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应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4)在第3次实验中,钩码上升0.1m所用时间是1.5s,则动力的功率为________W。

(5)实验结束后,小华又进一步猜想: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华利用图乙和图丙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

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是错误的。

(6)请你为小华同学提出一种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3 电磁学实验题

|强化训练|

1.【2016·益阳】用如图T3-15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解答下列问题:

图T3-15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

(导线不能交叉)

(2)小明接入5Ω的电阻,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达到某值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3)换成10Ω的电阻,要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该向_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4)小红在做此实验时,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

0.3

0.2

0.14

2.实验室中有一个热敏电阻R,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T3-16甲所示。

要测量热敏电阻在任意温度时的电阻值,现有下列实验器材:

一节旧干电池,两个开关S1、S2,导线若干。

另外,还有可供选择的以下器材:

A.电流表A(量程:

0~0.6A,0~3A);

B.电压表V(量程:

0~3V,0~15V);

C.定值电阻R1(阻值:

5Ω);

D.定值电阻R2(阻值:

150Ω)。

图T3-16

(1)请你再从A、B、C、D四种实验器材中选择两种器材准确测量出当温度在32℃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①选择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

②选择电表的量程是________。

③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现有电路的基础上画出实验电路图(实验测量过程中不拆接电路)。

④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出测量的物理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物理量表示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准确测量当温度在98℃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可选择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

3.小华做了以下电学实验。

(1)他用“伏安法”测电阻:

图T3-17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T3-17甲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

③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A,则R的阻值是________Ω。

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目的是____________。

(2)他想设计一个电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提供的器材是:

如图T3-18甲所示的三个插有温度计的相同玻璃瓶(瓶内装有质量、温度相同的煤油,三根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关系为R甲=R乙>R丙),还有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停表,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符号:

),电源以及若干导线。

图T3-18

①本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

②请你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不能拆装且合理的实验电路,在图乙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出选择的电阻。

4.【2016·海南】小华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所用小灯泡上标有“3.8V”字样,电源电压恒为6V。

(1)根据图T3-19甲所示的电路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乙所示实物图的连接。

图T3-19

 

(2)电路安装并调试好后开始实验,小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的示数,直至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该电流值为________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3)小华刚准备拆除电路结束实验时,同组的小红提出,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很难准确达到,由此可能造成一定的测量误差,她认为小华可以在前面

(2)操作的基础上,对电路稍作改动,就能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请你帮小红补全测量步骤:

(补全步骤时必须准确阐述接法和操作要点)

①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并读出此时电流表的示数;

③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5.学习了奥斯特实验后,小军和小民认为:

通电的螺线管周围也存在磁场。

可是,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

为此,他们找来器材并连成了如图T3-20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运用研究磁场的方法来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图T3-20

(1)小军使用小磁针来进行探究。

他先在木板上螺线管一端标有黑点的九个位置(如图甲)各放置了一个小磁针。

通电后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乙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这九个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

根据小军的实验。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通电螺线管外部,中心轴线上各点的磁场方向是相同的;除中心轴线外,通电螺线管外部其他各点的磁场方向是________的。

②通电螺线管外部各点的磁场方向还与________方向有关。

图T3-21

(2)小民的实验方法是:

先在一张白纸中间按照螺线管的大小挖一个孔,然后把孔对准螺线管,将白纸铺在木板上,再把细铁屑均匀地撒在白纸上。

通电后轻轻敲击木板,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如图T3-21所示;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重新实验发现细铁屑的排列情况基本没有变化。

根据小民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我们学过的________磁体的磁场相似。

(3)小军和小民对他们的实验结论进行讨论后发现:

如果把通电螺线管看作一个磁体,则它的N极和S极的位置是由通电电流的方向决定的。

怎样描述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之间的关系呢?

小军经过反复思考发现:

从通电螺线管的一侧看去,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N极位置的关系与拧电流表上的螺帽时螺帽旋转的方向和螺帽前进方向的关系挺相似的。

小军根据他的上述发现对“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N极位置的关系”的描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T3-22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装置,导体ab、开关、灵敏电流计用导线连接,组成电路。

图T3-22

(1)实验中,我们通过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________;通过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____________。

(2)闭合开关,让导体ab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发现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让导体ab静止,磁铁水平向右运动,则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

(均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3)如果想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运动的快慢是否有关,则应闭合开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

 

类型4 热学实验题

|强化训练|

1.【2017·绥化】图T3-24甲为某同学探究水沸腾时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

图T3-24

时间/min

12

13

14

15

16

17

18

温度/℃

96

97

98

98

95

98

98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________。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在图像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________过程。

2.在“探究物质的属性”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图T3-25甲所示的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

[c水=4.2×103J/(kg·℃),c煤油=2.1×103J/(kg·℃)]

图T3-25

(1)实验中,将盛放冰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冰________。

(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______J的热量。

(4)小华利用同样的装置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