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5943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docx

杨林隧道换拱方案

 

杨林隧道进口换拱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F60-200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4)、《云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实施要点》

(5)、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A2标杨林隧道三阶段施工图设计;

(6)、变更处理文件

(7)、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杨林隧道进口左洞ZK14+020-ZK14+025、进口右洞K14+047-K14+056由于施工超前管棚造成的初期支护侵限段。

三、施工概况

1、杨林隧道进口左洞

2016年2月27日,杨林隧道进口左洞施工至ZK14+020位置,掌子面开挖出渣过程中在拱顶上方出现一处塌腔,塌腔距离拱顶开挖轮廓线以上6m,环向长度8m,塌腔周围的松散体开始滑落,造成溶腔变大,同时向掌子面前方延伸,后掌子面拱顶出现大量涌水,涌水量约80m3/h。

经云南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显示:

掌子面中部前方ZK14+010-ZK14+030区段节理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拱部易掉块,局部有软弱夹层,有滴状出水,围岩自稳能力一般,为IV围岩,截止到2016年2月29日,经第三方检测单位沉降观测基本稳定,现场涌水量有减小趋势。

经四方代表及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勘验后,制定处理措施:

在ZK14+020管棚,钢管规格为Φ89mm。

布置范围以隧道中线O1为基点左右各60o,环向间距中至中30cm,纵向长度为25m。

钢管打设上倾角为5-8o,同时ZK14+020-ZK13+030段衬砌类型由SF4a调整为SF5a。

2、杨林隧道进口右洞

2016年3月31日,杨林隧道进口右洞施工至K14+050位置,掌子面拱腰至拱顶范围出现掉块、滑塌,将已经施工完成的超前锚杆砸塌,塌腔环向范围为左侧拱腰至拱顶6m范围,坍塌高度距离拱顶开挖线以上3m,同时掌子面拱顶处有股状水流出,造成已经施工完成的K14+045-K14+050段初期支护环向开裂,为保证施工安全在K14+047-K14+050段增设了套拱,以保证初支稳定性。

经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利用地质雷达检测显示:

K14+050-K14+060段为强-全风化的泥岩,围岩岩体破碎,自稳能力差,岩体呈破碎松散结构,遇水易泥质软化,进而发生掉块甚至一定规模的坍塌,对施工安全存在较大威胁。

判定K14+050-K14+060段围岩级别为V级,原设计围岩级别为IV级。

经四方代表及第三方检测单位现场勘验后,制定处理措施:

K14+050-K14+060段按照V级围岩施工,衬砌类型由SF4a调整为SF5a,超前小导管支护由3m/循环调整为1.2m/循环,K14+045-K14+050段进行径向注浆处理,同时对塌腔泵送混凝土进行处理。

为保证施工安全,我部在K14+050位置打设Φ89mm超前管棚,长度为15m,布置范围以隧道中线O1为基点左右各60o,环向间距中至中30cm,钢管打设上倾角为5-8o。

该范围变更后采用Ⅴ级围岩,SF5a复合式衬砌结构,现场开挖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Φ42超前小导管,I22b工字钢架,间距0.6m,支护参数见下表。

杨林隧道进口SF5型衬砌支护参数表

预留变形量(cm)

初期支护

二次衬砌

C25喷射混凝土

部位/厚度(㎝)

锚杆

钢筋网

钢架

部位/类型/间距(m)

拱墙厚度(cm)

仰拱厚度(cm)

设置部位

长度(m)

间距

(环×纵)

(m)

设置部位

网格

间距(cm)

钢筋规格

15

拱墙29

仰拱29

拱墙

3.5

1.0×0.6

拱墙

15×15

φ8

全环

工22b型钢@0.6m

60

60*

四、侵限情况及处理原则

由于打设Φ89mm超前管棚,角度倾角小,造成进口左洞+020-ZK14+025、进口右洞K14+050-K14+056段初期支护侵限,无法保证二衬厚度,拱顶处最大侵限47.2cm,需要进行换拱处理,具体侵限数据详见下表。

侵限段处理原则:

1、暂停掌子面的掘进施工,先对初期支护侵限段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2、在拱架上安设监控量测点,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加固后的侵限段初期支护的变形情况。

3、为避免对下步施工造成干扰,同时侵限段沉降、变形稳定,侵限段两侧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换拱。

在施工的同时,由测量站结合第三方检测单位做好洞内监控量测工作。

杨林隧道进口初支断面检测结果汇总表

编号

隧道

断面里程

拱顶处侵限厚度(cm)

最大侵限厚度(cm)

侵限部位

1

杨林隧道进口

左线

ZK14+020

10.45

21

拱顶、拱腰

2

ZK14+022.5

11.8

22.2

拱顶、拱腰

3

ZK14+025

10

47.2

拱顶、拱腰

4

右线

K14+047

35

41

拱顶、拱腰

5

K14+050

12.62

19.17

拱顶、拱腰

6

K14+053

11.71

13.28

拱顶、拱腰

7

K14+056

14.52

18.45

拱顶、拱腰

五、资源配置

5.1、施工组织机构

A2工区经理部成立侵限处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以工区经理为组长,工区总工、安全总监为副组长,经验丰富的隧道工程师及隧道作业人员为成员的换拱施工处理小组,现场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材料员、试验员、工班长全部配备到位。

施工过程中,专项工作组成员轮流24小时现场盯控值班。

在充分配备人员的基础上配置充足的施工设备,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

5.2、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1、队伍部署:

根据施工需要和现场工程数量,现场侵限处治施工共设置隧道一队、隧道二队两个队伍,每个队伍下设加工班、支护班、注浆班、开挖班、综合班五个作业班组。

综合一队负责钢拱架的加工及运输。

2、任务划分:

①加工班:

负责连接筋、定位筋、钢筋网、锁脚钢管、小导管的加工制作,共计6人。

②支护班:

负责钢支撑的加固、拆除,侵限段初期支护拆除后钢拱架、连接筋、钢筋网的安装、导管、锁脚钢管的打孔、安装作业以及喷射混凝土等施工作业,共计16人。

③注浆班:

负责径向锚杆、锁脚锚杆注浆浆液的拌制、灌注作业,共计12人。

④开挖班:

负责侵限段初期支护的凿除,共计14人,一人为破碎锤机械司机。

⑤综合班:

负责现场综合保障,共计5人。

劳动力配置表:

左(右)线换拱人员配置表

名称

人数

工作内容

备注

加工班

6

负责连接筋、定位筋、钢筋网、锁脚钢管、小导管的加工制作。

支护班

16

支护班:

负责钢支撑的加固、拆除,侵限段初期支护拆除后钢拱架、连接筋、钢筋网的安装、导管、锁脚钢管的打孔、安装作业以及喷射混凝土等施工作业。

两班轮流作业

注浆班

12

负责径向锚杆、锁脚锚杆注浆浆液的拌制、灌注作业。

两班轮流作业

开挖班

6

负责侵限段初期支护的凿除,一人为破碎锤机械司机

综合班

5

负责现场综合保障

5.3、主要机械设备

左、右线换拱段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开挖作业台架

自制

1

2

破碎锤

DC70

2

3

空压机

24m3

4

4

挖掘机

CAT320

2

5

侧卸装载机

ZL50C

4

6

自卸车

15T

6

7

混凝土湿喷机

TK-500

4

8

双液注浆泵

TBW250

4

9

钢筋切断机

GQ40-FA

2

10

电焊机

BX1-400

4

11

风镐

TPB60

8

12

拌合机

JS500

2

六、换拱施工方案

6.1换拱施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6.1.1施工准备

1、所有参与的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先从管理人员,再对作业人员培训,有人员调动、更换作业内容的时候也要重新培训上岗,对工序、工艺、工法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确保换拱安全。

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准备好施工所需的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

6.1.2材料准备工作

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

1、径向注浆使用的3.5m长Φ25中空锚杆及配套锚垫板、螺栓。

2、4.5m长Φ42锁脚钢管。

3、SF5a上、中台阶I22b工字钢(A、B单元)。

4、钢筋网片、连接筋、定位筋。

5、湿喷所有材料。

6.1.3技术准备工作

1、测量组对初支变形地段每榀拱架进行断面净空检查,并绘出超欠挖断面图。

2、根据隧道断面检测的结果,变形段内需要换拱处治的部位用红油漆标示出来。

标示必须清晰、准确。

断面图所反映出的隧道超欠挖的里程、部位,综合研究确定出每段合理的换拱部位。

3、根据各段不同的换拱部位采取出有针对性的换拱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4、测量站根据技术交底在现场用油漆标出换拱的起止里程、部位,方便现场换拱施工。

 

换拱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

 

6.2换拱部位径向注浆加固及侵限拱架拆除

1、施作径向锚杆及注浆

由于换拱段地质围岩较差且富含水,换拱前,首先对已施做的初期支护进行径向注浆加固,防止在换拱的过程中掉块、小型坍塌。

对左洞ZK14+020-ZK14+025、右洞K14+050-K14+056段初期支护打设L=3.5m、Φ25m中空注浆锚杆,沿隧道拱腰至拱顶围岩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注浆锚杆间距为1m(环向)×0.6m(纵向)。

注浆采用1:

1水泥浆,注浆压力1.2-1.4MPa,具体注浆压力可根据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化、注浆情况、适当调整。

注浆前要对注浆设备及压力表进行检验,每次注浆前要确保压力表归零,安排专人观察注浆压力值。

待浆液凝固后,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稳定、无异常后方可进行换拱处理。

人员配置情况:

施作径向锚杆设2个班组进行昼夜轮换施工,每班组8人。

2、拆除初期支护混凝土

对左洞ZK14+020-ZK14+025、右洞K14+050-K14+056初支喷射混凝土位置,使用破碎锤进行凿除并安排工人利用风镐配合。

凿除循序为先拱后墙,拆除至钢筋网或连接筋处混凝土面时,要先行切断钢筋网及连接筋,确保全部切断后方可对剩余混凝土进行凿除。

在拆除喷射混凝土过程中对既有的钢筋网及连接筋进行切割处理,确保不破坏既有拱架受力。

拆除后进行扩挖至设计轮廓线,预留沉降量为15cm,扩挖后对岩面进行混凝土初喷。

初喷封闭围岩后再进行初期支护施工。

注意要点:

(1)、破碎锤凿除喷射混凝土之前,必须先把喷射混凝土的凿除部分与不凿除部分在分界处切开分离,以防对不凿除部分混凝土有损伤。

(2)、不能大面积拆除初期支护,以防掉块及坍塌。

(3)、凿除喷射混凝土时如果锚杆垫板被破坏则需按设计要求更换。

(4)、拆除后必须及时进行混凝土初喷。

人员配置情况:

拆除初期支护混凝土设2个班组进行昼夜轮换,每班组6人。

其中破碎锤司机一名,风镐凿除4人。

3、架立工字钢及喷射混凝土:

左洞ZK14+020-ZK14+025、右洞K14+050-K14+056段设计为工22b型钢钢架,钢架间距为60cm,拱脚打设Φ42mm注浆钢花管,由于设计每榀只有4根长度为4.5m的Φ42钢管锁脚,数量偏少,施工时在两边拱腰、拱脚每节点各打设2根,每根长4.5m,与岩面成45°角打设,注水泥浆,设计注浆压力(终压值)为1.0MPa。

安装Φ8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15×15cm,钢拱架处外露至少15cm作为搭接预留筋;纵向每2榀钢架采用Φ20mm钢筋纵向连接,环向间距100cm,外露10cm作为搭接预留筋;C25喷射混凝土厚29cm。

架立钢架按照先拱后墙的顺序进行,拱脚采用[32a槽钢支垫牢固。

4、径向及背后空洞注浆

径向采用Φ25中空锚杆按照1m*0.6m梅花形布设进行注浆处理,浆液采用(C:

S=1:

0.6)双液浆,水玻璃浓度35B。

注浆结束标准:

达到设计终压并稳定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速度的1/4或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如在注浆过程中出现冒浆,可提前停止注浆。

注浆效果检查:

注浆完成后,应打设4m深检查孔,当检查孔最多只有滴水(不成线)且渗水量不大于2L/d时,且单轴抗压强度达到1.5MPa,则判断注浆达到效果,否则应该进行补充注浆。

每个工作区段至少在拱部及两边墙各设一个检查孔。

注浆检查孔在注浆效果检查完成后应及时采用M10水泥砂浆进行全孔封堵。

径向加固注浆工艺流程图

 

在安装钢筋网时预埋初支背后空洞注浆孔,孔径50mm,纵向每1.5m设一个,环向每3m设置一个,注浆配备、施工等同径向注浆。

人员配置情况:

架设工型钢及喷射混凝土设2个班组进行轮换,每班组8人,喷射混凝土7人,注浆2个班组进行轮换,每班组6人。

4、侵限处治控制要点

隧道侵限处治控制重点在衬砌、换拱、落底、封闭成环四个方面。

1、在换拱之前,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先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2、换拱必须在注浆完成并达到设计效果后方可施工。

3、换拱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测量数据及时整理反馈,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危险。

4、施工中遵循“强支护、快封闭、早成环、勤量测、仰拱二衬紧跟”的原则进行侵限段施工。

5、换拱每循环为一榀,逐榀进行拆换,严禁两榀换拱同时施作。

6、侵限部位必须清除到位,杜绝二次侵限。

7、锁脚锚杆打设牢固,并注意设计所有系统锚杆对拱架的锁固作用。

8、槽钢将底部垫实,确保基底牢固,必要时可采用混凝土加固基底。

七、监控量测方案

(1)、对未衬砌地段布置监控量测点,建立测量台账,填写《隧道在测断面统计表》,测点断面间距V围岩保证5至10米一个,测量频次一天两次。

点位布置如图;

 

(2)、画出隧道在测断面周边收敛—时间曲线图、拱顶下沉—时间曲线图。

如下图所示(下图仅为示意):

XXX断面周边收敛(拱顶下沉)-时间曲线图

(3)、填写在测断面测量数据,包括隧道周边收敛测量值以及拱顶下沉值,并判定隧道围岩稳定性。

八、各项保证措施

8.1、组织机构保证措施

隧道换拱施工存在着高风险,宜出现掉块、坍塌的情况。

为确保隧道换拱施工的安全可靠,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安全长为副组长,质检、技术、生产保障、办公室组成的隧道换拱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隧道换拱施工的技术方案和安全控制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架子队技术员、专职安全员协助安全领导小组开展工作。

组长:

荀其迅

副组长:

王旭华、李学庄

组员:

王柱、鲍教贺、王志力、李彦勇、力尚廷、刘涛、李伟、朱国领

8.2、技术保证措施

(1)、施工支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各种支护措施按设计做到位,有必要时进行加强,喷锚采用湿喷作业。

(2)、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测量和围岩量测,随时掌握隧道的变形动态,及时调整隧道换拱施工。

8.3、质量保证措施

换拱开始前由技术人员组织技术交底,强化每一个操作工人质量意识。

作到施工前预防控制,作业时跟踪控制,中间反馈调整控制。

坚持工班自检、质检人员专检、监理工程师终检的方法,作到职责清楚、权限分明。

保证每一道工序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喷锚支护做到喷料随拌随用,时间不超过规定。

喷射前清理岩面。

厚度较大时分层喷射。

严格掌握水压、风压和喷射距离,作到厚度符合设计和安全要求,表面平顺。

钢架施工时作到加工正确,间距、倾斜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钢架的底脚落在原状地层;接头板密贴,上齐拧紧连接螺栓。

锚杆的间距和长度符合设计,采用系统锚杆时做到灌浆充填饱满。

8.4、安全保证措施

换拱施工前,由安全员对参与换拱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制定换拱施工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在施工中还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切实做到安全施工。

(1)、开挖台车应设置防护网和安全网,防止人员坠落及物体下落伤人;

(2)、拱架拆除后必须及时进行初喷封闭围岩面;

(3)、必须对洞内换拱段进行严密观察量测,以监控量测结果指导施工,设置专人值班,发现不安全迹象及时撤离人员,进行观察并上报;

(4)、换拱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应加强监督,严格控制,保证每一工序的质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在换拱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具,洞内应加强通风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洞内的粉尘降低到标准范围内;

(6)、进入洞内须带安全帽,禁止穿拖鞋进入洞内,禁止酒后上班;

(7)、在进行高空作业时,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确保安全;

(8)、建立职工出勤档案,在洞口设置洞内工作人员档案卡;

(9)、加强机械施工安全和用电安全意识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8.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国家、地方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制定有关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废水、弃碴、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植被能及时恢复。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要经常用洒水车进行洒水,防止扬尘。

生产、生活污水等不随意排放,经处理后排放。

工程废弃物应运至弃渣场集中堆放,平整土地,种植永久植被。

超标排放车辆、机械要安装净化装置,降低废气排放量。

清理、修理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回收方式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倾泄。

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防止因设备状态不良与非正常操作引发噪音。

合理组织机械作业,科学安排,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噪音,以防噪音扰民。

施工区内及周围的树木和植被不得随意砍伐和破坏。

受影响的植被,应采取永久有效措施及时植树、种草、种树木,对植被进行恢复。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挖方,少扰动山体,维护好自然地形地貌,做好永久挡护工程,防止引发地质性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