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5406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docx

完整word版WCDMA网络优化常用知识点汇总解析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导频污染

1、定义

在某一点存在存在过多的强导频,但却没有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或同时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1)RSCP>-95dbm,满足此导频个数大约3个;

(2)RSCP1st—RSCP4th<5db

2、产生原因

由于导频污染主要是多个基站作用的结果,因此,导频污染主要发生在基站比较密集的城市环境中。

正常情况下,在城市中容易发生导频污染的几种典型的区域为:

高楼、宽的街道、高架、十字路口、水域周围的区域。

(1)小区布局不合理

(2)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

(3)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

(4)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5)天线后瓣影响

在城区环境中,应当选择前后比高的天线。

否则在一定环境下(比如某一天线的后瓣朝向与街道走向平行,而预计覆盖该街道的天线与街道走向斜交),天线后瓣也是导致导频污染的因素之一。

(6)导频功率设置不合理

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范围小,而设置的导频功率过大,导频覆盖范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范围时,也可能导致导频污染问题;

(7)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

3、导频污染会导致那些问题

1)高BLER。

由于多个强导频存在对有用信号构成了干扰,导致Io升高,Ec/Io降低,BLER升高,提供的网络质量下降,导致高的掉话率。

2)切换掉话。

若存在3个以上强的导频,或多个导频中没有主导导频,则在这些导频之间容易发生频繁切换,从而可能造成切换掉话。

3)容量降低。

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由于干扰增大,降低了系统的有效覆盖,使系统的容量受到影响。

4、解决措施

1)天线调整:

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对没有主导频的区域增强主导导频,对有主导频的区域减弱其他导频。

2)功率调整:

导频污染是由于多个导频共同覆盖造成的,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小区的功率,降低其它小区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导频。

3)改变天馈设置:

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增加反射装置或隔离装置,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等措施。

4)采用RRU或直放站:

对于无法通过功率调整、天馈调整等解决的导频污染,可以考虑利用RRU或直放站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改变多导频覆盖的状况。

5)采用微小区。

应用目的同直放站,用于通过增加微蜂窝在导频污染区域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

适用于话务热点地区,即可以增加容量,同时解决导频污染。

详细见附件

二、功率控制

1、远近效应

在WCDMA系统中,如果没有采用功率控制机制来使两个移动台到达基站的功率差不多相等,那么距离基站较近的移动台的发射信号很容易淹没距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的信号,并因此阻塞小区中的以大片区域。

 在上行链路中,如果小区内所有UE以相同的功率进行发射,由于每个UE与NodeB的距离和路径不同,信号到达NodeB就会有不同的衰耗,从而导致离NodeB较近的UE,NodeB收到的信号强,较远的NodeB收到的信号弱,这样就会造成NodeB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相差很大。

由于WCDMA是同频接收系统,较远的弱信号到达NodeB后可能不会被解扩出来,造成弱信号“淹没”在强信号中,而无法正常工作。

采用功率控制后,每个UE到达基站的功率基本相当,这样,每个UE的信号到达NodeB后,都能被正确地解调出来。

2、功率控制的目的

WCDMA采用宽带扩频技术,是个自干扰系统。

通过功率控制,降低了多址干扰、克服远近效应以及衰落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上下行链路的质量。

例如:

在保证QoS的前提下降低某个UE的发射功率,将不会影响其上下行数据的接收质量,但结果却减少了系统干扰,其他UE的上下行链路质量将得到提高。

功率控制给系统带来以下优点:

  

(1)克服阴影衰落和快衰落。

阴影衰落是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而产生的衰落,衰落的变化比较慢;而快衰落是由于无线传播环境的恶劣,UE和NodeB之间的发射信号可能要经过多次的反射、散射和折射才能到达接受端而造成。

对于阴影衰落,可以提高发射功率来克服;而快速功控的速度是1500次/秒,功控的速度可能高于快衰落,从而克服了快衰落、给系统带来增益,并保证了UE在移动状态下的接受质量,同时也能减小对相邻小区的干扰。

(2)降低网络干扰,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容量。

功率控制的结果使UE和NodeB之间的信号以最低功率发射,这样系统内的干扰就会最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容量和质量。

(3)由于手机以最小的发射功率和NodeB保持联系,这样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将会大大延长。

3、功率控制的分类

  在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按方向分为上行(或称为反向)功率控制和下行(或称为前向)功率控制两类;按移动台和基站是否同时参与又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两大类。

闭环功控是指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送来的反馈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而开环功控不需要接收端的反馈,发射端根据自身测量得到的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

  1.开环功率控制

  开环功率控制是根据上行链路的干扰情况估算下行链路,或是根据下行链路的干扰情况估算上行链路,是单向不闭合的。

  UE测量公共导频信道CPICH的接收功率并估算NodeB的初始发射功率,然后计算出路径损耗,根据广播信道BCH得出干扰水平和解调门限,最后UE计算出上行初始发射功率作为随机接入中的前缀传输功率,并在选择的上行接入时隙上传送(随机接入过程)。

开环功率控制实际上是根据下行链路的功率测量对路径损耗和干扰水平进行估算而得出上行的初始发射功率,所以,初始的上行发射功率只是相对准确值。

  WCDMA系统采用的FDD模式,上行采用1920~1980MHz、下行采用2110~2170MHz,上下行的频段相差190MHz。

由于上行和下行链路的信道衰落情况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开环功率控制只能起到粗略控制的作用。

但开环功控却能相对准确地计算初始发射功率,从而加速了其收敛时间,降低了对系统负载的冲击;而且,在3GPP协议中,要求开环功率控制的控制方差在10dB内就可以接受。

  2.上行内环功控

  内环功率控制是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在NodeB与UE之间的物理层进行,上行内环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使基站接收到每个UE信号的比特能量相等。

见图3。

 

图3上行内环功控

  首先,NodeB测量接受到的上行信号的信干比(SIR),并和设置的目标SIR(目标SIR由RNC下发给NodeB)相比较,如果测量SIR小于目标SIR,NodeB在下行的物理信道DPCH中的TPC标识通知UE提高发射功率,反之,通知UE降低发射功率。

  因为WCDMA在空中传输以无线帧为单位,每一帧包含有15个时隙,传输时间为10ms,所以,每时隙传输的频率为1500次/秒;而DPCH是在无限帧中的每个时隙中传送,所以其传送的频率为每秒1500次,而且上行内环功控的标识位TPC是包含在DPCH里面,所以,内环功控的时间也是1500次/秒。

  3.上行外环功控

  上行外环功控是RNC动态地调整内环功控的SIR目标值,其目的是使每条链路的通信质量基本保持在设定值,使接收到数据的BLER满足QoS要求。

见图4。

 

  图4上行外环功控

  上行外环功控由RNC执行。

RNC测量从NodeB传送来数据的BLER(误块率)并和目标BLER(QoS中的参数,由核心网下发)相比较,如果测量BLER大于目标BLER,RNC重新设置目标TAR(调高TAR)并下发到NodeB;反之,RNC调低TAR并下发到NodeB。

外环功率控制的周期一般在一个TTI(10ms、20ms、40ms、80ms)的量级,即10~100Hz。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仅根据SIR值进行功率控制并不能真正反映链路的质量。

而且,网络的通信质量是通过提供服务中的QoS来衡量,而QoS的表征量为BLER,而非SIR。

所以,上行外环功控是根据实际的BLER值来动态调整目标SIR,从而满足Qos质量要求。

  4.下行闭环功控

  下行闭环功控和上行闭环功控的原理相似。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由手机控制,目的使手机接收到NodeB信号的比特能量相等,以解决下行功率受限;下行外环功控是由UE的层3控制,通过测量下行数据的BLER值,进而调整UE物理层的目标SIR值,最终达到UE接收到数据的BLER值满足QoS要求

三、测量事件

1、同频测量事件

(1)1A:

激活集小区主导频增加事件,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已经接近最好小区或者活动集质量。

当UE的活动集满后,1A事件停止报告。

图为:

RCN下发measurementcontrol消息中1A事件触发的条件。

(2)1B:

激活集小区主导频减少事件,表示一个小区的质量比最好小区或活动集质量差得较多移动通;

(3)1C:

非激活集小区替换激活集小区事件,表示一个非激活集小区已经比活动集的小区好,即激活集已满,该事件是删除和增加的集合;

(4)1D:

激活集小区更新事件,最好小区更新事件;

(5)1F:

对活动集小区的测量结果低于绝对门限事件。

2、异频测量事件

(1)2B事件:

当前使用使用频率质量低于绝对门限,非使用频率质量高于另一绝对门限。

(2)2C事件:

非使用频率质量高于一个绝对门限

(3)2D:

当前使用频率质量低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启动压缩模式。

(4)2F:

当前使用频率质量高于某一绝对门限,用于停止压缩模式。

四、掉话

常见的掉话的原因及其各自的表现和判断方法

1邻区漏配

如果掉话前UE记录的活动集EcIo信息和Scanner记录的BestServerEcIo相差较大,而Scanner记录的BestServer扰码不在UE掉话前的测量控制邻区列表中,或者如果掉话后UE马上重新接入,且重新接入的小区扰码和掉话时的扰码不一致,且新的小区不在UE掉话前的测量控制邻区列表中,或者UE上报的检测集(DetectedSet)信息出现了信号较强的小区。

2覆盖差

确认覆盖的问题简单直接的方式是直接观察Scanner采集的数据,若最好小区的RSCP和EcIo都很低,就可以认为是覆盖问题。

3切换导致的掉话

软切换/同频导致掉话主要有两类原因:

切换来不及或者乒乓切换。

从信令流程上表现为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或者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PS业务也有可能在切换之前先发生TRB复位。

解决切换来不及导致的掉话,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扩大切换区,也可以配置1a事件的切换参数使切换更容易发生,或者增加CIO值使目标小区能够提前发生切换。

CIO与实际测量值相加所得的数值用于UE的事件评估过程。

UE将该小区原始测量值加上这个偏置后作为测量结果用于UE的同频切换判决,在切换算法中起到移动小区边界的作用。

该参数设置越大,则软切换越容易,处于软切换状态的UE越多,但占用资源;设置越小,软切换越困难,有可能影响接收质量。

4干扰导致的掉话

一般情况下,对于下行,当激活集CPICHRSCP比较好,而激活集和监视集的EcIo都很差,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下行干扰的问题;对于上行,如果发现RTWP比正常值(-107~-105)超过10dB,持续时间超过2~3s,可以基本判断为上行干扰。

5上行覆盖差

主要表现为:

UE发射功率不足;

上行:

是指手机到基站。

上行覆盖差,可能是由于基站天线下倾角太小了,造成过覆盖,而手机发射功率小,上行信号到不了基站,或者到达基站的信号差,对通话质量有影响的。

解决上行覆盖差,一是到保证基站硬件正常运行,二是控制好基站覆盖范围。

可通过下列方法来控制基站覆盖范围:

1.调节天线下倾角,2,天线高度,3最小接入电平,4.基站发射功率。

上行干扰:

基站相对硬件故障会产生上行干扰,基站天线接收灵敏度降低。

另外外部干扰也会对上行造成干扰。

上行覆盖差是相对电平而言的,而上行干扰是相对接收质量而言的

6导频污染

对于导频污染引起的切换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某一个天线的工程参数,使该天线在干扰位置成为主导小区;也可以通过调整周围的其他几个天线工程参数,减小信号到达这些区域的强度;从而减少导频个数;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增加新的基站覆盖这片地区;如果干扰来自一个基站的两个扇区,可以考虑进行通过扇区合并,将两个小区合并成为一个小区。

五、干扰

1、下行干扰

当CPICHRSCP大于-85dB,EcIo小于-13dB,对于下行,干扰可能是导频污染引起。

2、上行干扰

RTWP比正常值(-104~-105)超过10dB,这种干扰可能是由于异系统造成,如小灵通。

六、针尖效应

1现象和分析

针尖效应主要表现为在较强目标小区信号的短时间作用下,原小区信号经历短暂快速下降,又上升的情况,通常情况下EcIo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5s):

图1针尖效应-信号变化情况

针尖效应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会导致掉话:

如果针尖持续的时间很短,无法满足切换条件,不会影响掉话,但会带来业务质量的恶化,比如下行产生过高的BLER;

如果针尖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切换的条件又比较严格,导致的后果是在切换发生之前,可能由于下行信号太差,导致信令或者业务RB复位情况,最后也可能会导致掉话;

如果目标小区触发了切换,可能由于原小区信号太差使手机收不到激活集更新,导致掉话的情况;

如果目标小区完成了切换,变成了激活集内的小区,由于针尖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该小区还要完成一次切换过程才能从激活集内退出,这个过程也会造成掉话。

所以针尖效应和拐角效应相比,针尖有两次切换的风险,任何一次切换失败就会导致掉话,但由于针尖的时间比较短,通过牺牲业务的质量(比如,配置较大的重传次数,使信令和业务不再发生复位),从而有机会在手机来不及上报测量报告的情况下,有机会不掉话,而拐角效应几乎是必然掉话的,因为拐角之后,原小区的信号几乎不会恢复!

针尖效应一般可以通过观察Scanner记录的最有小区扰码分布图来观察,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两幅天线沿着两条街道照射,在两条街道交界的地方就容易产生针尖效应.

2解决办法

针尖效应可以参考拐角效应的解决办法,其中天线调整的目标是在针尖的位置不要使原信号下降过快目标小区信号上升过快,除了以上的方法,适当增加RLC重传次数,从而抵抗信号的衰落也可以比较好的降低掉话。

注释:

RLC(RadioLinkControl)如何增加。

七、乒乓切换

1、主导小区变化快

2个或者多个小区交替成为主导小区,主导小区具有较好的RSCP和EcIo,每个小区成为主导小区的时间很短;

2、无主导小区

存在多个小区,RSCP正常而且相互之间差别不大,每个小区的EcIo都很差。

从信令流程上看,一般可以看到1个小区刚刚删除,然后马上要求加入,此时收不到RNC下发的活动集更新命令导致失败。

3、解决方法

决乒乓切换带来的掉话问题,可以调整天线使覆盖区域形成主导小区,也可以配置1B事件的切换参数增大激活集删除的难度,来减少乒乓的发生等方法来进行。

具体说来,增加1B事件门限,增加1B迟滞,增加1B延迟触发时间。

八、拐角效应

1、定义:

在拐角处,服务小区信号质量EcIo迅速变差,监视集信号质量逐渐变好,短时间内切换来不及切换导致掉话,这样现象就拐角效应。

2、解决思路:

改变切换区域的位置,使软切换不再拐角处发生,降低软切换失败风险。

3、两种方式调整:

(1)天馈调整,通过改变天线方向角、下穷角是切换远离拐角处;

(2)参数调整,通过修改软切换参数,包括门限等,或增加目标小区的EcIo使软切换不在拐角处发生。

九、邻近集

1、分类

邻近集是网络规划的概念,由UE所处小区周围所有规划的邻近小区组成,随UE所处小区的变化而变化。

邻近集可以分为三个子集,同频监视集(intra-frequency cell),异频监视集(inter-frequency cell),异系统监视集(nter-system cell )。

2、与UE相关的小区归为三个集合

激活集(Active set),监视集(Monitored set),检测集(Detected set)。

(1)、激活集(Active set):

UE正在通信的小区组成的集合,目前只支持3个小区。

(2)、监视集(Monitored set):

有可能进入UE激活集的小区组成的集合,它们由同频监视集、异频监视集、异系统监视集或它们的组合构成。

监视集中的小区均是同激活集中小区配置了临区关系的。

(3)、检测集(Detect set):

激活集与监视集内未涉及但UE可以检测到的的小区集合,检测集中的小区与激活集无法进行软切换。

十、闭塞小区与去激活小区之间的区别

两者的操作结果虽然都是使得小区被删除,但是他们各自目的和功能实现是不同的。

其中:

闭塞小区,是指在小区存在业务量的情况下,将该小区的业务逐渐转移到邻近小区,然后关闭该小区的射频发射通道,使该小区的资源不可用。

这样就可以在不中断NodeB业务的前提下,对出现故障的NodeB进行维护。

闭塞某小区后,该小区的射频发射通道被关闭,该小区相关的逻辑资源被认为处于闭塞态;解闭塞某小区后,该小区对应的射频发射通道被打开,相关的小区管理状态恢复正常,小区重新启用。

去激活小区,使小区数据不可用。

主要是指在需要修改调整小区参数时,需要先执行小区的去激活操作,数据才可以被修改。

而BLK CELL后,是不能对小区相关数据修改操作的。

十一、扰码

1、扰码资源

WCDMA系统中的扰码资源分为上行和下行两类。

上行扰码又分为长扰码和短扰码两种,均有225-1个,RNC随机选择分配用以区分用户,无须规划。

下行扰码用于在UE侧区分不同小区,仅使用长扰码,其编号范围从0到218-2,但为了加速UE小区搜索的过程,协议规定只有8192个码可用,这些扰码被分为512个组,每组16个,每组的第一个称为主扰码,其余15个为从扰码,从扰码必须和主扰码配合使用。

对于512个主扰码再分为64个组,每组8个主扰码。

2、扰码规划的目的是

1)为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主扰码;

2)确保同频同扰码小区的下行信号之间不会互相产生干扰,影响手机正确同步和解码正常服务小区的导频信道;

3)一个小区的相邻小区需分配不同扰码。

3、扰码规划原则:

在为每个小区分配一个合适扰码的前提下,提高扰码资源在整网中的利用率,满足网络发展过程中的扩容和维护需求

十二、W频点的计算

1、WCDMA频率范围

上行1940M--1955M,下行2130M--2145M。

带宽15M。

上下行间隔为190M。

WCDMA的信道号(即所谓的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间隔为200KHZ,即0.2MHZ。

则25个信道的带宽为25*0.2=5M,也就是说5M带宽包括25个信道。

同理,190M带宽所包含的信道为190/0.2=950个,即上下行间隔190M等同于950个信道加起来的带宽。

(5M=25个信道、190M=950个信道)

2、WCDMA的载波信道号和相应频率

(1)、总带宽15M,而WCDMA每个载波要求的带宽是5M,故可用载波为3个。

可称为载波1,载波2,载波3;

(2)、载波1的绝对无线频率信道号:

上行为9713,对应频率为1942.6MHZ。

(1942.6*5=9713)

下行为10663,对应频率为2132.6MHZ。

(2132.6*5=10663)

可以根据上行计算下行:

信道号10663=9713+950,频率2132.6M=1942.6M+190M。

注释:

*乘5的原因可能是WCDMA频点的中心频率是0.2MHz的整倍数

(3)、快速推算载波2的信道号与频率:

上行信道号为9713+25=9738,频率为1942.6M+5M=1947.6MHZ。

下行信道号为10663+25=10688,频率为2132.5M+5M=2137.6M。

也可以根据上行推算下行:

下行信道号为9738+950=10663,频率为1947.6M+190M=2137.6M。

3、频率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为了尽可能降低PHS对WCDMA的干扰,从高端向下顺序使用频率,即单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频率,二载波基站采用9763号、9738号频率;

注:

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市场名某些时候是PersonalAccessSystem,个人电话存取系统),是指一种无线本地电话技术,采用微蜂窝通信技术。

PHS这项技术在1880~1930兆赫这个波段内运作。

(2)原则上室内外采用同频设置,个别区域(如超高楼层)如同频设置确实通过优化无法解决干扰问题,可慎重选择异频设置。

一般建议10层以上高楼采用异频设置。

十三、EC/IO

1、基本概念

Ec就是码片能量chipenergy,Io是手机收到的总功率,包含噪声和有用信息,我们通常用Ec/Io来表示导频信道质量,因为导频信道没有bit信息,而导频信道质量也就是对应的扇区的前向覆盖质量.;

2、Ec/No、EC/IO区别

每码片能量与噪声功率密度(噪声比)之比,Ec/Io每码片能量与干扰功率密度(干扰比)之比,Eb/No研究对象主要是业务,Ec/Io研究对象主要是导频。

3、L3消息中的换算关系

EC/NO:

(际测量值/2)-24

rscp:

实际测量值-115

十六、根据经纬度计算基站之间的距离

十七、信令

1、信令中的一些基本信息

(1)IMSI号码:

在RANAP_COMMON_ID中

(2)如何判断是CS、PS业务

在RRC_CONNNECT_REQ信令中establishmentCause中:

如果是:

originatingConversationalCall说明为CS业务的主叫;

如果是:

terminatingonversationalCall说明是CS业务的被叫

如果是:

originatingBackgroundlCall说明为PS业务;

(3)用户开户速率的查看

在RAB_ASSIGNMENT_REQ中maxBitrate中

(4)扩频因子的查看

说明:

2、信令流程

十八、开环与闭环

1、分类

功率控制按移动台和基站是否同时参与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两大类,其中闭环又分为内环和外环。

2.、区别

(1)闭环功控是指发射端根据接收端送来的反馈信息对发射功率进行控制的过程。

闭环功率控制由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控制两部分组成。

需要分内环功率控制和外环功率的原因是信噪比测量中,很难精确测量信噪比的绝对值。

且信噪比与误码率(误块率)的关系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非线性的。

比如,在一种多径的传播环境时,要求百分之一的误块率(BLER),信噪比(SIR)是5dB,在另外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样要求百分之一的误块率,可能需要5.5dB的信噪比而最终接入网提供给NAS的服务中QoS表征量为BLER,而非SIR!

业务质量主要通过误块率来确定的,二者是直接的关系,而业务质量与信噪比之间则是间接的关系。

内环功率控制过程:

它是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在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物理层进行。

通信本端接收通信对端发出的功率控制命令控制本端的发射功率,通信对端的功率控制命令的产生是通过测量通信本端的发射信号的功率和信干比,与预置的目标功率或信干比相比,产生功率控制命令以弥补测量值与目标值的差距,即测量值低于预设值,功率控制命令就是上升;测量值高于预设值,功率控制命令就是下降。

外环功率控制过程:

它慢速闭环功率控制,其目的是使每条链路的通讯质量基本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