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症状及治疗.docx
《胆囊炎症状及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囊炎症状及治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胆囊炎症状及治疗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
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
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
(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
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
(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
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
(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
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
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
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
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
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
(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
(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
(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
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
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
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
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
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
如:
口服消炎药:
①氟哌酸:
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
②红霉素:
0.3g,一日4次,饭后服。
③氯霉素:
0.5g,一日4次,饭后服。
④洁霉素:
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
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
⑥先锋Ⅳ胶囊:
一日4次,每次0.25~0.5g。
利胆药:
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
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
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
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
诊断:
胆囊炎早期:
可见右胁下时常作痛,伴见舌苔糙垢根厚、质红且干,脉多弦滑而数,大便干结,小溲赤少。
此为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宜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疼痛。
处方:
柴胡60g,黄芩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杏仁10g,苏子梗各10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槟榔10g,鸡内金10g。
在治疗期间必须注意饮食调摄,减少食量,以青菜为主,忌食油腻之品,每天早晨必须走路以助消化。
急性发作期:
多由慢性胆囊炎转来,临床表现为右胁剧烈疼痛拒按,发热,恶寒,呕吐,恶心,舌苔垢厚,心烦急躁,两脉洪滑而数,大便数日未通,小溲赤热,急以清泻胆热,攻下利胆为治,用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6g,大黄3g,枳实6g,黄芩10g,半夏10g,郁金10g,杏仁10g,香附10g。
慢性胆囊炎长期不愈者仍需轻泻胆热,增强其消化功能,用药沿清热调肝利胆法:
竹茹6g,陈皮6g,半夏10g,蝉衣6g,杏仁10g,莱菔子6g,焦山楂10g,鸡内金10g。
体弱气血不足而消化功能过差者,宜用益气补中、健运缓痛法,并嘱其坚持体育锻炼以期配合治疗。
方用:
木香6g,砂仁2g,白术10g,茯苓10g,太子参6g,陈皮6g,竹茹6g,黄芪10g,焦麦芽10g,枳壳6g。
胆囊炎经常发作,脉象细弦,舌红口干,又有阴伤阳亢之象者,当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法:
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生牡蛎20g,香附10g,片姜黄6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若阴伤而阳热过亢者,两脉细小弦滑数,心烦口干急躁,夜寐梦多,形体瘦弱,甚则午后低热,当用养血柔肝折热法:
金铃子10g,元胡6g,香附10g,旋覆花10g,柴胡6g,夏枯草10g,郁金6g,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0g,杏仁10g。
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疗法有哪些?
针刺治疗胆道疾病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降逆止呕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1)体针
①针刺
a.穴位:
胆俞、中脘、足三里、治胆穴、阳陵泉。
绞痛加合谷;高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
b.针法:
选以上穴位2~4个,深刺、重刺,持续捻针3~5分钟,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②电针
a.穴位:
右胆俞(阴极),治胆穴,日月,太冲(阳极)。
b.方法:
进针,有针感后接电针仪,使用可调波,强度由弱逐渐加强,以可耐受为度,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
③水针
a.穴位:
胆俞,足三里、中脘、治胆穴。
b.方法:
选1~2个穴位,每穴注射当归液或红花液2ml;或10%葡萄糖液5ml,进针有针感后快速推注,每日1~2次。
烟台地区文登中心医院采用体针治疗219例胆石症,排石者185例,占84.5%。
该组185例排石者共排1cm×1cm×1cm以上大小结石151块,其中最大为4.5cm×3.5cm,最大横径3.5cm。
有的患者在排出同时还排出蛔虫残体及炊帚苗为核心的结石。
取穴右侧日月、期门。
上腹疼痛较剧和胆囊胀大者用巨阙透腹哀、治胆穴。
进针后接电针仪,通电60分钟,每日1次,疼痛重者也可一日2次。
同时口服33%硫酸镁40ml。
(2)耳针
①穴位:
肝、胆、脾、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
②针法:
选上述反应明显的2~3穴,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2次。
近年,全国各地多处有人采用王不留行籽、白芥子或菜籽贴压取穴,配合猪蹄等高脂饮食治疗胆石症,有较好的排石效果。
如何运用按摩疗法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1)点、按法:
在背部寻找痛点,大多在第九胸椎旁及两侧胆囊穴。
用点或按法先刺激背部压痛点3~5分钟,然后刺激胆囊穴3~5分钟。
日1次,7日为1疗程。
(2)一指禅推或揉右胆囊穴,阳陵泉,右肝、胆俞以及双侧太冲穴以舒肝利胆。
(3)施掌擦法于两侧胁肋部。
(4)点穴治疗胆绞痛:
病种包括胆囊炎、胆石症。
取穴:
胆俞(双)。
指压,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痛甚酌情增时。
再用大鱼际循本穴上下推揉30次。
本组100例,显效(疼痛完全缓解)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有效率95%。
另设点穴(10分钟)、空白对照组胆囊有功能者各50例,用Aloka-190型超声仪检测胆囊及胆总管最大切面后拍片,结果:
两组胆囊、胆总管呈收缩改变分别为45例、42例,扩张分别为2例、5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5)特定按摩手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用扩胸晃法(医者双手搬两肩,膝部抵胆俞穴,向前用力扳晃2~3次)、贯法(医者握空拳轻叩放在百会穴上的一手掌背1~3次)、四指叩击法(根据结石部位分别仰、侧、先仰后侧卧位,自上而下叩击肝区3~5遍,以无痛苦为度)。
点按法:
点按背部胆俞、肝俞和阿是穴、至阳穴;再点按期门、日月、鸠尾、中脘、阳溪、足三里、公孙、太冲、丘墟,按子午流注法每次取3~4穴,每穴15~30秒,得气为度。
每次15分钟,日1次,10次为1疗程。
本组36例,用3个疗程,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
(6)推拿背部腧穴对胆囊炎止痛作用的观察:
本组45例,其中伴肝内胆管结石者3例,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
治法:
均以推拿心俞、督俞、膈俞穴为主。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用拇指的指腹或大、小鱼际,或用掌根部在穴位上进行按揉,每次10~20分钟,日2次,5日为1疗程。
部分患者在背部压痛区结合拔火罐。
结果:
有效40例,无效5例(均伴有肝胆结石,经按摩后疼痛虽缓解,但维持时间较短)。
(7)胆石症按摩四法:
第一法:
第七至第九胸椎背部压痛点及两侧胆囊穴,用点法或按法重刺激2~3分钟。
第二法:
左背部压痛点平面的脊柱棘突作旋转复位。
第三法:
沿背部两侧膀胱经用推法治疗,约6分钟,再按胆俞、肝俞、膈俞各1分钟,最后用擦法治疗背部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第四法:
在两侧胁肋部用擦法治疗,以微微透热为度,然后施按、揉法于两侧章门、期门各1分钟,以酸胀为度
不同病期的营养饮食调理
1、急性期
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
这时可由静脉补充营养,可多饮水,在饮料中补充钠和钾盐,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疼痛缓解后,可根据病情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
宜吃清淡流质饮食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物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豆浆等食物。
病情好转后可食用低脂半流质饮食或低脂少渣的软饭,如豆腐脑、软面条等。
2、慢性期
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高脂肪食物。
高脂肪饮食可使胆囊收缩,引起疼痛及加重病情。
因此,慢性胆囊炎病人不宜吃肥肉、猪油和油煎、油炸食品以及油多的糕点。
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高胆固醇食物。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巧克力等都不宜食用。
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油、五香粉、咖喱粉、花椒面以及烟、酒、咖啡、油茶等,慢性胆囊炎病人也忌食用。
因为这些食品均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分泌过多可造成胆囊收缩,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使胆汁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营养食谱
蒲公英粥
[配方]蒲公英40~60克(鲜品用量为60~9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药取汁。
将药汁加入淘净的粳米中,同煮为粥,以稀薄为佳。
[用法]每日2~3次,3~5天为1疗程。
温服。
[功效]消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湿。
玉米须炖蚌肉
[配方]玉米须50克,蚌肉200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玉米须洗净沥干水,蚌肉洗净,二者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盐适量,炖至蚌肉烂熟为止,加入少量味精即可。
[用法]隔日服1次,食肉饮汤。
可佐餐服,也可单独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滋养肝肾,利胆泄热。
玉米须粥
[配方]玉米须鲜品30克(干品15克)。
[制作]将王米须洗净切断,用刚烧沸的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用开水冲泡1次,两次汁合并。
粳米30克,加水适量,煮至米开花后,将玉米须汁兑入粥内,稍煮片刻即成。
[用法]日服2次,趁热食用。
[功效]理气止痛,适用于右胁下隐痛、嗳气的气滞胆囊炎。
栀子仁粥
[配方]栀子仁5克,粳米100克。
[制作]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熟时,放入栀子仁末梢煮即可。
[用法]每日服1剂,分2次食完。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黄紫地丁粥
[配方]黄花地丁(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鲜品各6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黄花地丁和紫花地丁加水煮,过滤去渣取汁,以汁煮米为粥,可以加白糖凋味。
[用法]每日1~2次,1周为一疗程。
[功效]适用于湿热型胆囊炎。
鲤鱼赤豆陈皮汤
[配方]鲤鱼1条,赤小豆120克,陈皮6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鲤鱼刮鳞去内脏,洗净。
赤小豆淘净沥干水。
陈皮用清水洗去灰尘,沥水。
将三者共入锅,加清水适量,盐适量,煮至鱼熟豆烂时停火,加适量味精。
[用法]每日1~2次,可佐餐服用,或单独服食。
[功效]健脾益胃,理气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