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46894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内考题附答案.docx

中内考题附答案

Documentserial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内考题附答案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胃痛

一、名词解释

1.胃脘痛

2.吐酸

3.嘈杂

二、填空

1.胃痛的病变脏腑关键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最为密切,初起病位在__________兼可旁及于__________,病久则主要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同病,或__________同病。

__________也与之相关,无论病因病机如何、病变脏腑多寡,__________为其基本病机。

2.治疗胃痛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在明以前的中医文献中与“胃痛”病名相混淆的是:

()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胆胀

E.腹痛

2.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价值者为:

()

A.疼痛的性质

B.疼痛的部位

C.疼痛的持续时间

D.疼痛的诱因

E.疼痛的兼证

3.脾胃虚弱,胃痛不止脱肛者,治疗首选方为:

()

A.理中丸

B.香砂六君子汤

C.驻车丸

D.人参养营汤

E.补中益气汤

四、简答题

1.胃痛如何与真心痛、胃痞、腹痛相鉴别?

2.谈谈吐酸的辨证及治疗。

3.谈谈嘈杂的分证论治。

五、论述题

1.试述胃痛的病因病机。

2.试述胃痛的辨证施治。

六、病例分析

患者李某,男,60岁。

反复胃脘部隐痛不适10余年,近日劳累后加剧,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胃痛是指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称为胃痛,又称胃脘痛。

2.吐酸即泛吐酸水或口中发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

若随即咽下称为吞酸,若随即吐出者称为吐酸。

3.嘈杂是指胃中虚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病证。

二、填空

1.胃 肝 脾 胃 肝 脾 肝脾 肝胃 肾 “不通则痛”

2.理气和胃止痛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E

四、简答题

1.

(1)与胃痞相鉴别。

胃痞与胃痛部位同在心下,胃痞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以满为患,病及胸膈;胃痛则以痛为主证。

(2)与真心痛相鉴别。

真心痛为当胸而痛,其痛多刺痛、剧痛,动辄加重,且痛引肩背,常有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较急;胃痛部位在胃脘,病势不急,多为隐痛、胀痛等,常有反复发作史。

(3)与腹痛相鉴别。

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证,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

2.

(1)热证泛吐酸水,时作时止,兼见心烦易怒,咽干口苦,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宜清肝泄火,和胃降逆。

方用左金丸。

(2)寒证泛吐酸水清稀,兼见脘闷纳呆,饮食不慎则益甚,胃脘喜暖喜按,四肢不温,疲倦无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滑,脉细弦。

治宜温中健脾。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吴茱萸汤。

3.

(1)胃热嘈杂,兼见胸闷痰多,心烦少寐,口干喜冷饮,嗳腐吞酸,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

治宜清热和中。

方用黄连温胆汤。

(2)胃虚嘈杂时作时止,兼见口淡无味,食后脘胀,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健脾和胃。

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或胃阴不足的证侯表现。

治宜益胃养阴。

方用益胃汤。

(3)血虚嘈杂,兼见面白无华,心悸头晕,少眠多梦,形体消瘦,肌肤不泽,舌质淡,脉细。

治宜益气养血和中。

方用归脾汤。

五、论述题

1.

(1)外邪犯胃寒邪、暑热或湿浊之邪客胃,使气机壅滞,和降失司,而致胃脘作痛。

(2)饮食不节纵恣口腹、饥饱失调、寒热不适、偏嗜烟酒或服伤胃药物,皆可伐伤胃气,使气机失调而作胃痛。

(3)情志不畅气郁恼怒,肝失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则胃痛;或忧思焦虑,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气机不畅而致胃痛。

(4)脾胃虚弱劳倦太过,失血过多,或久病不愈,伤及脾胃,或身体素虚,脾胃不健,运化无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

2.

(1)胃气壅滞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兼见纳呆少馨,嗳腐等明显伤食病史,或由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表证,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腻,脉滑或兼浮、浮数。

治宜理气和胃止痛。

方用香苏散。

若伤食者加焦三仙、焦槟榔等。

(2)肝胃气滞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兼见喜太息,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夜寐不安,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用柴胡疏肝散。

(3)胃中蕴热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兼见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腑行不畅,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宜清胃泻热,和中止痛。

方用泻心汤合金铃子散。

(4)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痛势急迫,兼见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凉饮,烦躁易怒,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宜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用化肝煎。

(5)瘀血阻滞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兼见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作,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子月经衍期,色黯,舌暗有瘀斑,脉涩。

治宜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不足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兼见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干不思饮,咽干唇燥,大便干结或腑行不畅,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而数。

治宜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用一贯煎或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痛剧,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兼见面色不华,神疲肢怠,四末不温,食少便溏,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而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中健脾。

方用黄芪建中汤。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

胃病日久,累及脾阳,脾胃阳虚,故胃脘部隐痛,疼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虚弱,肌体失养,故神疲,四肢倦怠;

脾虚不运,转输失常,故纳呆,便溏;脾阳不振,寒湿内生,饮邪上犯则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脾胃虚弱之变化。

诊断:

胃痛。

证型:

脾胃虚寒。

治法:

温中健脾。

方剂:

黄芪建中汤加减。

痞满

一、名词解释

痞满

二、填空

1.痞满的病位主要在_________,病变脏腑在_________,但与_________密切相关。

2.痞满的病机关键在于_________障碍,致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发生痞满。

3.痞满的转归有二:

一是痞满病人经过正确的调治,多能_________;二是少数病人由于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当,发展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单项选择题

1.“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载于:

()

A.《景岳全书》

B.《内经》

C.《类证治裁》

D.《伤寒论》

E.《医学正传》

2.下列痞满病因的叙述以何者最为恰当()

A.胃痞的成因以实邪为主

B.胃痞的成因以脾肾阳虚为主

C.胃痞的成因以心肾阳虚为主

D.胃痞的成因有虚实之分,两者常互为因果

E.胃痞的成因以肝肾阴虚为主

四、简答题

痞满如何与胃痛、鼓胀、胸痹相鉴别?

五、论述题

1.试述痞满的病因病机。

2.试述痞满的辨证及治疗。

六、病例分析

患者蒋某,女,58岁。

自述平素常有脘腹不舒,痞塞满闷,心烦易怒,喜长叹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痞满是指由于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出现以胸腹痞闷胀满不舒,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证的病证。

按部位分为胸痞、心下痞等。

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称胃痞。

二、填空

1.胃脘 脾胃 肝脾

2.脾胃功能障碍 中焦气机阻滞 升降失常

3.痊愈 胃痛 胃癌 虚劳

三、单项选择题

1.D 2.D

四、简答题

痞满应与胃痛相鉴别。

胃痛起病可急可缓,病程可短可长,症状以疼痛为主,常兼有泛酸、嘈杂等证,且胃脘部可有压痛;痞满发病较缓,病程较长,症状以满闷为主,常兼见嗳气等证,胃脘部按之不痛。

痞满应与鼓胀相鉴别。

鼓胀病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常见腹部皮色苍黄,甚则青筋暴露;痞满病在胃脘,以自觉满闷,而外无胀大之形为特征。

痞满应与胸痹相鉴别。

胸痹属胸阳痹阻,心脉瘀滞,失常为患,以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为主证,可偶有脘腹不舒;痞满则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职所致,以心下痞满为主证,常兼见胸膈不适。

五、论述题

1.痞满的病因病机为

(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当,误用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心下,阻塞中焦气机,而成痞满。

(2)饮食中阻饮食不节,影响脾胃受纳运化,食滞中脘,胃失和降,痞壅不通,发生痞满。

(3)痰气壅塞脾胃运化失健,不能运化水湿,湿聚生痰,痰凝气滞,壅塞中焦,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为心下痞满。

(4)情志失调忧思太过伤脾,恼怒太过而伤肝,肝脾气机郁滞,升降失常,引起痞满。

或悲忧气郁,惊恐气乱,导致气机逆乱,升降不利而痞满。

(5)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薄弱,中气不足;或饮食劳倦,饥饱失常,损伤脾胃;或病后胃气未复,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不利,胃失和降,发生心下痞满。

2.痞满的辨证及治疗是

(1)邪热内陷胃脘痞满,灼热急迫,按之满甚,兼见心中烦热,渴喜冷饮,身热汗出,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宜泻热消痞,和胃开结。

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2)饮食积滞嗳腐吞酸,脘腹满闷,痞满不舒,按之更甚,兼见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宜消食导滞,行气除痞。

方用保和丸。

(3)痰湿内阻胸脘痞满,恶心欲吐,兼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身重肢倦,或咳嗽痰多,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滑。

治宜除湿化痰,理气宽中。

方用平胃散合二陈汤。

(4)肝郁气滞脘腹不舒,痞塞满闷,胸胁胀满,嗳气则舒,兼见心烦易怒,时作太息,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方用枳术丸或四逆散合越鞠丸。

(5)脾胃虚弱脘腹不舒,痞塞胀满,时缓时急,喜温喜按,兼见不知饥,不欲食,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治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方用补中益气汤。

(6)胃阴不足脘腹痞闷,嘈杂,兼见饥不欲食,恶心嗳气,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方用益胃汤。

六、病例分析

证候分析: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中焦气机失畅,故脘腹不舒,痞塞满闷,喜长叹息,恶心嗳气,大便不爽;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痞满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心烦易怒,苔薄白,脉弦,皆为肝气郁滞之象。

诊断:

痞满。

证型:

肝郁气滞型。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消痞。

方剂:

四逆散合越鞠丸。

腹痛

一、名词解释

腹痛

二、填空

1.腹痛是指________以下,________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腹痛的成因,不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端,其病机不离________,各病因之间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

3.腹痛的辨证要点是辨________,辨________。

4.治疗腹痛以________字为法,但并非单纯泻下。

5.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________痛。

6.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者,为________痛。

7.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嗳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为________痛。

8.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疼痛拒按,入夜尤甚者,为________痛。

9.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喛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________痛。

10.腹痛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为________痛。

三、简答题

1.腹痛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2.腹痛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3.腹痛与胃痛应如何鉴别?

4.怎样鉴别腹痛证和外科、妇科腹痛?

5.怎样对腹痛与伴有腹痛症状的其他内科疾病相鉴别?

6.如何辨别腹痛的部位?

7.腹痛的治则是什么?

8.实证腹痛和虚证腹痛有什么不同?

四、单项选择题

1.寒邪内阻型腹痛的代表方剂是:

()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B.理中丸

C.附子理中丸

D.枳实导滞丸

E.竹叶石膏汤

2.湿热壅滞型腹痛的治法是:

()

A.清热利湿

B.通腑泄热

C.荡涤实热

D.清热散结

E.缓急止痛

3.中脏虚寒型腹痛的代表方剂为:

()

A.小建中汤

B.理中汤

C.附子理中汤

D.大建中汤

E.桂枝汤

4.饮食停滞型腹痛的治法是:

()

A.通腑泄热

B.消食导滞

C.清热和胃

D.和胃开结

E.泻热消痞

5.气机郁滞型腹痛的代表方剂是:

()

A.枳实导滞丸

B.沉香散

C.四逆散

D.柴胡疏肝散

E.逍遥散

6.瘀血阻滞型腹痛的代表方剂是:

()

A.血府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少腹逐瘀汤

D.大黄牡丹皮汤

E.桃核承气汤

五、论述题

1.简述腹痛的辨证要点。

2.试述腹痛的病因病机。

3.谈谈腹痛的证型、主证、治法和代表方剂。

六、病例分析

1.刘某,女,28岁。

饮冷后突发剧烈腹痛,用热水袋敷后有所减轻,恶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沉紧。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2.王某,男,35岁。

腹部胀痛,痞满拒按。

自诉大便已四日未解,伴有胸闷不舒,烦渴,身热自汗,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二、填空

1.胃脘 耻骨毛际

2.寒 热 虚 实 不通则痛

3.腹痛性质 腹痛部位

4.通

5.寒

6.热

7.气滞

8.血瘀

9.伤食

10.虚

三、简答题

1.脏腑气机不利,经脉气血阻滞,脏腑经脉失养为腹痛的基本病机。

2.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不甚剧烈,且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2)起病多缓慢,其痛逐渐加剧,常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

(3)腹部X光检查、B超检查以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4)应排除外科、妇科腹痛以及其他内科病证中出现的有腹痛症状的疾病。

3.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有时也有腹痛的表现,故需鉴别。

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多伴有便秘、泄泻等症状,如两证同时出现时,需辨明主证与兼次证。

4.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痛无定处;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当出现外科腹痛征象时,应及时确诊。

另外,女性患者应与妇科腹痛相鉴别,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诊断。

5.内科许多疾病常见腹痛的表现,但均以其本病特征为主,此时的腹痛只是作为该病的症状出现。

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霍乱之腹痛,伴有吐泻交作;而腹痛病证,当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6.腹痛若在大腹疼,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脐腹疼痛,多为虫积;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膀胱病变。

7.治疗腹痛以通字立法,但通法并非单纯泻下,应在辨明寒热虚实而用药的基础上辅以理气通导之品,标本兼治。

用药不可过用香燥,应中病即止,特别是虚痛,应以温中补虚,益气养血为法。

另外,久痛可以入络,对于缠绵不愈的腹痛,加入辛润活血之剂尤为必要。

8.一般而论,实痛拒按,虚痛喜按。

实痛一般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虚痛一般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四、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D 6.C

五、论述题

1.

(1)辨腹痛性质一般而论,实痛拒按,虚痛喜按。

实痛一般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得食则甚。

其中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者,为寒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痛在脐腹者,为热痛;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嗳气矢气胀痛减轻者,为气滞痛;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疼痛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痛;脘腹胀满,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者,为伤食痛;虚痛一般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痛增。

(2)辨腹痛部位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和大小肠受病;脐腹疼痛,多为虫积;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膀胱病变。

2.

(1)外感寒邪外感六淫,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如伤于暑热,或寒邪不解,或湿热壅滞,以致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发生腹痛。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饮食内停;恣食肥甘、厚腻和辛辣,酿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均可损伤脾胃,阻遏脾阳,脾失健运,气机失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

(3)情志失调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腑气通降不顺而发生腹痛;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或跌扑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血络受损,均可在腹中形成瘀血,血瘀腹痛。

(4)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之品,损伤脾阳,寒湿内停,渐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腹痛;甚至久病肾阳不足,肾失温煦,脏腑虚寒,而成腹痛。

总之,腹痛的成因,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其病机不离不通则痛,各病因之间常相互联系,或相兼为病。

3.腹痛共分六型进行辨证及治疗。

(1)寒邪内阻主证为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尤甚,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是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剂为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湿热壅盛主证是腹部胀满,痞满拒按。

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是通腑泻热。

方剂为大承气汤。

(3)中脏虚寒主证是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剂为小建中汤。

(4)饮食停滞主证是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是消食导滞。

方剂为枳实导滞丸。

(5)气机郁滞主证是脘腹疼痛,胀满不舒,攻窜两胁,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剂是柴胡疏肝散。

(6)瘀血阻滞主证为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脉细弦。

治法是活血化瘀。

方剂为少腹逐瘀汤。

六、病例分析

1.证候分析:

寒邪入侵,阳气不运,气血被阻,故腹痛暴急,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甚。

小便清长,恶寒,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均为里寒之象。

舌苔白腻,脉沉紧为感受寒邪之舌脉变化。

诊断:

腹痛。

证型:

寒邪内阻型。

治法:

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剂: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2.证候分析:

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故腹痛拒按,胀满不舒;湿热伤津,传导失常,故大便秘结不通,烦渴;热迫津液外泄,则见汗出;小便短赤,身热,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诊断:

腹痛。

证型:

湿热壅滞型。

治法:

通腑泻热。

方剂:

大承气汤。

泄泻

一、名词解释

濡泄

二、填空

1.泄泻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其主要病变在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

2.泄泻的主要病理因素为_________,其病机关键是_________,故其治疗原则为_________。

3.暴泻以_________为主,病属_________;久泻以_________为主,病属_________或_________。

4.泄泻初起,不可骤用_________,以免_________;久泻不止,不可_________,以免_________。

四、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为寒湿泄泻的表现()

A.泄泻清稀

B.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

C.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

D.泻下粪色黄褐而臭

2.肾阳虚衰泄泻的特征为:

()

A.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

B.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而泻,泻后则安

C.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

D.泻下清稀如水,有时如鹜溏

3.治疗久泻不宜过用:

()

A.分利

B.温阳

C.利湿

D.健脾

4.治疗暴泻不宜骤用:

()

A.清热

B.利湿

C.补涩

D.分利

5.泻下急迫或泻下不爽,粪色黄褐而臭,伴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其辨证为:

()

A.寒湿泄泻

B.暑湿泄泻

C.湿热泄泻

D.食滞肠胃

6.除哪一项外,皆为泄泻的辨证要点为()

A.辨虚实

B.辨久泻与暴泻

C.辨气血

D.辨证候特征

四、简答题

1.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2.谈谈泄泻的治疗原则。

3.泄泻的诊断依据如何?

4.治疗泄泻时,在用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论述题

1.简述泄泻的病因病机。

2.谈谈泄泻的证候特征。

3.试述各型泄泻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4.试述泄泻的预防与转归。

六、病例分析

王某,女,45岁。

患有慢性肠炎五年余,平素纳差,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近来由于饮食不当使病情有所加重,表现为腹泻,一日4~5次,并夹有水谷不化,伴纳差,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写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濡泄为泄泻的别名。

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疾病,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二、填空

1.暴泻 久泻 脾胃 大肠 小肠

2.湿 脾虚湿盛 运脾化湿

3.湿盛 实证 脾虚 虚证 虚实夹杂证

4.补涩 固闭邪气 分利太过 重伤阴液

三、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C 5.C 6.C

五、简答题

1.两者的共有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病变部位均在肠间。

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水样为主证。

而痢疾的主证为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粘液。

泄泻的腹痛与肠鸣多同时出现,便后痛减。

而痢疾的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其痛便后不减。

2.因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运脾化湿。

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应注重化湿,佐以淡渗利湿,再依据病机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清热利湿、清暑祛湿,并结合健运脾胃之法;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为主,佐以化湿利湿;若挟有肝郁者,宜配合抑肝扶脾;肾阳虚衰者,宜补火暖土。

3.

(1)以大便清稀为主要的诊断依据。

即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如水样;或次数不多,粪质清稀;或泻下完谷不化。

(2)常先有腹痛,旋即腹泻。

暴泻起病急,泻下急迫而量多,多由外感寒热、暑湿或饮食不当所致;久泻起病缓慢,泻下势缓而量少,且反复发作,多由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3)便常规、钡剂灌肠X线检查、肠道内窥镜检查可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4.泄泻初起,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止,不可分利太过,以免重伤阴液。

清热不可过于苦寒,太过则伤脾;补虚不纯用甘温,因甘能助湿。

五、论述题

1.泄泻的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但其中以湿邪为主。

脾喜燥而恶湿,湿邪困阻脾阳,影响脾之运化,使水谷混杂而下导致泄泻。

而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又可从表入里,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