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99498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2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靛青(dìng)暮砧(zhēn)新正(zhēng)雪茄(qié)煞尾(shà)攥住(zuàn)

B.肉袒(tǎn)敕造(chè)荸荠(bó)幽咽(yàn)搵泪(wèn)隅头(yú)

C.搽粉(chá)揩汗(kāi)吮吸(shǔn)闷热(mēn)罪愆(qiān)倭缎(wō)

D.凝噎(yē)拓片(tuò)薄纱(bó)鲭鱼(jīng)攮进(nǎng)料峭(qi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踌蹰榫头聒躁鞭笞针砭变徵

B.寒碜萦回坼裂厮打慰籍暮蔼

C.溯漠攀援饿莩摔跤告磬蟊贼

D.船梢蹙缩逡巡脚趾溽暑桌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飘渺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B.抗震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D.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的网络立法,广大群众和网民拍手称快,但也有部分网民对于网络身份管理心存疑虑,认为它有可能妨碍匿名举报和反腐的开展。

B.17年来,他先后40多次参加逮捕犯罪嫌疑人、逮捕逃犯、见义勇为和抢险救灾等任务,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49人。

C.路边店就像这河流上一个个清亮的河湾边的小码头,给备受长途颠簸而身心疲惫无奈的人以精神慰藉,让他们得以休息、补充,唤起对前路的希望,重新振作踏上旅途。

D.碧波粼粼的漓渚江,从南至北缓缓地流淌,汇成盈盈十里鉴湖,在这清澈的江边有个恬淡的村庄——赵家畈,这便是我的故居。

5.下列加点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师道也②却匈奴七百余里③且庸人尚羞之④不耻相师⑤树之以桑⑥天下云集响应⑦卒廷见相如⑧圣益圣,愚益愚⑨填然鼓之⑩外连衡而斗诸侯舍相如广成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臣请完璧归赵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④⑥/②⑩/①⑦/③⑤/⑧⑨

B.①⑤⑨/②⑩/⑥⑦/③④/⑧

C.②⑤⑩/①/④⑦/③⑥/⑧⑨

D.⑤⑧⑩/③/⑥⑦/①②④/⑨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

A.申之以孝悌之义B.无以至千里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共9分)

近几年,“国学”这东西真是热得一塌糊涂。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国学院,清华大学重新册封了四大导师,还有那些铺天盖地真真假假的国学大师,某些哗众取宠的所谓“国学天才”;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们也纷纷砸钱,好像不上个国学进修班,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同时,“国学”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清末民初吵过一次,最近二十年又成为专家学者热议的对象。

但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尚且悬而未决:

到底什么是国学?

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说清楚。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朱自清先生就说过,“国学”的名称与“汉学”一样,都未免笼统。

因此,在扯清楚“国学”的基本概念之前,我宁可使用朱自清先生提到的另外一个概念——经典训练。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

“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他还特别指出:

“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他所说的“有相当教育的国民”,指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所说的“接触的义务”,是指国民接受经典训练的义务。

他把经典训练提高到国民义务的高度,实际上就是确定它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

也就是说,做一个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中国人,有义务通晓本国传统文化有关经典的基本知识。

这个意见无疑是正确的。

那么我们进行经典训练,需要读什么样的书呢?

其实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里也谈到了这个问题:

第一,理想的经典读本——有些该是全书,有些是选本、节本——首先应该尽可能采用前人对经典校勘和训诂的结论,其次要有分段、标点和简要的白话注释,此外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第二,理想的经典读本有时并不容易出现,因为这需要见解、学力和经验,并非一人一时所能成就,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导读性质的著作,比如顾颉刚先生的《汉代学术史略》之类。

虽然不能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时至今日,我们的经典训练大致还是遵循这两个路子。

前者,大量打着“国学”旗号的丛书摆进了书店,可惜或是深入不够,或是浅出不了,大都达不到我们理想的标准。

后者,新近出版的经典导读性质的著作中,似乎还真没有哪本能超越《经典常谈》。

可见,理想的经典训练依然任重道远。

8.下列有关“国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近几年来热得一塌糊涂,表现之一是各地出现那么多真真假假的所谓国学大师。

B.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们上国学进修班大都是为了附庸风雅,他们对真正的国学并没兴趣。

C.清末民初就有不少人争议何为“国学”的话题,最近二十年再次引起专家雪珍热议。

D.关于“国学”的最根本问题是基本概念的问题,这个问题至今也没人能真正解释清楚。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说明接受经典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而不是为了实用。

B.不论是全书还是选本,理想的经典读本都要尽可能采用前人对经典校勘和训诂的结论。

C.人大成立国学院和清华册封四大导师的举措说明大学教育也在迎合愈演愈烈的国学热。

D.因为理想的经典读本编写非一人一时的见解、学力和经验能成就,所以并不容易出现。

10.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朱自清先生认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都有接受经典训练通晓本国传统文化的义务。

B.在经典导读性质的著作中,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比顾颉刚的《汉代学术史略》更好。

C.分段、标点、简要的白话注释、切实浅明的白话文导言可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经典读本。

D.大量经典读本打着“国学”旗号摆进书店,因不能深入浅出都达不到我们理想的标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共12分)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

是以世称其忠。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

“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注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

“贵人不读书记邪?

‘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

“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

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诏曰:

“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

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封兴子庆为鮦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庆卒,子琴嗣。

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

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

弯腰

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

称赞

C.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

坚决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

和睦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兴皆固让,安乎里巷B.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归国,以相如功大

C.臣愚,不足以知之D.以为华而少实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蟹六跪而二螯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

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22分)

15.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4分)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分)

16.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仙吕]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元·刘燕歌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

今古别离难,蹙损了蛾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1)试赏析“无计锁雕鞍”一句。

(4分)

(2)这支小令描绘了两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请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对这两幅画面进行简要分析。

(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君子不齿,,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李白《蜀道难》)

五、现代文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8分)

晚秋

【亚美尼亚】埃·格林

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

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

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

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

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

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他的身体了。

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

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

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

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

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

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

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瓦萨卡低声骂了一句。

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

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

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

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

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

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

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

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

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

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

“快来人啊!

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骂了一声:

“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

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

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

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

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

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

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

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

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

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

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

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

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

“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

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下列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这条母狗!

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这段骂人的话语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

C.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D.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E.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2)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

(3)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

(5分)

(4)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

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

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5分)

六、语言运用(8分)

19.下面是一位婚礼主持人为一对新婚夫妇主持婚礼时的一段话,共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标上序号,并加以修正。

(4分)

今天本人能为二位新婚佳丽主持婚礼感到十分荣幸……二位新人经历相知、相恋、相爱的甜蜜过程,终于修成正果,走进婚姻殿堂……二位今天的美满婚姻离不开双方父母的鼎力支持。

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新郎新娘的令父令母。

20.仿照例句再写两个有关“书”的句子与例句形成排比。

(4分)

例句: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热”迅速席卷全国,全民像追杀那样追捧莫言。

莫言的书“卖疯了”:

公众将他在书店常年滞销的图书一扫而光;莫言作品的影视改编权成为各方追逐的焦点。

家乡政府将建设莫言纪念馆,打造红高粱文化品牌;拟花千万元种万亩红高粱,且赔本也要种;地方邮政部门也推出了莫言获诺奖的纪念邮票、纪念封。

很多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也搭上了诺奖的“顺风车”:

6年前,北京一位侯姓工程师酒后以1000元无意注册“莫言醉”白酒商标,6年后,该商标身价暴涨至1000万人民币;以前,高密特产是菜刀、烧鸡,是高粱酒、大包子,现在,高密特产是莫言。

诸如“莫言故乡的手工馒头”、“莫言故乡的泥老虎”等也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月语文考参考答案

5.B(依次为:

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

6.D(例句与D都是宾语前置;A介宾结构后置句;B固定句式;C语义上的被动句)

15.

(1)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光武帝就答应了他。

(中、听,使动词的翻译)

(2)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

(使动用法及省略句的翻译)

16.

(1)锁雕鞍:

锁住鞍马,意为留住离人。

雕鞍,借指坐骑。

运用借代修辞,“无计锁雕鞍”把不忍离别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作者重情笃义的美好情怀。

(2)“一尊别酒,一声杜宇”,离别之人在杜鹃的悲啼中对酒相望泪眼,此种离别情景是离人别后的回忆,为虚境,表现出离别时的悲凉;而“明月小楼”及倚楼“相思泪弹”则为实境,写出了别后对离别之人的思念。

全曲两幅画面相辅相成,虚实相映,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19.

(1)“新婚佳丽”改为“新婚佳偶”。

(2)“修成正果”改为“喜结秦晋”。

(3)“鼎力”改为“大力”。

(4)“令父令母”改为“令尊令堂”。

20.示例: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

“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

”书是力量,培根说:

“知识就是力量。

21.写作提示:

(1)正面立意:

以平和心态理性看待莫言热。

只有用心去贴近文学,以发自内心的热爱去品味文学,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倾诉融为一体,才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精神的享受与思想的升华。

(2)反面立意:

批判急功近利的心态、盲从心理、盲目崇拜。

以赶浪潮、追时髦的方式来追捧文学,不仅领悟不到文学的真谛,而且是对文学的亵渎与扭曲。

(3)正反结合:

要以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莫言,看待莫言的作品,不要一味的反对或者只是作一名“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