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7951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环境观的概念、主要功能及传统环境观与新环境观的区别。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

(1)概念:

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基本认识,也称为②自然观,或是③人地关系论。

(2)功能:

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⑤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

是一种⑥人地对立的观点,表现为人类⑦征服自然的愿望。

(2)新的环境观:

是“⑧天人合一”或“⑨人地归一”的环境观,认为⑩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⑪平衡和⑫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思维活动

1.新的环境观是什么思想?

新的环境观强调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新的环境观要求人们摆正人类与大自然的位置,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关系,要由此前的凌驾于自然之上,变成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则。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提出背景:

人类经受了人口膨胀、⑬资源短缺、环境⑭污染和⑮生态破坏的困扰之后而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⑯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⑰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⑱可持续和⑲发展。

一是要⑳发展,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

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这就是

可持续。

4.可持续发展思想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

鼓励经济增长;二是要保证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谋求社会的

全面进步。

5.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把可持续发展与

科教兴国确定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并相应制定了《

中国21世纪议程》。

思维活动

2.如何理解“可持续”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可持续”之涵义既不能损害环境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发展”指人类个体与社会不断谋求进一步的生命活动。

“可持续”与“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发展”是这个统一体的核心,是最终目的;“可持续”是发展的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任何片面强调“发展”或强调“可持续”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探究点一 环境观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

(1)该图展示了什么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两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怎样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5)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

答案 

(1)本图形象地展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

(2)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渔业资源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下降,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3)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使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的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加剧。

(4)转变人类的环境观。

(5)只要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就能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

反思归纳

 传统的环境观和新的环境观的比较

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核心

思想

征服论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环境观,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

“天人合一”或“人地归一”的环境观,人类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行为

表现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人们正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研究、谨慎而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行为

结果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迁移应用1

 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

据此回答

(1)~(3)题。

(1)下列有关环境观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认识就是环境观

B.环境观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C.环境观决定了人对环境的态度,人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D.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

A.人与环境之间应协调发展

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人

D.天人合一

(3)下面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B.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C.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D.发展经济必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

(1)题,环境观是人类对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正确的环境观才是科学世界观的一部分。

环境观不仅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而且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2)题,传统的环境观是一种人地对立的观点,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环境的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干预更强,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3)题,新的环境观强调人地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与环境是平等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人类的作用,也不能夸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限制,人类与环境应共同发展。

探究点二 可持续的发展观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川泽不入网罟(捕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大禹篇》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菹泽(长水草的沼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

——《管子》

(1)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人具有什么思想?

(2)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①为获取粮食多施化肥。

②渤海湾实行伏季休渔政策。

③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除害效果明显。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

⑤大力发展私家车。

(3)可持续发展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 

(1)可持续发展。

(2)①不符合。

过多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

②符合。

伏季休渔可促进鱼类繁殖和生长。

③符合。

生物治虫无污染,利于生态平衡。

④符合。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⑤不符合,易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个基本原则。

反思归纳

 可持续的发展观

我们要从内容、基本思想、基本原则等方面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解,具体表解如下: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内容

要发展

要满足人类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

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基本思想

鼓励经济增长(经济持续发展)

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持续发展)

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迁移应用2

 面对人口的急剧膨胀,资源短缺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据此完成

(1)~(3)题。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

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的状态

②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③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④人类已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天人合一B.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D.围湖造田

(3)下列做法属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是(  )

A.开垦红壤地区的荒山荒坡,发展粮食生产

B.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沿海地区采取休渔政策

C.为防止“赤潮”现象的发生,沿海地区采取休渔政策

D.建立人工绿洲是改变沙漠缺水的最好途径

答案 

(1)D 

(2)A (3)B

解析 为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符合人地和谐的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红壤比较贫瘠,不适合发展粮食生产;赤潮的发生是由于海水被污染,海水富营养化导致的;人工绿洲建在沙漠中有水的地方,在干旱的沙漠中建人工绿洲投入巨大,且生态价值不高。

环境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决定了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新的环境观与下列哪种人地观吻合(  )

A.依赖自然而生存的观点

B.改造自然求发展的观点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

D.人定胜天的观点

2.下列言行,反映新的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只有同自然界保持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2题,“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符合新的环境观的;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对人地关系思想更高层次的深化。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只能适应地理环境

C.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

D.人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资源发展经济

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行为是(  )

A.用塑料袋购物,用后丢掉

B.玩具、书籍用完后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环境整洁

C.只选购价格便宜的食品,注意节约

D.在家庭里注意水的重复使用

5.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今天“绿色奥运”都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理念。

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  )

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

B.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和自律意识

D.2008年,北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使用清洁燃料

答案 3.D 4.D 5.D

解析 第3题,人地关系要和谐发展,在利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时不能超过其承载量。

第4题,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

旧书籍应赠送他人,购买绿色食品,不乱扔塑料袋。

第5题,“绿色奥运”的主题重在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6.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基础,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条件,__________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

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

C.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答案 

(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

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

废气、废水和废渣)。

解析 第

(1)题,由图知,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题,注意“政策”应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人的管理调控。

第(3)题,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第(4)题,基本经济活动主要指农业、工业、交通、商业、旅游等。

[基础过关]

1.下列不符合新的发展观的是(  )

A.征服自然

B.天人合一

C.人地归一

D.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

答案 A

解析 征服自然的观点强调人是万物的主宰,是自然界的主人。

新的发展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2.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的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答案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表明,人类首先要发展,不能消极地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

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加大加快而无节制地开发可再生资源。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不变也是不现实的。

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不能危及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马永顺退休后,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他带领全家在16年里共计种树46500棵,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

据此回答3~4题。

3.与马永顺早期的“砍树人”思想相似的是(  )

A.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B.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4.下列选项符合马永顺最终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是(  )

A.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起决定作用

C.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无休止地向环境索取资源

D.发展经济必然产生环境问题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D选项与“砍树人”思想都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点。

第4题,A选项符合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5.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行之有效的办法是(  )

A.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矛盾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发展科技,以便更多地开采资源

D.为保护环境,必须取缔污染企业

答案 B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

据此回答6~7题。

6.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

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

D.治理污染

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6.A 7.D

解析 人口的过度增长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的西部地区气候恶劣,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积极建设生态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消耗、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巨大障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我国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材料二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

(1)当前,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庞大的人口数量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严重的环境问题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2)结合材料一、二中我国资源、环境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面对上述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1)A

(2)资源方面:

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环境方面: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解析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影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一定要控制人口数量。

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是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能力提升]

下图是“我国人口总量、GDP、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变化及预测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描述符合2010年~2017年变化特征的是(双选)(  )

A.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B.人口加速增长

C.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

D.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10.下列措施中,能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是(双选)(  )

A.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B.加快产业升级,提高重化工业比重

C.结合国情,增加煤炭使用量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9.CD 10.AD

解析 本题组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我国能源利用问题。

第9题,由图看出,人口总量和能源消费量不是同步变化的,因此不能说人均能耗不断下降。

不同年份人口总量增速快慢不同,因此也不能说人口加速增长。

2010年~2017年期间,GDP曲线与能源消费曲线差距呈减小趋势,因此万元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由图可直接看出能源消费量大于能源生产量。

第10题,增加煤炭使用量会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节能减排,提高重化工业比重会加大对矿物能源的消耗,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而研究环境技术效率对其是十分有益的。

下表中通信行业环境技术效率为1,说明该行业实现了产业增长与资源少投入、污染低排放的理想水平。

下表为“1999~2007年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测算结果”。

回答11~12题。

   年份

行业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纺织业

0.46

0.48

0.45

0.53

0.54

造纸业

0.37

0.35

0.34

0.38

0.39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0.47

0.46

0.48

0.67

0.87

通信业

1

1

1

1

1

轻工业平均

0.63

0.62

0.60

0.65

0.69

重工业平均

0.55

0.59

0.61

0.71

0.74

制造业平均

0.60

0.61

0.61

0.67

0.71

11.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国家特别重视轻工业发展

B.2005年是轻重工业环境技术效率的转折点

C.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到落后地区就是污染的转移

D.制造业正在朝着“理想水平”方向发展

12.下面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是(  )

①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②发展公共交通 ③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④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逐年增大,趋向于1,表明实现了产业增长与资源少投入、污染低排放的趋势。

第12题,①④不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13.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指导下,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参与“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B.提倡有节制的使用私家车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低碳经济的理念可以看出,在空调房里健身,耗费的能源多,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14.读“中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解析 第

(1)题,重在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根据图例判读四类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在我国的分布,不难得出结论。

(2)题,M地区是我国沿海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三个地区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但是京津唐的水资源不足,长三角和珠三角能源和矿产不足。

第(3)题,N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5.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

材料二 我国单位GDP能耗的变化状况

(1)近年来,某些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的限排义务。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驳斥上述观点。

(2)读材料二,分析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分析说明我们还需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案 

(1)我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而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2)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适当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

解析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材料二显示我国“十一五”以来单位GDP能耗一直是降低的(幅度有所波动),说明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