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34667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案 教学设计.docx

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教案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第2课时)——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描述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2.结合实例,描述并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学会对人口数据、图表和地图的分析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

 

环节一:

课堂导入

观看视频及阅读材料:

1.潮汕英歌舞简介(文字材料)

2.英歌舞视频(含中国的和泰国的)

间接体系升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增加悬念,顺便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国际人口迁”,引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媒体和材料提升学生的地理景观认知。

教师提出问题: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泰国与潮汕地区距离这么远,为何有类似的文化景观(英歌舞)?

 

环节二:

课堂过程

 

环节二:

课堂过程

 

环节二:

课堂过程

活动一:

对比图以上两幅图,请归纳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国际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变化。

通过图片获取地理信息,实现学生通过材料对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归纳和分析。

从何达到学生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提升。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欧洲人口迁移特点,从而达到学生对实例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了解。

对比图1.18和图1.19,试分析两时期欧洲从迁出去转为净迁入区的原因。

归纳总结:

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

时间

原因

特点

主要迁入地

主要迁出地

19世纪以前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大洋洲、北美洲、拉丁美洲

亚洲、非洲、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济的差异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大洋洲、北美、欧洲、西亚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国际人口迁移特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以提升学生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知识间关联的能力,从而达到综合思维的培养。

1.教师展示并简单讲解美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

2.老师提问:

国际上各个国家国内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对美国和俄国的国内人口迁移讲解,学生能从空间角度对比人口迁移的特点。

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区域认知。

另外,老师的提问进一步检验了学生对人口迁移特点的分析能力。

时间

原因

特点

工业化以前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大批移民为主

工业化以后

经济差异

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归纳总结:

世界国内人口迁移总体比较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检验学生地理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知识间关联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1.教师展示英歌舞的由来和文化迁移图片

2.展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图,并简单讲解

 

呼应课堂的导入,进一步了解英歌舞,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

活动二: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可以分几个时段,并分析各个时段有何特点?

2.我国目前人口净迁入省份及地区主要集中在哪里,你是否能预测未来中国人口中心主要集中在哪些区域。

 

目标同上几个课堂步骤。

但该部分内容是分析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

归纳总结:

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古代

迁往社会环境、自然条件好的地方

农业经济脆弱、战争、自然灾害频繁

大批移民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前

东部→向西北、东北地区

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后

落后区→发达区、乡村→城镇

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寻求好的收入

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化

 

课堂总结

 

巩固课堂知识,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活动

布置

在全国人口总量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人口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目前人口增量最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哪些地方?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近两年重点城市“人才政策”频出,部分城市“引才”效果显著,但在大城市普遍放开落户限制之后,下一个人口增长高地又将会在哪里?

未来中国的人口重心会趋向什么特征,请课后进行资料搜索,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的设想并进行分析。

并写出相应的报告。

2018年代表城市常住人口增量(万人)

 

通过课后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拓展提升。

与此同时能及时检测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地理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做的比较好的是导入的案例与生活比较切合,同时新颖极具代表。

课堂导入与讲解相互辉映,很好的结合了课本人口迁移对文化扩展的影响,极大加大了学生的地理认知。

同时,课堂活动运用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本节课不足之处,对学生基本概念的考查有所欠缺,缺乏常规的练习。

另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而且两个活动形式重复,均是通过图表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得课堂趣味性有所下降。

五、教学与学习评价(以课后活动为评价依据)(附表)

 

附表1: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指导表

核心素养

评价指标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水平评价

自评

师评

区域认知

区域定位分析认识

能够简单区分城市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现阶段人口变化对我国各经济分区有何影响。

分析各大城市“人才政策”频出,部分城市“引才”是否有效,并进行分析。

对不同城市或地区“引才”的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综合思维

影响相关城市或者区域人口变化(迁入迁出)因素

简单的说明相关城市或者区域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如珠三角地区人口迁入为主,人口增长快。

对特定的城市或者区域进行多方位如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人口变化。

如珠三角人口增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主要来自哪里。

对特定区域人口变化时空因素和将来会如何发展进行分析,并且会对该地产生什么影响。

如珠三角人口迁入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现阶段我国人口的时空变化特点总体进行归纳,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并预测未来人口重心会趋向的特征。

人地协调观

人口变化(迁入迁出)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口变化尤其是迁入地区(人口剧增)对当地环境带来影响。

人口变化(迁入与迁出)相应的对迁入地或迁出地环境的积极消极影响,并认识到到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要防止人口增长过快。

相关地区或城市的人口变化(尤其是人口剧增地区)具体在哪些方面会影响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相关地区或城市面对人口剧增或者减少导致的人地不协调现象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

搜索资料和报告的撰写

简单的通过阅读资料和图文完成,效果不佳

能够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对资料的搜索,能够注意到有用的信息,完成简单的报告

能够顺利设计简单的方案,并且能够顺利实施能够深层研究问题,获取信息,完成有一定深度的报告

能偶通过搜查资料,设计较为复杂的方案,并且高效完成在调研过程中能够抓住本质,反映问题,完成不错的报告

注:

(1)水平评价为1、2、3、4,共四个层次,1~4分别根据学生的完成状况对应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层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