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3043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docx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3.含水层的水质类型。

五、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主要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褶曲、断裂构造等和煤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岩溶裂隙发育深度。

3.水文地质孔、观测孔及其试验参数和观测资料。

3.地表水体及其水位。

4.主要井巷位置。

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一般以走向、倾向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为基础。

六、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

等水位(压)线图主要反映地下水的流场特征。

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的矿井,对主要含水层(组)应当坚持定期绘制等水位(压)线图,以对照分析矿井疏干动态。

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煤层露头线,主要断层线。

2.水文地质孔、观测孔、井、泉的地面标高,孔(井、泉)口标高和地下水位(压)标高。

3.河、渠、山塘、水库、塌陷积水区等地表水体观测站的位置、地面标高和同期水面标高。

4.矿井井口位置、开拓范围和公路、铁路交通干线。

5.地下水等水位(压)线和地下水流向。

6.可采煤层底板下隔水层等厚线(当受开采影响的主含水层在可采煤层底板下时)。

7.井下涌水、突水点位置及涌水量。

七、区域水文地质图

区域水文地质图一般在1/10000-1/100000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经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之后编制。

成图的同时,尚需写出编图说明书。

矿井水文地质复杂型和极复杂型矿井,应当认真加以编制。

主要内容有:

1.地表水系、分水岭界线、地貌单元划分。

2.主要含水层露头,松散层等厚线。

3.地下水天然出露点及人工揭露点。

4.岩溶形态及构造破碎带。

5.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6.地下水等水位线,地下水流向。

7.划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区。

8.划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9.附相应比例尺的区域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区域水文地质剖面图。

八、矿区岩溶图

岩溶特别发育的矿区,应当根据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编制矿区岩溶图,为研究岩溶的发育分布规律和矿井岩溶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岩溶图的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制成岩溶分布平面图、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等。

1.岩溶分布平面图可在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的基础上填绘岩溶地貌、汇水封闭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的进出水口、天窗、地下水的天然出露点及人工出露点、岩溶塌陷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岭等。

2.岩溶实测剖面图或展开图,根据对溶洞或暗河的实际测绘资料编制。

附录二含水层富水性的等级标准

按钻孔单位涌水量(q),含水层富水性[注]分为以下4级:

1.弱富水性:

q≤0.1L/(s·m);

2.中等富水性:

0.1L/(s·m)<q≤1.0L/(s·m);

3.强富水性:

1.0L/(s·m)<q≤5.0L/(s·m);

4.极强富水性:

q>5.0L/(s·m)。

注:

评价含水层的富水性,钻孔单位涌水量以口径91mm、抽水水位降深10m为准;若口径、降深与上述不符时,应当进行换算后再比较富水性。

换算方法:

先根据抽水时涌水量Q和降深S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或图解法确定

曲线,根据Q-S曲线确定降深10m时抽水孔的涌水量,再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孔径为91mm时的涌水量,最后除以10m便是单位涌水量。

式中

--孔径为91mm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r孔--孔径为r的钻孔的涌水量、影响半径和钻孔半径。

 

附录三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f=Hk+Hb(3-1)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

Hf=HL+Hb(3-2)

式中H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k--采后垮落带高度,m;

H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

Hb--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m。

式中Hk、H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20m

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MPa;

Kp--煤的抗拉强度,MPa。

图3-2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3-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

图3-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按图3-3a、图3-3b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cscθ+HLcotθ+HLcotδ(3-3)

2.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留设。

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sinδ-cosδcotθ)+

(Hacosδ+M)(cotθ+cotδ)≥20m(3-4)

式中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1,L2,L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

HL--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

δ--岩层塌陷角,(°);

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Ha--断层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

Ha值应当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安全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p)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的比值(Ts=p/M),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s=p/M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s值的安全临界线(图3-4)。

Ha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防隔水煤(岩)柱所承受的静水压力,MPa;

Ts--临界突水系数,MPa/m;

10--保护带厚度,一般取10m。

图3-4Ts和H0关系曲线图

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他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因素。

四、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图3-5),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考虑2个方向上的压力:

一是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承受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二是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

图3-5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当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的计算值,并不得小于20m。

其计算公式为

≥20m

式中α--断层倾角,(°);

其余参数同前。

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三之二计算煤柱宽度。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大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20m。

如果断层不导水(图3-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应当保证含水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时即可,但不得小于20m。

图3-6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不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五、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按附录三之二的规定留设。

3.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六、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

七、保护通水钻孔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根据钻孔测斜资料换算钻孔见煤点坐标,按附录三之二的办法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无测斜资料,应当考虑钻孔可能偏斜的误差。

八、相邻矿(井)人为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水文地质简单型到中等型的矿井,可采用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40m。

2.水文地质复杂型到极复杂型的矿井,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静水压力、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角、导水裂缝带高度等因素确定。

1)多煤层开采,当上、下两层煤的层间距小于下层煤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下层煤的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应当根据最上一层煤的岩层移动角和煤层间距向下推算(见图3-7a)。

2)当上、下两层煤之间的垂距大于下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上、下煤层的防隔水煤(岩)柱,可分别留设(见图3-7b)。

HL—导水裂缝带上限;H1、H2、H3—各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γ—上山岩层移动角;β—下山岩层移动角;Ly、L1y、L2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1—上层煤防水煤柱宽度;L2,L3—下层煤防水煤柱宽度

图3-7多煤层地区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y的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20m

式中L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m;

H--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m;

HL--导水裂缝带最大值,m;

Ts--水压与岩柱宽度的比值,可取1。

九、以断层为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以断层为界的井田,其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可参照断层煤柱留设,但应当考虑井田另一侧煤层的情况,以不破坏另一侧所留煤(岩)柱为原则(除参照断层煤柱的留设外,尚可参考图3-8所示的例图)。

L-煤柱宽度;Ls,Lx-上、下煤层的煤柱宽度;L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Ha、Has、Hax-安全防水岩柱厚度;HL-导水裂缝带上限;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

图3-8以断层分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附录四安全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一、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公式

(4-1)

式中t--安全隔水层厚度,m;

L--巷道底板宽度,m;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3;

K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MPa。

二、突水系数计算公式

(4-2)

式中T--突水系数,MPa/m;

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式(4-1)主要适用于掘进工作面,式(4-2)适用于回采和掘进工作面。

按式(4-1)计算,如底板隔水层实际厚度小于计算值时,就是不安全的。

按式(4-2)计算,就全国实际资料看,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块段不大于0.1MPa/m。

附录五安全水头压力值计算公式

一、掘进巷道底板隔水层

(5-1)

式中p——底板隔水层能够承受的安全水压,MPa;

t——隔水层厚度,m;

L——巷道宽度,m;

——底板隔水层的平均重度,MN/m3;

Kp——底板隔水层的平均抗拉强度,MPa。

二、采煤工作面

(5-2)

式中M--底板隔水层厚度,m;

p--安全水压,MPa;

Ts--临界突水系数,MPa/m。

Ts值应当根据本区资料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具有构造破坏的地段按0.06MPa/m计算,隔水层完整无断裂构造破坏地段按0.1MPa/m计算。

附录六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和预测图模式

一、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报表

附表6-1采掘工作面水害分析预测表

年月日

预测水

害地点

工作面上下标高

煤层

采掘

时间

水害

类型

水文

地质

简述

预防

及处理

意见

责任单位

厚度

(m)

倾角(°)

某矿某井

1

 

2

 

3

 

4

 

5

 

注:

水害类型指地表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老空水、断裂构造水、陷落柱水、钻孔水、顶板水、底板水等。

二、水害预测图

在矿井采掘工程图(月报图)上,按预报表上的项目,在可能发生水害的部位,用红颜色标上水害类型符号。

符号图例如图6-1所示。

 

图6-1矿井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