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29713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docx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县域经济,重点在县域经济,难点也在县域经济,所以必须把壮大县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县富民为目标,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年月,我县被列为××个经济强县,紧随××、××两县,排列第三。

但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县域经济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效益低下;工业经济发展趋缓,市场化程度低,农民就业不充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这些都成为我们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

结合这些年所走过的发展之路和艰辛探索,我县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产业化为龙头,以工业化为导向,以民营化为主体,以城镇化为支撑,以市场化为手段,以项目化为载体”,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产业化为龙头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

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人口占全县的,农民人多田少收入低,农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仍属于弱势产业。

××年,农业经济总量仅占的,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

农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在于过多停留在抓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上,在产后服务即产业化发展上步伐较缓。

突出表现为:

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低,品牌效应不强,农产品流通不畅等。

破解这些“三农”难题,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农业发展,按照“活土地、扶龙头、建基地、抓质量、创品牌、造平台”的总体目标,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益化,从而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是活土地。

我县亩以上耕地面积总和与全县耕地面积比为,的耕地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亩。

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难以实现农业增效,因此,要做好盘活土地这篇文章。

应在以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进行规模化经营,充分挖掘农业的内部效益。

二是扶龙头。

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多层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我县农产品产加销比为,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总产值不足,高附加值的加工品占全县农产品总量不足,存在重生产、轻加工、轻销售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维淀粉公司年加工玉米万吨,我县玉米价格由公司创建初期的—元斤上涨至—元斤,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从而很好地证明了龙头企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我县应按照“扶大龙,育新龙,兴小龙”的思路,在进一步扶持国维淀粉、牧童乳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依托优势,围绕粮油加工、果品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和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从事加工销售农产品,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引向深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是建基地。

建设大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加快农业市场化,确保农产品畅销的前提和基础。

应按照“区域特色调明、产品品质调优、特色规模调大”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其尽快成为能够引领我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基地。

同时,要借鉴王坊奶牛小区的成功经验,采取企业独资、企业与农户合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奶牛小区建设,把我县的奶牛养殖业做大做强,以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使其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新亮点。

四是抓质量。

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

应增强绿色生态安全农业观念,通过加大宣传,强化标准化意识,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普及无公害技术等手段,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创品牌。

精品名牌是农业的形象,品牌是农产品入市的“准入证”。

我县农产品精细包装,经商品化处理的农产品总量不足,品牌效应较弱。

因此,应牢固树立精品名牌意识,把此作为“立身之本”来抓,借鉴“户太号”葡萄、“同兴”西瓜等品牌树立的经验,选准优势产品,加强商标注册,在包装上精心策划,实行分量包装、精细包装、绿色包装、无污染包装,在宣传上狠下功夫,造大声势,提高农产品知名度,从而培育更多的精品名牌。

六是造平台。

结合实际,应大力实施农产品流通平台打造工程,进一步完善粮和规范油、果菜、苗木花卉等农产品交易市场。

同时,加强现有个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并培育更多的农产品营销行业协会,健全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网上销售,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流通。

二、以工业化为导向

工业经济是我县县域经济的脊梁,抓住了工业化,就抓住了县域经济的“牛鼻子”。

近年来,我县制定并加快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目前,发展县域工业应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园区促发展。

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发展的龙头。

我县应坚定不移地加快沣京工业园建设。

在加快园区二期产业用地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土地储备力度。

在企业招引上,应积极外出招商。

同时,园区主管部门可发挥优势,建立网站,为区内企业提供有关信息,促进入区企业发展壮大,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招纳更多的企业进入园区。

在与高新区合作的制造加工区项目中,应制订详实方案,责任落实到人,促其尽快开工建设,把我县工业经济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

二是育龙头拓空间。

县域工业应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用武之地,围绕粮油、果菜、畜牧产品加工等优势项目,充当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的龙头,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以工促农,以农养工。

三是抓技改强竞争。

技术改造是县域工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县域工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重点扶持黑牛机械和银泉纸业公司技改项目,从而带动更多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是充配角壮实力。

县域工业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应大力发展发达地区看不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上作配角,在领域里作补充。

我县应借助西安及周边地区优势大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的机遇,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与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围绕其主导产业生产配套零部件,借力发展,壮大企业实力。

五是壮集群造亮点。

集群经济是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能够有效提高县域工业水平,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测算,企业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规模在平方公里以上,用地可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可减少—,能源消耗可节省,行政管理费用可减少,资金利用率可提高。

我县应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壮大集群经济。

借鉴渭丰纸箱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与经验,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产业聚集,重点扶持培育草堂机械加工、甘亭工艺铸造、祖庵粉笔制造、蒋村木材加工以及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玻璃、印刷、户太号葡萄等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把产业集群打造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又一重要支柱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又一大亮点。

三、以民营化为主体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民营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实行民营主导战略。

××年,我县个体经营户达到户,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到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我县应进一步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把发展的焦点放在民间,把市场的主体定位于民营,发展民营经济,使其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应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理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转变职能,加强扶持。

政府的行为决定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政府在有关民营企业的决策上,应更好地体现民营企业的利益,改变过去政策中只注重于管理的现象,充分体现被管理者的参与权;二要澄清“半拉子工程”占用的土地和长期闲置土地的底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解决当前企业发展用地难问题;三要构筑政策体系和管理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交流以及权益保障。

企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充当企业的经济情报信息机构,抽调专人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收集整理有关产品供求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科学技术发展潮流,分类整理,定期不定期的向县内企业传递,从政府管理型向服务型转轨,以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增加企业竞争力。

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如牵头成立纸箱业和机械加工行业协会等,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四要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摆脱“资源型”老路的束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人才、资源、资金合理配置,形成规模优势和区域品牌优势。

三改善环境,提供保障。

首先,应在全社会树立尊重纳税人、爱护纳税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

其次,在市场准入方面,应进一步降低门槛,加快清理行政许可项目、规定及实施主体。

三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风评议制度,下大力气治理企业“四乱”,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禁强行服务、强行收费。

四要在融资方面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服务的组织体系,积极支持全县民营企业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应站在“大农业”的角度,把县域经济范围内的民营企业作为“大农业”的部分,对民营企业积极给予金融支持。

同时,应尽快成立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民营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四加强引导,强化培训。

一是引导支持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

二是重视对民营企业家的教育培养。

企业主管部门应建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民营企业家学习法律政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世贸组织规则以及先进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跳出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三是解决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应尽快完善政策、采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进一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领导,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扎扎实实地推进民营经济的新发展。

把这项工作纳入我县民营经济总体规划,作为一件大事长期坚持,努力抓出成效,使我县的民营经济在宽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

四、以城镇化为支撑

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

城镇是二、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推进工业化,城镇建设须先行。

我县应坚持按照“规划先行,经营保障,完善功能,提升档次”的总体要求,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底蕴,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三个转变,把城镇化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坚持规划先行。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在人民路、沿山旅游路两侧及城镇规划修编中,应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规划,体现前瞻性,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二)牢固经营理念。

在县域建设中应牢固树立经营理念,采取“统征统建,贷款修路,以路带房,以房活商,以商育财,滚动发展”的办法,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借助市场之力,实现滚动发展,走出一条政府不举债、群众不集资、城建不停步的新路子。

(三)围绕一个中心。

目前,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严重制约着城镇化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

因此,城镇化必须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持续稳定的永久转移为中心。

应尽快完善城镇功能,提升档次,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增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四)实现三个转变。

(即。

在发展途径,由小城镇建设的单兵突进向城镇化与发展农村经济紧密结合转变;在发展布局上,由分散发展向重点推进转变;在推进方式上,由乡镇政府和城建部门一头负责向有组织、有领导地系统推进转变。

⒈城镇化应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

小城镇建设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修几条公路,盖几栋楼房。

做为一个农业大县,我县城镇化建设应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融为一体,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区域的市场、资源特点,选准主导产业,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和完善硬件设施和经济服务功能。

二是与私营经济发展相结合,引导私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使其利用小城镇的优越环境增强活力。

三是与农业产业化结合。

应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龙头,尤其是要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把小城镇建设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的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

⒉城镇化应以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前提。

我县经过县城规划和乡镇布局调整,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今后,应抓好现有的城镇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全面增强其对区域经济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

小城镇建设应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秦镇、草堂等小城镇试点镇建设为重点,带动其他乡镇小城镇建设,有重点、分层次、渐进式地推进。

⒊城镇化应以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作用为保障。

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政府对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推进的思路、措施和力度,是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关键。

要加快我县城镇化步伐,就需要各乡镇、各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我县城镇化作为事关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不断研究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措施。

建议完善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牵头,有关乡镇部门领导参加。

统一制订我县城镇化的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城镇化的合力。

五、以市场化为手段

西部欠发达县有一个共性矛盾,那就是“人多、钱少”,“钱从哪里来。

人往哪里去。

”这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

解决这一难题必须用市场的法则、市场的手段,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切实搞好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推进城乡商品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解决“人多”问题——劳务输出。

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必然是伴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劳务输出是近年来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目前,我县农村富余的万劳动力中劳务输出率仅为,其中,县级部门及中介机构组织的仅占,劳动力大量剩余不仅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

我县在自身不能很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伴随着国企改革和职工下岗,劳务输出工作难度加大。

壮大劳务经济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

我县劳务输出成效不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一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可通过务工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农民转变守乡守土的落后观念,积极外出务工。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乡镇和部门及劳务输出工作服务站的引导,使各单位、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劳务输出对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意义,强化措施,确保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

二是拓宽输出领域。

我县目前输出的劳务人员大多数在省内,尤其是在县内务工。

下一步应着重拓宽输出领域,坚持多层次、多渠道输出,既输出普通劳动力,也应有组织地输出具有较高技能、掌握较多专业知识的劳动力;既注重向省内大中城市输出劳务,也应注重向省外输出劳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既注重向国外输出,也应注重向国外输出劳务。

三是打造技工品牌。

建立长年培训基地,进行有目的地培训,有针对地输出,满足市场对较高层次劳务输出人员的要求。

在县、乡政府统一组织培训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乡镇劳务输出工作服务站及农民协会的作用,从而多渠道实现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实现以体力劳动为主向技能为主的新型劳动力的转轨,培育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树立“××技工”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劳务经济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狠抓跟踪服务。

应进一步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权益维护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

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必要的机构,加强与用工方的合作,派驻专门人员协助用工方加强对输出劳务的管理,积极为务工人员搞好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是强化回归工程。

要创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机制,把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畴,积极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平台,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从而壮大县域经济。

解决“钱少”问题——招商引资。

目前,我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匮乏的困境。

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靠银行贷款太难,靠民间集资太险,靠自我积累太慢,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招商引资,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借船出海,借力发展,从而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要树立全员招商观念。

招商引资工作意义重大,经贸局、招商局做为招商引资的“信息员、交通员、协调员”,负责招商引资的主要工作,但这绝不意味着与其他部门毫不相干。

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应紧密合作、互相协调,树立全员招商观念(上至领导,下到工作人员,人人都是招商员),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二要创新招商引资手段。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吸引了一批如国维淀粉、牧童乳业、国防学院等项目,这说明我们以前的招商引资方法很有效。

但时代在变,科技飞速发展,招商引资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在巩固加强原有招商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也应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方法:

⒈完善招商引资网络。

应有重点地在一些地区建立招商引资网络,充分发挥北京联络处及各种信息网络的最大作用,宣传××,搜集招商信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招商引资工作。

⒉建立委托招商机制。

在一些重点地区,委托有一定实力的中介公司招商引资,通过专业的投资公司,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加快招商引资工作进程。

⒊设立政府招商网站。

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化的主旋律。

而我县政府网站建设滞后,应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积极探索网上招商的新形式,建立政府招商引资网站,公布有关的投资政策、基础设施、招商项目介绍等内容,使投资者不出门就能了解我们的信息,使招商引资更为快捷便利。

⒋落实中介奖励政策。

应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中介办法,做到内容透明化,操作性强,具有吸引力。

同时,应加强政策宣传,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扩大招商引资的信息来源,提高投资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三要创优招商引资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

在招商引资中应进一步整治环境,抓好软硬环境建设。

一方面,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整治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经营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另一方面,树立“诚信××”理念,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是投资环境,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服务观念,使“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真正降低招商引资门槛,敞开县门,让别人来发财,促自已发展。

六、以项目化为载体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

无论是产业化、工业化的发展,还是小城镇建设;无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项目上。

因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应进一步坚持把经济发展项目化,把发展的目标和任务都落实到项目上,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专题研究,精心部署。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进一步充分认识项目是产业的支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完善加快招商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全县上下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统一到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上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具体工作中,立足实际,找准定位,做到“两个坚持、四个结合”。

即:

坚持争取计划项目与市场招商引资并重,以市场招商引资为主;坚持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并重,以产业项目为主;把项目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县属企业改制相结合,与新区建设相结合,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全县应围绕壮大支柱产业抓项目,围绕培育新兴产业抓项目,围绕加快新区建设抓项目,围绕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抓项目,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抓项目,使项目建设一开始就在较高的层面上起步。

进一步加快现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并以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筹划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大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优化环境,转变职能。

全县上下应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工程,抓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的“理、三规范、五整治”:

清理行政审批,规范工作程序;清理收费项目,规范收费行为;清理各类积案,规范执法管理行为;整治市场经济秩序,整治社会治安环境,整治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城镇市容市貌,整治机关作风纪律,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四是创新机制,狠抓落实。

应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领导机制、项目建设目标责任机制和项目建设奖惩与考核机制,健全和执行项目包装、策划与储备制度,项目的法人责任制度和项目的前期准备及费用预算制度,落实责任,使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良好局面。

总之,壮大县域经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只要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求实创新,团结奋进,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县域经济发展就会一步一步坚定地向前迈进。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