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892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docx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1

所谓“亲师沟通”,其实指的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不少老师,特别是一些年轻老师在“亲师沟通”这一问题上困难重重,有的在与家长相处时是如履薄冰,惟恐弄僵与家长的关系;有的则不主义方式方法,得罪了家长自己还蒙在鼓中;有的总是埋怨家长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把孩子全推给老师,还有的甚至与家长发生争执……要与家长“沟通无障碍”、“接触零距离”是每一个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老师共同追求的目的,但这恐怕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

当然,从社会学和关系学上来说,沟通是可以有技巧的,掌握了技巧的沟通,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交往更顺畅,无芥蒂。

但是光有技巧还不行,就像千白个十级钢琴演奏水平的人中只可能出现一个大师级的演奏家一样,用心去感悟和体验,去创造和维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何才能做一个与家长“沟通无障碍”、“接触零距离”的老师呢?

我想离不开这几个要素:

真诚、勤勉、谦虚。

一、以真诚的言行打动家长的心灵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伙人”,只有取得他们的合作,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我们应当有效地与家长合作,产生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

切不可把家长变成与我们对立的宿敌,彼此推卸教育责任,这不仅是不称职的班主任行为,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我们做老师的都受过专业训练,素质相对较高,群体形象较好。

可是我们的家长却形形色色,来自于纷繁复杂的社会。

在他们之中可能有高素质的知识分子,有公务繁忙的机关干部,有忙于生意的公司老板,有本本分分的普通工人,还有可能有为生计奔波的下岗、失业者,对待不同的家长,我们应该保持不变的是“真诚”两个字。

这儿有一份老师写给所有家长的公开信,现截取片段:

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每对父母的希望,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语文老师、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我们老师的信任和期望,因为我们的责任心、教学水平等诸多因素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质量。

我们一定回殚精竭虑为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同时也诚恳地希望家长配合我们,在小学毕业前夕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夯实他们的学习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共同努力。

我们也欢迎每一位家长提出宝贵意见(写在反面,更欢迎长篇高论),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因为“凡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等候市我们追求的”。

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

可以读出老师的真诚,读出老师对家长的理解,也读出老师对家长发出的共同教育的呼唤。

我想为人父母者读后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真诚必须体现在与家长接触时的一言一行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些面带微笑的家长客客气气地、比较拘谨地与老师交谈。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家长们坐在办公室里神情自若地和老师面谈呢?

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

“进办公室,大多是因为孩子犯了错,给老师‘请’去的。

心里自然是有些忐忑。

有时老师的一两句诸如‘希望你们家长多管管孩子,尽到责任’的话让我心里怪不是滋味的。

好歹在单位也算个头……真有点抬不起头来。

”原来,家长们普遍感到老师在与自己接触时有些:

“居高临下”,“理直气壮”,自己自然是“甘拜下风”、“理屈词穷”。

如果我们能够在家长来访或邀请他们面谈时能够做到态度真诚谦和,我想家长们必定不回再视到学校为难堪的事了。

真诚还应体现在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撒谎能够。

学生是家长和教师相互联结的感情纽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是家长的敏感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真诚面有分寸的评价就是特别重要。

值得主义哦的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对孩子的评价首先肯定、赞赏,然后再指出孩子的不足。

而且应该真诚地充满对学生进步的欣慰以及对学生过失的谅解。

谈学生缺点时注意方式,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优点与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

在谈学生的缺点时,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如果与家长很熟悉,可以说得直率一些,这样。

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切与帮助。

而有些家长自尊心强,把老师谈孩子的缺点视为对自己的批评,往往感到有压力。

所以,教师特别要注意方式,不要用“迟钝”、“调皮”、“干扰别人”、“影响秩序”等字眼来形容孩子,以免家长听了不舒服,造成家长误会老师对孩子有偏见。

另外教师与家长交谈时不要谈论别的孩子,也不要随意将对方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说长道短。

因为这样做会使家长产生疑问,不知老师在别人面前怎样说自己的孩子,使家长产生心里负担。

当然真诚并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应用心地渗透在与家长接触的每一个细节中:

见面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起身点头的姿态,一句真诚地“你好”,一个简单的请坐的手势,均能让心情忐忑的家长平静下来。

加入学生在校发生了意外或与旁人发生了纠纷矛盾,有些心疼孩子的家长会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遇到这种情况,真诚与谦和依然是教师解决问题的良方;心平气和地接待,耐心地倾听,客观公正地描述事实,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等肯定会使家长的怒火平息几分。

二、以勤勉的工作作风让家长满意

“认真负责”这是家长们普遍对孩子老师的基本的要求与期望。

每一个老师应当竭力树立勤勉认真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与尊敬。

勤勉体现在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要亲力亲为,认真做到最好。

在与家长的联系接触中,我们也要将、勤勉注入。

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不是出于偶然的需要,或是某个孩子出现问题才联系,而应当是经常性的。

教师要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要注重个别沟通,例如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就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

它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校、在家情况。

有时家长工作繁忙,教师还可利用家访、电话、便条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过切记不要动辄请家长到校。

交谈前教师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汇集、查阅这个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的材料,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事例。

在交谈中,通常教师要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学习、常规等方面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也可以让家长谈一些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问题以及对学校的希望。

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每次谈话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

谈话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学生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这些可使教师与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关系与习惯,拉近亲师的距离,使家长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诚意与工作的勤勉,与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取得共识,形成共同语言,最终达到亲师沟通。

三、以谦虚的品质赢得家长的尊重

谦虚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不妨放下师道尊严,时时处处以谦虚的品质展现自己良好的师德素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所当然地比我们更熟悉自己的孩子,因此时常向家长请教,学习教育经验,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等,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在沟通中,教师还应当耐心地倾听家长的批评意见,即使家长的批评是错误的,教师也应委婉地向家长说明,这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能唤起家长的敬重和反省。

亲师沟通是一门艺术,“零距离接触”是我们教师追求的良好亲师关系所要达到的境界,只要我们以真诚为先,以勤勉为重,以谦虚相佐,我们必定能实现与家长的心灵相通,实现沟通“零距离”!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后进生的影响过程中的不良和不当因素也不可忽视。

因此,转化后进生就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方面着手。

那么,如何有效地与后进生家长沟通和交流呢?

一、了解后进生的家庭

与后进生家长沟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后进生,并全面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以此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寻求转化后进生的方式,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

要沟通就必须了解“家”。

了解“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后进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后进生本人对“家”的看法,尤其是后进生对父母教育的态度和教育方法的看法。

这样与家长沟通时便有针对性,能够做到因“家”施“通”。

二、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教师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主要表现为双方的言语交流,以及交流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而与后进生的家长沟通,更加要求交流双方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任何情绪化的交流都无助于对后进生的成因的客观分析。

另一方面,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是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有效地转化后进生,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前提是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对转化孩子的信心。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必须选择最佳时机,也要求我们教师改变工作中的思维定势,不仅要看到后进生的“后进点”,更要看到后进生的“先进点”,善于捕捉“闪光点”,并把这些做成材料,既要反映后进生“后进”、“需教”的一面,又要反映后进生“先进”、“可教”的一面,以便更好地增进家长对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强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也能对后进生起到激励作用。

当然,并不排斥在后进生出现不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时进行与家长即时沟通。

三、选择交流的非语言因素

非语言因素不仅能补充语言之不足,协助人们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表情”的作用。

通常人们只把“表情”理解为面部表情,事实上,人们各种态度变化,语调特征也都是丰富的表情。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交流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表情”。

可见,情感交流的作用甚至远远大于语言交流。

因而,我们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应做到和颜悦色,目光专注,聚精会神,言语恳切;而不能面无表情,神情游移,看墙壁,摸桌子等。

2、隐蔽动机的影响。

当说服者提出的主张与其自身利益完全相反时,他的见解最容易被接受,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尽量使家长明白,我们提出的主张并不是从自己利益出发,而是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四、把握交流的语言艺术

与家长交流最终还是离不开语言。

因此,必须十分讲究语言的艺术。

1、注意运用幽默暗示。

有位名家曾说过: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与家长交流中,采用适当的幽默暗示,能收到较好的沟通效果。

幽默暗示的方法很多,我们常运用的有:

一是类比暗示。

即用一种相近或相似的人或事暗示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侧击暗示。

即对家长中存在的问题不直接点出来,而从侧面敲击一下使其注意。

2、要注意句式的选择,语气的运用。

句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句式,表达的言辞效果是不同的,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在用于表述和询问时,语气舒缓,听起来入耳些。

祈使句和反问句一般要少用和不用,因为它们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命令式和训责的语气,听起来让人难易接受。

五、交流时做到“四忌”

一忌“独白”。

与家长沟通是以教师为主导,并非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交流是双向的,不仅与家长交流,有时还可以让后进生参与交谈。

“独白”只能堵塞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

二忌“揭短”。

后进生有许多“后进点”,如果在介绍后进生的情况时过多关注其“后进点”,而忽视“先进点”,甚至“闪光点”,将使家长对孩子感到“不可救药”,对转化失去信心。

即使“揭短”,也应该采取客观和婉转的表达方式。

三忌“教训”。

与家长交流是为了取得家长对后进生的支持和配合,将其不良表现一味归结于家长或后进生,而“教训”家长和后进生,只能扩大家长或后进生与自已的心理距离。

若是溺爱孩子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袒护,对自己尊严的维护,将从此对教师和学校产生反感;而对孩子苛求的家长,则对孩子产生更多的不满情绪。

四忌“就事谈事”。

交流中的就事谈事,不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情作全面分析,不给家长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意义是不大的。

总之,在与家长交流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一个“情”字。

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教师与家长交流,冰冷的态度,空洞的说教,严厉的批语评。

都会关闭沟通之门,甚至引起逆反心理。

因此,要“达理”必先“通情”。

我们只有象对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那样怀着真诚的心,尊重家长,不发火,不质问,和颜悦色,平易可亲,用饱含知识的营养,甜美的语音启迪感化家长,才能使家长亲近和信任我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指教。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也是最多的就是老师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了。

那么如何和家长沟通,全力作好班主任工作,我谈一谈我的一点看法。

转眼间,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耕耘了15个年头了,从一个曾经和家长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的教师到现在成为一个家长认可的教师,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

记得一次和李校长聊天的时候,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对家长来说,只有你发自内心地真诚地去关心他们的孩子,让他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你的关怀,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能顺利地展开。

你的班级才能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的确,家长最喜欢听什么?

看什么?

当然是他的孩子的情况了,如果我们每次看到家长都能把他们孩子的近期情况说一说,那无疑会让家长认为我们在每时每刻都关心着他们的孩子。

有的老师认为,他那孩子一点优点也没有,让我说什么呀!

是啊,每个家长都愿意听到好话,那么我们不妨“坏话反着说”。

我总结了一点我自己在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和家长沟通的一点做法。

推心置腹法。

我们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些家长,在他们眼里他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最可爱的,最招人喜欢的。

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对他们孩子的一点批评。

那么,当这些孩子违犯了纪律或成绩不高时,我通常采取的就是推心置腹法,就是让这些家长感觉他孩子就是你的孩子,你是恨铁不成钢。

举个例子,我班的佟子涵,长的帅、机灵,前一段的校园文化节被选拔走模特的一个小男孩,看外表,一点毛病没有,但就是爱说爱闹爱打架,学习成绩一直是班级后数几名,一年级时找过家长,但家长认为人家孩子就是好,这些毛病都是小的缘故,长大自然会好。

我看说了几次没用,就放弃了。

可等到二年级,看这孩子越来越不象话了,于是我就改变策略了。

我借接我女儿的机会,和那孩子的二叔说我真为这孩子着急啊,多好的一个孩子,你说他爸妈怎么不怎么管他呢?

大概是我比较真诚,第二天佟子涵的妈妈就来找我了,我把我的想法说了,他妈妈非常感激,我们还约定建立一个家校联系手册,把佟子涵每天的情况互相写下来,以方便我们的联系和沟通。

就这样,眼看着佟子涵一天天进步了,他妈妈也在联系册中,非常真诚地写道:

王老师,你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就是等孩子大了,就什么都晚了。

现在我们已经记了半学期的有关佟子涵的家校记录,虽然,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记这些东西花费了我很多的精力,但看到孩子的进步,我还是感觉非常值得。

我和他妈妈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老师比较熟悉的家长。

比如:

我们班有几个我初中同学的孩子,以前关系就挺好。

当他们的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时,我常常见面直接就说:

喂,咱那孩子得管管啦,学习成绩下来了。

或者是,这段太捣乱了,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了,你们没工夫管了?

我可拿棒子凿啦!

听到的家长哈哈大笑,往往回答:

凿吧,就交给你了,你看着办吧。

当然,开门见山也不能总说坏话,偶尔也要表扬几句。

暗示法

在班级还经常有这样一些家长,孩子不是特别好,也不是特别差,家长也是看见你就没什么说的甚至有点躲着你。

这时,我往往采取暗示法,借别人之口来转达我对他们孩子的看法。

比如:

大扫除时,许多家长都来了,其中就有这些不爱和老师沟通的家长,那我就趁着别的家长打听自己孩子的工夫,偶尔插几句,故意大声地夸一夸他们的孩子,也就是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挺关心他们孩子的,往往这时候,你的话刚出口,他们就会凑过来,向你了解一些情况了。

尤其是稍差的孩子的家长,平时总觉得自己孩子学习不好,给老师填麻烦,所以,不好意思和老师沟通,这时你无形当中就给了他们一个和你沟通的机会。

有时候,就算这些家长不在,你对他们的孩子的看法也会被其他的家长在闲聊时及时地传达给他们。

其他的还有什么旁敲侧击法等,其实,不管什么方法都应该以尊重为前提,也就是所有的方法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之上,只有让他们感觉到他和他的孩子都被重视着,他才会支持你,帮助你,协助你,你的班级才会蒸蒸日上。

和家长沟通还要别怕耽误时间,别怕花电话费。

一次,我发现我班许东昊上课总是斜着眼睛看黑板,我下课就给他妈妈打电话,我说是不是该带孩子看看眼睛啊,他妈妈说,我儿子眼睛挺好的,我说去看看吧,也不搭啥。

结果,检查之后,孩子两个眼睛分别是0.3和0.4。

医生说还能调整。

他妈妈别提多感激了,连着来学校两趟,就是自责和感谢我。

其实多小的一件事啊,却让我因为得到的感激而快乐了好几天。

这样让我快乐的事还有很多,都是我和家长在共同教育孩子当中获得的,我和我的家长已经变成了朋友的关系,他们乐于把孩子的趣事和丑事和我共享,甚至是家里的事也爱和我商量,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人生当中的一笔财富。

我想和家长沟通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每个老师处理的都不尽相同,但我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找寻最合适的最有效的途径,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说句心里话,班主任的工作实在是辛苦的很,并且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情的重复。

但是我热爱我的这份职业,我在这个岗位上,一直以自己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奉献着,品尝着这其中的苦和乐。

班主任是学生、学校、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是沟通的纽带。

班主任的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班主任最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学习等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要及时的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特别是需要家长配合时,也要给家长布置安排落实一些事情,要家校联合,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

对每位学生家长,可以定期互通电话,欢迎其不定期来校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介绍在家情况,以便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同时班主任还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因为不同的家长对学校教育及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不同,尤其是现在孩子娇生惯养,溺爱等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难题,更应该引起广大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高度重视,平时的沟通和接待都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

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其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例如我班一位学生家长,和他的几次交流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对子女教育非常钻研且很内行的家长,无论是谈到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是考后的试卷分析,甚至连某些学科当中的具体问题,他都能谈得头头是道。

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应如实的反映学生在校情况,有利于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教育。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

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

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在我班上有位男生学习习惯较差,几乎每天的作业都做不全。

我和他的家长联系,发现家长并不着急,并且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他们的教子观:

我们家很讲求民主和自立。

孩子的事情我们不想过多地干涉,他现在已经是高中生了,得让他懂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我于是饶有兴趣地和他们聊民主教育观,以及孩子自立能力差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等,但在此基础上我又耐心地和他们讲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告诉他们在中学阶段我们的确要培养孩子独立走路的能力,但我们还不能全部放手,得有个“帮扶”的过程,特别是你们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目前都还有待提高,希望他能在我们的共同帮助下,早日自觉、自主地学习。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

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

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青年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

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

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

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

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

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我们班是提高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啊,我们不是不想和你交换意见,孩子成绩太差,我们做父母的实在不好意思来找你啊。

”我是一直不赞同父母这么说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初中的学习习惯没养好,也可能是其他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所有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的身上也同样有很多可爱之处,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他就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

相反的,基础差的学生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我们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

我们要以理服人。

青年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

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

青年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总之,在与家长谈情况沟通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

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

在与家长进行心理沟通时,还要注意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学生家长的意见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以便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

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社会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

反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

作为班主任,如何协调教育与教学的关系,如何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通道,如何编织好学校、家庭、社会共育英才这一网络,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我认为,这个切入点就是“家长”,他们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

作为一名新时代班主任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与家长的理解和沟通,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绪,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应学会角色转换,体会家长的心情,做到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和幼教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幼儿园的保教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家里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珍爱,爷爷奶奶的宠爱、溺爱。

从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

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养方式,所以家长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五花八门。

比如:

有的家长提醒老师午睡时一定将孩子的棉袄脱掉,有的家长则叮嘱老师千万不能给孩子脱棉袄;甚至有的家长要求老师顺从孩子原有的生活习惯,不管这种习惯是否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更有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