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60883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docx

吉林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版

第一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及其职责

一、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

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决策机构”、“控制机构”、“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学校的教学决策机构,包括校长、副校长(教务会议、校务会议、教代会议及负责人等);学校的教学控制机构,包括教务主任、副主任及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学校的教学执行机构,包括年级组长和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

二、学校教学管理任务

1、不断端正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提调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根据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建立教学的管理制度,从宏观和微观上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控制和监督,保证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促进和推动教师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良好的教学秩序,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4、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教师创造性地工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5、完善教学行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准确、翔实的教学数据库,做好教学评估。

6、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计划,科学、合理的制定本校课程实施计划。

7、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三、学校教学管理基本内容

1、教学工作行政管理

教学工作的行政管理,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的教务管理。

横向包含对有关教学方面的人事、财务、设备资料和档案的管理,纵向包含对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全过程的管理。

2、教学工作计划管理

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有两个含义:

一是依据计划管理教学,二是管理各项教学工作计划。

如制定并管理学年和学期的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育科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实验工作计划等。

3、教学工作组织管理

教学工作组织管理,即对学校工作系统和机构的管理。

如对教务(教导)处、教育科研处(室)、教研组、备课组等管理,对各个教务机构(教研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档案室、医务室、文印室等)管理。

4、教学工作队伍管理

教学工作队伍的管理,即对教师和全体教务人员的管理。

既包含对他们的业务工作方面的管理又包含对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管理。

5、教学工作常规管理

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

包含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等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也包含对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学年的教学和教研活动、总结、评估等常规工作的管理,还包含对教学安全工作的管理。

6、教学工作质量管理

教学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归宿。

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质量管理;二是指通过质量管理的方法,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检查、分析、综合、判断和论证。

通过质量管理,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监控。

4、学校教学管理职责

1、校长教学工作职责

(略)

2、教学副校长工作职责

(略)

3、教务(教导)主任工作职责

(略)

4、年级组长教学工作职责

在校长、教学校长、教务(导)处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全年级教师抓好该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协调该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

其教学工作主要职责是:

第一、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实际,拟定本年级的工作计划,并经常检查各项计划的贯彻落实情况;学期、学年结束,及时写出本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定期召开本年级任课教师例会、学生座谈会等,分析本年级学生思想动态,抓好学困生转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纪律,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本年级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深入了解本年级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的实际状况,及时与班主任及有关教师交换工作意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指导班主任开好家长会。

第四、抓好年级组的教学常规管理和检查,组织好年级组的日常工作;认真完成教育、教学方面的临时性工作;抓好年级组内的考勤等工作。

第五、协调各学科教师开展好课外活动,协助教务(导)处抓好各项工作的检查评比。

5、教研组长教学工作职责

第一、明确各年级的教学任务、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二、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本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督促指导备课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第三、加强教研组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有关教师参加各级业务部门的学科教研、科研、培训等活动。

第四、定期开展本学科教研活动,检查指导组内教师的备课、授课等教学常规工作。

第五、审定各年级的考试命题和评分标准,做好实体分析,制定改进和提高措施,解答本学科疑难问题。

第六、指导各年级教师分析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做好材料汇总整理与分析工作,帮助改进教学方法。

第七、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督促检查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

第八、协助教务(导)处安排教师任课、调课与代课工作。

6、备课组长教学工作职责

第一、组织本备课组的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

组织集体备课,制定并保证教学进度计划的实施落实。

第二、了解本备课组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组织本备课组教师观课议课,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四、指导本备课组教师科学预留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第五、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做好阶段性测验的命题,评卷和质量分析工作。

第六、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第七、协助教研组长督促检查本备课组教师按时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

7、教师教学工作职责

第一、根据学校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教学进度,做好教学设计。

第三、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四、作业与练习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做到分层设计,难易适度,份量适当,及时批改,恰当点评。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第六、做好命题、监考、评卷和质量分析工作,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第七、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主动承担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

第八、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

第九、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鼓励创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第十、做好教学工作反思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第二部分地区教学管理制度

一、教学常规管理

(一)制定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初,教学校长领导教导处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的工作部署,从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学校的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第二,合理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建立正常教学秩序,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定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评价方案等。

(二)听、评课

1、学校领导听、评课要求

(略)

2、教师听、评课要求

第一、教师应积极参加听课活动,不仅要听本年级的课,还应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并认真记好听课记录。

第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师听课节数,一般每学期不少于15节。

第三、积极参加评课活动,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三)备课

备课是教学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因此,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上无准备的课。

备课内容

备课一般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环节。

第一、备《课标》:

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段要求和各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把握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

第二、备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一堂课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

并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广泛收集教学资料,补充内容要适宜。

第三、备教法:

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优化的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

还要研究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观点,注意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有效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第四、备学生: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需要;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等。

以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五、备学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学法指导渗透到学习的各个层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六、备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对教学方法、教具、学具使用、问题设置、基本训练、演示实验、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环节都应周密考虑,精心安排。

开发教学资源,使之充分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备课要求

第一、提倡超前备课,授课内容至少提前一周备完。

第二、备课时应先反思前一学段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问题,思考弥补办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经验指导。

第三、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和创造性,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目标、重点、练习和基本作业,要留有空间,体现个性、弹性施教。

第四、个人备课体现个性。

立足班级实际,分析学生差异,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教案设计

教案书写方式,因人而宜。

熟悉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可写简案;青年教师、新教师应写详案。

根据学校实际,教案可形式多样,体现实用性。

编写教案要重视教学思路,在时间分配、提问设计、活动安排、课堂练习等方面要精心考虑,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安全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设计出有创意、具特色、富于指导性的精品个案来。

没有教案或教案不完备,不得实施教学。

每课(专题)的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目标、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其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教学步骤、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等。

(五)课堂教学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一、教学目标明确。

能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教学内容准确。

教师对学科的内容、应用及相关的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教师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而且能够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标》的要求,教学效果好。

第三、教学结构合理。

教学时间分配合理,教学环节设计恰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第四、教学氛围和谐。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取心,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就感。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教法、学法、教具和学具。

要能够恰当地选择,并熟练地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六、学习方式多样。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校习惯,探索恰当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知道,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

第七、激励评价为主。

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第八、掌握教学艺术。

教师语言要清晰、规范、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态要亲切、自然;板书设计要清晰、工整、布局合理。

第九、遵守教学常规。

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不擅自改变进度;提前迎候学生进入教室,遵守师生课堂礼仪常规;教师在授课期间不无故离开教师,不会客,不提前下课,不拖堂,不处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物,要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重视教学卫生,注意学生读写坐立姿势,强化落实“三个一”要求:

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课桌一圈远;随堂教师要负责督促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严格执行“减负”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6)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的延续。

通过作业,不仅可以进一步工作课堂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以此来调节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的布置要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实效性。

第二、作业量适当,难易应适度。

小学一、二年级各学科和其他年级当天没有教学任务的学科不得留置书面课外作业。

严谨布置惩罚性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留置的课外作业,每天的单科书面课外作业时间,小学三、四年级不超过15分钟,小学五、六年级不超过20分钟。

第三、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分层设置作业,鼓励弹性作业。

第四、除写、算性作业外,加强口头和时间性作业。

第五、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检查,并做好作业讲评。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做到面批面改。

第六、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如次数、时间、书写质量、正确率等都应作记录和等级评价,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希望。

(7)课外辅导

辅导是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应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增强辅导的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辅导形式多种多样,重点应抓好两头。

对学习轻松的学生要加强培养(指导阅读有关课外读物,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或定期组织有关科技活动等),发展其特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热情关怀,针对存在问题(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智力缺陷或学习方法等)及时补课,耐心指导,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总之,辅导要坚持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原则,重在个别辅导和分类指导,坚决不允许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搞全班性补课,加重学生负担。

(八)学生成绩考查

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

对教师掌握教学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

第一、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统一考试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须由学校统一组织。

教师可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地随堂检测。

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考前要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要给学生上好复习课。

复习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巩固技能技巧,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做好命题工作。

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情况。

应当突出考试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出偏题、怪题。

考试内容要精心选择,由教学校长把关,未经教学校长把关的命题不得用于考试。

第四、统一考试应严格执行监考制度,客观反映教与学的水平。

第五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

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做到灵活掌握,看答题思路,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重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六、考试后要进行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找准问题。

弥补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不足,并对学生及时进行反馈。

忠告年级要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中的优缺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第七、努力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教师可通过口试、开卷、实验(实践)操作、综合性学习考察等多种考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发展状况。

对于成绩不满意的同学,可进行二次补考。

第八、坚决杜绝考试后排名次,按成绩给学生排序的现象发生。

(9)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自身成长的基础和保证,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2、学生学习情况。

3、教研、教改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或教改实验报告。

4、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5、撰写教学论文情况。

2、教科研管理工作制度

(1)教研工作的要求

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

第一、学校要组建教研机构,形成学校教研网络,制定教学研究制度。

第二、学校制定教学研究方案,各教研组要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

第三、学校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围绕教研专题组织论坛、沙龙、研究课、汇报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并定期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

第四、学校要针对教师实际需要指导教研工作,发挥管理人员与名师的引领作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第五、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对优秀教研组和教师,优秀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2)科研工作要求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校教学工作整体品质的重要标志。

第一、建立教育科研室,成立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制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

第二、制定与教研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规划要有长远性,整体性、阶段性;年度计划要体现目的性、层次性、可操作性。

第三、组织课题研究活动。

定期召开开题会,培训会,结题会、成果交流会。

第四、课题研究要档案规范。

研究轨迹清晰、文字影像资料完备、数据统计、分析准确、记录及时。

第五、学校要召开年度工作总结会,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弥补不足,推广经验,奖励先进。

第三部分评价

学生评价

一、评价的意义:

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其基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科学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评价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发展过程,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测试结合起来,把书面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反映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

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多元性原则。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三、评价内容及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一)操行表现评价:

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可参照《吉林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下发的《吉林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二)学业发展评价:

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

(三)个性特长评价:

学生个性特长形成与发展的状况及学生在体育、科技、艺术比赛和各类学科素养竞赛获奖情况。

四、评价方式、方法:

(一)评价方式

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

(2)单元测试评价:

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2、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期末学科测试成绩、总结性评价成绩三者相加,最后形成终结性评价并以等级形式呈现。

(二)评价方法

1、日常评价。

班主任、学科教师要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学生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中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期末考试和单元测试的信息等。

成长记录要典型、客观、真实。

课堂教学评价

一、评价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评价项目的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分布,教师明白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知识。

逐渐形成能力,并能引导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学和学法,加强和重视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而它具有导向性。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的科学性既指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和补充符合现代教学原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展开遵守教育心理学的客观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时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受一定时空限制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都有提高,这样教师必须精心策划,尽量发掘单位时间的最大潜力,发挥出最高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五)客观性原则。

从课堂实际出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客观的价值判断。

做到评价标准客观、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态度客观。

不带主观性和倾向性。

不感情用事,不歪曲事实,否则将导致教学决策的失误,更易影响教学积极性。

客观性是评价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六)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评价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

强调以人为本,在重视指标量化的同时,更加关注质性评价的作用。

三、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见表格)

评价要素

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5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符合教材内容和学情。

3

教学过程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

10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5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5

善于组织教学,形式巧妙,能吸引学生。

5

体现“双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过程。

6

评价方法多样,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