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52446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CB设计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PCB设计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PCB设计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PCB设计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PCB设计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CB设计总结.docx

《PCB设计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B设计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CB设计总结.docx

PCB设计总结

PCB设计总结

一、概述

PCB是一个连接电子元器件的载体。

PCB设计是一个把原理设计上的电气连接变成实实在在的,可用的线路连接。

简单的PCB设计就是将器件的管脚按照一定的需要连通,但对于高速,高密度的PCB设计,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包括结构方面,信号完整性,EMC,EMI,电源设计,加工工艺方面等等。

二、布局

1材料

PCB材料很多,我们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FR4的,TG参数(高耐热性)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般结构工程师会在他们提供的cutout里面给出TG参数的要求。

2合理的层数安排

一块板PCB层数多少合适,要基于生产成本和信号质量需求两方面考虑。

对于速度低,密度小的板块,可以考虑层数少些,对于高速,高密度板,要尽可能多的安排完整的电地层,以保证较好的信号质量。

3电源层和地层

3.1、电源层和地层的作用和区别

电源层和地层都可以作为参考平面,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一样的。

但是,相对来说,电源平面的特性阻抗较高,与参考平面存在较大的电位势差。

而地平面作为地基准,地平面的屏蔽作用要远远好于电源屏幕,对于重要信号,最好选择地平面作为参考屏幕。

3.2、电源层,信号层,地层位置

A、第二层为地层,用于屏蔽器件(如果有更重要的信号需要地,可以进行调整)

B、所有信号层都有参考平面。

C、最好不要相邻信号层,有的话,要安排信号走向为垂直方向。

D、关键信号参考平面为完整的地平面不跨分割区。

3.3、几种常用的板子的叠层方案

四层版

方案

电源层数

地层数

信号层数

1

2

3

4

1

1

1

2

S

G

P

S

2

1

1

2

G

S

S

P

3

1

1

2

S

P

G

S

我们一般选用方案1,方案3也可以选择,前提条件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必须在第四层。

方案1示意图:

在该方案中表层具有较好的信号质量,对器件也有较好的屏蔽,使电源层和地层距离适当拉近,可以降低电源地的分布阻抗,保证电源地的去耦效果。

其它一些方案参考paulwang发的一份emc规范。

XIO_16的分层结构,本板具有很多对ESSI差分对和4对2.5G差分对,本板需要3种主电源,3.3V和1.0V电源是交错在一起的,无法进行分割,考虑到1.2V电源电流比较大,同时为了信号质量比较好,本板采用了3个完整的电源平面。

连接插座和5336的差分对需要两个布线层完成,信号质量最好的是midlayer1,其次是midlayer4,我们将ESSI线放到了这两层。

Line侧的2.5G线放在了midlayer1层,这样过孔的支线比较短。

和接插件相连的2.5G线,由于层数的限制,放到了midlayer2层,与相邻层没有叠层的区域内。

相对来说,这对线的质量要稍微差一点,但是两个参考平面都是完整的,所以质量应该也是有保证的。

4网表的调入

正确无误的网表调入,是一个好的PCB设计的开始。

要做到正确的网表调入,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只有一个PCB库,这样可以保证调用的库是准确的。

2)第一次调入网表会耗费很多时间,因为系统有一个比较pcb网表和原理图网表的过程,所以第一次调入的时候,即使有问题,也执行调入操作,这样可以节约一些时间。

3)以后再调入更新的网表,一定要确定updatefootprint和deletecomponentsnotin两个选项,保证调入的数据和网表一致,有错误的时候修改原理图,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5规则设置

将不同的网络分配到不同的netclass,根据需要设置线宽,线间距等等各项规则。

6布局

合理的布局可以让PCB板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可以让layout更加容易完成。

如何进行布局,也是要基于多方面考虑到,主要包括信号走向,热分析要求,电气要求等等。

6.1、模块化布局

6.1.1、按照功能模块划分

一块电路板的组成,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块,比如线路接口模块,驱动模块,CPU模块等等,一般一个模块都会有它自己的一些相关电路,将这些相关电路的器件放在一起,可以让布线更短,更容易,减少各个模块的相互干扰。

6.1.2、按照工作频率划分

按照不同高低的频率进行划分,减少不同频率的干扰。

(在高速,高密度的pcb设计中,这点比较难以实现)

 

6.1.3、按照信号分类

按照信号分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比较容易受到数字信号的干扰,应该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放在不同的区域,电源和地平面应该将数字电源地和模拟电源地分离,在一点用粗线相连。

6.1.4、综合布局

主要按照一个信号的流向,模块的分布,结构要求,热分析要求布局,兼顾美观性。

6.2、特殊器件布局

6.2.1、电源部分布局

开关电源是EMI产生的一个重要源头,单板供电线路越长,产生的干扰越严重,所以电源部分应当布在电源进来的地方,并且与板上的逻辑电源地进行区域隔离。

6.2.2、时钟部分

时钟是板上最大的干扰源,时钟的放置应该远离输入输出模块(包括输入输出线),远离前面板,尽量靠近它驱动的负载。

6.2.3、电感线圈

电感线圈是最容易受EMI干扰的器件,要离EMI源头尽量远,线圈下PCB不能有高速线和敏感线。

6.2.4、总线驱动器

总线驱动器也是一个强大EMI源头,要远离前面板,靠近被驱动端。

6.2.5、滤波电容

滤波电容要就近安放在被滤波的电源脚附近,越近越好,尤其是滤除高频噪声的电容。

储能电容要均匀分布。

去静电电容我们目前我们使用的是0.1uf和22pf的组合,成对的跨接在导轨和逻辑地之间。

6.2.6、匹配电阻

端接匹配电阻要就近放在匹配的源端(指的是有源端匹配要求的情况下)。

6.2.7、bead的安放

Bead安放在逻辑地和保护地(CGND)的分割槽上。

6.2.8、变压器

变压器安放在逻辑地和保护地(CGND)的分割槽上,变压器底部没有任何信号线和电源地,可以更好隔离外界噪声和内部电路。

7、布线

7.1、线层的安排

对于布线时,哪些信号线安排在哪些层,在进行布线前,应该有个基本的安排,线层的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重要的信号线要安排在有完整的参考平面的层,参考平面最好是GND层,另一相邻的平面不会让这些信号有跨分割区的问题存在。

对于特别重要的信号线,要求除了引脚上的过孔外,不添加其他过孔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布线。

2)相邻层走线为正交关系。

3)低速线,可以安排在表层

7.2、线间距

合理的线间距可以减少信号之间的串扰。

考虑线间距,既要考虑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也要考虑在一定的间距下布线能不能完成,我们对线间距一般有如下几点要求:

1)普通信号线两倍线间距,对于表层和底层信号,由于有时候基于阻抗考虑,会较内层粗很多,在从芯片引脚引出的较短的一段线,可以不受此要求的约束。

2)时钟信号3倍线间距,如果时钟频率很高,需要尽可能地再增大间距。

3)622MESSI线,40mil间距以上。

4)48V电源(包括12V)与逻辑信号,逻辑电源之间间距27mil,48V电源之间15mil,逻辑信号,逻辑电地和CGND之间间距27mil。

7.3、导轨处理

1)板卡两边需要两条导轨与机框相连,板边沿侧铜箔据板边沿25mil,另一侧距板边沿3mm。

2)导轨底下所有电地层挖空,并且地比导轨多挖27mil,电源比地多挖27mil。

3)导轨上每隔2mm放一个小过孔(18/10mil)。

需要做开窗处理。

4)导轨两面都需做开窗处理

7.4、板边沿内电层处理

板边沿的内电层需要往里面挖一些,地往里面挖20mil,电源往里面挖40mil。

7.5、拼板

拼板需要在单板的副本里面做,这样拼板能够继承所有单板的属性。

拼板拷贝的时候一定要打开所有层,并选择所有层。

所有split和polygon都不进行rebuild。

8、后期检查

后期检查是确保pcb设计没有问题的最后一个保障了,没有一个规范的话,检查总会出现纰漏。

8.1、单板检查

1)DRC检测:

包括un-routednet检查、shortcircuit检查、最近距离检查、对于brokennet,一般除了CGND,其它网络都要相连,具体情况可以和原理图进行核对。

对于shortcircuit,由于BGA有些不用的孔为了跳线方便,也打出来了,会形成短路告警,最好一一核对。

2)网表校验:

要求所有网络和原理图生成的网表一一对应,有不同的地方需要和原理图进行核对,确定不同的地方是不是错误。

3)图号核对:

图号核对部分包括对图号,版本号,板名,防静电标志,ECI标志(现在要求不能存在该标志),条码框。

4)Mark点核对:

包括板子三个对角的mark点,1mm及1mm以下pitch的BGA对角mark点核对。

5)Tenting核对:

我们的板子是要求进行盖绿油加工的,需要对盖绿油的孔进行tenting操作,核对方法是关掉所有层,只打开multilayer,topsolderlayer和bottomsolderlayer,然后仔细校对,如果有发现没有tenting的孔,打开所有层确认是否需要tenting。

注意:

导轨上的孔是不做tenting的。

6)层标识核对,核对层标识是否和叠层顺序一致。

7)泪滴核对:

核对是否有做过泪滴。

8)核对导轨是否已经加上solder层了,表层和底层都需要。

9)检查是否该做花盘的地方已经按照要求做了花盘了。

8.2、拼板检查

题外话:

做拼板请在单板的副本上做,这样不会丢失层。

拷贝单板的时候要打开所有层,Polygon和split都不进行rebuild,以保持和单板完全一致。

1)DRC检测:

只进行un-routednet检测,正常情况是有几个拼板,就会分成几个不相连的网络

2)图号核对:

确定拼板过程中没有丢失图号信息。

3)Mark点核对,确定拼板过程中没有丢失mark点。

4)导轨solder层核对,确定没有丢失导轨上的solder层。

5)核对不必要的定位孔、丝印层上的辅助线(建议用新增的机械层做辅助线)和机械层上会割断板子的线是否已经删除。

6)检查花盘是否被更改。

8.3、加工数据检查

1)核对是否所有必要的层都已经生成数据了,粗略看看生成的数据是不是和PCB最后版本一致

2)钻孔层和Gerber层是否良好重叠。

3)核对不必要的定位孔和辅助线是否已经删除。

4)核对导轨上的solder层是否存在。

5)核对图号信息,版本号信息是否正确。

6)检查花盘是否被更改。

 

NetClass

P48V

N48V

CGND

CGND-CS_PS

Vout-internal

Vout-CS_PS

Units

P48V

8to12

22

22

40

22

40

mil

N48V

22

8to12

22

40

22

40

mil

CGND

22

22

8to12

8to12

22

27

mil

CGND-CS_PS

40

40

8to12

8to12

22

27

mil

Vout-internal

22

22

22

22

8to12

10

mil

Vout-CS_PS

40

40

27

27

10

8to12

mil

 

高速PCB设计必知的几个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

来源:

龙人计算机研究所 作者:

站长 时间:

2009-10-1215:

32:

18

高速PCB设计必知的几个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

   

   高速PCB设计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由于高速PCB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