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docx
《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1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网中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否则就没有了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其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A正确;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B错误;所有生命都依赖于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所以C错误;能量主要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还可用于化能合成作用,所以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y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
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各个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故A正确。
分解者分解动物遗体有机物为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故B正确。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70+23+3+2=9.8×104kJ/m2•y,故C错。
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图形分析能力。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
A.食物链和食物网B.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C.生产者和分解者D.阳光、生产者和分解者
【答案】B
【解析】略
4.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保护的好办法()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
C.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资源
D.禁止采伐和捕捞
【答案】D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物,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资源,是自然保护的方法,但并不是禁止采伐和捕捞,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过呼吸作用消耗
B.在植物→羊→狼这条食物链中,羊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蜜蜂发现蜜源后的舞蹈动作、雄孔雀为吸引雌孔雀而开屏
D.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A项对,分解者分解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以及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利用其中的能量,经过呼吸作用消耗;B项错,食物链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不属于功能;C项对,蜜蜂跳舞、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项对,根瘤菌的固氮以及无机氮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属于氮循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B.外来物种的入侵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C.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生存环境的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基因重组可导致出现新的基因型,进而出现新性状。
考点:
生物多样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包含的层次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基本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表示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出生或迁入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故A正确;物种丰富度提高,即生物的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B正确;能量流动时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将获得第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一般来说,第一营养级能量越多,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故C错误;光合作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B.通过秸秆还田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循环顺利进行
D.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A正确;通过秸秆还田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正确;斑马与其捕食者猎豹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D正确。
9.某被污染的湖泊中,存在一条由4种生物(a、b、c、d)构成的食物链,各生物体内2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现象
B.c同化的能量比d同化的少
C.两种有害物质对a的危害最小
D.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图中只缺乏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这属于生物富集作用,而不是富营养化,故A错误;根据题意可以写出食物链:
b→d→c→a,营养级越高,占有的能量越少,故B正确;a营养级最高,有害物质的含量最高,危害最大,故C错误;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乏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下列各项中,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富集现象的是
A.DDT污染B.SO2污染
C.噪声污染D.氟利昂污染
【答案】A
【解析】DDT污染是通过食物链传递,可引起生物富集现象,A正确;大气中SO2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富集现象,B错误;噪声污染,没有进入到食物中,C错误;大气中氟利昂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富集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物富集现象。
11.海洋中某些单细胞生物在条件合适时呈对数生长,形成赤潮,对鱼、虾等危害极大,其中最主要原因是:
()
A.消耗大量氧气B.消耗大量有机物C.产生毒素D.产生过多糖类
【答案】C
【解析】由于海洋面积十分巨大,所以在海洋中缺乏O2的可能性较小,而BD选项均非能造成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
12.不会造成食物链破坏的有()
A.稻田养鱼B.围湖造田C.开垦草原D.砍伐森林
【答案】A
【解析】稻田养鱼可人为增加食物链的数目)
13.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A错。
故本题选A。
14.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内通过RNA可以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蛋白质
B.酶和神经递质在人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D.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B
【解析】神经递质能够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完成兴奋的传导,因此神经递质能够在人体内细胞间传递信息;但是酶只起催化作用,故B选项错误。
15.下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戊是生产者,乙是次级消费者
B.最长的食物链共有5个营养级
C.甲、乙、丙、丁、戊可以构成4条食物链
D.获得能量最多的是丙
【答案】C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时我们一般只分析捕食食物链,注意排除分解者的干扰,将上图改写成食物网,可明显看出,该食物网中含有四条食物链,分别是:
其中生产者为戊,为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最多;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有乙和丙;最长的食物链共有四个营养级。
16.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物种多样性
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C.外来物种入侵增加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圈内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可能会威胁到境内物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在、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是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7.17.下列关于捕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食物网中,如果某两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则该食物网中至少有2条食物链
B.食物链中相邻两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是不同步的,且前一营养级的密度更大
C.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D.处于捕食食物链顶端的一定是消费者,而处于捕食食物链起点的不一定是生产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食物链中,上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下一营养级,但上一营养级的种群密度与下一营养级的种群密度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B错误。
食物网越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应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C错误。
捕食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都是顶级消费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A.阳光→草→兔→狐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狮子→细菌D.植物→鼠→蛇→山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
B、田鼠属于消费者,不能作为食物链的起点,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绝大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
D、在植物→鼠→蛇→山鹰中,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鼠→次级消费者蛇→三级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D正确.
故选:
D.
19.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假如鹰的食物
来自兔子,
来自老鼠,其余来自蛇,那么鹰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植物()
A.4600gB.900gC.800gD.5600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
(1)需最多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2)需最少能量: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
(1)获得能量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
(2)获得能量最少: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解:
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应按÷10%计算.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
来自于兔子,
来自于鼠,
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g体重,根据食物链:
植物→兔→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
×20÷10%÷10%=800g;
根据食物链:
植物→鼠→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
×20÷10%÷10%=800g;
根据食物链:
植物→鼠→蛇→猫头鹰,至少需要消费植物
×20÷10%÷10%÷10%=4000g.综合以上可知至少需要消耗植物800+800+4000=5600g.
故选: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20.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同时信息业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不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
B.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中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信息传递可以在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进行,化学信息可以在种群内部及种群之间传递,沿食物链信息可以双向传递,行为信息只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故A错误;信息传递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B正确;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故C正确;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1.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它自身却不能消化木纤维.但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状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便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欧洲百灵与美洲百灵的关系,捕蝇草与这种小虫的关系,依次是()
A.寄生、共生、捕食B.竞争、竞争、寄生
C.共生、竞争、捕食D.捕食、竞争、捕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寄生:
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
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则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欧洲的百灵鸟被引进美洲,美洲的草地百灵鸟绝迹了,说明两者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形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说明捕蝇草吃虫子,是为了获取食物中的一些N等必须的矿质元素,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
故选:
C.
考点:
种间关系.
22.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析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Ⅰ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C.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I有三个营养级,生态系统Ⅱ有四个营养级,在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的前提下,生态系统I营养级少、食物链较短,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能量少,而生态系统Ⅱ营养级多、食物链较长,能量流动过程中散失的多,因此生态系统I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生态系统Ⅱ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A正确;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Ⅰ、Ⅱ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B正确;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时,营养级数越多、传递效率越高,例如生产者都是100,Ⅰ按照10%传递,Ⅱ按照20%传递,这样第三营养级Ⅰ是1,而Ⅱ是4,这样Ⅱ还可以养活第四营养级,因此Ⅰ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造成Ⅱ的原因可能是生产者的生活周期很短或初级消费者的个体很小,D正确。
2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
【答案】C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A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传递,在无机环境中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且都参与了碳循环,B正确;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可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错误;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那么能量流动也就无法进行,所以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D正确。
24.生态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板。
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信息传递方式是
A.化学信息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依题意可知:
生态捕虫板的捕虫原理是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杀害虫的成虫的,这是利用了信息传递方式中的物理信息,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5.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狐与鸡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上图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应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A正确,C错误;从该食物网可以看出狐与鸡之间是捕食关系,故B错;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该图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甲~丁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被称为生态系统基石的是___________。
(2)②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③④过程中碳的存在形式为___________。
(3)碳循环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在a~d中选择填空)
a.全球性b.逐级递减c.反复利用d.单向流动e.循环流动
(4)图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甲呼吸作用含碳有机物a、c、e温室效应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查对物质循环过程、特点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根据围绕某一生物类群的箭头方向和多少判断其在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
(1)根据甲与大气中的CO2之间存在双向箭头,可判断甲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根据乙、丙周围的箭头“一进多出”,可判断乙、丙为消费者,其中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2)②表示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CO2,③④过程代表捕食关系,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食物链中。
(3)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这里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即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选a、c、e。
(4)图中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引起大气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温室效应。
【点睛】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1)先找双向箭头:
具有双向箭头的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CO2库,二者中箭头“多进一出”的是CO2库,“一进多出”的是生产者。
(2)再看单箭头:
“一进多出”的是消费者,“多进一出”的是分解者,注意消费者可能会出现多级。
如:
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判断:
A和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再根据单箭头判断:
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
图2—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
A是生产者,C是大气中CO2库。
根据单箭头判断:
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
27.Ⅰ、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1是突触2抑制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图2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b点时膜外是_______电位。
(2)研究人员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______(阴/阳)离子内流,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从而抑制疼痛。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ABA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甲表示___________。
(3)图2中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血糖浓度升高。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图2中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病。
其中,_______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Ⅱ、黄河三角洲是现存中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请回答下列问题:
(4)调查该湿地中猫头鹰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
(5)该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控制洪水,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答案】负阴载体蛋白减少自身免疫病①②标志重捕法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间接
【解析】试题分析:
(1)~(3)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的致病机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获取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
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血糖调节及自身免疫病的内涵、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4)~(5)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只要熟记相关知识点便可准确作答。
(1)图1的A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表现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
(2)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离子通道开启,导致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