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20701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docx

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基础知识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路:

市场经济一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为什么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2)市场调节的优点:

(79页第三段,理解“三个机制”--价格、供求和竞争)

①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

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

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2.怎样才能更好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根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完善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2)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3)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要健全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4)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切实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

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诚信建设的原因和措施要记住)

(5)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

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

道德。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

1.为什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②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2)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4)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是什么

(1)含义: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怎样做

(1)国家的宏观调控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2)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见的经济手段,还有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法律手段:

通过制定运用经济法规等

行政手段: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

(3)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4)优势: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的变革: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3)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理解:

需求日益广泛、日益增长;突出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

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新时代与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

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开启新征程(两个一百年、新“三步走”战略)

(1)建党100周年,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

(2)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阶段,2020-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阶段2035-本世界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的理念

(1)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措施:

(从注重解决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理解)

①创新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注意原因)

②协调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绿色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④开放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⑤共享发展

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

(1)是什么: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六个体系,一个体制)

(2)为什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怎么做:

①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原因和措施两方面掌握)

②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原因和措施两方面掌握)

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含义及表现: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表现为:

生产、贸易、资本全球化

2.载体:

跨国公司—从含义、目的、作用三个方面掌握

3.影响:

(1)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

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设法解决。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4)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

4.应对:

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对外开放新阶段—入世:

(1)世贸组织的作用:

(2)原则: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入世的意义:

(4)中国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

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①我国经济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②我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

③我国减贫事业的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

④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原因:

①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参与经济全球化;

③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措施:

①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③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新时代,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⑤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