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9813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docx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推荐文档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2、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Cu、Fe、Al及其合金。

注:

Al与Fe相比的优点:

密度小、耐腐蚀。

3、金属的物理性质:

除汞外,均为固体;有金属光泽;

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二、合金

1、合金:

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2、合金是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

形成合金的过程不是混合,也不是化合,是熔合。

合金中至少含一种金属。

3、合金的特性:

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硬度大、强度高、更耐腐蚀。

但熔点比形成合金的金属熔点低。

注:

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

取样品放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黄铜,反之为黄金。

(反应原理:

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Mg与Al常温下就能与O2反应。

2、Fe与Cu在高温时才与能反应。

结论:

Mg、Al比较活泼,Fe与Cu次之,

3、Au、Pt在高温时也不与O2反应。

Au、Pt最不活泼。

注:

Mg、Al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

因为Mg或Al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里面的金属进一步氧化。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常见金属在溶液里的活动性顺序。

K→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判断金属能否与酸(HCl、H2SO4)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判断金属与酸(HCl、H2SO4)反应的剧烈程度。

判断金属能否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3、设计实验证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方法一:

利用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证明。

方法二:

利用金属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来证明。

◆例1:

设计实验证明Fe比Cu活泼。

方法一:

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盐酸,铁片上有气泡,铜片无。

方法二:

将铁片浸入CuSO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铁片上有红色物质覆盖。

方法三:

将铜片浸入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例2:

设计实验证明Fe、Cu、Ag活泼活泼性。

方法一:

用Cu分别与Fe(NO3)2、AgNO3反应。

方法二:

用Fe、Ag分别与Cu(NO3)2反应。

注:

Fe与HCl、H2SO4、CuSO4等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化合物(即二价铁)。

4、置换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

A+BC==B+AC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结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4Al+3O2

2Al2O3(注意:

不要把Al2O3写成AlO)

2Mg+O2

2MgO(注意:

不要把MgO写成MgO2)

3Fe+2O2

Fe3O4(注意:

不要把Fe3O4写成Fe2O3)

2Cu+O2

2CuO(注意:

不要把

写成

2、金属+酸→盐+H2↑(条件:

金属比活泼;

酸为盐酸、稀硫酸)

补充:

盐的概念: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Cl-、SO42-、NO3-等)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SO4、NaNO3等。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注:

(1)相同质量的MgAlZnFe与足量的盐酸、稀硫酸反应。

产生H2的量:

Al>Mg>Fe>Zn

(2)相同质量的盐酸、稀硫酸与足量的MgAlZnFe反应。

产生H2的量:

Al=Mg=Fe=Zn

(3)以上两种情况下,产生H2的速率:

Mg>Al>Zn>Fe

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条件:

反应物中的金属比盐中金属活泼;

盐必须溶于水;

KCaNa除外

Fe+CuSO4==FeSO4+Cu(注意生成物中铁元素显+2价)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2Ag+Cu(NO3)2

Cu+2Hg(NO3)2==2Hg+Cu(NO3)2

注意:

多种金属与同一化合物反应时,最活泼的金属先反应。

如:

Fe、Cu混合物同时放入AgNO3溶液中,Fe先反应。

同一金属与多种盐反应时,先置换出最不活泼的金属。

如:

Fe与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作用时,先置换出Ag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金属资源除金、银等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工业上把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矿石是混合物。

■金属被开发和利用的先后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越活泼利用越晚。

一、铁的冶炼

1、原料:

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设备:

高炉。

3、原理:

3CO+Fe2O3

2Fe+3CO2(注意,不是C还原Fe2O3。

4、CO还原Fe2O3实验:

现象: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CO2+Ca(OH)2=CaCO3↓+H2O

2CO+O2

2CO2

注意:

要先通CO再加热,以防止爆炸。

反应完全后,要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CO,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尾气必须点燃处理,以防止污染空气。

二、金属资源的保护。

1、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生锈的条件:

铁与水、氧气同时接触。

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如:

涂油或刷漆、镀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

将铁制成不锈钢。

2、金属资源保护:

防止金属的腐蚀。

回收就、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有效的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3、铁锈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铁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生锈,所以要及时除去铁锈,否则会加速铁的锈蚀。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

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的。

3、特征:

均一性。

(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稳定性。

(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

碘酒是褐色的。

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含有Cu2+)。

FeCl3是黄色的(因含有Fe3+)。

FeCl2是浅绿色的(因含有Fe2+)。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

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3)注意:

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

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碎。

4、读法:

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常见溶液的溶质、溶剂:

溶液名称

碘酒

稀盐酸

生理盐水

石灰水

汽水

溶质

I2

HCl

NaCl

Ca(OH)2

H2CO3

溶剂

C2H5OH

H2O

H2O

H2O

H2O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多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如:

NaCl

2、部分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如:

浓H2SO4,NaOH等。

注意:

CaO溶于水时是由于CaO与水反应放热。

3、少数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

如:

NH4NO3。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

分散后的小液滴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如:

牛奶

2、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但加乳化剂后就不分层。

3、(了解)乳化剂:

能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

洗洁精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注意:

汽油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汽油溶解油污

四、悬浊液:

细小固体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注意:

分散后的小液滴是分子集合体或离子集合体。

如:

泥水、浑浊的石灰水

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静置后分层

课题2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时所得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的溶液。

注意:

(1)饱和溶液还可溶解其它溶质,不是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2)谈到饱和溶液时必须指明温度。

(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定温度下继续加入溶质,看溶质能否再溶解。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一般情况下)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注:

Ca(OH)2不饱和的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之一:

升高温度

3、结晶及其方法

(1)结晶:

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2)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3)蒸发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

如NaCl溶液。

注意:

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都减少。

(4)冷却结晶: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如KNO3溶液。

注意:

结晶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都减少、但溶剂的质量不变。

4、浓溶液与稀溶液:

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

反之,是稀溶液。

注:

(1)溶液浓稀与饱和与否没饱和没有关,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分类。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如:

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如:

浓度较小的石灰水可能是饱和的。

(2)只有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准确理解概念的四个要素:

(1)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2)标准:

“在100g溶剂里”

(3)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4)单位:

通常用“克”作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

表示某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多少克溶质。

如:

20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表示在200C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

3、通过溶解度还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

m(溶质):

m(溶剂):

m(溶液)=溶解度:

100g:

(溶解度+100g)

4、溶解度的大小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决定,同时受温度影响。

只要温度一定,固体的溶解度就一定,与溶液多少、溶液是否饱和均无关。

除氢氧化钙外,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

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如:

NaCl

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Ca(OH)2

三、气体溶解度

1、定义:

在101kPa和一定温度下,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温度和压强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课题3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的浓度:

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

如:

“溶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Χ100%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Χ100%

3、注意:

(1)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溶液质量多少无关。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

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CuSO4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三、溶液的稀释于浓缩

1、溶液稀释的方法:

加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2、计算依据:

m浓×c浓==m稀×c稀

3、某溶液质量为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b%,则分别对应等式如下:

(1)若加水或蒸发,则Axa%==(A+m水)xb%

(2)加低浓度的溶液,则Axa%+Bxb%==(A+B)xc%

注意:

同一溶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二者浓度之和的一半和密度较大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

已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则10%的硫酸溶液与30%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30%之间。

又如:

已知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则10%的氨水溶液与30%的氨水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10%之间。

四、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

1、要用溶质质量列比例式。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算法:

用反应前固液质量总和减去反应放出的气体及生成的沉淀质量。

例6g石灰石与47.2g稀盐酸恰好反应,剩余物质量为51g,求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酸)

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注意:

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

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

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能与酸或碱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2、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3、注意:

难溶的酸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如Cu(OH)2、Fe(OH)3、Al(OH)3等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它们难溶于水。

练习:

要将石灰水、白醋、水三种无色液体一次鉴别出来,应选紫色石蕊试液

二、常见的酸:

盐酸:

HCl硫酸:

H2SO4碳酸:

H2CO3硝酸:

HNO3

磷酸:

H3PO4氢硫酸:

H2S醋酸:

CH3COOH

1、盐酸(HCl气体的水溶液。

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有挥发性

用途:

除铁锈

帮助消化

制药物

注意:

浓盐酸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的原因:

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浓盐酸敞放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2、硫酸:

H2SO4

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

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

物理性质。

浓硫酸可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氨气(NH3)

如:

胆矾CuSO4.5H2O与浓硫酸作用,变为白色的CuSO4,其中浓硫酸表现为吸水性。

腐蚀性,脱水性(化学性质)如:

浓硫酸使木条或纸张变黑,其中浓硫酸表现为脱水性

强氧化性:

(化学性质)如:

不能用浓硫酸制H2。

虽然浓硫酸能与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

用途:

除铁锈

作气体干燥剂

注意: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的处理方法:

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在涂3%--5%的NaHCO3溶液

浓硫酸敞放的空气中,会吸收水分,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酸的化学性质

与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酸+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

条件:

金属要比氢活泼,酸为稀硫酸或盐酸。

酸+金属氧化物→盐+H2O(复分解反应)

CuO+2HCl==Cu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酸+碱→盐+H2O(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Cu(OH)2+2HCl==Cu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酸+盐→新的酸+新的盐(复分解反应)

HCl+AgNO3==AgCl↓+HNO3CaCO3+2HCl==CaCl2+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NaOH氢氧化钙:

Ca(OH)2氢氧化钾:

KOH氢氧化钡:

Ba(OH)2氢氧化铜:

Cu(OH)2氢氧化铁:

Fe(OH)3氢氧化镁:

Mg(OH)2氢氧化铝:

Al(OH)3氨水:

NH3.H2O

1、氢氧化钠: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物理性质:

易溶于水且放热。

(有吸水性,NaOH固体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SO2、HCl)

用途:

做干燥剂、除油、制肥皂。

注意:

NaOH固体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a:

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b:

防止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反应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

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则变质。

(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情况:

假设1:

没有变质。

假设2:

部分变质。

假设3:

全部变质。

具体方法步骤:

(1)取溶液少许,滴加稀盐酸,若没有气泡,则没有变质,假设1成立。

若有气泡,则已变质。

(2)取变质的溶液,先加足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部分变质,假设2成立,若不变色,则假设3成立。

2、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微溶于水。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用途:

建筑上用来砌砖、刷墙。

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林业上用来防虫害

制备:

CaO+H2O=Ca(OH)2 

3、碱的通性

与指示剂作用:

碱能使石蕊变蓝,酚酞变红。

碱+金属氧化物→盐+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条件:

碱必须微溶或可溶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

碱+酸→盐+H2O(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Cu(OH)2+2HCl==Cu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碱+盐→新的碱+新的盐(复分解反应)

3NaOH+FeCl3=Fe(OH)3↓+3NaCl2NaOH+CuCl2=Cu(OH)2↓+2NaCl

三、酸、碱具有通性的原因

1、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教材P60实验10-8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酚酞的作用:

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完成。

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

防止盐酸过量

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

使盐酸与NaOH充分反应

恰好完全反应的标志: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中和反应:

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注意: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在提到基本反应类型时,不能说成中和反应,必须说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要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却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的H+和碱OH-的结合成H2O;中和反应都要放热。

3、酸碱盐的概念

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

(酸由H元素和酸根组成)。

碱: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盐:

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如: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污水:

CaOH)2+H2SO4==CaO4+2H2O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

2、pH的范围:

0---14

3、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如:

纯碱溶液呈碱性,但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4、pH的测定方法:

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pH

5、注意:

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可能有误差。

若待测液为中性时,所测pH无误差。

若待测液为酸性时,所测pH偏大。

若待测液为碱性时,所测pH会偏小。

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pH试纸所测pH只能为整数

四、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意义

1、正常雨水的pH为5.6原因:

CO2+H20==H2CO3酸雨的pH<5.6原因:

SO2+H20==H2SO3

2、肥皂水、洗洁精、草木灰水、纯碱溶液均为碱性,pH>7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俗名:

食盐

2、用途:

调味品、制生理盐水、氯化钠溶液选种、腌渍蔬菜、融雪剂

3、化学性质:

AgNO3+NaCl==AgCl↓+NaNO3

注意:

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MgCl2和CaCl2等可溶杂质)

溶解、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转移称量,计算产率

(2)、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时,引流。

蒸发时,防止液体飞溅。

稀释浓硫酸时,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3)、蒸发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分别用NaOH和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