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docx
《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求其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其掌握熟练的实践技能,以尽快适应越发紧张的工作节奏。
然而,在我国当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刚接触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基础较扎实但实践技能却严重不足,无法与实际工作相衔接,因此他们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这给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
本文将针对我国当前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指出当前我国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分析结果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最后对于如何保障这些模式的施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都很高,学生不仅需要构建出完善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这样才可能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会计素养;同时,也有必要教授其各项实践技能,以培养他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唯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快地适应会计工作,做到学以致用。
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想要真正学好一门学科,积极性是不可或缺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手工或计算机亲自对日后工作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模拟操作,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此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推行实践教学,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实务操作流程,对实际工作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能够对企业财务管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会计实践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在当前,会计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没有很好地衔接在一起。
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学规划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多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
举例来说,实践教学会涉及如何填制凭证、账簿,而这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在大一时就已经讲过。
由于理论是抽象的,在缺少实际操作的情况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同时,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理论课程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已经不太牢固,缺少理论基础的实务操作,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实践教学内容不够贴近企业实务。
首先,从当前各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来看,课程往往都是自成体系,缺乏整体思想,课程之间没有适当的衔接。
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有着很强的综合性,一个问题可能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例如企业会计在报税时,对于纳税实务和会计实务都应当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计税基础与会计基础的差异,来避免错误。
其次,当前许多实践教学教材更新不及时,再加上教师对于前沿的商业信息了解不足,导致实验内容失真,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之间缺乏一致性,根据实验内容提出的方案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也缺乏可行性。
1.3课上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我国目前的会计教学多采用单向输出的方法,即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
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课程的进度,但较为机械地将教学活动与实践分离开来,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吸收课本上的知识,还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慢慢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1.4校外实践流于形式。
从校外实践上来看,很多院校虽然与事务所、企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企业缺乏动力与高校进行合作。
学校实习生的流动性较强,而企业培养会计人才的成本相对较高,为了避免培训资金的浪费,企业宁可给出高薪聘请全职的从业人员,也不愿使用学校实习生。
由于很多会计资料涉及商业机密,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对于本单位的财务资料有所保留,这也就意味着进行校外实践的学生很难接触到实质性的工作。
1.5课后缺乏对实践教学成果的巩固。
一些高校虽然开设有会计实践教学课程,但课程内容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虽然学生在课上对于操作流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课下缺少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缺乏顶岗实习机会等,学生缺乏机会进一步熟悉流程、巩固实践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可能逐渐对已经掌握的实践操作技能生疏,甚至完全遗忘。
2.引发问题的原因。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培养应用型人才应是目前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并未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不够明确。
由于学校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也就容易出现偏差。
比如教师对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其造成的结果是,学生既难以系统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不懂得如何将其运用到企业实践中。
2.2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高校教师会计教学脱离实践较为普遍,实践教学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由于培养高校教师的模式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对实践工作接触较少或没有接触,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加上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繁多,教师难以抽出时间去企业中了解实践工作的情况,教学内容大多照搬教材,缺乏具有切身感受的实例。
同时,多数学校没有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管理计划中,在时间和经费方面都缺乏保障,教师主动进行社会实践的几率就更低了。
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便造成了当前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
2.3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会计实践教学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较高,很多高校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实验室软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无法与经济发展同步。
具体而言,会计实验室很难模拟企业会计的真实状况,不能很好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财务软件更新得较慢,难以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训练效果,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2.4实践教学所分配时间不足。
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会计学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繁杂,需要开设各类理论选修课,但由于课程总学分是一定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学校往往选择压缩实践课程的课时,来保证理论课程的课时。
由于实践教学内容繁多,短暂的实践课程无法保证实践能力的提升,很难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三、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1.模拟企业环境教学。
模拟企业环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与企业实际工作类似的环境,通过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对自己未来将要从事的岗位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模拟岗位职能、模拟企业经营等。
在顶岗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这个方法作为类似的补充手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有着显著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可在与企业实务人员交流,并对企业的岗位进行分析之后,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工作任务,然后按照企业工作任务的具体划分情况,按岗分工,采用轮岗的制度,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这有助于学生工作后尽快适应未来的岗位工作。
2.案例讨论教学。
案例讨论教学是指,在专业课程中引入相关的实际案例,然后以交互讨论的方式将案例展开。
案例讨论教学的核心在于将课程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则主要负责创造出良好的讨论气氛,在案例讨论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使案例讨论能够一直围绕中心展开。
教师一般不参加讨论,其发言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若是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应当以普通讨论者的身份提出,切忌居高临下地发言。
案例内容涵盖企业实际业务活动中的会计、审计、税务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课堂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个人陈述等方式对案例中涉及的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这种教学方式借鉴了西方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将基础理论和企业实务相结合,既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3.实务技能培训。
实务技能培训主要目的是为让学生提前熟悉实务操作,为学生日后尽快适应工作内容打好基础。
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手工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审计实训以及税务实训等。
为提升教学效果,我建议可采用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先进行手工模拟的系列操作,之后再让学生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
两种不同的实训模式连续进行,有助于学生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别与联系,熟悉整个操作流程,从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其他各类实践课程,如审计实训、税务实训等,可采取实务与理论同步进行的方式教学。
此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多是分别安排在不同学期进行,如此教学,知识的连贯性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建议可以将实训课和理论课交替进行,一周上理论课,接下来一周就上实践课,总的课时不变,在两学期内完成。
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连贯性,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
4.举办创新实践竞赛。
举办创新实践竞赛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的学科竞赛以及培养综合能力的竞赛。
就会计学科竞赛而言,大一时可以举行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能力;在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后,大二、大三时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知识技能竞赛,例如企业ERP沙盘模拟大赛、税务知识竞赛等,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财务分析、管理决策能力。
就综合能力竞赛而言,其主要包括英语能力竞赛、数学建模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这些比赛可以弥补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在培养综合能力上的不足。
5.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模拟企业环境、实务技能培训等仅仅是模拟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并熟悉实践工作的流程,但如果缺少了课后的巩固与加强,最终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而非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而企业便是最好的实践场所,通过在企业中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巩固校内实践教学的成果;有助于学生掌握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所需的技能,同时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四、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保障
1.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要形成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优秀师资队伍。
就专职教师而言,首先,教师应当树立起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以及教学评估等过程。
其次,高校应当将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行为制度化,定期将教师选派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让其了解社会中会计职业的发展动向以及今后的改革趋势,以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最后,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资格考试,并不定期就新出台的财经法规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实践教学离不开专职教师,同样也离不开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在将教师“送出去”的同时,学校应当积极引入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具体而言,学校可从事务所和企业中聘请一些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实践教学教师,由其进行定期讲座,或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
2.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的建设,优质的硬件设施是实践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保障。
而当前多数高校的硬件设施都远远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
因此,各高校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实践教学的进行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
2.1会计手工模拟设施。
手工操作是会计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
而传统的手工实验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实务工作中企业对于手工操作多样化的要求。
针对现有的情况,高校应在现有手工实验教具的基础上,补充和更新手工实验设施,扩大手工实验的范围,如加入财务分析实验、审计实验、税务筹划实验等。
2.2多媒体教学设备。
传统的讲解方式缺乏直观性,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地给学生传授知识。
例如《会计手工模拟》中凭证的整理、装订和归档,都需要实际动手操作。
通过播放操作演示视频,对以上流程进行分步骤演示,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操作流程,更方便学生模仿和学习。
学生按照视频的指导一步步完成操作,便能顺利完成记账凭证的整理装订。
2.3电算化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建设是会计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现有许多高校的电算化实验室建设得还不够完善,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硬件和软件的质量。
高校应成立专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将其设计成标准的网络教室,尽量做到每人分配一台电脑,方便会计实务教学。
教师通过总机可以控制学生电脑,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并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电算化实验室能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有提前的接触和了解。
经过许多高校的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3.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模式,能够实现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一方面,就企业给学校带来的收益来看,“校企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与当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实习的形式让实际教学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学生参与到单位的财务核算、税务筹划、成本控制等工作中,企业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有方向性地对人才进行深度培养,或是与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实现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顺畅衔接。
另一方面,就学校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来看,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分析指导,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益。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以及场地为企业培训员工,提升企业员工的知识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蕾.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计J.市场周刊,2016(11).
2陆勇.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1).
3张艳.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策略探析J.高教学刊,2017(4).
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