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842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docx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同步导学演练

“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节录,文章没有一般书信的格式,也没有通常书信中事务的叙述和问候的套语,而是向友人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也是一篇音韵和谐的骈文。

(屏显)•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书称他好学有俊才。

其 诗多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

《梁书》说他“ 文体清拔有古气”,被人称为“吴均体”。

【感知•文本主旨】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体文。

 骈体文多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后来发展成每句四字或六字,又叫四六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积累•学有所得】

1.给加点字注音。

湍(  )鸢(  )戾(  )嘤(  )庠(  )泠(  )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   )    ②急湍甚箭 (    )   ③蝉则千转不穷(   )                       ④横柯上蔽(   )  ⑤经纶世务者(   )       ⑥任意东西 (   )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

____________            听觉:

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

5.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作响(    )

嘤嘤成韵(    ) 鸢飞戾天(    )(    )  横柯上蔽(    )

6.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天下独绝  ________     2)猛浪若奔  ________

3)皆生寒树  ________     4)争高直指  ________

7.本文描写的是________景,作者是________朝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 

8.根据原文填空.

(1)风烟俱净,________             

(2)游鱼细石,________

(3)________,泠泠作响。

           (4)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

(5)________,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________。

9.本文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从哪一句可以看出其下文即将描述的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直视无碍”“千百成峰”各写的是什么物?

什么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读•学有所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  )②鸢飞戾天(  )

③望峰息心(  )④负势竞上(  )

12.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1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15.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6.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拓读•学有所悟】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

将军独无情哉?

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18.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19."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20.文中的"将军"指代(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写作•学有所用】

写作积累:

熟读课文,背诵默写你喜欢的句段。

写作训练: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

“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

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

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梳理•课后反馈】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我的收获:

【悅读•类比欣赏】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如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罗纨(wān):

丝织品。

②午未申:

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春:

夕阳

答案:

1.tuán  yuān  lì  yīnɡ  xiánɡ  línɡ2.B C3.①左右  ②水势急  ③穷尽  ④树枝  ⑤筹划,治理  ⑥向东,向西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5. 略 6.1)独一无二2)奔跑的马3)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4)笔直地向上7.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  南朝  吴均 8.

(1)天山共色

(2)直视无碍(3)泉水激石(4)猿则百叫无绝(5)鸢飞戾天者(6)窥谷忘返  9.总起  奇山异水10.水之清澈  山之高峻  11.①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②至  ③平息  ④凭依 12.①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3.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4.由高到低,由远及近  视觉,听觉 15.比喻  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16.这两句主要写人们在这高山、泉水和草木鸟兽的奇景中的感受。

这儿是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这样的世界,使人意志奋发,精神高尚,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一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所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言之有理即可) 17.C  18.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19.人之情(人的思乡之情)  20.C    21.廉颇曾思念着复为赵国的将军,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出示多媒体诗意画)“种豆南山下”,这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

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感知•文本主旨】

(出示多媒体:

陶渊明画像及背景资料)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人。

少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展,只做过几任小官。

由于厌恶官场污浊,辞官归隐。

【积累•学有所得】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   ②箪瓢屡空(          )

③短褐穿结(         )   ④衔觞赋诗(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

好读书,不求甚解。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精读•学有所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读•学有所悟】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注释]宿:

事先。

沆然:

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

惊惶的样子。

寤:

睡醒。

10.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 被 覆 面 卧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              )     ②遣(               )  ③辄(              )     ④易(               )

1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13.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1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写作•学有所用】

写作积累:

熟读课文,背诵默写你喜欢的句段。

写作训练:

学习课文写人的方法,以“这就是我”为题写写自己。

【梳理•课后反馈】

本次课学习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并体会了作者写人的方法。

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为文方面有所领悟。

我的收获:

【悅读•类比欣赏】

归奉来兮辞(节选)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注)归去来:

回去的意思。

来,语气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义。

答案:

1.略 2.①对书的旨意有独到的体会 ②就 ③冷清的样子 ④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忧愁的样子 ⑥心情急切的样子 3.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4.传记 陶渊明 东晋 《桃花源记》5.①往、到  ②酒杯   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0.引 被/覆 面/ 卧  11.①宴请②派遣③立即④改变   12.寐   13.B   14.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伯乐与马

——《马说》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马到成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快马加鞭。

伯乐相马。

 对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关于伯乐与马的文章,请大家看28课《马说》(板书课题)

【感知•文本主旨】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积累•学有所得】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祗辱()②骈死()③槽枥()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或尽粟一石:

②虽有千里之能:

③才美不外见:

④且欲与常马:

3.翻译: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马说》是一篇,作者(朝代)

(姓名)。

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手法。

【精读•学有所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加[]字的含义不同,请加以分辨。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6.“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丛草为林C、以至鸟兽木石D、不以善小而不为

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9.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

10.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

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

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拓读•学有所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

“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

“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1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

13.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还之()

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侨闻之()

14.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译文:

1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

【写作•学有所用】

写作积累:

熟读课文,背诵默写你喜欢的句段。

写作训练: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梳理•课后反馈】

讨论:

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

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

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可联系实际来谈,如飞人刘翔和教练孙海平。

一代影后章子怡和张艺谋等)

我的收获:

【悅读•类比欣赏】

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③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朴④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⑤。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⑥,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⑦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⑧,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⑨矣。

苟能起,又不艾⑩。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 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河东集》)

[注释]①蝜蝂(fù  bǎn):

一种黑颜色的小虫。

②卬(ánɡ):

高举着头。

③困剧:

劳累非常。

④踬朴(zhì pū):

跌倒。

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⑤负:

作名词,指背的东西。

⑥上高:

往高处爬。

⑦嗜(shì)取者:

这里指贪得无厌的人。

⑧累:

负担。

⑨病:

疲惫。

⑩艾(yì):

停止,悔改。

前之死亡:

指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答案:

1.略2.①有时②虽然③显现④尚且3.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杂文唐朝韩愈托物寓意5.①喂养吃②表转折表承接③鞭打记6.A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8.食马者千里马圣明的君主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9.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10.B11.学生能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2.①弹②花纹③交换、买④这样13.①琴②工之侨③琴④这件事14.可悲啊,这个世道!

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

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5.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

勤学苦读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导学演练

【导航•课前激趣】

(出示对联)同学们一定熟悉这样一副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是的,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

许多杰出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取得非凡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学苦读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了解一下明代文学家宋濂的求学故事。

【感知•文本主旨】

本文是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临别赠言,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自己早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苦读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勤奋刻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勤学苦读的思想内容,正是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这一美德教育的绝好素材。

【积累•学有所得】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假:

         走: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

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③得鱼腹中书       得:

⑵①色愈恭,礼愈至     至:

 ②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  至:

 ③至理名言        至:

⑶①稍稍宾客其父      稍:

 ②不敢稍逾约       稍:

 

3.请写出一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子: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用是_____,它照应了“__________”一句。

 

6.选出下面各句中“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门人弟子填其室 B、或遇其叱咄 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D、俟其欣悦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1)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

9.划分朗读节奏

⑴余因得遍观群书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

11.“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

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文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13.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14.选段分别从哪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

 

 

 

【精读•学有所思】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⑴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⑵缊袍敝衣 敝:

               

1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以”字。

⑴①以中有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