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7066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docx

高一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教材定制/提高课堂效率/内容可修改

Lesson7PersonalIncomeandDistribution

教师:

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教材说明:

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一政治科目,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让学生学会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

内容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使用。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b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根本任务:

发展生产力b国情:

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3)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相统一?

(如何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a兼顾效率与公平,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c兼顾效率与公平,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什么叫财政?

财政收入都包括什么?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称作国家决算。

  2、财政收入:

  

(1)含义: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组成部分: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

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反映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b分配政策: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

  a.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b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过少——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因此。

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财政支出

  

(1)含义:

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主要用途:

(我国财政支出有哪些项目?

  a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b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e债务支出

  4、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吗?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收入和支出绝对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略有节余、略有赤字都是财政收支平衡。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合理。

  5、两种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应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

  6、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a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财政加大经济建设支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b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2)人民生活有保障

  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保证国家职能的行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权的巩固,保证人民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安居乐业。

  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为人民创造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必须提供完善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c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征税和纳税

  一、税收及其种类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的含义(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税收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

  (税、利、债、费是财政收入的来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2)税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

  (3)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区别的主要标志。

  

(1)强制性——必须交;无偿性——不允许附带任何要求和回报;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收额之间的数量比例。

  

(2)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其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有固定性,随意征税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二)、我国税收的种类

  1、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为五大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资源税(矿产税、土地资源税);财产税(契税、遗产税);行为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

  2、两大税种:

增值税和所得税。

  

(1)增值税:

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一般计算方法:

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2)个人所得税:

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

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跟,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

实行累进税率特点: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二、依法纳税

  

(一)、纳税人与负税人

  1、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区别:

  

(1)纳税人:

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负税人:

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纳税人与负税人的联系:

  

(1)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如个人所得税的税款是由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人就是纳税人。

  

(2)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把税款加在商品售价中,转嫁给消费者。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税收取之与民、用之于民。

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税收的性质)

  

(2)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1)偷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的行为。

  

(2)欠税:

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3)骗税:

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4)抗税:

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的行为。

  3、怎样才能更好做到依法纳税?

  

(1)国家要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减少我国的税收漏洞。

  

(2)公民也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3)税务机关要依法征税。

  (4)每一个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依法纳税,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调节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进行。

  (3)比喻:

“看不见的手”

  (4)作用:

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竞争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为什么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1)市场调节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各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既要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原因: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有哪些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2)局限性: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事后调节)。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含义:

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问:

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源配置是谁在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调节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鼓励先富,而后先富带后富)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6、宏观调控:

  

(1)需要宏观调控的原因:

  a加强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b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2)含义:

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比喻:

“看得见的手”

  7、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1)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例子: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计划

  

(2)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例子:

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活动

  (3)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什么是总体小康?

什么是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全面小康: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族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科学发展观

  

(1)含义:

xx届三中全会提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

  

(2)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

  (3)措施(表现为哪几种发展状态):

  a全面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b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统筹工作,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c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含义:

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2)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

  (3)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4)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在全球到处奔走。

  (5)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推动着经济全球化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方面有哪些?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

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4、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

  

(1)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影响其他国家,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5、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

  

(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世贸组织的目标是:

各成员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的经济发展。

  XX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对中国入世如何评价:

  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b严峻考验:

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6、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7、对外开放是中国一项长期政策。

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引进来”: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国内自身积累资金,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引进外资。

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

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8、中国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中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byfoonshionEducationResearchCen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