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6204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docx

东辽一中高二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名校版

辽市东辽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3题,共10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哪种方法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

A.指南针B.GPS设备C.遥感图像D.地形图

我国江南部分丘陵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业热带湿润的岩搭地区,土壤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乱垦滥伐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污染环境

5.有关热带雨林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纬度近海地区B.中高纬度的大陆内部

C.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D.两极地区

6.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

C.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

7.下图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控制人口B.发展经济C.保护森林D.开发能

8.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所指的生态环境效应是()

A.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B.调节全球气候,维护生态平衡

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大量氧气D.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

回答下列问题。

9.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A.交通和劳动力B.铁矿石和政府支持

C.水资和广阔的市场D.煤炭资和发达的农业

10.为尽快使山西由能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11.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的好处是()

A.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B.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减少水资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12.下列山西煤炭资开发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炭资开采条件好,埋藏深,煤田多为中厚煤层

B.煤种齐全,分布范围广,全省8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C.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低的特点

D.煤田的煤层中含有丰富的煤层气,储量占全国煤层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13.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不足B.光照不足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14.河流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文明大多数发于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不属于人类文明发地的是()

A.尼罗河流域B.密西西比河流域C.印度河一恒河流域D.黄河流域

15.关于20世纪初的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最大的电力能基地B.田纳西河通航能力差,交通困难

C.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D.是美国当时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下表示意浙江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82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22

22

33

33

11

34

13

13

11

14

11

11

34

33

22

33

12

11

33

22

32

14

14

14

33

图例1.湖泊2.居民区3.耕地4.农家乐

 

1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空气湿度明显增大B.湖泊水质日渐变差

C.耕地面积大量减少D.居民区分布趋于集中

17.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B.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C.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

D.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

18.下图中①、②、③、④中,能代表珠三角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模式的是()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下表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题。

对外贸易总额(亿美元)

2005

2001年

2005年

外商直接投资

占全国比重

一、二、三产业比例

人均GDP

(元)

长三角

1381

5024

41.3%

4:

55:

41

40612

珠三角

1684

4107

17.9%

3:

51:

46

41990

19.与长三角相比,近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A.政策优势明显提高B.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C.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D.环境污染严重

20.如今长三角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启动,广东省也正在加快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

其意义是()

①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②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③实现资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④改善经济区位,发展外向型经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今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B.积极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第一产业比重

C.开发优势资,发展特色产业

D.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读西电东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2.下列有关输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北线输出地区的水能蕴藏量居全国第一

②南线输出的主要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的水电

③北线输出的既有火电,又有水电

④输出电能的省区大都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3.下列有关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①输入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②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

③输入地区能不足,但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配套较好

④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压力,调整能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近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5.上图为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其中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读经纬网圆柱投影图(局部),完成下列小题。

2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处在北寒带

B.b点位于西半球

C.c点位于大西洋

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

28.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L1=2L2B.L1=1.5L2C.L1=L2D.L1=0.87L2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30.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

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

100米),回答各题。

3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D.西北流向东南

32.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90米B.385米C.550米D.632米

西亚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被誉为“五海三洲之地”。

根据所学如识回答

下列各题。

33.材料中的“五海”指里海、地中海、红海,另外的两个水域是指()

A.阿拉伯海、黑海B.爱琴海、死海

C.死海、黑海D.北海、阿拉伯海

34.西亚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该地区石油运输销往西欧过程中要经过多个海峡(或

运河),下面哪个海峡(或运河)不在此列()

A.直布罗陀海峡B.曼德海峡C.苏伊士运河D.巴拿马运河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5.沿EF线上的山脉是()

A.两个大洲的分界线B.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36.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A.地势低平,多沼泽地B.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37.关于美国农业带的叙述与图幅序号相符的是()

A.①亚热带农作物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

B.①玉米带②小麦带③棉花带④乳畜带

C.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带④玉米带

D.①棉花带②乳畜带③玉米带④小麦带

根据所学知识,读南亚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38.关于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稻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

B.棉花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

C.黄麻分布在恒河中上游

D.茶叶分布在东北部

39.中国春节时,印度()

A.盛行西南季风B.盛行西北季风

C.是雨季D.是旱季

40.关于南亚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北部为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B.中部为印度河和恒河平原

C.南部为德于高原D.德干高原东高西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40分)

二、综合题(共3大题,总分40分)

4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4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_______m,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cm,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___km。

(2分)

(3)描述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特点?

(4分)

 

42.读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5分)

 

(2)目前我国西北荒漠化的速度在加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5分)

 

(3)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5分)

表1中国与美国玉米带比较

项目

中国玉米带

美国玉米带

纬度

42°N—46°N

37°N—45°N

地形

平原、台地

平原、台地

土壤有机质

2%

3%—6%

无霜期(d)

130—145

160—200

降雨量(mm)

450—650

500—700

玉米面积比重

50%—60%

50%

玉米单产(kg/hm2)

6750

7500

表2吉林省近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单位1000hm2)

年份

稻谷

小麦

玉米

合计

2001

686.9

53.8

2609.5

3350.2

2003

541.0

22.1

2627.2

3190.3

2004

600.1

11.4

2901.5

3513.0

2005

654.0

9.5

2775.2

3438.7

(1)根据表1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美国玉米带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8分)

 

(2)请根据表2中数据,说明吉林省2001——2005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要说明影响种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7分)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C

A

C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C

B

A

B

C

A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C

D

D

B

D

B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D

A

A

D

C

D

D

解析及考点定位

1.C

【解析】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A正确。

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B正确。

区域都有一定的界线,行政区的界线一般是明确的,自然区一般没有明确界线,C错。

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的特征。

2.B

【解析】在沙漠中迷路时,可用GPS设备获知自己所处的具体位置信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B对。

A.指南针仅指示方向,A错。

遥感图像是RS功能,没有定位功能,C错。

沙漠中地形图难以区分景观标志物定位,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C

4.A

【解析】

3.南方部分丘陵山区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C正确。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A正确。

【考点定位】水土流失的原因

5.C

【解析】热带雨林适宜生长在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中,故只分布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

6.A

【解析】热带雨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A对。

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是重要因素,不是根本原因,B、C错。

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不是被毁的原因,D错。

考点:

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7.C

【解析】漫画反映树木受到破坏,要求人类保护森林,爱护自然环境。

考点: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8.C

【解析】

8.雨林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了大量氧气,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故C项正确。

考点:

森林的环境效益。

9.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9.鲁尔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而且有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水资丰富;山西省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小,且河流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水资,故选C。

10.为尽快使山西由能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交通和治理环境污染等,不包括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会增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和加大环境污染,故选A。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及发展方向

11.B

【解析】变输煤为输电,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降低运输成本,所以B项正确。

考点:

能资的开发

12.D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山西煤炭资良好的开发条件。

山西能资开发条件有:

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全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煤种齐全全国10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大同煤田为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主焦煤基地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故该题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山西煤炭资良好的开发条件

13.C

【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平坦,肥沃的黑土分布广泛,天然降水一般能满足其农作物生长的需求,但由于纬度较高,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热量不足成为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考点:

东北地区农业自然条件。

14.B

【解析】人类文明发地有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和希腊,但不包括北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文明的发地区

15.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20世纪初,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但不稳定,但利用单一,通航能力差,交通困难;由于早期开发导致环境和生态破坏,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背景。

16.B

17.C

【解析】

16.根据图例,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中,湖泊湿地面积减小,转变成耕地、居住区、农家乐,净化能力下降,排放的污水增多,这种变化会导致湖泊水质日渐变差,B对。

空气湿度明显减少,A错。

耕地面积大量增加,C错。

居民区分布趋于分散,D错。

17.图中数字显示,农家乐增加最多,为保护该地湖泊环境,当前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合理规划农家乐,整治旅游活动的排污,C对。

实施退耕还湖,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也是必要措施,控制排污是当前的首要措施,A错。

改进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是长期措施,不能立即见效,B错。

居民区数量变化小,不是最主要污染,严格控制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不是首要任务,D错。

【考点定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湖泊环境首要治理措施。

18.A

【解析】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政策条件下,吸引外资企业建立,实现的工业化、城市化,①对。

东北地区是在资开发基础上,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的工业化、城市化,④对。

两地都不是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影响发展的,②④错。

A对,B、C、D错。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

19.C

20.B

21.A

【解析】

19.珠三角发展早期是政策优势,随着经济发展政策优势不再;而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是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但近年长三角的地价、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但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地区经济腹地较小,外商投资力度下降,是近年珠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

选C正确。

20.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利于省际间的资、技术合作与发展,获得规模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利于实现区域间的资合理配置与产业合理分工;缓解用地矛盾,分散大城市职能是城市内的交通发展,不是省际高速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出口贸易,与省际高速路建设无关。

选B正确。

21.长三角、珠三角目前经济实力强,资金雄厚,今后应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不是两个三角洲经济带的发展方向;两个三角洲都缺少资。

选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22.D

23.C

【解析】

22.水电最为丰富的是中线通道;南线输出地区位于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西电东送的北线既有水电,也有火电;输出电能的省区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普遍能紧张。

故选D。

23.东部能输入地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这里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但矿产资和能资普遍不足。

故选C。

【考点定位】资跨区域调配

24.D

【解析】有利于西部地区能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变能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减轻东部能压力,调整能消费结构,“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故D正确。

考点:

资跨区域调配

25.D

26.B

【解析】

25.读图可知,由图可以看出①产业技术所占比重最大,劳动力占18%;②产业劳动力占40%,;③技术占70%,劳动力占20%,是技术导向型;④劳动力占60%,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④。

故选D。

26.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随着劳动力成本、内部交易成本等的上升,“用工荒”出现。

这种局面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B正确;第一产业是农业,劳动力在沿海用荒,但不等于他们又回去从事农业生产,A错;劳动力数量减少,促进企业提高工资以留住更多工人,C错;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会使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维持生产,D错。

故选B。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

27.D

28.B

【解析】

试题分析:

27.a点位于60°N纬线上,属于北温带;b点位于45°E经线上,属于东半球;c点位于150°E,不位于大西洋;d点的坐标为(0°,135°W),c点的坐标为(60°N,135°E),所以d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28.L1位于60°N,a、b两点的经度差为180°,L1表示的实际距离为cos60°×180×111km=90×111km。

a、d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差为60°,所以L2表示的实际距离为60×111km。

考点:

本题组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地图的基本知识。

29.C

30.D

【解析】

试题分析:

29.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海拔200米以下是平原,海拔200-500米之间是丘陵,图中所示地区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①对。

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中部高,西南、东北低,②对,④错。

没有盆地地形,③错。

C对。

30.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地形分别是山谷、山谷,D对。

山脊等高线凸出向海拔低处,A、B、C错。

【考点定位】等高线图判读,地形地势特征。

31.B

32.B

【解析】

31.根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指向标箭头方向指向北方,可以得出图示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所以B正确。

32.b的等高线值高于400,故b为500米等高线,故Y海拔在500到600米之间,a的等高线值为200米,故海拔为200到300米之间,所以Y的相对高度在200到400米之间,所以C正确。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3.A

34.D

【解析】

试题分析:

33.材料中的“五海”指里海、地中海、红海,另外的两个水域是指阿拉伯海、黑海,A对。

B、C、D错。

34.西亚有“世界石油宝库”的称号。

该地区石油运输销往西欧过程中要经过多个海峡(或

运河),包括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A、B、C包括。

不经过巴拿马运河,D不包括,选D。

,图中比例尺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所以其实际水平距离是4.6千米。

(3)根据等高线图,图中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西北高,南部低。

考点:

等高线图判读,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高差计算,等高线图的运用。

42、答案:

(1)由于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