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50454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docx

原题中带答案的比较文学题库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

1.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讲授“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2.1953年,韦勒克发表了《比较文学概念》的短文,对法国学派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过于重视“事实联系”,对比较文学定义的解释比较狭隘,忽略了对艺术作品的美学分析。

3.1963年,法国著名的比较文学家艾田伯总结了教堂山和1962年布达佩斯召开的大会,发表了论战性著作《比较不是理由》,这本书于1966年以《比较文学中危机》为题在美国出版。

它全面的总结了此前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论争,开拓了新的视野。

4.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也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文学的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他者原则”和“互动原则”。

6.20世纪30年代前后,翻译研究已发展为比较文学中一个自成体系的被称为“译介学”或“媒介学”的不可或缺的分支。

7.朱光潜说:

“西诗以直率胜,中诗以委婉胜;西诗以深刻胜,中诗以微妙胜;西诗以铺陈胜,中诗以简隽胜。

8.中国戏曲结构崇尚单纯,其线索往往以明白简单为主。

西方戏剧的结构与中国戏曲不同,即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是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9.在回答文学的价值、功能、文学存在的意义时,中西文论在诸多方面能找到共同的层面,但西方文论显然更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而中国文论则更多强调文学“刺上化下”以沟通上下的功能。

10.西方现代主义传入中国的第一个象征性标志是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所引起的普遍共鸣。

1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研究的综合性;其二是研究的整体性。

12.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学中结构主义的盛行,可以说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系统论引入文学研究的结果。

13.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引起了质的变化,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也引起了很大的革新。

14.文学与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互相参与和配合,而且表现为互相孕育和启发。

15、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最终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16、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是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和比较文学学位论文与工具书的出现。

17、世界比较文学大致可以分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大学派。

18、当代文类学把文学作品分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类三大类。

19、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方面。

20、中国大陆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是1984年卢康华、孙景尧所著的《比较文学导论》。

二、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2、法国学派: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

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

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3、套话: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4、渊源学: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来源。

5、美国学派:

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它的主要是针对法国学派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偏颇和不足而产生。

强调文学首先是一种美学活动,它的审美价值是第一位的,因而比较文学应该首先建立在不同国别文学的自身审美规律的比较基础之上,据此,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平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6、主题学:

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7、主题:

一般来讲,比较文学中的主题不同于一般文学理论中的主题,在比较文学中往往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尤金H福尔克说:

“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8、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9、媒介学: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10、情境:

情境就是作品中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生境遇,在这种境遇之中蕴含着一定的戏剧性冲突因素和审美规律。

如三角恋爱关系、仇家子女相恋等就是典型的情境。

11、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

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

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

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

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15、中国学派:

中国学派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一批中国学者为代表所形成的一支重要的比较文学队伍。

他们提出了“阐发研究”等新的研究视野和角度,代表第三世界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挑战,倡导文化平等与文化对话,提出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文化多元主义,冲破了欧洲传统的比较文学观念。

16、母题:

所谓母题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如生、离、死、别、喜、怒、哀、乐、时空、山岳、江湖、光明、黑暗等等。

母题经过作品的有机组合,便能提升为一定的主题,一部作品可以分列成多个母题。

17、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指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三、简答题10分

1、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

比较文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语际、跨学科的研究展现出总体文学的态势,对其特征可以归纳出很多种,如“比较性”、“宏观性”、“连续性”、“语际性”、“科际性”、“交叉性”、“边缘性”、“跨越性”、“综合性”、“开放性”、“前卫性”等等。

如果进一步审视,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集中表现为比较性、跨越性、开放性、综合性几个方面。

2、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统的研究范围,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的比较文学研究,以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为代表,包括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两种类型。

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又称为“本科研究”或“内在关系研究”;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又称为“非本科研究”、“科际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外在研究”、“科际整合”等等。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与拓展,其研究范围在当代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又扩大到诸如形象学、译介学、跨文化研究、阐发研究等范围。

3、如何理解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一词?

首先,比较文学的“比较”一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方法论,作为方法,“比较”并非文学的专利,而是一切学术领域都普遍存在的,由来以久。

其次,比较文学的“比较”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跨国别、跨文化的比较;二是跨学科的比较。

只有那些跨越了民族、国家、文化、语言、学科界限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才能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不具备跨越性的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便不能成为它的研究对象。

再次,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最后,必须强调“比较”是就文学而言的,如果其落脚点与归宿不是指向文学本身,再优秀的比较我们也不能称为比较文学,它只能是别的什么比较,所以,文学性是作为比较文学对象的一个本质性特征,不可抛弃。

4、比较文学学科性质

比较文学是一门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学科。

5、研究比较文学的当代意义

无论是提倡在对话和商谈的过程中,实现不同文化与文学之间的互识、互证和互补,或是在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中维护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根本目的,并沟通文学与其他人类思维方式等方面,比较文学都会为21世纪的人文精神作出自己的新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开辟自己的新领域,获得新的发展。

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针对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文化对话、文化误解与文化碰撞,比较文学日渐成为改善国际文化生态环境,促进“新人文主义”的广泛播散的重要工具,尤其是面对全球化中的西化,美国化倾向,如何打破长期以来顽固不化的“欧洲中心主义”,实现不同文化,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之间和平、理解、平等、对话的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景观,成为当代学者思考的新的课题,这也促进了比较文学的新的发展。

7、渊源学的内涵与主要类型

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以及艺术技巧等因素的来源。

渊源学按照其表现形态又可分为多种:

“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孤立的源流、集体的源流等等。

8、媒介学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方式

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这些媒介可以是翻译、评论,也可以是人员往来、国际会议等等。

根据媒介的具体方式不同,媒介学将媒介分为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学媒介三种。

个人媒介又可分为:

“接受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放送者”国家中的个人媒介者和第三国中的个人媒介者。

环境媒介又可分为:

“朋友集团”或朋友的聚会,“文学会社”,“文学沙龙”,宫廷与开放都市等。

文字材料媒介是诸如文学评论、报章杂志、文学翻译之类的书籍和文字,这也是作家作品传播到外国去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翻译。

9、美国学派与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分歧何在?

(也可作论述题)

首先,从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比较文学包括国别文学的比较和跨学科比较两部分,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不等于文学比较。

其次,从研究对象上看,美国学派认为不能只限于寻找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某种“事实联系”的影响,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身价值的探讨与比较,必须对相互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影响的文学现象和艺术规律进行比较研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行研究”。

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之间的比较是不可靠的。

其三,从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的界定上看,美国学派认为总体文学没有规定出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术语模糊不清,最好在研究时不要使用。

而法国学派则认为总体文学“就是一种对于许多国家文学所共有的那些事实的探讨”,“有双重的长处”,可研究的文学事实很多。

总之,美国学派重视文学现象之间的美好规律的比较,并不强调事实的联系,同时还提出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跨学科比较,无疑扩大了法国学派的领域,同时也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狭隘的地方主义偏见,是对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10、影响研究的特点(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的主要区别)

影响研究较之平行研究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影响研究注重“事实联系”,而不是文学现象之间的非事实的审美性的类同关系;第二,由于受“事实联系”的束缚,影响研究强调时空、质量与强度的限制,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作品,没有事实联系就不可进行比较。

第三,影响研究那样只注重渊源、影响、联系、媒介等文学的外围和边缘问题。

因此、与平行研究不同,影响研究主要采用历史的、考据的方法,而平行研究更多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将文学批评重新引入文学史的研究之中。

第四,影响研究的范围里没有平行研究提出的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的科际比较与跨学科研究。

11、阐发研究是在什么著作中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12、文类学的基本内涵,研究范围和对象

文类学(Genology)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种文类的特征和它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13、主题与母题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把主题看成是抽象的,而母题则具有客观性。

比尔兹利认为,主题是指“被一个抽象的名词或短语命名的东西”,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等等。

尤金H福尔克说:

“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一般来讲,母题是很有限的,但这有限的母题却可以组合成无限的主题,每一部伟大的作品可能都表现了一个独特的主题,但世界上无数的作品可能也只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有限的母题如爱与恨、情于仇、生与死、聚与散等等。

14、比较文学中“形象”的套话特征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如中国现代文化中称西方人为“二毛子”,称日本人为“鬼子”,都与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关。

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因而,它也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套话特征。

套话是对一种文化的概括,它是这种文化标志的缩影(如陈词滥调,福楼拜尔常说的“被普遍接受的思想”等。

套话是一种被简化了的文化表述,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恒定性和高度的多语境性,在某一民族和国家内的任何时刻都可使用,如我们自抗日战争以来长期称日本人为“鬼子”。

套话还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恒定的等级制度,一种对世界和对一切文化的真正的两分法。

“套话是对精神和推理的惊人省略,是一种恒定的预期理由:

它显示出(并证明了)的是它原本应该证明的。

它不仅是一个凝固文化的标志,还揭示出了一个重言、重复的文化,一切批评尝试后都被排除在这个文化之外,以有利于对某些本质化和歧视类型的确定。

套话的产生往往是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混合,以他者的自然属性来解释他们的文化,他的存在解释了他的行为(低级的)和作为叙述者的我的行为(高级的)。

如犹太人的鹰勾鼻。

同时,套话有时以一些概括的富有特征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些词汇往往传达了一个民族对他者的总体想象与恒定看法,当然这些词汇作为对他者形象的界定也会随一定的历史而发生变化。

概括起来,套话的特征可以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以特殊代一般,即将表语与主要部分相混淆;二是以现象代本质,从而制造了一种对立的等级;三是以自然代文化,即将自然属性与文化本质相混淆。

15、形象渗透出的基本态度及象征模式

研究形象的主要目的是透过形象去把握形象描述者的基本态度以及形象的象征模式。

巴柔认为,基本态度和象征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狂热”。

即描述者将异国现实看作绝对优于注视者文化、优于本土化的东西。

其结果是作家或团体把本土文化看成是低级的,对异国形象的抬高,同时就意味着对本土文化的贬损与批判。

巴柔认为这种对异国的“狂热”更多是“印象”而非形象。

如启蒙时期法国作家对英国的神话,马可波罗对中国元代的富庶与繁盛的描绘。

第二是憎恶。

这与上一种相反,认为本土文化优越而异国现实落后的。

这种对于他者的歪曲、贬损也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如赛义德《东方学》中列举的西方(主要是英法)东方学话语中对于中东阿拉伯人的丑化与歪曲,与其站在文明的角度将阿拉伯世界看作是野蛮的并欲加以改造教化;从而为发动殖民占有与掠夺提供合法化依据。

第三种是“亲善”。

即将异国现实看成是正面的,把它纳入到注视者文化中,而后者也被视为是正面的,且是对被注视者文化的补充。

巴柔认为,“亲善”是唯一能真正实现双向交流的态度。

“亲善”靠的是互相了解和承认,批评交流和平等对话。

第四种可能是建立在一种新的正在统一的整体,或将已消失的整体重新组建起来:

如泛拉丁主义、泛日尔曼主义、泛斯拉夫主义,当然还有形形色色的世界主义和国际主义,很难作出正面与负面的区分。

16、译介学与传统翻译研究没有什么差异,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二者在研究视角上不同。

译介学将视野拓展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领域,将翻译首先视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传统翻译研究的视野要狭小得多,仅仅探讨翻译的一些技巧、语言、理论问题。

其二,二者在研究目的上也是不同的。

译介学将翻译视作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文化交流、对话的一种手段,进而考察它在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传播人文精神以及建立多元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传统的翻译研究则是为了总结翻译理论、经验来指导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

其三从研究的重心来看二者也不相同,译介学将研究的重心放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文化的互识、互补、互证、互溶和共建上;而传统的翻译研究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的转换过程,翻译水平及翻译经验。

其四,对翻译性质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译介学不再将翻译视为一种单纯的文化活动,而是在这种活动中发现了翻译中的文化改写与文化霸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后殖民批评、女权主义批评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18、与平行研究相比,影响研究有什么不同?

影响研究注重资料的发掘、考证,在方法论上重实证;强调各国、各民族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使文学从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的内部走向国际的,跨文化的比较研究中;但影响研究由于过度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这是其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19、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

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20、如何理解不同文学比较中的“可比性”问题?

不是任意将两个具有跨越性的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称为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

不同文化、语言、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

如比较文学早期的法国学派主要就是探求不同民族、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后来美国学派并不追寻文学现象之间一定存在亲缘影响关系,要求文学现象之间一定要存在某些相似相异的可比关系,后来被称为平行研究。

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相互孕育、相互阐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将文学与其他相关艺术和学科进行比较无疑有利于认识文学的许多本质性规律和发展特征。

但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有时十分明显,而有时又不易发现,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有的文学现象之间看起来具有十分明显的相似性,但一深入比较可能意义不大,这种可比性就不强;有的文学现象之间看起来并不什么可比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深入比较,却能给人以深刻丰富的启迪,这种可比性就更有价值。

当然,文学的可比性要放到特定的视野、语境和角度之下才有意义,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的范围与标准。

钱钟书先生强调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我们无疑是很好的启示。

21、什么叫主题学研究的母题研究、情境研究、意象研究?

略举例分别说明。

母题是文学研究中最具有特色的范畴。

母题是一篇文学作品中较小的单位,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表现出来,母题具有客观性。

倘若将母题与主题相比较的话,其主要差别就是:

母题是具体的,主题是抽象的;母题具客观性,主题具主观性;母题是基本叙事句,主题是复杂句式。

比如同样展示战争的两部电影文学作品中国电影《红日》与美国电影《珍珠港》,前者的主题是通过解放军打垮国民党王牌师的事件,宣扬了革命战争的正义性。

后者的主题是通过日本军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渲染了战争摧毁人性美好的东西。

而前者后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