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46437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docx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

克里希那穆提-点亮自性之光

点亮自性之光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若想为当今文化及社会结构带来根本的改变,我们就必须换上崭新的意识和截然不同的道德观。

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然而无论是左派、右派或革命分子,都似乎无视于它的存在。

任何的教条,任何的方程式,任何的意识形态,均是老旧意识的一部分,它们是由四分五裂的念头虚构出来的--左派、右派或中间派皆然。

这样的活动无可避免将导致左派、右派和集权主义之间的流血冲突。

这就是我们周遭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

虽然有人已经认清我们必须在社会、经济和道德上做些改变了,不过连这种反应也是从老旧意识之中生起的,而思想便是其中最主要的造作者。

人类陷入的混乱、困惑及悲惨境遇,都在陈旧的意识范畴之内,如果不进行深刻的自我转化,那么人类所有的活动--政治、经济或宗教--只可能为彼此及地球带来毁灭。

对神智清明的人而言,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每个人都必须点亮自性之光,这份光明就是律法,此外别无律法了。

其他所有的法则都是支离破碎和自相矛盾的。

点亮自性之光意味着不去追随他人的见解,不论它有多么恰当、合乎逻辑、富有历史性或是具有说服力。

如果你正站在某个权威、教条或结论的阴影之中,你就无法点亮自性之光了。

德性并不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不是环境压力所能促成的,它既不属于昨日,也不属于传统。

德性本是爱之子,而爱不是一种欲望或享乐。

性行为或感官享受并不是爱。

"解脱"指的就是点亮自性之光,这不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抽象事物。

真正的解脱乃是从依赖、执著、渴求经验之中解放出来。

从思想的结构中解放出来,便是点亮了自性之光。

在这份光明之中,所有的行动都可以毫不矛盾地自然产生。

只有当内在的光明与行动产生分裂时,矛盾才会出现。

理想或准则是我们设想出来的一些无聊的思维活动,它是无法与自性之光同时并存的;它们会彼此否定。

当观察者出现时,这份光明,这份爱,便荡然无存了。

观察者的结构本是由思想组合成的,它永远不会是清新自由的。

没有任何体制、修炼方法或"如何"可以带来解脱。

只有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

你必须去观察,但不是透过别人的眼睛。

这份光明,这则律法,它既不属于你,也不属于别人。

真正存在的只有光明本身,而它就是爱。

心的寂静

我们能不能把所有的知识、概念及理论都放在一边,为自己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神圣的事物--不是言教,因为言教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言语的描绘绝非被描绘的事物

--世间是否存在着某个真实的东西,它不是想象出来的幻象或神话,而是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实相,不变的真理?

若想发现它,巧遇它,任何一种形式的权威都必须舍弃,因为权威暗示着臣服、顺从以及接受某个固定的模式。

所以,心必须有能力自主,为自己带来光明。

追随别人,属于某个团体,依循某个权威或传承所设定的修持方法,这些做法完全无关乎为自己去探查,看看在日常生活里有没有一个无法被思想所揣度的不朽之物。

如果它无法在日常生活里发生作用,那么修持就是一种逃避,而且是毫无裨益之事。

上述这一切都意味着你必须独立自主。

但孤立与独立是不同的,孤独与独醒无惑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所关怀的乃是整体人生,不是支离破碎的某个局部,而是你整体的言行、思想及感觉。

倘若我们关心的是整体人生,我们就不可能透过四分五裂的思想来解决所有的问题。

思想也许会授权给自己,将自己所有的碎片组合起来,但这些碎片仍然是思想本身的产物。

我们早已被制约成以渐进的方式来成长。

人们深信内心的进化是实存的,但真的有一个所谓的"我"这个东西在进化吗?

或者它只不过是思想的投射罢了?

若想弄清楚是否有一个非幻象、神话或思想所能投射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探索思想能否被操控,念头能不能静止不动,能不能压制下来让心完全寂静?

但是"操控"意味着有一个操控者与被操控的对象,不是吗?

那个操控者到底是谁?

它难道不是被思想创造出来的一个掌控者,而其实只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

如果你认清了这项事实,那么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经验者就是被经验的对象,思想者正是思想的本身。

它们并不是分裂开来的不同个体。

如果你领悟了这一点,就没有必要去控制什么了。

掌控者是不存在的,只因掌控者即是被掌控的对象,这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当掌控者与被掌控的对象分裂时,冲突就会产生,而能量也消耗了。

但掌控者如果就是被掌控的对象,那么能量就不会耗损。

然后所有经由压抑、抗拒--因掌控者与被控对象的界分--而导致的能量耗损,就会重新蓄积起来。

当界分感不存在时,你自然拥有足够的能量,去超越那些你认为必须掌控的东西。

在冥想时你必须认清,控制念头或驾驭念头都是不对的,因为驾驭念头的人,也不过是一堆念头的组合罢了。

假设你认清了这一点,你就不会再经由比较、掌控和压抑而消耗能量,那时你就能超越眼前的现象了。

我们现在真正想探讨的是:

心能不能彻底安静下来?

因为一颗安静的心是具有无比能量的。

它是所有能量的总集。

这颗心--它永远都在喋喋不休,永远都在转动不已;换句话说,思想永远在回顾、记忆、累积知识、不断地改变--它能不能完全安静下来?

你有没有试着去看看念头能不能安静下来?

如何才能发现让念头安静下来的方式?

你知道,思想就是时间,而

时间便是活动;时间本是一种度量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你衡量、比较,包括生理和心理两种层面,而这些都是度量的活动。

较量也意味着度量。

在生活中不与人较量,你能不能做到?

不只在冥想时不比较,而是在生活中完全不跟人较量,你能做到吗?

如果我们正在选布料、选衣服、选汽车,或是正在评断不同的知识体系,这时当然要作比较,但除此之外,我们在心理上也总是和别人比来比去。

这种较量的心思一旦安静下来,而且是必须安静下来,那时我们有没有可能完全独立自觉?

"不较量的心"便暗示着这样的心境--但这并不意味你是在混日子。

因此,在日常生活里,你能不能不跟人较量?

试着去做做看,才能发现个中的旨趣?

你会觉得如释重负;除去不必要的负担之后,就会拥有能量了。

你有没有全心全意地注意过某样东西?

你现在对眼前这名讲者的话语,有没有真的在注意听?

还是,你正抱着比较之心在听,看看他说的话和你以前所吸收的知识是否相应?

你是不是在根据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倾向和偏好,在诠释这名讲者的话语?

如果是的话,那就不叫全心全意地听了,不是吗?

如果你真的以你的全身、全副神经系统、你的眼、耳、心以及整个生命在倾听的话,你的自我中心感就不见了,剩下的只有那份注意力了。

全心全意地倾听便是彻底的宁静。

全心全意地听

请听听这些话语的内涵吧!

因为很不幸的,没有人会告诉你们这些事。

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地听,那听的本身便是一件最神奇的事。

在全心全意的倾听之中是没有边界感的,因此也就没有特定的方向了。

这时存在的只有全观,当全观出现时,你我之分就不见了,二元对立也消失了,观者与所观之物的界分因此而消融。

如果心只是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们所受的教育总是在制约我们,让我们朝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

我们总是抱持着某种概念、信仰、知识或方程式,去臆测实相或至乐之类的不可思议境界。

我们将其锁定为一个目标,一份理想,然后便径自朝着那个特定的方向迈进。

当你朝着那个特定方向迈进时,空寂感就不见了。

一旦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留意、行走或思考,你的心便失去了空间。

每当心中充塞着执著、恐惧、权力欲,或是在追求享乐和地位时,空寂感便消失了。

这时心被塞得满满的,它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

但是我们的心需要空间,而全心全意地觉知或全观,就是没有任何方向感的一种空境。

因此,冥想暗示着完全没有任何的活动在进行。

这意味着心是彻底宁静的,它不朝任何一个方向运转。

它没有任何活动,而活动就是时间感,活动即是思维。

如果认清了这个真相--不是言语的描述,而是无法描述的真相--你的心就安静了。

我们必须让心安静下来--但不

是为了睡得长一些,事情做得好一点,或是赚到更多的钱!

大部分的人活得都相当贫乏空虚。

虽然他们拥有许多知识,但还是活得不圆满,不完整,不快乐,并且充满着矛盾。

这一切都算是贫乏的形式,而他们竟然还要浪费生命,企图让心丰富一些,刻意去培养各种形式的美德,做尽其他的傻事。

我并不是在说美德是不必要的,我的意思是,美德本是一种秩序,只有当你深入于内心的混乱时,才能了解秩序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确实是混乱失序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混乱就是矛盾、困惑、各种独断的欲望,或是口里说的和真实的行为不符,心中的理想和你之间有一道鸿沟。

这一切都是失序的状态。

如果能觉察到这个真相,而且是全心全意地觉察它,那么从这份觉察之中就会生出秩序,而这便是美德了--这种美德是自然的,并不是透过千方百计修来的一种邪行。

生活中的冥想就是要转化心念,带来心灵上的革命,让我们在日常之中--不是理论,也不是理想,而是在每一个行动之中--活出慈悲、爱以及转化琐碎、狭隘和肤浅的那股大能。

当心寂静时--真正的寂静,不是透过欲望和意志力制造出来的定境--一种没有时间感,不同于往常的活动就会出现。

你知道,要描述那样的状态是相当荒谬的事。

言语的描述绝非那真实的东西。

重点在于,冥想其实是一种艺术。

"艺术"这个名词有一种将事物放在正确位置的意味,所以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将每件事都摆在正确的位置,这样我们才不会产生困惑。

假设日常的一切事物都井然有序,行为正当,心也完全宁静了,那时心自然会去发现世间是否存在着一个无法度量的东西。

在你尚未发现那最高形式的圣境之前,生活永远是平庸的,无意义的。

这就是为什么冥想乃是绝对必要的事,因为只有透过它,心才能年轻、鲜活、纯真。

纯真意味着不受伤害。

冥想之中蕴含的一切都在日常生活里。

为了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冥想确实是必要的。

冥想乃是全观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别人说话的方式,走路的样子,思考的模式,思想的内容--全观这一切,便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冥想不是一种逃避。

它不是什么神秘的事。

借由冥想,我们自然能活出神圣的人生。

你会因此而看见众生身上的神性。

活在善意里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

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还竟然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

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

如果你观察一下从古至今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一直是人类最深的渴望。

然而人类越是文明化,制造的失序和战争就越多。

地球从未有一个时

期是没有战争的,人杀人,宗教摧毁宗教,某团体掌控了另一个团体,而某个组织又压榨了其他的组织。

觉察到这永无止境的挣扎,你难道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神智清明地、快乐地、理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外在或内在的争战,也不企图逃开,跑到集体公社里,变成一名隐士或和尚?

如果你曾经问过自己--希望你现在就问问看,因为这样我们才是在共同思索这个问题--那么你一定会渴望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

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

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良善也意味着美。

良善同时更意味着神圣,它和神以及最高的操守攸关。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良善"一词。

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

你可以在一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藏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良善"的意义。

如果你真的深入于它的精神内涵,它一定会对你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因此请稍微留意一下这个词的含义。

但文字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

我们也许可以用最优美的词藻来形容一座山,甚至可以把它画出来,写成一首诗,不过文字、描述或诗,毕竟不是那真实的东西。

我们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文字或描述所感动。

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因为良善完全跟丑陋、邪恶或不美好的事物无关。

良善是独立存在的。

如果你说良善是从丑陋和邪恶逐渐演变而成的,那么良善之中一定包含了邪恶、丑陋及残忍。

因此,良善是跟不善毫无关系的一份品质。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

权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

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立下了无数的权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们所顺从的自己过往的经验,以及掌控我们生活的一些琐碎原则。

此外还有教会的规范,被我们称为宗教的组织化信仰之中的教条。

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无关。

请检视它,仔细思索一下。

良善并不是乖顺。

如果你臣服于一种信仰、观念、理想或原则,并不意味你就是善良的,因为那只会制造冲突对立。

良善无法透过别人,透过宗教导师、教条或信仰而达成;它只能在"全观"的沃土里生长,而其中是没有任何权威的。

良善的本质其实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

良善也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

你不可能心怀善意,却允许战争发生。

因此,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定会为他的生命负起全责。

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是,如果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受到教会、信仰、宗教权威人物的压制,他还有可能是善良的吗?

只有当身为人类一员的你真的变得善良时--彻底的善,而非部分的善--我们才能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

这件事有可能发生吗?

我们有可能活在世上,结婚生子,整日工作,同时还保有善心吗?

我们现在所说的"善"暗示了强烈的责任感、关怀、全观、勤勉以及爱。

"良善"这两个字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意思。

对你们这些愿意听我说话的人而言,你们能做得到吗?

如果不能,你们就是接受了现有的社会。

若想创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一个本质善良的社会,你必须拥有巨大的能量。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学会全观;也就是汇聚你所有的能量。

人类拥有许多的能量,当他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起而行之。

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是什么东西让人无法彻底良善?

障碍是什么?

为什么人类--你--无法彻底良善?

如果懂得观察的话,你势必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你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和你是同一回事。

你创造了世界,你创造了社会,你创造了宗教以及它们的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

人类一手创造出了这一切。

难道不就是这些东西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吗?

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还是因为过于关切自己的性爱、恐惧、焦虑、寂寞、需求、想要认同某样东西的欲望,而阻碍了我们的善性?

如果是上述所有的心态阻碍了我们,它们就是没有价值的。

假设你已经认清自己很想拥有这份善良的品质,那么你必须知道,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然后你就会舍弃它们,而没有任何的托辞或矛盾了。

全世界各地的动乱和失序,对生命而言都是一种威胁。

它正在四处蔓延之中。

因此,任何一个对自己、对世界认真的观察者,都必须探索上述的这些问题。

科学家、政客、哲人、心理学者或宗师们--不论他们是来自于印度或是你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其他的人也都解决不了。

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来消融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就是问题的制造者。

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愿意去看自己的问题,我们不愿意深入探索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自私自利。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我们是否能带着善意、美和神性活在这个世界上?

如果不能,那我们一定会默认日益增长的危机和混乱,并且会祸延子孙及其他的众生。

现在我们可不可以探讨一下"认识自己"这个主题?

因为个人就是世界的缩影。

世界各地的人类--无论肤色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国籍是什么--在内心里都是痛苦的。

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寂寞、深沉的沮丧、忧郁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

全世界的人在内心里

都有同感,这就是现实,这便是真相,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

因此,从心理层面而言,你即是世界,世界即是你;所以,你一了解了自己,便了解了整体人类的结构及本质。

这绝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因为一旦了解了自己,就能超越自己,那时生命才能进入截然不同的次元。

什么东西能令我们真的转变?

更多的惊吓?

更大的灾难吗?

还是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

新的自我形象?

其他的理想?

这一切你们都试过了,但仍然没什么改变。

我们的教育越是复杂,我们越是变得文明--这里指的是离自然愈来愈远的文明--我们就越失去人性。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既然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无法帮助我,包括一切的神祇在内,很显然的,我只有靠自己来了解自己了。

我必须看见自己的真相,然后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良善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

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

点亮自性之光

我们可以无止境地一直讲下去,一个结论接着一个结论地探讨下去,只要能从这些枝辞蔓语之中生出清明的解脱行动,就算是说上一万句话也是值得的。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害怕行动,因为我们充满着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

不过我们衷心地希望,即使充满着混乱,某种清明的品质还是会出现;这份清明的心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它永远不会被遮蔽,它不是由别人促成的、引发的或随时可以被夺走的,它不必透过意志费力地达成,它没有任何意图,它不会结束,所以也没有开端。

如果我们稍微能意识到内心的混乱,多少都会渴望拥有这份清明的心性。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顿然发现到它,以至于你的心智及情绪都变得非常清晰,毫不混乱,没有任何问题或恐惧。

能够发现自性之光,可以说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因为有了这份光明,就不必再仰赖任何人,那时你就彻底自由了。

内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透过多年的层层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

你可以从因果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也可以完全跳出因果,直接面对它,而不必假借任何高智力的权威作为中介。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会冥想。

"冥想"一词早已被滥用,如同"爱"一样,它早就被玷污了,不过它仍然是个美好的词语:

它蕴藏着丰富的意涵。

我指的不是这个词的本身,而是它背后蕴含的巨大的美。

我们将进一步地探索,看看那个一直处在冥想状态的心是什么情况。

为了替冥想奠下基础,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死是什么。

了解生与死的非凡意义"即是"冥想。

冥想并不是去探索某种深层的神秘经验,也不是重复诵念咒语,不管这个咒语有多么神圣、古老。

持咒虽然可以静心,但也会让心变得迟钝、愚笨以及进入催眠状态。

那还不如服用镇静剂算了。

重复诵念咒语、自我催眠、依循某种修行体系或方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经验"一词暗示着一种发现的过程。

我昨天有一个经验,它带给我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痛苦。

要想完全和那个经验贴近,你就必须先发现它。

但凡是能够被发现的东西,势必是已经存在的,因此,经验从来都不是新鲜的。

实相则是永远无法被经验的:

这就是它美的地方,因为它永远都是崭新的,它不可能是昨日已经发生过的事。

昨日发生过的事必须彻底遗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后立刻放下。

仍旧从成败的角度一再回顾它,或是把那份特殊的经验拿出来炫耀,企图说服别人,都是很愚蠢的事。

你对"经验"这两个字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凡是能够被你记起来的经验,都是早已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事。

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思想者、观察者在那里保留住已经发生过的经验。

只要有一个充满着记忆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实相就不存在了。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已经体验了实相,不要轻信他的话,不要接受他的权威操控。

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无光。

但是没有人能赋予你内在之光:

没有任何宗师、老师或救世主能做得到。

过去我们已经接受过许许多多的权威,我们把信心放在他们身上,而他们不是剥削我们,便是彻底失效。

所以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操控。

没有人能给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追随别人就是在企图模仿。

追随不只暗示着否认了自己的清明自性、自己的探索能力、自己的诚意,甚至还暗示着只要追随某人就会有奖赏。

实相可不是一种奖赏啊!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么是实相,那么任何形式的赏罚都必须舍弃。

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所以若是害怕自己无法达成剥削者以真理或悟道之名所传授的方法,而去努力地修炼自己,那么你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清明自性和诚直。

假设你说你"必须"冥想,你必须依循某种特殊的方法或某个修行体系,你显然是在用那个体系或方法来限制自己。

也许你会得到那个方法所承诺的结果,但终究还是一堆灰烬,因为你背后的动机仍然是成就欲,而成就欲的根源便是恐惧。

你和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权威性。

讲者的心中没有任何权威欲。

他一点也不想说服你或要求你服从。

你一旦服从于某人,就等于是在毁灭他。

门徒往往在摧毁宗师,而宗师也往往在毁灭门徒。

你可以在历史中和日常生活里看到这个真相:

当夫妻互相掌控对方时,就是在毁灭对方。

那种情况是毫无自由、美和爱可言的。

潜意识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打下正确的基础,一个富有秩序、深度和脉络清楚的基础,我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扭曲、虚妄、不实,如此一来它们就毫无价值可言了。

建立一个正确的基

础和秩序,便是冥想的起点。

我们的人生,从生到死,时时刻刻都在作战,虽然结婚、生子、功成名就,但内心或外在世界仍旧是个战场,无论在家里、办公室里、团体里、社区里,我们都在无止境地奋斗。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

痛苦、恐惧、绝望、焦虑,巨大无边的苦难,时时笼罩着我们,这便是我们的人生。

也许有一小部分人已经观察到这种失序的状态,但并不企图寻找外在的借口,虽然外在的肇因确实存在。

也许这一小部分的人已经观察到,并且认清了这种失序的状态,他们不但在表层意识有了这份认识,而且在内心深处也产生了觉悟。

他们既不接受也不拒绝这个失序、困惑、令人惊骇的乱象--包括我们自己内心的以及外在世界的。

大量的著作曾探讨过潜意识的问题,尤其是在西方世界。

人们赋予了它过多的关注,然而它跟意识是同样肤浅的。

你不妨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如果你观察过它,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潜意识,也不过是种族、文化、宗族以及自己的企图和欲望的残滓。

它是潜藏在底端的。

而意识心则充斥着日常的例行琐事,譬如上班或性行为等等。

强调孰重孰轻乃是徒劳无益的事,因为两者的意义都不大,但意识心可以获得技术上的知识以求取生存。

这个在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不断进行的争战,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那是一种失序的生活方式。

要一个陷入这种状态的心去静坐冥想,根本是幼稚而毫无意义的事。

冥想就是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中找到秩序;不是透过努力而达成的,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会扭曲心智。

若想见到实相,心必须彻底清明,没有任何扭曲,没有任何冲动,没有特定的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打下正确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有美德才行。

秩序便是美德。

这份美德和我们所接受的社会道德毫无关系。

社会已经在我们身上强加了许多道德禁令,但社会不就是每个人制造出来的产物吗?

社会的道德观告诉你,贪婪是可以被允许的;你可以奉上帝之名、国家之名、理想主义之名而杀人;你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放肆地与人竞争,彼此羡妒。

这样的道德其实是不道德的。

因此,你必须在内心里彻底否绝这样的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德。

这便是美德之美。

美德不是一种习性,也不是日复一日可以修出来的东西。

刻意修炼只是一种机械化的、无意义的例行公事罢了。

美德意味着认清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混乱往往出自于我们心中的冲突,出自于独断的欲望、野心、贪婪、羡妒和恐惧。

这些都是内心及外在世界混乱的肇因。

要想觉察到它们,你必须和它们接触。

只有当你不否认它们、不合理化它们、不归咎别人时,你才接触得到它们。

秩序不是你可以蓄意建立的东西--一旦放下了混乱,秩序就出现了。

美德本是一种秩序,你如果理解了混乱的整个本质和结构之后,它就出现了。

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心,自然会明白它有多么混乱和矛盾:

譬如我们心里明明充满着恨,却认为自己有爱--这便是失序的开始,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而美德不是二元对立的产物。

美德是一份自然素朴的品质,在我们的

日常生活之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将它拾起来;它不是那个重复再三、被你称为道德的陈腐传统。

道德传统是个机械化的、无价值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先建立起秩序,这也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秩序意味着美

秩序意味着美,而我们的人生实在太缺少美了。

美不是人为的;它不是现代或古典画作中的美;它不在建筑物中,雕像中,云朵中,绿叶里,或是在水面上。

只要心不再困惑而彻底清明时,美就出现了。

只有当自我彻底被否决,当这个"我"不再有任何重要性时,秩序才会产生。

终结"我"的活动便是冥想的一部分工作;或者应该说,这才是"唯一"的冥想方式。

你一直活在思想之中。

你赋予了思想太多的重要性,但思想总是陈旧的,它永远不可能是新颖的,它只是记忆的延续罢了。

譬如你曾经在某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