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14129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docx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秋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答案(2021秋)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 B  )

A.西周B.夏C.东周D.商

2.先秦提出“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思想家是( A  )

A.荀子B.孟子C.管子D.孔子

3.先秦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 B  )

A.农家B.墨家C.兵家D.法家

4.最早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先秦思想家是( C  )

A.秦始皇B.李斯C.韩非D.商鞅

5.被秦始皇利用的“五德终始”说出自(  D )

A.儒家B.道家C.法家D.阴阳家

6.“皇天无新,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是(C)

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大同

7.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  C )

A.嫡长继承制B.世卿世禄制C.分封制D.君权神授制

8.春秋时期,(B)提出“宽猛相济”的主张。

A.管仲B.子产C.邓析

9.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B)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B.“皆有法式”C.“一同天下之义”D.“不务德而务法”

10.我国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产生于下列哪位思想家( C )

A.周公       B.周文王     C.老子    D.孔子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家提倡实行愚民政策,消除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主张(ABC)。

A.“绝仁弃义”B.“绝圣弃智”C.“绝巧弃利”

D.“立公弃私”E.“弃礼废道”

2.秦朝“法治”思想的内容有(BCD)。

A.礼B.法C.术D.势E.义

3.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包括(BCD)

A.礼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嫡长继承制

三、名词解释题

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这是西周时期礼治的基本特点之一,。

所谓“礼不下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受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刑不上大夫”是说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

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3.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意思是说:

“先王”极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先王的礼义法令是可以批评,可以否定,可以废弃的。

既然“先王”不值得效法,“礼义”不见得正确,那么从现实出发制定新法便是必然的、正当的。

4.罪疑惟轻

参考教材P24

四、简答题

1.简述夏、商的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是由宗教迷信思想发展而起的。

夏朝建立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奴隶主贵族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极力宣扬利用宗教迷信和鬼神观念,宣称自己是神和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接受天命来统治人世,对不服从统治的人施行“天罚”。

举例:

相传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宣称,“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到了商代,神权法思想进入高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殷商奴隶主宣称其祖先是上帝的子孙,因而从血缘上找到了充当上帝代理人的合法依据。

违抗王命就等于违抗神命,就要受到“天罚”。

商朝的统治者以上帝在人间的代表的面貌出现,代天行罚,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同时把它说成是国王的权利。

2.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1)礼治的基本原则:

"亲亲"和"尊尊"。

"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

周公倡导"亲亲"、"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

(2)礼治的基本特征: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3.简述先秦儒家的礼法观

4.试述墨家的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论西周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答:

周公等西周统治者吸取了殷商灭亡的教训,感到一味“重刑辟”反而会加剧人民的反抗,危及自己的生存。

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说。

即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立法、司法都必须宽缓、审慎,执行刑罚更要慎重。

也就是主张德刑并用,反对专任刑罚。

“明德慎罚”的主要内容:

其一,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对待那些故意犯罪和惯犯,要从重惩处,虽然是小罪也应处以重刑。

而对于那些过失犯罪和偶犯则从轻处理,虽然有大罪也可减刑。

其二,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只惩罚罪犯本人。

其三,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其四,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明德慎罚”的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当时的法律思和法律制度,对儒家思想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即使在世界法律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2.试论法家的法律思想。

 

中国法律思想史作业2

1.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要符合( D  )

A.心B.法C.情D.理

2.《武德律》所体现的立法原则是( D  )

A.齐之以法,示之以礼B.大明法度,众建贤才C.无为而治D.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3.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建议的唐代思想家是( C  )

A.韩愈B.柳宗元C.白居易D.长孙无忌

4.“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提出者是(A   )

A.朱熹B.王安石C.陈亮D.王夫之

5.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B)

A.王安石B.范仲淹C.富弼D.张方平

6.“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入”所反映的是( C  )

A.有治人无治法B.有治法无治人C.人治、法治统一论D.有治法然后有治人

7.辽、金、元时期,对“八议”制度提出批评的皇帝是( D  )

A.金熙宗B.耶律楚材C.耶律阿保机D.金世宗

8.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A)

A.董仲舒新儒学B.韩愈道统学说C.佛教学说D.程朱理学

9.黄宗羲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  C )

A.私利说B.功利说C.公利说D.托古说

10.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C)。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司马光

二、多项选择题

1.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是(BCDE)。

A.严刑峻法B.安人宁国C.法贵简当D.德主刑辅E.明正赏罚

2.宋明时期改革家中,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有(AB)

A.王安石B.范仲淹C.张居正D.丘漕E.朱熹

3.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BCD)。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

4.在晋代,标志律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的两部著作是(CD)

A.杜预《律表》B.张斐《律本》C.张斐《律表》D.杜预《律本》E.《泰始律》

5.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有(ACD)

A.《明夷待访录》B.《大学衍义补》C.《黄书》D.《读通鉴论》D.《明儒学案》

三、名词解释

1.三纲五常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2.富民止狱

3.因俗而治

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来治理。

4.别籍异财

指祖父母、父母在,或为父母服丧期间,子孙欲分户另过。

四、简答题

1.简述汉初黄老学派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主要内容:

(1)清静无为,顺呼民欲。

(2)逆取顺守,德刑相济。

(3)明具法令,进退循法。

(4)约法省禁,除秦苛法。

特点:

(1)汉初黄老法律思想是融儒、道、法等诸家法律思想而形成的。

(2)汉初黄老法律学说的出现,不仅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一大转变,同时又具有继承法律思想之先,又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于后的地位。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2.简述杜预法律思想的特点。

3.简述宋明两代统治者的慎刑思想。

参考教材P191

4.简述柳宗元的限制复仇理论。

参考教材P210

五、论述题

1.如何看待“亲亲相容隐”和汉代的复仇?

参考教材P214

2.试论白居易的慎选法吏与富民止狱。

参考教材P168

 

中国法律思史作业3

1.清末曾直截了当提出“废君统,倡民主”主张的是( A  )

A.谭嗣同B.康有为C.黄遵宪D.洪仁玕

2.康有为《大同书》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  C )

A.设议院B.开国会C.去九界D.行立宪

3.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  B )

A.完全不同B.完全相同C.部分不同D.部分相同

4.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是建立( A  )

A.代议机构B.司法机构C.行政机构D.宪法机构

5.“法律之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提出者是( C  )

A.左宗棠B.曾国藩C.张之洞D.曾国荃

6.“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主张反映了沈家本当时( B  )

A.提倡援引比附B.反对比附援引C.反对罪刑法定D.主张教化为先

7.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A  )

A.直接民权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权力制衡

8.孙中山把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四权称为(B)

A.治权B.政权C.社会权D.民权

9.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C)

A.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B.模范列强

C.中外通行,有裨治理D.更定刑名,酌减死刑

10.《大同书》的作者是(B)

A.梁启超B.康有为C.魏源D.洪秀全

二、多项选择题

1.清末修律中“法理派”的主要观点有(BCE)。

A.因伦制礼,因礼制刑B.法须统一、平等

C.“平恕”为审断之本D.法学盛衰与政治无关

E.法学盛衰与政治相关

2.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CDE)。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

3.王夫之改革封建法制的主张有(ABCD)。

A.律简刑清B.原情定罪C.废除酷刑

D.严于治吏E.增设律学

三、名词解释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为了调和地主阶级顽固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之间的矛盾,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洋务实践,把前辈的思想归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一个口号,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

张之洞的《劝学篇》全面阐发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学”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维护三纲五常的儒家学说。

“西学”只能为“中体”服务。

就政治法律制度来说,西方的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等都与“中体”相违,都应予以摒弃;要坚持维护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用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2.礼法之争

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修律过程中,顽固坚持保留传统礼教的“礼教派”与主张西方资本主义法律原理改造中国法律的“法理派”之间进行的争论。

3.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

“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

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

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制度,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

4.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是魏源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之后,提出的口号。

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而胜的目的。

他要求要善于“师夷”,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清末变法修律的原因。

2.简述龚自珍主张的“变法”的主要措施。

3.简述沈家本“会通中西”的修律主张。

4.简述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参考教材P281

五、论述题

1.试论晚清统治集团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2.试论张之洞对《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意见。

参考教材P269

 

中国法律思史作业4

一、试论宗法伦理思想在《唐律疏义》中的反映。

参考教材P163-164

二、试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皇权大揽,言出法立,即“命为制,令为诏”,全体臣民必须严格遵守。

这种思想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继承,一直成为各封建王朝立法的基本原则。

董仲舒为了神化皇权,进一步对法自君出作了神学的论证。

指出君主的言论和命令体现了天的意志,全体臣民必须服从,否则就违反“天意”。

为了维护皇权,确保君主的权力及其人身的绝对安全,历代封建王朝都从立法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

汉代规定了谋反、谋大逆、大不敬等罪名。

到隋代,将谋反、谋大逆确定为“十恶”中的第一、第二大罪。

唐朝则对此等犯罪作了详细的说明?

(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

礼法融合经过了一个过程。

西周礼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

战国末期,荀子开始把礼法融合起来。

另一个力主礼法融合的重要人物是贾谊,他试图把儒家礼治理论具体化、制度化、法律化,并付诸于实践。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以儒为主,儒法合流的特点,他的《春秋》决狱集中体现了礼法融合的趋势。

董仲舒以经义决狱,以经代律师儒家思想在法律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从而奠定了礼法融合的基础。

(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

在我国历史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定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

孔子强调要严格遵守周礼所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名分。

孟子、荀子、韩非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董仲舒根据先秦儒家的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提出了一套带有神权色彩的“三纲”学说,以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般说,儒家的“三纲”论在汉代已基本形成,后来稍有发展。

(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儒家的德主刑辅主张,和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孔子把德和礼的统治方法放在第一位,把政和刑的统治方法放在第二位。

孟子突出强调实施“仁政”。

隆礼重法的荀子主张先礼后法,先教后刑。

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自孔子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突出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重要工具。

他从“天”那里为德主刑辅找到了理论根据,“天”有阳有阴,“大德而小刑”,人间也要有德教,有刑罚,以德教为主。

儒家德主刑辅思想的发展到董仲舒时已基本完成?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一经形成,对中国社会就产生了深刻影响。

它逐渐地对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起着指导作用,一直延续了两千年。

三、试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礼法之争。

四、试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