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969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e航海发展现状Word文档格式.docx

欧盟在e-航海概念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1998年开始,欧盟执行令确定了泛欧洲的RIS系统,欧盟在2006年之前,一直致力于建设泛欧洲海上运输信息系统。

欧盟在1998年立项研发泛欧洲的INDRIS项目。

该项目受欧洲第四框架计划的资助研发,研究机构包括荷兰、奥地利、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

该系统主要是协调和标准化水上交通链中不同机构及处理过程信息的交换。

并在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建设了试验系统以提供内河信息服务。

从2000年开始,受欧洲第五框架计划的资助,欧盟各国在INDRIS系统基础上开始研究和开发COMPRIS项目和多瑙河高级物流管理系统。

从2002年开始至2005年结束,共有44个合作伙伴和11个欧洲国家参与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高级物流系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泛欧洲物流数据资源数据库,以提供门到门的多式物流联运服务。

COMPRIS项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RIS服务战略方案。

最终确定了RIS概念,开发了一系列RIS服务应用,集成了RIS物流服务处理过程,确定了欧洲的RIS系统标准和协调方式,并在一些多瑙河流域国家开发了应用实验系统。

从2004年开始,根据欧盟的EURIS执行令的指示,并受TEN-T(跨欧洲交通运输网)计划资助,欧洲各国在上述系统基础上,共同开发IRIS系统。

受IMOe-航海概念的影响,自2006年开始,欧盟着手研发e-航海相关试验及实践系统。

在欧盟第六框架的资助及支持下,欧洲共有55个成员参与研发泛欧洲的MarNIS(海上航行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参照e-航海的概念,主要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和保护海上环境,提高海上运输效率及海上运输经济效益。

并分别于2008年9月和10月在意大利和葡萄牙建设了两个示范中心。

该系统完全参照e-航海构架进行系统部分功能的整合。

根据欧盟海上交通战略2018规划要求(欧盟2009第8项执行令)和欧盟无障碍交通规划(欧盟2009年第11项执行令)要求,受欧盟第七框架计划的资助,从2009年1月开始欧盟多个国家成员共同参与研究e-Maritime系统,也称为EfficienSea项目。

该系统参照e-航海构想,并将其研究成果直接支持IMOe-航海战略的发展。

其主要目的是将不同的海上相关利益团体共同纳入统一的海上电子导航和商业活动之中,以提高和支持海上运输交通效率,打造高效海上航行水道。

该系统最明显的特点是将海上各种信息纳入一个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之中,按需进行数据交换和分配,并纳入了整个货物物流链的管理。

该系统目前(2012年)已处以验收阶段。

受欧盟北海开发项目资助,由丹麦、瑞典、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共同承担的ACCSEAS测试系统平台目前已经启动,是典型的“学-研-企-用”合作项目。

该测试系统明确规定了其建设目的和宗旨是按照e-航海技术架构进行设计、开发和应用,以用户需求为指导,构建e-航海测试和北海区域海上业务功能平台。

该项目执行周期是2012年初至2014年底共3年时间。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调研和分析北海区域船舶交通需求,分析船舶密度和交通拥塞程度;

设计实现基于IMO/IALA提出的e-航海技术架构;

开发系列e-航海原型系统和服务,有选择性的开发系列海上服务、船舶基本PNT服务和岸基通信服务;

搭建e-航海示范演示系统。

纵观整个欧盟e-航海系统的发展历程,其之所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和其长期合理的规划,全面、系统的研发支持是分不开的,在建设系统工程前提下,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放在一个高层次的物理模型和业务模型的整体规划和研究之中,从更高的层次建设e-航海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由欧盟逐步投入资金进行推广建设。

(二)美国

作为e-航海主要倡导国家之一,美国的USCG一直在e-航海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欧盟不同的是,美国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进行泛美国的e-航海系统研发,但在各个应用服务领域,其都在有计划的进行稳步推进。

第一,进行AIS系统的推进和技术引导。

美国海岸警卫队研究开发中心一直承担着IALA相关AIS系统改进与研究工作,他们针对目前的AIS相关技术和协议一直积极的进行研究与开发,并提出了修改AIS电文五,增加定位系统标志的建议,并提交修改IEC61993-2标准和ITU-RM.1371标准的建议案。

第二,进行RBN/DGPS系统改进和推广。

美国作为IALA成员国,积极支持IALA关于当前RBN/DGPS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并为此做出表率。

美国海岸警卫队目前已经改造其沿海相关RBN/DGPS台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内河水域差分台站,并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NDGPS系统,与美国WAAS广域增强系统互为备份进行工作,全面提高海上和内陆水域卫星定位精度。

同时积极建设虚拟差分RTK网络,全面提升美国境内的高精度导航。

第三,在LRIT方面的支持工作。

美国一直在LRIT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唯一的IDE中心(国际数据交换中心),其对全球船舶远程识别和跟踪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中心将一直由美国托管,直到2011年12月31日再重新讨论该中心的归属。

作为e-航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LRIT的发展也将影响到未来e-航海系统架构中的服务组成。

第四,承担IALA海上用户需求调研和分析。

在e-NAV7会议上,美国代表提出了岸基用户需求,并为IALA全面接受。

该需求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VTS系统、岸基信息采集系统、岸基通信设备等方面的用户需求,全面论述了VTS服务中的信息服务、交通组织管理服务、导航辅助服务等,并提出了岸基用户对VTS覆盖区域中VHF的通信需求、远距离通信需求及联合通信服务和其他相关通信需求等,并提出了VTS雷达系统、AIS系统、RDF(无线电测向)系统、水文气象设备、CCTV系统等性能和功能性需求;

同时对信息管理、操作员界面、交通环境显示、交通信息显示、工作环境、业务环境等进行了具体的需求描述。

同时美国海岸警卫队还积极关注空基AIS系统的发展,并与相关海上工业公司进行合作研究。

由此可见,美国一直并将继续引领e-航海系统中具体服务的发展方向,对现有的e-航海具体服务和未来相关服务,美国都起着战略引领作用,并积极推进相关系统的发展。

同时,美国海岸警卫队还派出专职官员担任IALA的e-NAV委员会相关领导职务。

这对传递美国在e-航海发展方面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日本

日本是亚洲在e-航海发展方面工作最为积极的一个国家。

以日本海岸警卫队为代表的日本航海领域机构积极从事海上e-航海技术研究,其中包括一些大学和海上电子设备制造商。

日本航海界积极从事e-航海相关技术研究,在第三次IALA举行的e-航海会议上,日本首先提出了一项制定“海上电子导航支持系统标准(ENSS)”的建议案,并在IALA大会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日本在e-航海相关软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积极从事相关实际应用服务的研究工作,首先,日本早在07年开始就积极从事利用AIS系统二进制电文播发海上安全信息的研究工作,以及利用AIS进行DGPS差分修正量的播发工作,并依靠国家投资,完成了包括东京湾在内的AIS基站改造,所有区域基站都支持相关安全信息的播发和DGPS差分修正量的播发业务,并在日本沿海进行逐步推广。

2008年起,日本还组织专门研究课题从事AIS航标研究,包括虚拟航标的设置、虚拟航标在电子海图上的表示方式和规范,航标数据信息播发方式和电文格式等。

全面定义了利用AIS虚拟航标的相关应用规范,并向IALA提交了一份关于这一议题的提案。

日本就该内容在08年举行的IMOMSC86会议上提交了一项相关提案。

日本除上述岸基相关系统的研究工作之外,还积极从事船上e-航海相关设备与系统的研究工作,以日本古野公司和日本海上研究所为代表。

日本古野公司在全面生产船上各种导航设备的同时,研制了一种三维电子海图,目前已经投入相关应用之中。

日本海上研究所研制了一项“海面图像综合导航信息系统”,该系统将雷达图像、CCTV图像和ARPA信息、AIS信息、测向系统等集成在一个人机界面中,全面反映船舶前方航行所有实时信息,可有效提高船舶航行安全。

2007年底,日本海岸警卫队还专门组织国内和国际专家召开e-航海工作研讨会,其中包括IALA中e-NAV委员会中相关常驻专家,如e-NAV委员会主席BillCAIRNS等。

会议在介绍上述日本已经取得的各种e-航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来日本所从事的各种e-航海相关研究课题,包括ENSS的深入研究,AIS航标及虚拟航标的深入研究和应用、AIS二进制电文的进一步应用、e-航海用户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无线电导航和通信等领域的研究课题等内容,为日本官方制定了e-航海发展规划和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方向。

(四)加拿大

作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加拿大也十分重视e-航海系统的发展和研究工作。

圣劳伦斯(St.Lawrence)河上的e-航海系统工程项目是加拿大最早从事的e-航海研究工程项目。

该项目由加拿大海岸警卫队投资建设。

圣劳伦斯河全长1600公里,加拿大40%的货物运输通过该航道。

为此,加拿大十分重视该航道的船舶航行安全和航行效率,从2005年开始,其就开始针对圣劳伦斯河水域交通的特殊条件,研发e-航海系统。

圣劳伦斯河e-航海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船舶航行安全、优化船舶交通、提高水域通航效率。

在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方面,该系统借助各种通信手段和船舶设备,实时播发和获取电子海图修正、航行通告信息、高精度船舶位置、水面等级信息以及其他的船舶位置信息等。

为保证船舶7*24小时不间断通过该航道水域,包括冬天船舶航行,该系统利用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和潮汐实时发布和预测系统优化船舶交通和提高水域通航效率。

该系统还集成了自动引航功能,对船舶操纵人员实时确认和显示各种浅滩、实时显示在航船舶通告、提供不同区域内实时的水面登记报告,并将潮汐和水面等级信息实时进行更新。

圣劳伦斯河e-航海系统在概念上主要包括船舶航行计划的联网服务、船舶各种通导设备的综合应用以及相互之间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结构标准的研究与开发。

因此,该系统支持航行计划过程中综合考虑电子海图、潮汐/水面等级信息、非船舶相关信息、航道信息、船舶交通管理信息等,并借助VTS系统、AIS系统、电子海图等进行信息交换和信息展示;

最终应用于信息结构优化、风险分析、通信信道优化和操作模型信息等优化工作。

该系统应用实施联合了圣劳伦斯河引航中心、水文航道测量局和加拿大海岸警卫队等政府机构,并从2006年起开始建立测试平台,目前正在推广应用和更新优化之中。

该系统借助e-航海理念,集成了目前大部分的海上信息系统和设备,特别是VTS系统、AIS系统、DGPS系统、wifi-Max系统等。

并将通过各种设备采集的信息通过该平台进行汇总,并按照需求进行分发,实现信息的全方位融合和共享。

(五)韩国

自e-航海概念提出以来,韩国政府也在积极研究和参与e-航海的发展之中。

并从各个方面进行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利用AIS基站(17号电文)播发DGPS差分修正信号,扩展了沿海RBN/DGPS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领域。

从2009年8月开始,正式在8个区域基站中增加这一功能。

目前韩国政府机构正在进一步建设DGNSS应用系统,以支持其他的GNSS系统的差分修正。

同时,相关机构研制了集成AIS系统的船舶ECDIS系统,使该系统在海上辅助导航和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第二,使用AIS二进制电文进行应用数据播发。

从2007年开始,韩国政府建立了垃圾船舶监控系统,使用AIS二进制数据广播进行应用数据通信。

2008年这一系统也应用于挖泥船上。

该系统通过电文6实时与垃圾船舶进行通信,监督船舶运行。

第三,自2009年初开始,韩国政府建设了GICOMS(GeneralInformationCenteronMaritimeSafety&

Security)系统,并于2009年8月投入使用。

该系统利用AIS和公网通信系统提供安全数据信息广播,播发内容包括航行警告、事故信息和主要新闻。

第四,积极研究开发船舶交通堵塞导航数据和事故船舶信息数据传输系统。

该系统利用AIS链路采集离岸50英里的船舶航行数据信息,并提交给数据中心进行分析,作出预报。

该系统在2009年五月完成系统分析和设计,并于2009年8月进行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2009年9月进行全面开发之中,计划将于2009年底完成这一系统并投入使用。

关于e-航海概念的发展,韩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重点实施如下内容。

第一,全面建设和完成GICOMS系统。

该系统不仅仅应用于政府相关机构,还计划向公众和海上领域相关公司提供服务。

第二,针对GICOMS系统,韩国政府在5年内(2010-2014)投入145亿韩元对该系统的进行全面改造和实施。

提高GICOMS系统在海上安全航行方面的信息发布效率,增强GICOMS系统对海上安全航行领域的信息提供方式,通过建设全球化GICOMS系统服务网络提供全球性船舶航行服务,以达到预防海上事故发生、保护海上环境的目的。

二、国内e-航海技术应用现状

近几年,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推动实现港口转型升级,国内诸多机构开展了许多“e-航海”方面的研究,并投入到实际系统建设中,尤其在航海保障服务方面成绩斐然。

全国范围的DGPS网络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VTS和AIS广泛应用于海上交通管理,电子海图的生产及发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其中:

(六)北海航海保障中心

自2013年正式运行以来,已建立完备的航标助航、海事测绘和水上安全通信业务体系。

尤其是在航保中心的统一领导下,依托天津航测科技中心开展了e-航海系列化跟踪研究,完成了关于e-航海原型系统建设的软课题研究,编写了《e-航海发展概论》专著,在e-航海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完成了《沿海港口e-航海系统顶层设计研究报告》及相关三个专题报告的编制,并依托本工程展开e-航海体系和相关技术的试点应用,为“十三五”北方海区全面开展e-航海系统建设奠定基础。

(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东海水域监管能力、海上安保能力和信息服务覆盖能力,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港口集团、引航、气象服务、水文管理等有关部门,以洋山港示范区为核心应用示范平台,开发、整合与集成了部分技术系统,包括差分双模北斗系统(RNB-DBDS/RNB-DGPS)、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BD-CORS)、电子海图服务云平台、AIS拓展服务、宽带VHF数据通信系统、水上安全信息数字广播系统(NAVDAT)等。

(八)南海航海保障中心

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将工作重点放在e-航海战略和航海保障服务的结合点,以及航海保障在e-航海战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方面。

通过为航海用户提供可靠、优质、及时和首选的助航、海图、测绘、通信等服务,打造先进的航海安全保障服务体系;

完成了北海北斗差分信息的播发系统;

建设了珠江口主航道海图实时与预报水深在线服务系统,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积极推进珠江口e-航海示范工程的设计、建设与实施,现已完成《珠江口e-航海发展规划》,计划2015年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