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121142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 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docx

优质生物七年级上人教版11认识生物章节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第一章

(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2019•新泰市一模)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得出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有机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反应

D.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完全一样

2.(2019•官渡区一模)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康•王维),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生长和繁殖B.生活需要营养

C.遗传和变异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2019•沂源县二模)猪笼草有的叶子会特化成“捕虫瓶”.当小虫跌进瓶里.瓶盖会自动关闭.在消化液的帮助下将小虫“吃”掉.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小明的下列活动中,哪个项目用到了调查法()

A.向同学征集邮票用于收藏

B.到公园看雄狮与雌狮外貌上的区别

C.设计了一个生物学实验方案

D.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

5.某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的琵嘴鸭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6.某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制作酸奶.他将新鲜牛奶中放入适量的蔗糖,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将瓶口密封.一天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牛奶中加入蔗糖,影响乳酸菌代谢

B.玻璃瓶密封太严,乳酸菌缺氧死亡

C.牛奶经过煮沸灭菌,缺乏乳酸菌

D.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7.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

8.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9.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电脑病毒B.斑马C.含羞草D.埃博拉病毒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树上飘落的枯叶B.会弹琴的机器人

C.恐龙的化石D.地里钻出的竹笋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会弹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桔子皮上的霉菌D.冬眠的青蛙

13.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

1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是()

A.动物以植物为食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某中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2019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上述调查是通过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八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____)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4)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17.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立即合拢。

一粒玉米能发育成一颗高大的植株,并结出许多个玉米粒;一个鸡蛋能孵化出一只小鸡。

(1)资料

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______环境,而且能_______环境。

(2)资料

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资料

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8.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一组更科学,更严谨?

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共30分,建议2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共15分)

1.(2019•新泰市一模)某学习小组在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时,得出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物都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有机物

B.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反应

D.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完全一样

【解答】解: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自己能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般需要从外界环境获取有机物,A错误;

B、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方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

C、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不完全一样,D错误。

故选:

C。

2.(2019•官渡区一模)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康•王维),描述了生物基本特征中的(  )

A.生长和繁殖

B.生活需要营养

C.遗传和变异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解:

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述的是月亮出来惊动了山中的小鸟,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选:

D。

3.(2019•沂源县二模)猪笼草有的叶子会特化成“捕虫瓶”.当小虫跌进瓶里.瓶盖会自动关闭.在消化液的帮助下将小虫“吃”掉.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答】解: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闻到猪笼草散发出的香味,小昆虫就会飞过来,猪笼草散发出的香味对小昆虫来说就是外界的刺激,说明了小昆虫能对外界刺激出反应。

猪笼草吃掉小虫,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故选:

C。

4.小明的下列活动中,哪个项目用到了调查法()

A.向同学征集邮票用于收藏

B.到公园看雄狮与雌狮外貌上的区别

C.设计了一个生物学实验方案

D.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调查法:

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所以到图书馆了解东北虎的分布用到了调查法。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某兴趣小组通过观察、拍摄、记录,对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的琵嘴鸭的行为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A.实验法B.观察法C.文献法D.分类法

【答案】B

【解析】

6.某天,小明同学尝试在家制作酸奶.他将新鲜牛奶中放入适量的蔗糖,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将瓶口密封.一天后品尝,却发现没有成功.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A.牛奶中加入蔗糖,影响乳酸菌代谢

B.玻璃瓶密封太严,乳酸菌缺氧死亡

C.牛奶经过煮沸灭菌,缺乏乳酸菌

D.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答案】D

【解析】加热煮沸后,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中,立即倒入含有乳酸菌的酸奶适量,鲜奶温度高杀死了乳酸菌,因此他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牛奶没有冷却,随后放入的乳酸菌被杀死。

7.狮子捕食斑马,其生理意义在于()

A.获取营养B.强者欺凌弱者

C.游戏D.将它驱除出领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狮子追捕斑马,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狮子自己的生存需要。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8.科学探究是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的方法之一.在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六个环节中,探究成功的关键是()

A.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B.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C.应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D.购买所需要的材料用具

【答案】A

【解析】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9.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电脑病毒B.斑马C.含羞草D.埃博拉病毒

【答案】D

【解析】A、电脑病毒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的代码,不是生物;

BC、斑马是多细胞动物、含羞草是多细胞植物,因此都具有细胞结构;

D、埃博拉病毒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埃博拉病毒”.

故选:

D.

1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A.树上飘落的枯叶B.会弹琴的机器人

C.恐龙的化石D.地里钻出的竹笋

【答案】D

【解析】A、B、C不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具有上述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

D

1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考点:

生物的特征。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B.会弹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桔子皮上的霉菌D.冬眠的青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会弹琴的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非生物。

考点:

生物的特征。

13.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

【答案】D

14.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句话描述了果树的生殖现象。

因此,“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句话描述了植物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15.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反应的是()

A.动物以植物为食B.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会合拢

C.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雾D.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

16.某中学的学生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2019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男生

52

16

8

1

2

5

女生

48

14

5

2

1

6

总人数

100

30

13

3

3

11

(1)上述调查是通过___方法确定调查对象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___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去年该校八年级学生流感发病有何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感高发季节,学校通常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____)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

(4)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体内可产生相应的___,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答案】抽样(调查)季节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B抗体

【解析】

(1)从题干信息“随机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0个班共100名学生在去年不同季节流感的发病情况”,可以看出只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属于抽样调查。

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调查的目的是研究中学生流感发病率与季节的关系。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春、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3)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对教室进行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4)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属于抗原,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17.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蚯蚓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蚯蚓的粪便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后会立即合拢。

一粒玉米能发育成一颗高大的植株,并结出许多个玉米粒;一个鸡蛋能孵化出一只小鸡。

(1)资料

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不仅能______环境,而且能_______环境。

(2)资料

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资料

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1)适应影响

(2)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3)生长繁殖

18.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

“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

”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其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一组更科学,更严谨?

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温

(2)金鱼的鳃盖交替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或金鱼张口吞水与吐水的次数)(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烧杯③④组设计更严谨;烧杯①②组由于加入热水增加了水量,导致变量不唯一(或①②组变量不唯一,只要意思对即可)(4)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4)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完成了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水的成分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