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基础练习10篇.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基础练习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基础练习10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基础练习10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基础练习(10篇)
一、阅读理解。
皮箱与柿子
尤今
①从义乌搭乘火车到上海,历时三个小时。
②从来不把购物作为旅游重点活动的我,来到义乌后,却抵制不了诱惑,一头扎进商品海洋里,大买特买,原本携带的两只皮箱装不下,只好另外买了一只超大的箱子。
上了火车后,才知道“累赘”两个字怎么写。
把两只较小的箱子放到头顶上面的行李架上,那只超大的皮箱,只好硬塞在座位旁边的空间里——那个空间,原本是让乘客仲展双腿的。
③刚把一切安顿好,上来了一对日本夫妇,他们手拿着车票找座位,来到我们面前,对了对号码,座位正是对着我们的。
一看到挤在座位旁的大行李,他们便露出了不满意的神情。
④他们指着那件行李,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堆话,我清楚地知道,他们是嫌那件行李占据了应该属于他们的空间。
语言不通,我只好通过手势“说出”困境——行李架实在承受不了这件行李的重量呀!
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
⑤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气氛,我心想:
三个小时的行程呢!
不过,理亏的是自己,又有什么办法呀。
⑥火车在奔驰,我们为了避免四目相对的尴尬,都极不自然地把脸扭向一边,假装看窗外的风景。
我的脖子因为长时间扭向一个方向,开始有点酸痛了。
⑦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前一天在义乌市场购买的四个柿子。
这柿子,皮极薄,红似火,饱满亮滑。
我把它们从手提袋里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将其中特大、特圆、特饱满的两个,给了他们。
⑧他们惊了一下,原本紧紧着的脸,出其不意地松懈了,还慢慢地注入了一点笑意。
然后,两个人齐齐伸出双手来接,以日语说道:
“谢谢啊,谢谢!
”僵持的气氛,全然扭转了。
两张硬硬的脸,変成了两团软软的棉花糖。
⑨他们一边吃一边竖起拇指称赞,甜甜的汁液自嘴角淌出。
⑩过了不久,有服务员前来兜售橘子,他们一买便是四包,投桃报李,送了两包给我们。
大家高高兴兴地剥着橘子吃,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我们在淡淡的橘子香里对视、微笑。
⑪少顷,他们从皮包里掏出了一本袖珍字典——是日语和中文对照的——翻开来,指着一些日常用语,虚心地向我讨教汉语的发音。
我起劲地教,他们开心地学,有些卷舌音,他们怎么也无法发出准确的音,边学边笑,大家笑得几乎岔气。
⑫火车抵达上海后,夫妻俩见我们行李太多,自告奋勇地帮我们将那个累赘的大皮箱一步ー步地拖下火车去。
⑬站在绚丽的阳光下,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道:
“再见,再见!
”
⑭那声音,蕴含着甜甜的笑意。
1.品读词句。
1.第⑩段中有“投桃报李”一词,“投桃”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报李”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与第④段中“他们虽然明白了,可是,脸却像一块铁,沉沉地坠着”前后照应的句子。
3.第③段中画“____”的句子,抓住了日本夫妇的进行描写。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⑩段中“金黄色的橘子皮,化成了浮动在空气里一圈圈美丽的光晕”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橘子皮很香
B.说明橘子皮的颜色很亮,很漂亮
C.说明当时的气氛很温馨,很美好
D.说明橘子很好吃
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为什么以“皮箱与柿子”为题?
下列理由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
B.因为这个故事主要就是写皮箱和柿子的
C.全文是围绕皮箱和柿子来写的,它们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因为这两样物品都是作者的
5.作者这次乘火车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请结合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和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低着头,眼睛朝下看,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儿蓝花的棉袄棉裤,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红的。
看不到那双眼,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
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
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会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
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
“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
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
啊,这眼睛真美!
它不光清澈,还蕴涵着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
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
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
菜主们对镇上的人说:
“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
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
”没有人一个子买好多的葱。
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便宜。
啊,天真冷。
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
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你钱。
”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
”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分憧憬。
“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
“大姐姐,俺不要钱。
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你帮俺看看这个。
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
”说着,她迅速地从菜篓底下取出两个用塑料袋包着的小本子,递给女老师。
女老师接过本子,一下子惊呆了,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
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
“俺今年十五啦,住杏树湾。
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
“爹娘呢?
”
“爹病了。
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去,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娘在家服侍爹,还管园子。
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
女老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
冰凉的小手,她想把它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
“不……俺不上。
俺还要卖菜呢,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
女老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那雪更白了,那葱更青了。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临走时,她给女老师送去一篮子小葱。
那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
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描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姑娘忧伤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期望又是: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
“不,俺不上,俺还要卖菜呢。
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说这话时小姑娘内心想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三段说: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请你根据上下文,想想这两年间可 能发生了哪些事,并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请用两三个词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走出黑暗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群熙熙攘攘。
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车厢内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
始料不及的人们一下子被搞蒙了。
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
人们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哭声、喊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②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
“妈妈,太阳落山了!
”妈妈说:
“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
”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
”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
”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
终于有人说有。
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找到了!
找到了!
”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
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
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来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④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
“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
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
”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
一刹那间,光明消失了,人们又重新回到黑暗的深渊。
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
“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
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
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⑤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我们得救了!
”人们喊着、笑着、拥抱着……这时才发现,原来领头人就是列车司机,他的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而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1.这篇文章按体裁分属于( )
A.散文B.诗歌C.小说D.戏剧
2.联系上下文,以下对第④自然段中“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一句的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
A.今天以前人们没有认识到黑暗的恐怖,光明的重要性。
B.今天以前人们不憎恨黑暗,不渴望光明。
C.今天人们特别憎恨黑暗,渴望光明。
D.将“憎恨黑暗”和“渴望光明”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人们走出黑暗的强烈愿望。
3.结合文本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中,“妈妈说:
‘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
’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这位妈妈的做法对稳定慌乱中人们的情绪起了一定的作用。
B.“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黑暗给人带来的极度恐惧,营造了恐怖的氛围。
C.第④自然段中,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但立即又有人大声喊“把火灭掉”。
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人们很惊慌。
D.“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
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之所以要“手牵手”,是为了避免车厢里的人们一窝蜂似的往站口涌,确保安全有序。
4.下面是四位同学读短文后获得的启示,不属于文章所表述内容的一项是( )
A.减少灾难要勇于创新B.面对灾难应团结一致
C.遇到灾难要保持镇静D.应对灾难要互相帮助
5.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4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才揭示领头走出黑暗的人是列车司机,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回忆鲁迅先生
4年代,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正值鲁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有幸得到他亲自教诲,他讲授的《苦闷的象征》等课程,使我受到很大教育。
他提出“艺术的出路是为大众服务;创作要担负起社会责任;作品的使命就是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唤起读者的爱国热情”。
正是鲁迅先生拨亮我心中的向上火花,也正是鲁迅先生激发我写诗撰文,抨击时弊。
那时先生上课,穿蓝色布衫,留很长的头发,还将铅笔夹在右耳上。
开始我对先生耳上夹铅笔有些不解,恰有一次课后同行,至景山拐角,我见铅笔仍在先生耳和长发间夹着,便问他耳朵上老夹着铅笔干什么?
他说:
“我是改讲义上字用的。
讲义印得仓促,错字很多,随时发现随时作个记号,将来好统一改正,免得误了学生。
”先生在北京大学教书,经常早来晚走,来有及回家吃饭,就在红楼前的小饭摊上随便吃一点。
一次,下课后我和先生路过小饭摊,他问我回家吃饭,还是在小摊上吃一点。
我说:
“随便。
”他说:
“那好,咱们就吃这荞麦条子吧!
皇帝老儿未必享受过这么美味的佳肴。
”这种小饭摊多卖玉米窝头,荞麦烙烙之类,来用餐的也都是些人力车夫,卖报童叟。
饭摊上只有一个条案,全无桌椅可用,端上一大碗荞麦面很是显眼,鲁迅先生却十分泰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还不时向周围的人点头。
1.把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时弊_________________
②泰然_____________
3.短文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写出来。
____
4.短文表现了鲁迅的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
请结合材料说一说。
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荷叶·母亲(节选)
冰心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文章开头关于天气描写的语句的作用是________。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敲斜。
”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
用波浪线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了作者的心情。
想一想,作者原来的心情怎样?
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心情怎样?
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该怎么理解这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荷叶与红莲”这般的亲子关系让人动容。
当今时代,我们常常会听到不少紧张的亲子关系引发的热议。
对此,你怎么看?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
一元钱,两份暖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可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
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
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给女孩。
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
算来算去,他决定将煎包的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
来买早点的人挤在他的小店窗口,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
女孩来了,他先是愣了一下,忽然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
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有天早上,他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
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
他松了一口气:
一定是女孩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
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
这一天,天气格外朗。
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
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女孩递上一元钱,他愣了一会儿醒悟过来,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女孩笑起来:
“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
“没,没有多,是六个啊。
”女孩狡黠地笑:
“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
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
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
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涌入的暖意噎住了。
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
“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
不管生活如何艰辛,这个世界因为爱变得温暖。
1.这篇小说以“一元钱,两份暖”为题的好处有(_____)(多选)
①体现主题②表现人物心情③富有新意
2.本文通过对店主的心理变化描写,突出了店主对女孩的关爱。
请用“﹏﹏﹏”在文中勾画出两处这样的句子。
3.本文语言简练,但能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感。
请读一读文中三个画“___”的句子,从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店主对女孩关爱之情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一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各部分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人》选段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
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
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
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文中“裹住”的“裹”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
“忐忑不安”中“安”的意思有:
A.安全;B.安装;C.安定。
在文中应取(______)。
2.缩句。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4.桑娜在两次敲门中,心情的变化:
(_____)—(______)。
5.选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话没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示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示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6.文中说“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她还会怎样想?
请描写桑娜忐忑不安地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之水天外来?
地球之水哪里来?
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
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
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
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
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
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
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
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
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
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
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
当距离地球1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
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
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4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
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
A.地球有生命存在B.水是生命的源泉
C.地球有大量的水D.地球上水的来源
2.第2自然段“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 )
A.地球B.海洋C.火山D.冰球
3.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
4.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
”这句中“可能”一词能不能删除?
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1.第二段段话中“一切事物”是指________等事物,“织成一篇”意思为_____________。
2.这些事物都与____有关,之所以会“交错、织成一篇”是因为______。
后一段与前一段形成______,之所以“清楚起来”则是因为________。
3.前者“模糊”寓含(______),后者“清楚”寓含(_______)。
A.作者对旧中国的黑暗的失望和痛斥。
B.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面(节选)
“哦!
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
不会错,一定是!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跳,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