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96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跳骤停抢救预案.ppt

心跳骤停的抢救预案,舒凤鸣,心跳骤停(SCA)是人类生命最危险的急症之一,就其危险程度和紧急程度而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能与之相比。

定义: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其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心动过速(VT)其次为心室静止及无脉电活动(PEA)心脏性猝死(SCD)是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SCA不治是SCD最常见的直接死因。

心搏骤停的最常见的病因,

(一)心源性原因1.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2.其它心脏和循环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危险性心律失常等,心搏骤停的最常见的病因,

(二)非心源性原因3.窒息4.低血容量5.严重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电解质紊乱6.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如心包穿刺、气管切开、心导管检查等,时间就是生命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秒钟时病人感头晕;2秒钟即发生昏厥,30秒后进入昏迷320-30秒内呼吸不规则,呈叹息样;4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5秒后瞳孔散大;6秒钟左右出现抽搐;7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和质量密切相关,每延误一分钟抢救成功率降低10%,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心搏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心搏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心搏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病理生理机制,SCA导致全身血流中断。

不同器官对缺血损伤的敏感性不同,甚至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也有差别。

脑是人体中最易受缺血损害的重要器官,其中尤以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的神经元细胞损伤最为明显;其次易损伤的器官是心脏;肾脏、胃肠道、骨骼肌较脑和心脏耐受缺血能力强。

正常体温条件下,心脏停止1015s意识丧失,30s呼吸停止,60s瞳孔开始散大固定,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5min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故一般认为,完全缺氧46min脑细胞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

由于SCA患者立刻失去知觉,处于临床死亡阶段,一般人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6min(黄金4分钟),如果在4min内得不到抢救,患者随即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生还希望极为渺茫。

骤停前期:

机体潜在的疾病及促发SCA的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细胞的存活能力。

如窒息引发,之前的低氧血症和低血压状态导致酸中毒,又可明显加剧复苏中缺血损伤的程度。

骤停期:

血液循环中断,数秒钟内导致缺氧和有氧代谢中断。

细胞代谢转为无氧代谢。

无氧代谢所产生的三磷酸腺苷极少,难以维持细胞存活所必须的离子浓度梯度。

心机能量消耗与心脏骤停时的心律失常相关,发生颤动的心肌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能量的消耗导致细胞膜去极化,触发启动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如炎症反应,大量自由基产生等。

复苏期:

此阶段是全身缺血过程的延续,标准的胸外按压产生的能量仅为正常时的30%,并随着复苏开始时间的延迟和按压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大量研究表明,标准心肺复苏所产生的灌注压远不能满足基础状态下心脏和脑的能量需求。

机体在自主循环恢复后持续存在着血管收缩状态,对血流动力学有着明显不良的影响。

复苏成功后血管收缩导致后负荷明显增加,给已脆弱的心脏增加额外大负担;导致次要缺血器官继续保持缺血状态。

复苏后期:

类似休克综合征,特征表现为持续缺血诱发的代谢紊乱和再灌注启动的一系列级联代谢反应。

复苏后综合征定义为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缺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按时间依次划分为4期,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三联征:

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意识突然丧失,面色可由苍白迅速呈现发绀。

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不到颈、股动脉搏动。

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样呼吸,逐渐减慢,继而停止。

双侧瞳孔散大。

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发软。

ECG表现:

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停止无脉心电活动判断从简,主要依据病人突然意识丧失,颈动脉波动消失。

心跳骤停的抢救流程图,病人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呼救,叩击心前区,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心电监人,建立静脉通道,脑复苏,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抢救过程,抢救原则,1病人发生心跳骤停时,立即就地抢救。

2紧急呼叫其他医务人员参与抢救。

3若病人为室颤造成心跳骤停时,立即心前区叩击12次,同时准备除颤仪进行非同步电击转复心律,若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反复进行除颤。

若病人为非室颤造成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6080次/分。

4畅通呼吸道行人工呼吸,加压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5心电监护。

6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抢救药物。

7及时采取脑复苏,头部置冰袋或戴冰帽以保护脑细胞。

8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的变化。

9做好有关抢救、观察的记录。

心脏骤停专业急救预案,

(一)迅速识别心脏骤停:

可靠的临床征象:

意识的突然丧失、无呼吸伴有大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二)告急:

即在不延缓施行基础心肺复苏的同时,立即呼救(呼喊或通过他人或应用床旁呼叫器)。

心脏骤停专业急救预案,(三)基础心肺复苏:

1、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确定心跳、呼吸骤停后,立即将病人置于平硬床或平地面上,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人工呼吸2次续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接处,频率100次/分。

按压有效指标:

(1)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2)收缩压可达80100mmHg;(3)紫绀消失,瞳孔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

2、开放气道:

使病人仰卧体位,头后仰下颌前移,方法:

将手置于病人额部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起下颏部;当怀疑患者有颈椎受伤时,使用托颌法,避免牵拉头部。

3、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通气。

(2)简易呼吸器(捏皮球),胸外按压:

呼吸30:

2;5个循环。

(四)高级复苏:

旨在进一步支持基本生命活动,恢复病人的自主心搏和呼吸。

1、气管插管,给予氧气(最好是纯氧)方法:

简易呼吸器(捏皮球)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除颤复律和起搏:

若为室颤,立即以200J电除颤;如室颤持续存在,进一步以较高能量的电除颤,直至360J。

3、建立静脉通道:

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复苏药物。

(1)肾上腺素:

静脉推注1mg,可每35分钟重复,若无效可试用大剂量。

(2)阿托品:

静脉推注1mg,可每隔35分钟重复(总量不超过0.04mg/kg)。

(3)多巴胺:

静脉推注5-30ug/kg/分钟。

(4)利多卡因:

适用于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搏骤停。

首剂予11.5mg/kg,静脉注射,如有需要可间隔35重复,单次剂量一般不超过1.5mg/kg,总剂量不超过3mg/kg。

(5)胺碘酮:

适用于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搏骤停。

用法:

150mg稀释于100ml5%葡萄糖中10分缓慢注射,随后以1mg/min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然后改为0.5mg/min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

(6)碳酸氢钠:

在有效通气和胸外按压10min后pH仍低于7.2已知心搏骤停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严重的高钾血症时使用。

4、心电监测:

通过心电图监测,可发现和分析各种心律失常,达到有效治疗。

心电图的三个特征:

1、室颤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EKG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200400次分。

如下图:

2、心电机械分离心肌仍有生物电活动,出现缓慢而无效的收缩。

如下图:

3、心室静止心电图呈一直线。

如下图:

电除颤电除颤在现代心肺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SCA的类型以室颤最常见。

电击除颤是治疗室颤的最有效的手段,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SCA1分钟内给予CPR的存活率为40%60%,给予电除颤的存活率为90%。

一旦明确为室颤应立即选用除颤器除颤。

室颤发生的早期一般是粗颤,此时除颤易于成功,故应争取在2分钟内进行,否则心肌细胞因缺氧由粗颤转为细颤不易成功。

细颤者应先行处理使之转为粗颤。

1、瞳孔由散大变小,可有对光反应2、唇面由发绀变为红润,指甲颜色好转。

3、心搏恢复,周围大动脉能摸到搏动,SBP60mmHg。

4、出现自主呼吸或挣扎呼吸。

5、有眼球活动,出现对光反射和睫毛反射甚至手脚开始活动。

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有效指针,心肺复苏后的处理,1、祛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2、维持有效循环,针对低血压可在补充有效血容量基础上,适当使用血管活性药,一般首选多巴胺。

3、维持呼吸功能。

4、防止再度发生心脏骤停。

5、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6、防治脑水肿、脑损伤:

加强氧和能量供给;降低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循环;纠正可能激发性脑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7、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8、防治继发感,针对心脏骤停要求必须做到如下几点,1诊断要求确切及时最佳诊断时间15s30s,从而不失时机地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丧失或抽搐、大动脉博动消失、心音消失,即可作出心脏骤停的明确诊断2心电图显示是确诊心脏骤停的最可靠依据之一,必须立即实施:

心脏停顿和心脏颤动;无论心脏停顿或是心室颤动,其结果心脏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故都应果断正确地进行心脏复苏抢救。

3迅速建立抢救小组一旦确诊心脏骤停后,在施行胸外心脏按摩之余,迅速组成现场抢救小组(数秒内)。

一般由7人组成,所有参加人员必须配合默契,听从指挥,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工作,对实施抢救护士的要求,1必须切实掌握本病的诊断技术;2必须熟悉抢救的各种步骤、有关药物的应用及机制;3必须有分析心电图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3个必须,才能担当起第一救护者及初期复苏抢救工作的重任。

秋天来了,让我们都有所收获。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