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844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docx

《小老板的管理笔记》

目录

1、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4

2、关于授权5

3、有的钱不能省5

4、隔行不挣钱6

5、关于招聘7

6、老板尽量唱红脸8

7、公司里的亲戚9

8、当老板和开车10

9、按时发工资10

10、学会说“不”11

11、不要在公司内部奢望交朋友12

12、避免当场做决定13

13、政策的制定13

15、有些事情越透明越好15

16、发劳保用品16

17、财务制度之签字与凭证17

18、关于股份制,分红与年终奖18

19、关于涨工资19

20、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管理21

21、从结果管理到过程管理22

22、关于开会23

23、私下批评与公开表扬24

24、库存商品24

25、开公司并不是让所有客户都满意25

26、尽量让下属用书面的方式表达意见26

27、不要与下属争功劳27

28、细节决定成败28

29、售后服务部门的管理29

30、制定规范流程30

31、控制应收账款31

32、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32

33、办多大事作多大妥协33

34、非业务部门的考核34

35、选择干部34

36、关于经济危机35

37、如何从员工到老板37

38、好学是创业当老板的基本素质39

39、都是注册资金惹的祸40

40、说给部下听,做给部下看41

41、穿什么衣服上班42

42、招聘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43

43、借我一双慧眼吧44

44、在公司里进行改革45

45、不患多寡患不公46

46、表扬的艺术47

47、大树底下好乘凉48

48、失败的奖励政策49

前言

这是朋友少天发来的一份资料,非常不错,原文为txt文档,行文也有点乱,感觉阅读起来还是有点费力,于是整理了一下,做出目录,感觉好很多。

这是作者的切身体会,所以读后感觉非常有用,大企业和小企业的运作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份文档,对于小企业老板应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档只是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发布本整理版的V1版本后,在上善若水博客,有朋友阿剡和kevin8508回复指出,原文发布于天涯论坛,并已结集出版,作者黄中强。

黄先生如果看到本文档,请知悉本文档并非侵犯版权,好文章整理后更有益于传播,请作者理解。

基于对作者的尊重,虽然有朋友补充了其他章节,不再收录,如对整书感兴趣,推荐购买黄先生书藉《68个细节上手做老板》。

 

萧秋水

2010年2月25日

*****************************************************************

日常管理书看得不少,讲座也听了一些,但那些IBM、HP等大公司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方法到自己公司却用不上。

本人在深感烦恼的同时,将日常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写出来与各位一起探讨,没准比教科书上的方法更为实用。

  首先介绍下我公司:

百人左右,成立十多年,年销售额几千万,问题几百个。

1、小公司如何留住骨干

  这些年物价上涨,费用上涨,公司利润却未涨多少。

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大幅增加,但估计90%以上小公司无法做到这点。

有时我这当老板的恨不得将公司门一关,自己拿着资金炒股或炒房,图个清净。

虽说近几年由于给每个员工上5险1金,人均费用每月增加几百元,但员工并不领情,员工只算每月到手多少钱,至于公司的支出与己无关。

  既然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就只满足公司20%的骨干。

  首先发展骨干员工入股:

我将公司股份买一送一,半价销售给骨干员工,五年内退股只退还本金,五年以上退股我三倍赎回。

每年拿出利润的60%分红。

反正有钱大家赚,但股东一旦做了对不起公司的事,加倍惩罚,由股金中扣除。

这招还真好使,在近5年里没有一个股东离职,而且公司重点岗位都有股东,省了我不少精力。

  为什么不白送骨干员工股份?

其实我并不是在乎钱,主要是白给的东西别人不珍惜,而且入股的钱又可作为押金,以防股东做出格的事,再说员工入股的钱不出5年即可通过分红收回,不投入哪来的产出啊。

2、关于授权

  记得公司刚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全公司我最忙,经常同时接两三个销售电话,还得安排送货,结账,进货,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一次我弟弟到公司,看了半天,发表感慨说:

“哥我怎么觉得你在养活公司所有人哪?

”我当时还挺自豪。

结果公司四五年也发展不大,一直十几个人,而且公司员工感觉备受压抑,无发展空间。

后来终于明白该放权就得放权,哪怕员工只能做到你的70%。

有时候真着急啊,明明能谈下的客户销售人员就是差那么一点谈不下来,恨不得立刻自己冲上去,该忍还得忍,要不手下员工如何进步。

  小公司发展过程中15人是个坎,50人是个坎,200人又是个坎,管理方法不改进,一般无法进一步发展。

老板事事亲力亲为的公司,很难过15人。

一个人能力强,可直接管理七八个人,能力一般,则只能直接领导四五个人。

各个国家效率最高的部门就是军队,看看军队的组织结构:

一个班十一二个人,除班长外还有一个副班长,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以此类推。

团长管一千多人,可能只认识其中百十来人。

团长看见某个士兵有问题,绝对不会骂士兵,他只会骂士兵所在营的营长,营长则再骂连长,一级管理一级,最后班长把该士兵剥皮了事。

所以军队尽管有千军万马,依然能做到令行禁止。

  现在客户找我买东西,我经常说:

“哎呀真对不起,价格我不知道,我给您介绍个销售人员,我让他跟您联系吧。

3、有的钱不能省

刚创业时也就一两个人,自己销售,进货,维修,跑银行。

当时没有注册资金,借朋友的营业执照。

自己到外面学习了几个月会计就开始瞎做报表。

月底到税务局报税,报表一交,专管员看了两眼,开始问问题。

问的问题我根本不明白,更别说回答了。

专管员一脸不高兴,问:

“你懂不懂?

”。

我陪着笑脸:

“不懂,不懂。

”“不懂你来干嘛。

换个懂的来。

”“好,好,下次一定换个懂的来。

”下个月我又瞎做了张报表去税务局报税。

专管员显然对我又印象:

“怎么又你来了?

”我只好顺嘴胡编:

“会计怀孕来不了,只好我来。

”“!

”。

第二天我就找了个会计公司,一月300元钱,以后再不自己跑税务局了。

一直到公司十几个人,我仍然让会计公司做账,公司只有一个出纳,没有专职会计和库管。

随后几年业务开展的不错,没少挣钱,可年底公司帐上资金却没增多少。

后来我发现公司只要一过十个人,老板一人根本看不过来,整个公司就像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洞,能剩下钱才怪。

指望公司员工都是焦裕禄和雷锋,门都没有,哪怕提成给员工70%,他还会惦记剩下的30%,傻瓜才不贪污。

只有制度健全,让心数不正的人无懈可击,才能管好公司。

感谢我现在的会计,工作极为负责。

下辈子再办公司,公司只要有4个人,一定是一个老板,一个会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打死再不省那点钱了。

4、隔行不挣钱

  这句话放在90%的公司身上是对的,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是那剩下的10%,也不妨一试。

  一般公司只要能坚持个三五年,挣了点钱,老板就开始琢磨再干点什么。

大部分人总觉得自己的行业不如别人的行业挣钱,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我觉得自己的经历整个可编个小企业错误大全)。

上世纪末,脑袋一热,开了个饭馆,从此厄运开始了。

当初本人觉得自己销售方面颇有天赋,开饭馆肯定没问题。

谁知这该死的饭馆光有销售根本不行,做的不好吃别人最多只来一次。

本人不好吃喝,也没耐心和大厨琢磨新菜。

而且开饭馆不光进货结账,卫生防疫,工商公安样样要跟上,起早贪黑累的要死,跟开公司不一个路数,本人实在没耐心,找了个公司部门经理去负责,管得一塌糊涂,半年赔了几十万,关门了事。

现在谁再跟我提开饭馆我跟谁急,去饭馆吃饭行,别的一概免谈。

  如各位有兴趣要开饭馆,一定先想明白以下几点:

  A:

你是否能起早贪黑吃得了苦

  B:

如是接别人转让的饭馆搞明白上家为何转让(不可只听一面之辞,一定在该饭馆蹲两天)

  C:

饭馆租金,人员开销等费用核到每天每张桌子是多少钱,饭馆定位,面向什么层次客户,一天能翻几次台,平均每桌消费多少,毛利率多少,是否能赚回来(一定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不行连脚趾头一块上,否则赔死你)。

  D:

附近的工商,卫生,公安,地痞流氓你是否搞得定。

  E:

停车问题。

  F:

找大厨。

找着后如何管理,是后厨承包还是流水提成?

  G:

你老婆是否愿意做采购或找个向你老婆一样对你忠心的人做采购。

  H:

饭馆服务员可得管吃管住,而且工资近期增长很快,预算要留出富裕。

计算不好你就只能剥削你自己外加你爸你妈你老婆。

  I:

……还有N多问题自己想吧。

  据我的经验,饭馆和美容美发都不好干,只要看看报纸上转让信息就知道,基本就这两个行业。

  另:

本人的副业还曾有过服装,节电设备等,都没挣到钱。

  感谢大家的关注。

我会继续写下去。

  最近会停十天,因为我们家小臭臭已经放暑假自己在家呆一个星期了。

前两天我回家一看,小臭臭正QQ聊天呢。

他老子我都不会QQ.

  “和谁聊天呢?

”.

  “和一个十八岁的大哥哥。

  Shit!

我们家小臭臭可才是个小学女生。

本人决定先休十天假,带小臭臭到庐山避暑去。

  各位好,我回来了。

大家的认可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本人比较惭愧,从未在大公司待过,也未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培训。

刚毕业时虽进入大部委工作两年,可惜职务太低,没学到真谛。

一说起管理,总感觉别人讲得头头是道,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名门正派,而自己则是街头打群架的小混混出身,没有理论,只有教训。

有时感觉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而错误则是可以重复的。

比如大家就算知晓了微软运行的每一个步骤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比尔盖茨,但若有人像我原来一样不重视财务管理十有八九公司在钱财上会有损失。

  在随后一段时间内,我会把自己的经验教训逐步列出,想到哪写哪吧。

不过各位新创业的朋友读过我的文章后估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只是希望大家犯的错误小点,过程短点,毕竟在岸上看过一百遍游泳教学片下水后还得喝点水。

  有的朋友希望我能指点迷津,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真让我不胜惶恐。

咱可没那么高水平,再说您公司的问题肯定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没有人比您自己了解自己的公司,您可以把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看看其他各位高人有何建议,而我如有相关经验教训也将一一列出,但愿有所帮助。

5、关于招聘

这些年没少招聘,几年前最多时我一下午面试五六十人。

刚开始没有经验,每回招人都找最好的,工资一千多的售后服务岗位经常招名牌大学本科生,英语过四级。

后来发现,招来人根本留不住。

本来简单工作的岗位中专生完全能够胜任,找个本科生双方都不合适,只是在写公司简介时方便吹牛。

另外面试时应聘人员说的话不可全信,有时对方刚失去工作后比较失落,为得到新工作,他们什么都敢承诺。

某次公司招聘商务,岗位工资定为两千左右,一个女孩投简历面试,本科学历,3年工作经验,上份工作工资在两千五,我问她这次工资比上份工作工资低,能否接受。

她毫不犹豫表示没问题。

由于她比较适合商务职位,我就录用了她。

半个月后,前任商务和她交接完离职后第二天她也离职,理由居然是工资低,搞得公司非常被动。

再次招聘我招了个原工资一千五百元的女孩,现在还在该岗位,不但干得好,而且对工资也很满意。

大部分人对待新工作职位及待遇都是只能上不能下,能上能下的人太少了,邓小平应该算一个。

  招人的经验是:

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招一个(源于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语录)。

据我的经验,公司招聘如低一档用人,高一档发工资效果比较好(也就是招三流的人才,干二流的工作,发一流的工资。

当然,以上一流三流都是相对的)。

招聘时应不嫌麻烦,仔细核对应聘人员身份。

去年我公司连续发生两起新员工携款潜逃事件,打电话找人时对方有恃无恐:

反正我应聘时的身份证学历证家庭住址都是假的,几千块钱警察都不管。

别说警察还真不管。

现在招聘,本地人公司都一一核实,外地人一律要有本地人担保,弄虚作假者一概不要。

从此再无类似情况发生。

  对于下岗职工我个人有一定偏见。

大部分下岗职工,特别是岁数稍大的国营单位下岗职工基本上牢骚满腹,觉得社会对他不公,而且把不满情绪及原单位的种种不良习气都带到新公司,觉得公司给他什么福利都是应该的,别人都欠他的,很难融入新公司,踏实肯干的占少一部分。

大概私营企业不适合下岗职工吧。

此外亲戚朋友能少用就少用吧,这个话题以后我还将涉及。

6、老板尽量唱红脸

  每天公司里总有很多事发生,有的应该表扬,有的应该批评。

批评和表扬到底该由谁来执行呢?

  刚干公司时,找不着当老板的感觉,平素又最烦管人,所以员工有什么问题我很少说。

结果公司员工自由散漫,谁也不服谁,工作无法开展。

后来觉得再这样下去实在不行,于是开始板起脸管人,这下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我和公司员工之间,经常有员工当面与我理论是非曲直,这老板当的真郁闷,而我又实在不想当一个声色俱厉的管理者。

后来与日本企业接触多了,发现不少奥秘。

日本公司总经理很少骂公司普通员工,对公司底层员工可和蔼了,但他经常当着员工的面训斥公司中层干部,而普通员工犯错误则由该员工的直接领导负责处理,当然月底发工资时总经理心里可不含糊,这样公司不仅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员工心里也比较平衡。

  他山之石可以工玉,说干就干,咱公司不大,好歹也有几个主管。

于是开会明确职责,谁的手下出问题谁自己处理,别什么问题都往我这推。

平常我一般只表扬好人好事,鼓励为主,而主管自身犯错时我也很少当众批评,通常是私下交流。

时间不长,公司管理顺畅了,我在公司里的形象也大为改观,员工更尊敬我了。

  有时觉得,老板对于公司有点像古代皇帝对于国家。

如果皇帝很贤明而大臣很昏庸,老百姓通常觉得国家还是有希望的,大不了清君侧,换个大臣了事。

而如果皇帝很昏庸,则老百姓通常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开始琢磨造反改朝换代。

咱当老板总不能让公司员工揭竿而起或用脚表态一走了之吧,既然主管和部门经理享受着公司岗位津贴当然应该为老板分忧,该唱黑脸作恶人时就应当仁不让,而老板一般应保持一个超然的态度,置身于事件之外,旁观者清吗。

不过部门经理需要支持时,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通常态度鲜明予以支持。

7、公司里的亲戚

  这个问题,我只有教训,没有经验。

还好,老婆工作单位一直不错,世界500强,对我的小公司没什么兴趣,因此公司刚成立时,我根据平时耳濡目染的各类情况,决定尽量不用亲戚朋友。

后来公司到一定规模时,外地一个长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也就是我表弟)毕业一年,在当地我们这个行业的一个小公司当业务员,收入不是很高,希望来北京发展。

我这个亲戚家庭比较困难,其中一个孩子因为特殊情况无法上班,而要来北京的这个表弟我原来见过,现在十八九岁,相当聪明,当时想公司正缺人,用谁不是用,因此我爽快地同意了。

  表弟刚来北京时,吃住都在我父母家,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习惯不同,搞得我妈经常找我抱怨。

过了一段时间,我将其安排到公司宿舍,算是解决了问题。

表弟人很机灵,又会来事,几个月时间就完全适应公司环境,而且在部门里业务完成的很好,提成总在前几名。

后来我发现,表弟经常在公司里表白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同事吆五喝六,公司其他员工反响很大。

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

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

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

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

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

表弟非常聪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

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

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

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为此我找他谈过几回,他都表示一定改正,不过收效不大。

转眼一年过去,表弟在这个行业里已经如鱼得水,挥洒自如。

这时,表弟找我说他在老家有几个同学,又聪明又可靠,希望带过来一起在公司发展。

我想这是好事啊,来吧,照单全收。

麻烦开始了。

 

  表弟和他的几个朋友吃住都在一起,相互之间只说家乡话,公司里除了我谁也听不懂。

而且他们虽在不同部门,但被部门主管察觉他们相互勾结挣黑钱。

表弟非常聪明,他散布说公司股东之间有矛盾,他是我这一派的,让他的直接主管不要站错队,否则后患无穷。

公司不少员工真被他唬住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才反映到我这来。

公司对待此类问题一向是第一次罚款警告,第二次开除。

我和表弟谈了一回,他拍胸脯表示绝不再犯类似错误。

没过一个月,又有部门主管向我反映表弟的小团伙在干黒活,而且不但不避讳其他员工,甚至鼓励其他人一起干。

我真的很为难,再不管该养虎为患了,我还指望公司做强做大,让一起创业的股东老有所依呐。

长痛不如短痛,一咬牙,我将表弟和他的小团伙陆续请出了公司。

公司业务为此震荡半年。

 

  表弟靠着从公司带走的客户,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做,每年也挣不少钱还买了车。

  亲戚朋友能不用还是不用吧,否则最后亲戚朋友也没得做了。

曾经听过其他公司老总讲他在公司做大后如何对待亲戚。

他的五六个亲戚在他创业时不计得失帮他干,做大后亲戚跟不上公司发展步调,且占据高位不好管理。

这时,他采取牺牲钱财保全亲情的方法:

岁数大的给一笔钱帮其另外创业,岁数小的公司出钱送到国外留学并负担所有开销,读成MBA后帮其再找工作从而顺利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高!

8、当老板和开车

  去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

亲戚刚拿本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

一道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座上,心里很紧张,系上安全带,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在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

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提过同样问题,当时自己信心很足,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怎么会有这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

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员工无所适从。

原有的提成奖励方法有的已经很好,经过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偏偏听完什么专家讲座或看完某本管理书后,不经过深思熟虑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改造照搬照抄,立刻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一通折腾后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内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画龙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

同样办公司只要公司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

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总在调整,员工缺乏稳定感,不跑光才怪呢。

想想当初邓小平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

9、按时发工资

  其实这一条是当老板最基本的素质。

估计每一个老板都不会反对这一点(至少在口头上不会反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做不到这一点。

公司在日常运营时,会经常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比如月底或年底压一批货从厂家拿个高额折扣,做工程甲方押着工程款未能及时支付,银行贷款到期需立即归还等等,所有这一切对于老板来说都是未能及时发工资的充分理由。

老板一般想:

又不是不发工资,只不过稍微晚几天,公司资金紧张,员工应该理解。

真实情况是:

无论任何理由,对于不按时足额发工资,员工都无法理解。

员工的工资不是老板赏赐的,而是他辛苦所得,没准他正等着到日子拿工资交房租,还月供或支付孩子的学费。

未能及时领到工资员工可能马上就会面临生存问题。

正常情况下,老板兜里的钱总比员工活分些,所以老板经常想当然认为员工晚拿几天工资没关系。

  那么如果碰到资金紧张时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做生意量力而行吧,有多少本挣多少利,不行就找银行贷款。

如果银行贷不到款,也可公司内部或亲戚朋友之间集资,讲明用钱的地方,谈好借款期及利息,大部分员工对于公司有把握的业务还是愿意参与的。

到月底实在发不出工资,如果公司还想继续做下去,老板还是先从自己做起把私房钱拿出来吧,还不够把房子车子先典当了,资金周转过来再赎回。

  拖欠工资这事有点像吸毒,有一回就会有第二回,只要资金一紧张老板就会用拖欠员工工资来缓解,结果员工对公司和老板的信任荡然无存。

调查表明,员工对于公司最无法容忍的就是拖欠工资,这也经常是某些企业人员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10、学会说“不”

  中国人好面子,“不”字很难说出口,而老板又是公司的最后一道关口,有时不得不拉下脸说“不”。

  我们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当然,特殊情况员工可以预支部分工资。

前两年,公司一个骨干员工找我聊天,他问:

“如果公司里一个员工,对公司贡献是其他人的好几倍,公司会不会借钱给他?

”对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犹豫,想了半天,我说:

“公司有规定,公司的钱一律不借个人。

”他还不甘心,又问:

“对骨干员工也这样?

”。

我说:

“对所有人公司一视同仁,骨干员工工资奖金可以多发,可以优惠条件入股,但对于这项规定谁也不能例外。

”随后我问他是不是自己要借钱,他承认说要买房子想借三十万。

我很奇怪,买房可找银行贷款呀,这个员工说找银行贷款要付利息和手续费,想着找公司借钱可以不付利息了。

后来我了解到他已经有一套住房想着再买一套住房等升值挣钱呢。

一年后,该员工因为其他原因离职了。

想想当初要是借钱给他,此时还真不好要回来。

回绝过一回,以后类似情况就好处理了。

这些年,公司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股东买房钱不够都是找银行贷款,没人借用公司流动资金。

想想公司再有钱又怎能代替银行的功能。

  有时公司的不少规定都有特殊情况,但在原则问题上老板一定站稳立场,规定面前人人平等,所谓不患多寡患不公,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开了先例以后其他员工就不好管了。

近些年媒体上不是一直嚷嚷要法制不要人治,一定有他的道理。

当老板该说“不”时就说“不”,无论对谁,虽然当时被人骂难受一下总比公司歇菜难受一辈子强,有很多公司就因为老板抹不开面子盲目给别人担保或随意借款给人结果最后自己公司倒闭了。

当老板不对自己的公司负责别人是不会为你着想的。

11、不要在公司内部奢望交朋友

  刚当老板时不习惯管人,总觉得公司里应该人人平等,大家都是朋友,有什么事好商量。

干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公司里比较混乱,制度形同虚设,犯错误成本非常低,大家日常基本是想干啥就干啥,月底工资还谁也不能少发。

  一天,一个在大公司工作的朋友到我这待了半天,走时深有感触地对我说:

你这管理要加强啊,在公司半天都看不出谁是老板,员工既不怕你也不听你呀。

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但具体怎么做也搞不明白。

后来问题终于集中爆发了,公司里贪污现象严重,效率低下,员工觉得没有奔头,几个骨干自己一合计单挑一滩,十几个人的公司跑了七八个并带走了一半客户。

  好在此时我还有另外一个较小的分公司,新招了几个业务员。

毕竟本人是白手起家,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强,一咬牙重新开始。

这次吸取教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业务很快有了起色,一年后人员又恢复到十几个,利润也超过以前。

  想想还是自己当初还是心态不对,认为自己的公司应象国营企业一样,人人都是公司的主人翁,人人都平等,大家自觉把事干好,纯粹是扯淡。

公司内部大家利益不同,岗位不同,哪来什么绝对平等。

虽然大家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岗位职权工资奖金上怎么可能平等呢?

为什么除了垄断行业外,大部分国营企业都倒闭了?

因为国营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方法不符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我觉得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从根本上不符合人的本性。

当初红灯记里鸠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直被当作反面典型加以批判,其实我现在认为这话好像符合每个人自然的第一反应。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使人攘攘皆为利往,连出家的和尚都明白这个道理。

当老板就当老板吧,甘蔗没有两头甜,我不再奢望与公司员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