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经济运行回顾及展望.docx
《衡阳经济运行回顾及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经济运行回顾及展望.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阳经济运行回顾及展望
2010年衡阳经济运行回顾及2011年展望
2010年是后危机时代的开启之年,面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局面,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和“工业倍增计划”活动,积极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推动衡阳经济实现了高位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大幅扩张,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民生改善向纵深推进。
主要经济指标实绩远超预期,增速保持全省前列,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实现科学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回顾2010年,衡阳经济有量变更有质变
(一)量变令人惊喜!
超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计划目标
一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总量大幅扩张,分别迈上“千亿”、“百亿”新台阶,在全省各市州不断进位前移。
2010年,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亿元,稳居全省第四,超“十一五”规划目标394亿元,超年度发展计划72亿元。
“十一五”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为“十五”规划的2.24倍,五年里每年递增81.95亿元、156.45亿元、189.64亿元、116.68亿元、252.33亿元,2008年即成功跨过千亿元大关,达到1051.33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突破1千亿元的规划目标。
财政增收加快步伐,财政收入跃上百亿元台阶。
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113.3亿元,超“十一五”规划目标50.3亿元,超年度收入计划27.3亿元。
继2009年财政总量越过常德位居全省第五,2010年财政总量又越过郴州位居全省第四。
“十一五”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33.97亿元为“十五”规划的2.86倍,五年里每年递增8.39亿元、10.46亿元、9.57亿元、10.03亿元、43.21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末财政总收入63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是经济增速不断加快,增长的稳定性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两年在全省位居前列。
2010年GDP增长15.1%,超过年度发展计划2.1个百分点,GDP“十一五”平均增速为13.8%,比“十五”平均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五年里每年的增速分别为12.2%、15.1%、12%、14.7%、15.1%,GDP高位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加强,2009年和2010年创下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增长14.7%以上的新纪录。
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较2008年大幅前移,纷纷位居全省前列。
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前移9位,排在全省第2名;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前移8位,排在全省第2名;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排在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前移5位,排在全省第2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前移1位,排在全省第2名;财政收入增长率前移1位,排在全省第7名。
从2010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来看,大部分指标增速仍位居全省前列,个别重要指标有较大前移。
如GDP增速排在全省第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在第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第4、财政总收入增速前移6位,排在全省各市州第1。
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不断加强。
“十一五”新型工业化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占比不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总量达到40%,较“十五”末期提高7.9个百分点。
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为18.6%,较“十五”末期下降5.5个百分点。
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为45.5%,较“十五”末期提高8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110家,较“十五”末期增加458家,剔除淘汰退出的规模企业平均每年净增91家。
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90%,较“十五”末期提高28.2个百分点。
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7%,较“十五”末期提高8个百分点。
经济质量不断提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
201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0%,较“十五”末期提高2.9个百分点。
“十一五”五年里每年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7%、5.9%、5.7%、6.0%、8.0%,呈稳步提高的态势。
2010税收占财政收入的78.5%,较“十五”末期提高3.6个百分点。
重特大投资项目增多、投资总量扩大,居民收入与财富增加加快,消费能力增强,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断加大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成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能力大大加强。
2010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重点施工项目1638个,同比增长53.4%,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就达1423个。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1亿元,净增162亿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
“十一五”全市完成投资总量1866亿元,是“十五”的3倍;年均增长35.6%,较“十五”提高23.6个百分点。
五年里每年的增速分别为19.1%、38.7%、30%、56.7%、36.3%,增速呈加快之势。
2010年底本外币存款达1306.13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3倍,净增738.91亿元。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636元、7219元,分别增长12.4%、14.1%;分别是“十五”末期的1.84、1.88倍,“十一五”年均分别增长13%、13.4%。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亿元,增长19.2%。
“十一五”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10亿元,是“十五”的2.1倍,年均增长18.6%,较“十五”平均增速提高7.5个百分点。
数据是枯燥无味的,但数据也是最具说服力的。
“十一五”期间一组组精彩的数据反映了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验证了计划目标的超额完成,也见证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攻艰克难,众志成城,抢抓机遇,不甘人后,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决心与成就。
(二)质变令人惊叹!
各个经济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2010年衡阳经济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量的扩张,在许多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10年衡阳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期的24.14:
37.45:
38.40调整为18.6:
45.5:
35.9,一产业占比首次下降到20%以下,二产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五年内占比提高8.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0%。
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理论,一产业占GDP的比例低于20%即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H·钱纳里的工业化理论,工业化率40-60%即为工业化中期阶段。
由此可见,2010年是我市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正式迈入工业化中期的起源之年,表明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二是经济质量实现了根本性改观。
发展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以特变电工、金杯电缆、亚新科、共创光伏、凯迪生物、古汉医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
2010年,GDP含金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0%,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打破了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9年的52.5%上升到56.1%。
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广清洁能源生产的举措,全市实现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4.4%和13.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1%、6%。
三是发展基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夯实。
2010年共实施重大项目建设200个,完成总投资316亿元,同比增长30%。
衡邵高速、潭衡西高速年底建成通车,衡岳高速、衡桂高速、益娄衡高速、湘桂铁路复线改造、衡茶吉铁路等项目加速推进,南岳机场、土谷塘电站获批上马,“1189”立体交通网络初成。
蒸湘北路延伸改造、体育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竣工使用,衡州大道、蒸阳南路延伸、衡云干道、船山西路改造等开建,有力推动“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形成。
央企对接本土企业增加到16家,一年之内实现富士康、欧姆龙、中国五矿、中建材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入驻,极大的增强了衡阳发展的新引擎,提升了衡阳的产业层次,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四是资本运作呈现出空前活跃。
继2009年民生、招商银行落户衡阳之后,中信、交通、湘江华融、广发小额贷款公司等又一批股份制银行相继抢滩衡阳。
1-12月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32.10亿元,全年新增74.05亿元,增长17.0%。
其中股份制银行贷款13.3亿元,占新增额的18%,成为引导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2010年共有8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
中油金鸿7月份借壳“领先科技”上市,9月份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运作收购ST轻骑(股票代码600698)实现借壳上市,亚新科南岳(衡阳)有限公司成功回购外方股权和实现竞价重组。
市城建投、交通投、水利投、弘湘国资投、白沙工业园投、松木工业园投、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7大投融资平台相继成立,使全市直接融资和中小企业融资有新的途径。
五是民生实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
2010年除了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8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外,更是自加压力、创新思路,主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新增“公共服务进社区”、“无线数字电视村村通”二项办实事项目,把惠及民生延伸到了每位市民的家门口。
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9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3%,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到6.98万、4.22万人、11.6万人。
二、展望2011年,衡阳经济发展有信心更有动力
周强书记在2010年底莅衡指导工作时给予了衡阳高度评价,即在“巨大困难”面前取得了“两个巨大成就”:
“克服了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等巨大困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展了巨大变化!
”,并勉励衡阳人民要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我们有理由相信衡阳经济在“十一五”特别是近两年高速增长奠定的坚实基础上,衡阳2011年经济发展信心会更足,衡阳经济发展的动力会更强。
(一)尽管宏观经济面更趋复杂,但是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仍是主基调,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湖南经济增长领先全国带给我们信心。
一是世界经济在2010年取得明显恢复性增长,预期2011年仍将保持恢复性增长势头。
世界银行测算2010年的世界经济增长3.6%,成功实现V型反转,一举扭转了2009年的负增长局面。
虽然2011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增速放缓、调整转型、竞争加剧、治理变革的时期,但是发达国家经济开始重新起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复苏势头较为强劲,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凸显,在两者的合力下世界经济继续复苏的步伐更加稳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3.1%,高盛更是预测201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4.6%。
二是中国经济2010年增长靓丽耀眼,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仍将得以保持。
世界银行测算,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超过10%,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而跃升到世界第二位;20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并且预期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8.9%,比世界经济增速高出5.8个百分点。
三是湖南全省经济步入快车道、各兄弟地市竞相加快发展,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十分有利于衡阳市的经济进一步加快增长。
2010年湖南省经济总量预计达到1.5万亿,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全国平均速度快4个百分点以上,弯道超车的态势非常明显。
前三季度,省内市州GDP增速超过15.0%的市州达到6个,且差距都在1个百分点以内,各兄弟市州竞相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展望2011年,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如衡阳与长沙均成为富士康的内迁之地,湘南三市竞相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优选目的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辐射效应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提速。
(二)尽管衡阳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衡阳经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重特大项目的不断入驻极大地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衡阳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比其他地区更艰巨。
2010年,衡阳一产业比重虽然下降到20%以下,但与国、省比较来看衡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相对较慢,一产业下降到20%以下的时间节点比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19%)晚了7年,比全国(1993年19.7%)平均水平晚了17年。
二是节能减排任务更重。
2010年衡阳六大高耗能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达723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41%。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吃紧,这部分衡阳高耗能企业对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容乐观。
另外,湘江流域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给衡阳高排放企业带来治理压力。
2010年全市取缔关闭企业24个,淘汰企业10个。
2011年关闭淘汰的企业将更多。
三是“十二五”规划人均指标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带来的挑战。
2009年,衡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7299元、947元、13911元,比全省人均水平分别少2927元、1234元、1173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人均水平的85.5%、43.4%、92.2%。
市委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末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达到或超过省人均水平,经初步测算全市GDP五年的平均实际增速至少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以上才有可能实现,在当前全省各市州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求衡阳经济跨越式发展。
衡阳经济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主旋律,重特大项目的不断入驻极大地加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
一是重点项目更多。
“抓科学发展,就是抓大项目、好项目”的发展思路得到切实落实,2011年全市将推进240项重点工程建设,比2010年多40个,预计完成年度投资400亿元,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给明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重点产业更强。
随着我市2011年富士康集团TMSBG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首期项目、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金杯电缆技改、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石油管生产线、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二期、共创光伏年产50兆瓦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玖龙纸业年产4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项目、紫光古汉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开工投产,将极大的壮大全市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及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服务业发展更快。
2010年衡阳成为首批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服务业体制机制和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为衡阳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遇和巨大推动力。
2010年中国(衡阳)服务业重大项目推介暨招商签约会共发布300个项目,签约106个项目,引资413亿元,总投资914亿元,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为288.4亿元。
如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衡阳兴建共享服务中心项目、匈牙利Skala投资企业集团投资38亿元在珠晖区兴建湘江东岸北段风光带项目、台湾万事达集团投资20亿元在珠晖区兴建耒水湾国际游艇俱乐部项目、上海红星美凯龙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在蒸湘区兴建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项目、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投资20亿元在衡阳兴建物流中心项目、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在衡阳建设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网络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将打造衡阳服务业腾飞的新“引擎”。
基于对衡阳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增长动力充沛。
在国家统计局对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不变的前提下,我们预期2011年全市GDP增长13.5%以上,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6%、14.0%,投资增长30%以上,消费增长19%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4%左右。
三、对2011年全市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着力推进重点投资项目进度,提升衡阳发展空间
一是要抓紧衡阳南岳机场、土谷塘水电站、大源渡-衡东高速公路、衡阳市武广新区路网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动工建设,争取资金、人员、拆迁早日到位,项目早日开工,尽早形成实物工程量。
二是要加快湘桂铁路、衡茶吉铁路、衡桂高速、衡岳高速、怀邵衡铁路、益娄衡高速及7条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建设进度。
三是要提前做好昆台高铁等未落地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的力度,全力做好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回收等重点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
四是要密切跟踪国债和中央、省预算内及专项资金的安排重点;加强银企合作,争取银行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五是要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的对接合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化政策引导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六是要着手开展“十二五”项目库的工作,争取让项目库中的部分成熟项目早日落地早日上马。
(二)着力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提高重点行业企业对经济的贡献
一是要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完成投资的企业早日开工,尽早形成产能。
加快推进富士康集团TMSBG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首期项目、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
二是要积极支持部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化解前进中的风险,增强其扩产增收的能力。
抓好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石油管生产线、共创光伏年产50兆瓦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玖龙纸业年产4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项目的上马。
三是要进一步拓展主导产业链条,加大钢管、化工、建材等领域下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四是要努力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加快调整工业园“产业同质”的不利局面,推进龙头企业建设配套产业园。
五是要加快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出几个百亿元增加值,千亿元产值的重点行业。
(三)着力促进消费,提升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要以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着眼于体制的完善,努力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要加快白沙、松茶、哲桥三大物流园区和云集空港、丁家桥水运、中电大件等物流中心建设,为衡阳经济发展提供物流保障。
三是要以“三年塑城”计划为依托,运用积极灵活的改革思路,打造具有现代气派的都市中心商业区,建设莲湖CBD、华新中央商务区、武广新城商务区、影视文化创意区、杨柳综合商务区,引导以中山路为骨架的传统商业区提质转型。
四是要加快引导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在衡阳落户,建设华新、酃湖等核心金融区,努力提升衡阳金融服务业的水平和档次。
五是要积极引导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房地产企业对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对能力。
(四)着力稳定物价,进一步改善民生。
一是要密切关注价格领域的新变化,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切实提高2011年价格风险的防范意识。
二是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增加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
三是要针对衡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劳务培训工作,推动衡阳外出务工人员转变为符合衡阳需求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四是要大力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城市、国有工矿、国有林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五是要继续落实“三年塑城”计划、“通畅衡阳”计划,切实改变城市面貌,提升衡阳形象,着力抓好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交通模范城市的各项工作。
六是要继续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强农村水利农田建设,加强交通、环保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民生改善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