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8072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docx

后金融危机时的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探讨

魏鹏

我国信用卡产业起步较晚,从2003年信用卡“元年”至今,经历了一个从迅猛发展到理性发展的过程和转变,我国信用卡发卡总量从2002年末的不到1000万张,提高到2009年末的18555.56万张,7年间增长了近19倍。

目前看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并未受到太大冲击。

但是与其他各类消费贷款相比,信用卡危机的产生一般会有3-5年的滞后期。

在此之前,始于2003年岁末的韩国信用卡危机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近年来发生的香港信用卡危机也未得到根本解决。

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笔者认为,国内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是什么原因最终导致了美国信用卡危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是什么,发展对策又有哪些,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

在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信用卡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并在以下方面受到影响:

一是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房屋抵押贷款中出现问题的信用卡持卡人由于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偿债能力相应下降,其信用卡违约或坏账率相应上升;二是随着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并向实体经济蔓延,经营困难的公司通过裁员减薪来减少成本开支,受其影响,即使没有抵押贷款的信用卡客户也会因为收入减少或失业造成信用卡还款困难;三是受次贷危机影响,由于周转资金短缺,更多的消费者可能从其他支付方式转向使用信用卡支付,导致透支额猛增。

而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987年,美国银行首次推出了信用卡资产证券,其机制是把其持有的不能随时变现的、流动性不高的信用卡应收账款整合为资产组合,出售给特定的信托机构,再由信托机构以该资产组合为担保发行资产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发卡机构借此可以提高收回应收账款,并通过应收账款的转移改善其资产负债表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影响信用卡证券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信用卡账户交易量,二是持卡人是否按时还款,三是信用卡坏账率的高低。

一旦持卡人收入下降,账务状况恶化,信用卡坏账率有可能会随之上升,那么以资产组合为担保所发行的资产证券将迅速贬值。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拓宽了发卡机构的融资渠道,通过转移资产提高了发卡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在信用卡账户出现违约的情况下,发卡机构还代投资人执行催缴和资产清收等职能,提高了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

此外,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提供的资金来源及资本杠杆作用,支持了信用卡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作为转移风险的有效工具,扩大了发卡机构的目标客户群。

但不能忽视的是,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信用卡拖欠率的不断上升及市场预期坏账率的不断增长,使得信用卡资产证券的发行量将不断下降,从而放大了发卡机构的业务风险。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展望

(一)经营形势分析

1.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持卡人消费信心增强。

据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整体回升向好。

初步测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

5月6日,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上升了19点,本轮调查达到108,较去年四季度上升4点,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0年宏观经济的复苏回暖,将有利于持卡人消费信心的进一步增。

中国银联联合新华社发布的2010年3月份“新华•银联中国银行卡消费信心指数”(BCCI)也显示,2010年3月份的BCCI为86.89,较去年同期上涨1.62,较2月份上涨0.26,同比和环比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并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月度新高。

2010年宏观经济的复苏回暖,将有利于持卡人消费信心的进一步增强。

5月6日,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过去12个月中上升了19点,本轮调查达到108,较去年四季度上升4点,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A。

(2)政府继续加大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

相关政策的陆续启动、落实、深化与效果的显现,将为信用卡业务的拓展提供更为理想的外部环境。

(3)信用卡犯罪打击力度加大,有利于用卡环境的净化与完善。

2.不利因素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长期失衡后的震荡结果,经济复苏将呈现出渐进、曲折、反复等特点,目前看来仍不能排除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

一旦经济形势出现反复,国内银行在信用卡核销政策没有发生松动的情况下,不良贷款余额将继续上升,风险加速积累。

(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竞争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一是城市商业银行将作为一股有力的新生力量,加入到产品创新与业务竞争中来。

二是外资银行继续进行业务铺垫,并将更多先进理念带入内地市场。

三是小额贷款公司、消费信贷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不断成长、壮大,将凭借灵活的运作方式和较低的费率,对现有信用卡格局形成一定威胁。

(2)竞争焦点逐渐转变。

从一味扩大发卡量向提高信用卡消费额和透支规模转变,推动各项效益类指标的不断增长。

(3)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成为各行争夺市场份额最为重要的手段。

银行将通过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入研究,结合发展的最新潮流,打造和巩固信用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4)银行开始更多借助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后台运行整体能力,以综合优势打造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实力。

2.加快调整经营模式

在经历了信用卡“跑马圈地”的高速扩张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各行资产质量和透支规模都呈下降趋势,伪卡、欺诈、套现案件大幅增加,加大了各行风险管理的难度。

2009年,各行均加快了经营模式调整的步伐,加快推进转型策略,重新审视营销、发卡、用卡安全等环节的流程,审慎考虑对风险较大市场的拓展方式。

通过拓展中高端市场,提高中高端客户的渗透规模。

3.经营形式或将出现突破

从银行角度看,成立信用卡公司可拓展更多融资渠道,通过资产证券化甚至上市可获得更多低成本的资金,通过独立运作还可建立一套适合信用卡发卡的客户终端系统。

目前,民生银行成立信用卡公司、交行和汇丰银行建立合资信用卡公司等在内的申请均未获得银监会的批复。

但是随着国内信用卡产业的不断发展,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措施的不断加强,在充分考虑行业风险控制、监管职责划分、资本金标准设定等关键问题后,信用卡公司获准开业仍存在较大可能性。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对策

(一)市场拓展注重业务创新,在转型中谋发展,与银行内部、集团内部联动,进行协同作战

在市场拓展策略上,各银行不妨采用张驰有度的经营策略,从业务创新上寻找突破口。

在经历了连年的资源投入与规模扩张后,效益提升成为信用卡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信用卡传统的三大收益来源(循环利息、商户回佣、年费)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收益有限。

为将信用卡业务打造成为收益增长的新亮点,须加快构建新的消费平台,大力发展分期付款业务,着手探索部分新兴资产业务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扩大收益来源。

新兴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卡外借贷、余额偿还、循环利息合理浮动等(见表1)。

这些资产业务一是能够增加相关收入,二是有利于银行为优质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更好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三是有利于信用卡业务与零售业务的融合发展。

表1:

部分新兴资产业务介绍

定义

业务操作

卡外借贷

将信用卡额度转为一般性贷款,在本质上属于个人信用小额贷款。

客户申请成功后,银行会把信用卡额度内的资金转入持卡人的借记卡账户,不收1%的取现手续费和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每月的还款额及手续费将会在持卡人的信用卡账单中出现。

此业务一年期年化费率约为7%~9%,低于信用卡18%的循环信用利率。

余额代偿

在获得较低利率的情况下以A银行信用卡偿还B银行信用卡账款。

此笔转账还款转为持卡人在该银行信用卡内6个月的免息分期付款,同时一次性收取持卡人2%的服务费。

循环利息浮动

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采取差别利率:

对诚信客户降低利率,对劣质客户提高利率。

信用卡利率因人而异可以使发卡银行充分利用价格差异化策略对客户进行“精耕细作”,动态调整则意味着银行可以通过信用评级等系统模型,设置持卡人适用的利率,这有助于持卡人忠诚度的培养,也可大大降低信用卡风险。

后金融危机时代,针对信用卡业务扩张中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部分银行开始积极推动转型,通过提高客户准入质量、优化整体客户群结构、调整信用卡授信政策、加大存量优质客户群营销力度、提高征信审查广度与深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信用卡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协同作战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从商业银行内部看,信用卡与个金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机构业务、消费信贷业务联动发展的不断强化是大的发展趋势。

与个金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在财富管理、信用卡消费、个人理财等方面共享客户信息,一手抓现有客户升级,一手抓私人银行、财富客户的联合营销,通过提高交叉销售能力,提升中高端客户白金卡的渗透水平。

与机构业务联动,加大对政府机构、军队的公务用卡和寿险、财险、证券等行业的商务卡营销力度。

从金融集团角度看,商业银行已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金融集团其他成员的优势,在信用卡领域加强集团内部联动,为信用卡业务打造创新亮点,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采取“主动防守”的整体风险战略,逐步构建客户分层管理体系,细化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建设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和完善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对策。

从发卡、用卡、资产保全到风险监控的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

1.搭建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动态完善风险政策和规章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建立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提高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

二是积极适应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变化,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识别和评估风险点,在坚持风险可控和健全配套管理措施的前提下,根据业务快速发展变化的特点,动态调整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制度、规范和流程。

2.采取“主动防守”的整体风险战略,全面防范信用风险、套现风险和欺诈风险

(1)信用风险防范。

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质量管理。

一是积极调整客户群结构,加大优质客户引入力度。

二是加强质量指标风险弹性管理,围绕资产质量标准净值设置合理的浮动范围,强化风险资源优化作用,使风险和效益更加匹配。

三是创新清收手段,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积极探索和尝试利用信用卡资产证券化、打包出售等方式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通过合理配置催收资源,强化催收环节回款能力,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风险防范能力。

③重视信用风险,发挥征信管理作用。

(2)套现风险防范。

①加大对业务的监管力度,规范客户用卡行为。

一是各行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申请人的审查,建立信用卡网上支付预警机制。

二是在申领信用卡过程中,通过签署法律文书的形式,增强对客户的法律约束,有效引导客户正确使用信用卡。

三是采取多角度综合治理方案,遏制信用卡套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②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管理,规范POS机具的使用。

③进一步完善有关信用卡套现的法律法规。

“两高”于2009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于同年12月16日起立即施行,并将信用卡套现和单位的不法行为正式纳入犯罪。

《解释》对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发卡银行的合法权益起到积极作用。

但从银行角度来看,《解释》未明确提出信用卡套现的概念,未指出套现渠道包括网上支付、邮购等方式,未对套现行为予以详细解释,且对于持卡人的套现行为界定有含糊之处,使套现有空可钻。

此外,对持卡人、商户共同参与的套现行为仍然存在着认定困难、处罚不一的问题。

(3)欺诈风险防范。

①严把受理审核关,增强对欺诈申请的识别能力。

一是严格控制和审核申请件,特别是非正常渠道申请件。

二是在审批过程中,运用各种征信手段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查,核实申请人身份和申请资料的真实性,信用卡征信审核人员面对不法分子不断翻新的欺诈手法要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②尽快建立信用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

一是各银行应加强与中国银联和公安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建立和完善社会及行业间防范信用卡风险的联防机制,搭建行业之间客户信用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和交换风险预警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是建立和强化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理赔合同、提取信用卡风险准备金等形式,转移无法核销的呆坏账损失,弥补部分由于各类欺诈风险而形成的资金损失。

(三)部分信用卡后台业务外包已驶向快车道,产业价值链的调整,将促使信用卡外包经营进入整合阶段

目前,各银行将信用卡专业中的非核心业务外包,以求降低营运成本。

同时,银行将继续从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上扩大外包项目和范围。

根据价值链优化理论,随着业务环节被分解出来,价值链的整合将驶入快车道,通过与优秀的外包商建立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获得外包所带来的好处,以实现银行与外包商之间的双赢。

作者单位: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

责任编辑:

欧阳曦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