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79406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docx

第8章石油炼制分解

第8章石油炼制

8.1石油的组成

由于地质构造、原油产生的条件和年代不同,世界各地所产原油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的相差很大,有的却很相似,即使是同一地区的原油,有的在组成和性质上也很不相同。

组成原油的主要化学元素有:

碳、氢、硫、氮、氧以及微量金属元素,各元素的含量如表8-1:

表8-1组成石油的主要化学元素及含量

元素

镍、钒、钠等

含量(质量分数)/%

83~87

11~14

0.04~6

0.1~1.5

0.01~0.5

0.005~0.02

由碳氢化合物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硫、氮、氧及微量元素总共不超过5%,这些元素主要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于石油中。

通常,含有硫、氮、氧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表8-2列出了我国部分原油的碳氢元素及硫氮含量。

表8-2我国部分原油的碳、氢、硫及氮含量

化学元素

原油产地

C(质量分数)/%

H(质量分数)/%

S(质量分数)/%

N(质量分数)/%

大庆

胜利

孤岛

新疆

大港

85.87

86.26

85.12

86.13

85.67

13.73

12.20

11.61

13.30

13.40

0.01

0.80

2.09

0.05

0.12

0.16

0.41

0.43

0.13

0.23

8.1.1石油的烃类组成

从以上的元素组成可知,石油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它包括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烃类和碳、氢两种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非烃类。

这些烃类和非烃类的结构和含量决定了石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天然石油中的烃类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一般不含有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只有在石油的二次加工产物中和利用油页岩制得的人造石油(页岩油)中含有不同数量烯烃。

石油及其馏分中烃类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如表8-3中

表8-3石油及其馏分中烃类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烃类类型

结构

特征

分布规律

烷烃

正构烷烃(含量高)

C1~C4为气态烃

C5~C15为液态烃

C16以上为固态烃

C1~C4是天然气和炼厂气的主要成分;

C5~C11存在于汽油馏分(≤200℃)中;

C11~C16存在于煤油馏分(200~300℃)中;

C16以上的多以溶解状态存在于石油中,当温度降低时,有结晶析出,这种固体烃类为蜡。

异构烷烃(含量低,且带有两、三个甲基的多)

环烷烃(只有五元、六元环)

环戊烷系(五碳环)

单环、双环、三环及多环,以并联方式为主

汽油馏分中主要是单环环烷烃(重汽油馏分中有少量的双环环烷烃);

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单环、双环及三环环烷烃,且单环环烷烃具有更长的侧链或更多的侧链数;

高沸点馏分中则包括了单环、双环、三环及多于三环的环烷烃。

环己烷系(六碳环)

芳环

单环芳烃

烷基芳烃

汽油馏分中主要含有单环芳烃;

煤油、柴油及润滑油馏分中,不仅含有单环芳烃,还含有双环及三环芳烃;

高沸点馏分及残渣油中,除了含有单环、双环芳烃外,还含有三环芳烃及多环芳烃。

双环芳烃

并联多(萘系)、串联少

三环稠合芳烃

菲系多于蒽系

四环稠合芳烃

蒎系等

8.1.2石油的非烃类组成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是指除C、H两种主要元素外,还含有硫或氮或氧,亦或金属原子(主要是钒和镍)的一大类化合物。

石油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不多,但含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却不少,有时可达石油重量的30%。

其中又主要是含硫、氮、氧的化合物。

1.含硫化合物

硫是碳和氢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元素,含硫的化合物也最为多见。

目前石油中已鉴定出的含硫化合物将近100种,多呈硫醇、硫醚、硫化物(H2S)和噻吩(以含硫的杂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重质石油中含量较为丰富)。

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较为少见,平均含量小于0.1%。

目前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含氮化合物有30多种,主要是以含氮杂环化合物形式存在。

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为碱性化合物,有吡啶、喹啉、异喹啉、吖啶及卟啉、吲哚、咔唑及其同系物,其中以含钒和镍的金属卟啉化合物最为重要。

另外一种是中性化合物。

原油中的卟啉化合物首先是由特雷勃斯(C.Treibs,1934)发现的,卟啉化合物包括初卟啉和脱氧玫红初卟啉,特雷勃斯还提出石油中的卟啉是由植物的叶绿素和动物氯化血红素转化来的。

这个发现为石油有机成因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对卟啉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并发现了多种类型。

卟啉是以四个吡咯核为基本结构,由甲川桥联结的含氮化合物,又称器族化合物。

在石油中卟啉常与钒、镍等金属元素形成络合物,因而又称为有机金属化(络)合物,其基本结构与叶绿素结构极为相似。

但是,并不是所有原油中都含有卟啉,有相当一部分原油中不含或仅含少量。

一般中、新生代地层中形成的原油含卟啉较多,而古生代地层中含量甚低或不含,这可能与卟啉的稳定性差有关。

在高温(>250℃)或氧化条件下,卟啉将发生开环裂解而破坏。

此外,原油中的卟啉类型还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已鉴定出50多种,包括有机酸、酚和酮类化合物。

其中主要是与酸官能团-COOH有关的有机酸,有C1-24的脂肪酸,C5-10的环烷酸,C10-15的类异戊二烯酸。

石油中的有机酸和酚(酸性)统称石油酸,其中以环烷酸最多,占石油酸的95%,主要是五元酸和六元酸。

几乎所有石油中都含有环烷酸,但含量变化较大,在0.03-1.9%之间。

环烷酸易与碱金属作用生成环烷酸盐,环烷酸盐又特别易溶于水。

因此地下水中环烷酸盐的存在是找油的标志之一。

8.1.3石油的馏分组成

我们都知道原油的成分是很复杂的,至今都不是很清楚到底含有多少种化合物,而且所含的成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也很宽,小到几十,大到几百几千。

一种单纯的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的沸点是一个定值,譬如纯净的水在101.3kPa下的沸点是100℃。

而原油作为一个混合物,它的沸点显然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定值,而是在一个很宽的范围,从室温起一直到800℃以上。

对于石油这样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假如全部放在锅炉里当做燃料烧掉,那太不妥当了。

在100多年前,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就尖锐地指出:

“烧石油就等于烧钞票”。

加工石油的关键工序—蒸馏(分馏)如图8-1所示,就是把原油加热使之温度逐渐升高时,原油中所含成分就会按照沸点的由低到高,即按照分子的大小从小到大排着队变成气体。

随后再把它们冷凝成液体从蒸馏塔里流出来,这样就可以按照沸点高低把原油“切割”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馏分,如表8-4所示。

图8-1石油分馏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馏分并不是石油产品,石油产品必须满足油品规格的要求。

通常馏分油要经过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真正的石油产品。

此外,同一沸点范围的馏分也可以因目的不同而加工成不同产品。

表8-4各种石油馏分名称及沸点范围

馏分名称

沸点范围/℃

用途

馏分名称

沸点范围/℃

用途

石油醚

<95

溶剂、化工原料

轻柴油

180~300

高速柴油机油

轻汽油

30~180

溶剂、航空汽油

柴油

190~350

柴油机油

汽油(或称轻油、石油脑馏分)

初馏点至205

二次加工和化工原料、汽油调和组分

煤、柴油(或称常压瓦斯油)

200~350

裂化原料

车用汽油

205左右

车用油

减压馏分(或称润滑油、减压瓦斯油)

350~500

裂化等原料、化工和医用品原料

重汽油

120~240

车用油

航空煤油(即喷气机燃料)

150~280

喷气机油

常压重油

>350

燃料、裂化等原料

灯用煤油

180~300

照明油

减压渣油

>500

焦化等原料、燃料

润滑油

270~300

润滑油脂

重质燃料油

>500

锅炉和重型机械燃料

8.2石油的性质

石油及产品的物理性质,是生产和科研中评定油品质量和控制加工过程的主要指标。

在加工一种原料之前,首先要测定它的各种物理性质,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

8.2.1石油的颜色

石油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

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

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

8.2.2石油的臭味

石油的臭味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

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过1%。

8.2.3石油的密度

石油密度是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

石油相对密度(一般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API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

API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关系式为:

API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API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API度为10。

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

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

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

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0.92g/cm3),重质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

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庆(多在0.8601g/cm3)、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轻质原油;胜利(多数在0.8873g/cm3左右)、辽河(0.881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中质原油;胜利孤岛(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辽河高升(0.9609g/cm3)、新疆乌尔禾(0.9609g/cm3)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

8.2.4石油的粘度

石油黏度是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Pa·s表示。

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据粘度大小,原油可划分为常规油(<100mPa·s),稠油(≥100~<10000mPa·s),特稠油(≥10000~50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50000mPa·s)四类。

由于测定绝对粘度较烦杂,在研究中常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指液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比。

我国原油粘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庆白垩系原油(50℃)粘度在19~22mPa·s,任丘震旦亚界原油(50℃)为53~84mPa·s,胜利孤岛原油(50℃)为103~6451mPa·s。

8.2.5石油的荧光反应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作为野外工作时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的重要标志。

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

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

8.2.6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

偏转度一般小于1°。

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

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

8.2.7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

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等。

8.2.8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是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

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

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

石油含蜡量是指原油中含石蜡的百分数。

石蜡在其熔点温度(37~76℃)时溶于石油中,一旦低于熔点温度,原油中就出现石蜡结晶。

我国主要油田所产原油的含蜡量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

大庆萨尔图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岗油田为42%~52%,江汉王场油田为2.8%~11.4%,克拉玛依油田仅7%左右。

含蜡量高的原油凝固点也高。

8.2.9石油的燃烧特性

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随温度而异,表现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差异。

“闪点”指石油在容器内受热,容器口遇火则发生闪火但随之又熄灭时的温度。

“燃点”指受热继续升高,遇火不但出现闪火而且引起了燃烧的温度。

“自燃点”指原油在受热已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即便不接触火种也出现自燃现象的温度。

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水(沸点为100℃)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

其闪点随具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异。

沸点越高,闪点也高。

如石油产品中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润滑油要达到300℃左右。

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成品油,自燃点降低,如汽油自燃点为415~530℃,裂化残渣油自燃点约270℃,石油沥青则降至230~240℃。

石油作为一种混合物,其闪点在-20~100℃之间,而自燃点则为380~530℃之间。

8.3石油的主要产品及分类方法

8.3.1石油的主要产品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石油燃料;润滑油和润滑脂;石蜡、沥青和石油焦;溶剂与石油化工原料产品等,其中,各种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和润滑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1.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

按其用途和适用范围可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即汽油发动机燃料)

这类油品在石油燃料中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如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气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90、93、97或更高。

汽油的辛烷值越大,其抗爆震燃烧性能越好。

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等燃料。

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MTBE抗爆剂),能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改善汽油的使用和储存性能。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

此类油品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如航空煤油。

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品要求发热量大,在-50℃不出现固体结晶。

普通煤油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即柴油发动机燃料)

这类油品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等。

轻柴油适用于1000r/mi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的燃料,重柴油适用于1000r/min以下的中低速柴油机的燃料。

一般加油站所销售的柴油均为轻柴油,如5号、0号、-20号柴油等,分别表示其凝固点不高于5℃、0℃、-20℃。

柴油发动机由于具有热效率高、耗油低及燃料火灾危险性小等特点广泛用于汽车、舰艇、拖拉机、坦克等大型航运设备中。

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

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越好和流动性好,柴油的燃烧性能主要是以十六烷值来表示的。

十六烷值越高,柴油的燃烧性能越好,但是其凝固点也越高。

大庆原油提炼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

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4)液化石油气燃料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它主要作为家庭、汽车燃料。

(5)锅炉燃料

这类产品可用作锅炉、加热炉、重型机械(如船舶锅炉等)、冶金炉及其他工业炉的燃料。

商品燃料油用黏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2.润滑油和润滑脂

从石油提炼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油品产量的95%以上。

润滑油和润滑脂被用来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保护机件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节省动力,除此之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

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合计占40%。

商品润滑油按黏度分级,负荷大、速度低的机械用高粘度油,反之用低粘度油。

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3.石蜡、沥青和石油焦

此类产品是生产燃料和润滑油时进一步加工得来的,其产量约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几。

石蜡是从石油、页岩油或其他沥青矿物油的某些馏出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烃类混合物,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物,具有相当明显的晶体结构。

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药用、食品及蜡制品,也可作为化工原料生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焦是一种黑色或暗灰色的固体焦炭,是各种渣油、沥青或重油在高温下(400~500℃)分解、缩合、焦化后得到的特有产品,主要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作电极、或作燃料。

4.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

溶剂多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行业等,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而石油化工产品则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间体。

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也可作为原料或化工原料。

常压下的气态原料主要制乙烯、丙烯、合成氨、氢气、乙炔、炭黑。

液态原料(液化石油气、轻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经裂解可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乙炔除外),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础。

炼厂气还是苯,甲苯、混合二甲苯(即“三苯”)等重要芳香烃的提供者。

8.3.2原油的分类方法

世界上各地所产原油,由于地质构造、生油条件和生油年代的差异,其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有的有很大的不同,而有的又很相似。

对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原油,其开采、输送和加工方案也可类似,这样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根据原油的组成和物理特征进行分类,对于原油的储存、输送、加工和销售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如何对原油分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但至今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分类方法。

本节介绍较广泛采用的化学分类法和工业分类法。

1.化学分类法

原油的化学分类以原油的化学组成为基础,通常采用原油某几个与化学组成有直接关系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依据。

最常用的有特性因数分类法和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1)特性因数分类法

多年来,人们欲寻找一个简单的物性指标来表示原油或油品的化学组成特性。

特性因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个特性参数。

在各族烃类性质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各族烃类的沸点和相对密度同化学组成有一定关系。

由沸点T(取绝对温标)和相对密度计算得到的表示化学组成的参数,称为特性因数K。

特性因数K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

当沸点相近时,烷烃的K值最大,环烷烃的次之,芳香烃的最小,因此,可大体按照其特性因数K值将原油分为石蜡基、中间基和环烷基,具体来说:

K>12.1为石蜡基原油;K=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10.5~11.5为环烷基原油。

特性因数K对于了解石油的分类、化学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及与其他一些物性一起确定油品的另一些物性是十分有用的。

但这种分类方法不如下面介绍的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分得细,并且其中的平均沸点对于原油很难准确求得,目前很少用于原油的的分类。

(2)关键馏分特性分类法:

这是美国矿务局在1935年提出的一种方法,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用得最普遍,已被我国采用。

此法是以原油中具有特定馏程的轻、重两个馏分的相对密度为依据进行分类的,能较好地反映原油中轻、重组分的特性。

其中的轻馏分称为轻关键馏分(或第一关键馏分),是常压下原油在250~275℃馏出的组分;而重馏分称为重关键馏分(或第二关键馏分),它是在5.33kPa(40mmHg)残压下蒸馏出来的275~300℃馏分。

因我国大部分原油偏重,为避免高温裂化,而改为取在较低残压即1.33kPa(10mmHg)下蒸馏出来的240~265℃馏分为第二关键馏分。

这两种条件下蒸馏出的馏分沸程,换算到常压下是相同的,均为395~425℃馏分,然后分别测定这两个关键馏分的密度,并对照分类标准,确定这两个关键馏分的属性,最后确定原油的类别。

关键馏分分类标准表8-5。

 

表8-5石油的关键馏分及分类标准

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d

<0.8210

相对密度指数>40

(K>11.9)

d

=0.8210~0.8562

相对密度指数=33~40

(K=11.5~11.9)

d

>0.8562

相对密度指数<33

(K<11.5)

第二关键馏分

d

<0.8723

相对密度数>30

(K>12.2)

d

=0.8723~0.93605

相对密度指数=20~30

(K=11.5~12.2)

d

>0.9305

相对密度指数<20

(K<11.5)

注:

d

为20oC的油品密度与4oC水的密度之比。

由于关键轻、重馏分的基属不一定相同,组合起来可以得到九种可能的类别,但因实际上不存在石蜡-环烷基和环烷-石蜡基原油,所以只有下表所示的七类不同基属的原油。

这种分类可大体反映原油化学组成的类型。

表8-6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序号

轻油部分的类别

重油部分的类别

原油类别

1

石蜡基

石蜡基

石蜡基

2

石蜡基

中间基

石蜡-中间基

3

中间基

石蜡基

中间-石蜡基

4

中间基

中间基

中间基

5

中间基

环烷基

中间-环烷基

6

环烷基

中间基

环烷-中间基

7

环烷基

环烷基

环烷基

2.工业分类法

工业分类法又称商品分类法,他是按原油的某一种性质进行分类的,是化学分类的补充,在国际石油市场广泛采用。

(1)按相对密度分类

原油的相对密度对其开采、储运和加工成本的影响很大,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原油按质论价,相对密度是反映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计价标准是按API度分类和含硫量分类。

API度分类标准见表8-7。

(2)按硫含量分类

由于原油的硫含量对原油的炼制加工及应用有不利的影响,所以需按硫含量的大小对原油进行分类。

一般把硫的质量百分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