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5730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docx

产品设计评审的管理办法doc

序号

版本

修订内容

修订日期

修订人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会签

部门

品管部

生产部

技术相关部门

采购部

分发

部门

品管部

技术中心

生产部

技术相关部门

制定

部门

技术中心

1

目的

为规范产品的设计评审、验证,确保设计输出满足相应阶段设计输入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范围

适用于产品的全新项目、改进项目、研究项目,自立项后的设计开发至批产前的全过程阶段的评审管理。

3职责

3.1技术中心开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负责完成设计和组织样机制作,针对不同阶段评审的内容要求,在评审会前完成评审会议所需的书面材料(包括《评审检查表》),并提交至技术管理部审查,审查通过后,负责组织评审会、编制评审报告。

3.2技术管理部:

负责审查评审资料完整性以及监督评审流程的合规性。

3.3品管部:

负责样机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负责产品相关项目评审意见的反馈。

3.4技术中心工艺工程师:

负责完成工装准备、工艺文件的编制,在评审会前完成评审会所需的书面材料;负责项目评审项目意见的反馈。

3.5生产部:

负责完成小批试制和生产及生产验证的评审反馈。

3.6采购部:

负责协助项目组在评审中部件的不符合项整改中与供应商联系,并及时送样。

3.7评审成员:

评价项目各阶段‘输出’是否满足、符合设计输入、设计任务书、设计目标的要求;评价前期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整改闭环;参照评审主题项目,评价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负责将评审意见和问题,填写于评审记录表中,反馈评审组织者。

4管理内容

4.1产品开发项目分类:

4.1.1全新项目:

根据市场信息、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确定开发的全新产品。

4.1.2改进项目:

根据市场变化,在成熟产品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产品。

4.1.3研究项目:

指针对某个问题或某项新技术而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它主要以解决问题和开发新技术为目的。

4.2评审委员

4.2.1组成

各阶段评审参与人员,根据实际产品开发情况而定。

原则上评审会人员须包含技术部门主管参加,其他评审成员根据产品评审阶段,召集相关部门人员参与。

详见《评审检查表附表及各阶段评审输入输出索引》。

4.2.2评审通过与不通过的基本原则:

a)电器安全不合格的不能通过评审。

b)实测性能数据未达到内控要求的不能通过评审。

c)其它不合格项能否通过评审,需评审委员会决定。

4.3全新项目评审规定

4.3.1全新项目评审分下述四个阶段:

方案设计评审;

样机试制评审;

小批试制评审;

中批(转量产)试产评审。

4.3.2方案设计评审流程为:

a)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完成编制《设计任务书》,完成相关定性设计和基础实验。

技术中心(工艺)完成编制《新产品加工装配工艺性分析说明》。

b)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填写评审申请表,组织方案设计评审会。

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及人员,并按期组织评审会议。

c)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成员分别就各专业方案、测试方案做介绍。

d)评审委员评价项目在技术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e)评审会议需决定是否进入样机试制阶段。

f)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方案评审报告》,提交批准后发布,进入样机试制阶段。

4.3.3样机试制评审流程为:

a)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完成技术参数的确定、绘制图纸、编制明细表等技术文件;同时完成样机试制。

品管部按照《测试评价方案》完成试制样机检查和测试。

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样机试制不符合项汇总表》、《样机试制不符合项整改确认表》。

b)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填写评审申请表,组织样机试制评审。

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及人员,并按期组织评审会议。

c)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讲解《样机阶段小结报告》、《样机试制不符合项整改确认表》,介绍图纸、明细表的完成情况以及外协件的送样确认情况。

技术中心(工艺)介绍工装准备、工艺文件编制的情况。

品管部反馈样机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检验情况。

d)评审委员综合评价产品性能与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设计任务书的符合性。

e)评审会议需决定是否可进入下一阶段(小批试制阶段)。

f)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样机试制评审报告》,提交批准后发布。

进入小批试制阶段。

如评审遗留问题需整改关闭,按要求执行。

4.3.4小批试制评审流程

a)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完成输出小批试制《试制试产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

b)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提报项目评审申请,报主管审核后,组织小批试制评审。

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及人员,并按期组织评审会议。

c)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讲解《批试制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说明图纸、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及完成情况。

品管部说明产品生产过程中检验情况,提出生产中发现的问题。

技术中心(工艺)讲解工艺验证情况,说明工艺验证形成的文件。

d)评审委员对《小批试制不符合项整改确认表》进行审查,查看不符合项目整改情况及问题遗留点,并作出判定处理决定,确定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评审委员综合评价产品在设计、工艺、制造方面的符合性。

e)评审会议需决定是否进入中批(转量产)试产阶段。

f)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输出小批试制《阶段评审报告》,提交批准后发布。

如有评审遗留问题需整改关闭,按评审会要求执行。

4.3.5中批(转量产)试产评审流程

a)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完成输出中批试产《试制试产不符合项汇总表、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品管部按照《测试评价方案》完成中批试产的抽样测试,并完成相应测试报告。

b)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填写评审申请表,组织中批试产评审会。

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及人员,并按期组织评审会议。

c)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讲解中批试产《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

项目负责人(或测试负责人)讲解《测试报告》。

品管负责说明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产品检验情况。

技术中心(工艺)讲解生产工艺情况。

生产部讲解生产操作情况。

d)评审委员对中批试产《试制试产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问题进行审查,查看不符合项目整改情况及问题遗留点,并作出判定处理决定,确定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e)评审会议需决定是否进入量产阶段。

f)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转量产鉴定的《阶段评审报告》,提交批准后发布,如有评审遗留问题需整改关闭,按要求执行。

4.4改进项目评审规定

4.4.1改进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进行包括的评审阶段,原则必须包括小批试制阶段的评审,评审流程与全新项目的小批试制评审流程相同。

4.4.2改进项目有部分项目可以采用文件评审的方式进行。

对适用于性能、外观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订单项目和部分改型项目,评审活动可以不进行现场评审方式,可以会议文件评审的方式进行。

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填写《评审报告》,要求简述主要改动项,主要技术参数等,并附上《测试报告》、《试制试产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

由技术部门(开发)、技术中心(工艺)、品管部的部长会签,技术中心主任批准。

4.4.3特殊情况下,改进项目也需经过方案评审和样机试制阶段评审、中批试制阶段评审,评审流程与全新项目的流程相同。

4.5研究项目评审规定

研究项目的评审验证确认工作与全新项目的方案设计评审相似,流程如下:

4.5.1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完成定性设计和基础实验,进行内部总结,编制《阶段小结报告》。

4.5.2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填写评审申请表(注明是研究项目),组织评审会。

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部门及人员,并按期组织评审会议。

4.5.3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分别就各专业方案进行介绍。

4.5.4评审委员评价项目在技术方面的可操作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4.5.5评审会议需决定是否运用研究结果。

4.5.6技术部门(开发)项目组编制研究项目《评审报告》,提交批准后发布。

4.6评审要求:

4.6.1技术设计开发阶段的技术资料、方案评审,可由技术部门进行评审。

4.6.2阶段评审,根据对应阶段,评审对应项目。

如样机试制阶段的评审由项目开发人组织,评审内容包括:

外观、结构尺寸、性能指标、功能实现、工艺流程、加工制造工艺、检验方案要求、包装方案等(详见附件《评审检查表附表及各阶段评审输入输出索引》)。

4.6.3各部门参照评审项目中对应要求检查评审是否达到要求,并将评审结果填写于《评审检查表》、评审记录表中,由项目开发人结合评审检查表信息,输出阶段评审报告。

4.6.4阶段评审顺序:

方案设计评审→样机试制评审→小批试制评审→中批(转量产)试产评审。

不同开发项目根据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及实际需求,选择评审阶段。

原则上需包含方案设计评审和样机试制评审。

4.6.5样机/小批/中批试制评审前,项目开发部门需编制输出《评审检查表》,以作评审会上评审参考检查。

4.7评审资料的归档

技术部门产品开发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负责对产品评审各阶段资料的搜集和保存,并负责在产品开发项目结项后对电子档资料整理固化,汇总后提交至文员处归档管理。

4.8评审说明

4.8.1评审时,对照设计开发的策划方案或目标进行评审;具体评审项目可参照评审检查指引表,作为评审参照。

4.8.2评审时,对评审是否进入下阶段工作的,如有争议性且产品有质量风险或隐患的,暂停进入下一阶段;其他非质量风险问题,由项目负责人与评审委员沟通,根据输入输出沟通决定是否进入下一阶段。

4.8.3为节约评审效率,评审时,不讨论与对应评审主题项目或产品无关的问题。

4.8.4为推进无纸化办公,除需手动填写信息记录的,其他输入输出记录或报告等,均可用电子档。

4.8.5各阶段的评审参加人员和评审输入、输出,参加附件《评审检查表附表及各阶段评审输入输出索引》

4.8.6评审流程:

各阶段评审输入准备----技术管理部审核-----组织评审、实施评审-------输出评审意见报告

评审管理流程

5相关文件

《新产品开发管理规定》

附件:

《评审检查表附表及各阶段评审输入输出索引》

6记录

项目评审申请表

阶段评审报告

批试制不符合项汇总、整改确认及总结报告

评审记录表

 

赠送以下资料

 

《管理的实践》读后感

  德鲁克说: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提出了三个经典的问题: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

这三个问题经过改编完全可以应用于现在的我们:

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将是什么?

我们学习的究竟应该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往往在于其超强的预见性.多年之后依然闪耀者夺目的思想光辉,熠熠发光,为处在黑暗中的人们知音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在于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够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大事记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长存.

  德鲁克先生《管理的实践》已面世半个多世纪了,在这五十多年中,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

但能禁得住时间考验的的书籍还是《管理的实践》一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

  终于读完了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仿佛自己游荡在上个世纪中期的企业中。

这本书构筑了完整的“对人的管理”思想。

如:

1、人是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富潜力的资源。

德鲁克认为“人的资源——整个的人,是自然赋予的所有资源中最丰富、最有才能,最有潜力的资源。

”这是因为在企业可以得到的所有资源中,认识“唯一能够增长和发展的资源”,亦即“人要贡献出什么必须由他自己决定”,只要他们愿意进行“有目标的、集中和联合的努力”,就可以“产生出真正完整的东西来”。

2、必须对人进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潜力。

德鲁克明确的提出“利润并不是企业活动的目的,利润不应该成为企业决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据,他只是对企业是否起作用的一种测验”,他说道:

“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

”因此,“经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是把他的资源——首先是人的资源中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发挥出来。

那么我认为,真正诠释管理的意义就要将人的机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3、是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

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员工的绩效,那就死定了!

那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方式已经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员工的感受。

同样的工作,在行政的约束下与在自动自发的工作结果虽然是都完成任务了,但完成的综合效果完全不同。

只注重绩效的话,那会留不住优秀人才。

因此,要想将公司管理的有声有色,必须关注职工的感受,经常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管理的实践》一书,系统的论述了企业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

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

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

企业通过不断的创新满足顾客的需求。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专业和科学,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

管理本质上是一句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

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是业绩和成就。

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

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的授权,而是来自于所承担的责任。

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维度在于时间。

  正确的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

但员工对组织的要企业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总结为,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

“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

”因此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

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间取得平衡。

管理是一种稀缺的资源。

  一本优秀的著作哇不尽的宝藏,可以陪伴人的终生。

有所得在于能够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在于发现自己的误解与错误,在于能够明确自己未来道路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