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169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8 大小:79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8页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8页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8页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8页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2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cebb714b8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6.docx

低压电气装置设计安装和检验

第一章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效应

当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时电位差使电流流经人体,称之为电接触。

视电流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它对人体有不同的效应。

电流小时于人体无害,如用于诊断和治病的某些医疗电气设备,接触人体时,通过微量电流还对人体有益,这种电接触被称作微电接触。

如通过人体的电流较大,持续时间过长,则可使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这种电接触被称作电击。

电击危及人身,因此电专业人员应了解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才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第一节几个有关电气安全的电流效应阈值

IEC60479《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效应》标准根据测试结果规定电压不大于1000V,频率不大于l00Hz的交流电流通过人体时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效应阈值:

感觉阈值——人体能感觉出的最小电流值,一般为0.5mA,此值与电流通过的持续时间长短无关。

摆脱阈值——当人用手持握带电导体时,如流过手掌的电流超过此值,手掌肌肉的反应将是不依人意地紧握带电导体而不是摆脱带电导体,从而使电流得以持续通过人体。

导致此效应的最小电流称作摆脱阈值,此值因人而异,IEC取其平均值为10mA。

如不能摆脱带电导体,在较大电流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将遭受伤害甚至死亡。

人体其他部位接触带电导体时可瞬即摆脱带电导体,不存在电击致死的危险,但可能引起二次伤害.例如因电击自高处坠地而招致伤亡。

心室纤维性颤动阈值——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值(以下简称心室纤颤)。

此阈值与通电时间长短有关,也与人体条件、心脏功能状况、电流在人体内通过的路径等有关,但与人的性别、肤色、种族无关。

IEC60479标准测试得出的导致心室纤颤的15至100Hz交流电流Ib与通电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1-1曲线c所示。

图中各区域的含义:

①区——直线a左侧的区域,通常无感觉;

②区——直线a与折线b之间的区域,有电的感觉,但无病理反应;

③区——折线b至曲线c之间的区域,通常无器官损伤,可能出现肌肉收缩、呼吸困难、心房纤颤、无心室纤颤的短暂心脏停跳,此等病理反应随电流和时间的增大而加剧;

④区——曲线c右侧的区域,除出现③区的病理反应外,还出现导致死亡的心室纤颤以及心脏停跳、呼吸停让、严重烧伤等反应,它随电流和时间的增大而加剧。

从图1-1可知,如电击电流和其持续时间在④区内,人体就有死亡危险。

但在制定电气安全措施时,尚需为其他一些外界影响条件留出一些裕量,通常以③区内离曲线c一段距离的曲线L作为人体是否安全的界限,如图1-1所示。

从曲线L可知,只要Ib小于30mA,人体就不致因发生心室纤颤而电击致死。

据此国际上将防电击的高灵敏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以下简称RCD)的额定动作电流值取为30mA。

第二节不同潮湿环境条件下的不同接触电压限制

电流Ib因施加于人体阻抗Zt上的接触电压而产生。

接触电压越大,Ib也越大。

在设计电气装置时计算Ib很困难,而计算接触电压比较方便。

为此IEC又提出在干燥和潮湿环境条件下相应的预期接触电压Ut—时间曲线L1和L2,如图1-2所示。

应该说明,图1-2曲线L1和L2非自图1-1曲线L按欧姆定理推算求得,因人体阻抗是随接触电压的增大而减小的,故此曲线也系测试求得。

还需说明,在防电击的计算中求出的是预期接触电压Ut,对于从手到足的电击电流通路而言,它是施加于人体、鞋袜、地面等阻抗之和上的电压,故人体实际接触电压常小于预期接触电压Ut。

但在诸如赤足和导电地面之类的情况下,鞋袜和地面电阻可不计,这时实际接触电压即为预期接触电压,故预期接触电压为最大的接触电压。

为确保电气安全和简化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接触电压都采用预期接触电压Ut。

由图1-2可知,在干燥条件下当Ut不大于50V时,人体接触此电压不致发生心室纤颤,所以在干燥环境条件下将预期接触电压限值UL取为50V。

据此,IEC将干燥环境条件下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定为48V(我国现仍沿用过去的36V)。

在潮湿环境条件下,例如在施工场地、农场等处,由于人体皮肤阻抗降低,大于25V的Ut即可导致引起心室纤颤的30mA以上的接触电流Ib,据此IEC将潮湿环境条件下的UL值规定为25V,而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则规定为24V。

在水下或特别潮湿环境条件下,例如在浴室或游泳池等场所内,出于皮肤湿透,特低电压设备的额定电压IEC规定仅为12V或6V。

需要注意,尽管不同潮湿环境条件下的接触电压限值各不相同,但导致人体心室纤颤的电流阈值都为30mA。

这正是在不同潮湿环境条件下,IEC都规定装用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瞬动RCD的原因。

这一问题在第二十三章第一节中还将作进一步的叙述。

第二节电流通过人的效应与局防护电器选用的关系

从图1-1可知,人体遭受电击时发生心室纤颤致死的危险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的。

由此可知,手持式设备(例如手电钻)和移动式设备(例如落地灯)比固定式设备具有更大的电击致死的危险性。

因在持握这类绝缘损坏的设备时,如通过人体的电流大于30mA,由于已超过摆脱电流阈值10mA,所以人体不能脱离与电的接触。

若切断电源的时间较长超过图1-1的发生心室纤颤阈值,即有可能电击致死。

因此对于手持式和移动式设备,必须在图1-1曲线L左侧的相应时间内切断电源。

对于固定式设备和配电线路,因不存在手掌紧握故障设备不能摆脱的问题,可在5s内切断电源。

这也正是要求在接用手持式、移动式设备的插座回路上装用瞬动RCD的原由。

第二章供电系统的接地

第一节供电系统的两个接地

任一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都需处理两个接地问题:

一个是系统内电源端带电导体的接地;另一个是负荷端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

就低压供电系统而言,前者通常是指变压器、发电机等中性点的接地,称作系统接地;后者通常是指电气装置内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布线金属管槽等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称作保护接地,如图2-1所示。

第二节系统接地的作用

系统接地的作用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当雷击时,地面强大的瞬变电磁场使架空线路感应幅值很大的瞬态过电压,它持续时间极短,以微秒计,但过电压幅值和上升陡度很大,使设备和线路承受危险电涌电压的冲击。

作系统接地后线路感应的雷电荷获得对地泄放的通路,大大降低了这一瞬态过电压,减轻了设备和线路绝缘被击穿的危险。

又如高、低压共杆的架空线路,如果发生高压线路坠落在低压线路上的故障,如有系统接地,高压侧故障电流可通过低压系统的系统接地返回电源,使高压侧继电保护动作面迅速切断电源.从而避免或减轻故障的危害。

如果不做系统接地,则当系统中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将由原来的220V升高为线电压(380V),如图2-2所示。

由于没有返回电源的导体通路,故障电流仅为极小的线地间的电容电流,保护电器不动作,此过电压将持

续存在,人体如接触无故障的相线,接触电压将高达380V,对设备及线路绝缘的安全也是很不利的。

但是,也有不做系统接地的低压系统,这种系统的应用是为了特殊的需要,它需补充一些安全措施,这在下文中将予以叙述。

第三节保护接地的作用

保护接地是电气装置内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如图2-1中RA所示。

发生图中所示的相线碰设备外壳接地故障后如未作保护接地,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Uf即为相电压220V,人体若接触此电压电击致死的危险很大。

作保护接地后,Uf仅为图中PE线和RA上故障电流Id产生的电压降,仅为220V的一部分。

RA还为Id提供返回电源的通路,从而使防护电器动作而切断电源,起到防人身电击和接地故障火灾的作用。

保护接地对电气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除特殊规定者外必须保证接地通路的导通。

IEC规定图2-1中的PE线上(包括PEN线)不允许装设开关以杜绝其开断。

第四节10/0.4kV配电变电所内的两个接地

10/0.4kV配电变电所既是低压系统的电源端,也是10kV系统的负荷端。

因此它既有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系统接地,也有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保护接地。

在过去10kV网络不接地系统中,这两个接地通常是合一的。

现在大城市10kV网络逐渐改用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变电所内这两个地的分合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第十二章将作讨论。

第三章带电导体系统和接地系统的分类

我国有些电气人员将设有专门的PE线的供电系统,三相的称作三相五线系统,单相的称作单相三线系统,这都是不规范的称渭。

名不正则言不顺,称谓上的错误难免导致技术上的错误。

按IEC标准配电系统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带电导体分类,另一是按接地系统分类。

我国上述不规范的称谓混淆了这两种截然不同性质的配电系统。

本章将按IEC标准介绍这两种配电系统的分类。

第一节带电导体系统分类

带电导体指工作时带电的导体,相线(L线)和中性线(N线)是带电导体,保护接地线(PE线)不是带电导体。

带电导体系统按带电导体的相数和根数分类,在根数中都不计PE线。

IEC规定有如下几种交流的带电导电系统:

单相两线系统——例如我国供电给单相电器的一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的系统,如图3-1所示。

单相三线系统——这种系统在某些发达国家应用较多,例如在美国用一单相降压变压器给住宅楼以240/120V电压供电,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为240V,自绕组的中点抽出一接地的中线,从而引出240V和120V两种电压,如图3-2所示。

240V电压供电热等大负荷用电,120V电压则供照明和小家用电器用电。

它是单相系统,但有三根带电导体。

两相三线系统——例如我国为减少线路电压降自三相变压器引出两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给厂区或庭园照明供电的配电系统,如图3-3所示。

两相五线系统——这是一种如图3-4所示的配电系统,它是由两个相位相差90°,中点相连的单相电源绕组的引出线构成。

由图可知,它有四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共五根带电导体。

这种系统国外曾经使用过,现在已很少应用。

三相三线系统——例如给三相电动机供电的系统,如图3-5所示。

三相四线系统——这是国际上和我国广泛应用的具有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的配电系统。

不论有无PE线它都被称作三相四线系统,如图3-6所示。

第二节接地系统分类

接地系统分TN、TT和IT三种类型,这些接地系统的文字符号的含义是:

第一个字母说明电源与大地的关系:

T:

电源的一点(通常是中性点)与大地直接连接(T是“大地”一词法文Terre的第一个字母)。

I:

电源与大地隔离或电源的一点经高阻抗(例如1000Ω)与大地直接连接(I是“隔离”一词法文Isolation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说明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与大地的关系:

T:

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大地,它与电源的接地无联系。

N:

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与接地的电源中性点的连接而接地(N是“中性点”一词法文Neutre的第一个字母)。

TN系统按N线和PE线的不同组合又分为三种类型:

TN-C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合一的(C是“合一”一词法文Combine的第一个字母)。

TN-S系统——在全系统内N线和PE线是分开的(S是“分开”一词法文Separe的第一个字母)。

TN-C-S系统——在全系统内,仅在电气装置电源进线点前N线和PE线是合一的,电源进线点后即分为两根线。

需要说明,TN-S系统N线和PE线的分开是从变电所或发电站低压配电盘出线处开始算起的。

因为从变压器或发电机到低压配盘的一段线路很短,可将它们看成一个电源点。

只要此电源点的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则从电源点的低压配电盘可同时引出相线、中性线、PEN线和PE线。

换言之,可同时引出除IT系统外的TN-S、TN-C、TN-C-S以至TT等不同接地系统的供电线路。

各种类型的接地系统见图3-7至图3-11。

第三节对各类接地系统的评述

上述接地系统各有其持点和优缺点,需对其有一了解以便正确地予以选用,下文将作一简述。

1.TN-C系统

从图3-7可知,TN-C系统内的PEN线兼起PE线和N线的作用,可节省一根导线,比较经济,我国过去曾按前苏联规程的规定,广泛采用这一系统。

但从电气安全着眼,这—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如系统为一单相回路,当PEN线中断时,设备金属外壳对地将带220V的故障电压,电击死亡的危险很大,220V电压传导路径见图3-12虚线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2)如PEN线穿过RCD,因接地故障电流产生的磁场在RCD内互相抵消而使RCD拒动,所以在TN-C系统内不能装用RCD防电击。

(3)进行电气维修时需用四极开关来隔断中性线上可能出现的故障电压的传导。

因PEN线含有PE线而不允许被开关切断,所以TN-C系统内不能装用四极开关来保证维修人员的安全。

关于四极开关的应用将在第十六章中作介绍。

(4)PEN线因通过中性线电流产生电压降,从而使所接设备的金属外壳对地带电位。

此电位可能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也可能在爆炸危险场所内打火引爆。

按IEC标准易爆场所内是不允许出现PEN线和采用TN-C系统的。

另外,带电位的与地接触的设备金属外壳可在地内产生杂散电流,在一定程度上腐蚀地下金属结构和管道,为此IEC标准要求PEN线应按可能遭受的最高电压加以绝缘。

由于上述一些不安全因素,除维护管理水平较高的场所外,现时TN-C系统己很少采用。

2.TN-S系统

从图3-8可知,在整个TN-S系统内,PE线和N线被分为两根线。

除非施工安装有误,除微量对地泄漏电流外,PE线平时不通过电流,也不带电位。

它只在发生接地故障时通过故障电流,因此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对地平时不带电位,比较安全,但它需在回路的全长多敷用一根导线。

3.TN-C-S系统

从图3-9可知,TN-C-S系统自电源到用户电气装置之间节省了一根专用的PE线。

这一段PEN线上的电压降使整个电气装置对地升高一ΔUPEN的电压。

但由于电气装置内设有第六章所述的总等电位联结,且在电源进线点后PE线即和N线分开,而PE线并不产生电压降,整个电气装置对地电位都是ΔUPEN而在装置内并没有出现电位差,因此不会发生TN-C系统的种种电气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物电气装置内,它的安全水平和TN-S系统是相仿的。

它也不会对信息技术设备引起干扰,这将在第十四章内叙述。

需要注意的是,IEC标准要求在电源进线点处(例如总配电箱处)PEN线必须先接PE母排,然后通过一连接板(线)接中性线母排,如图3-13所示。

这是因为如果连接板(线)导电不良,中性线电路不通,设备不工作,故障可及时发现加以修复,不致发生电气事故。

如PEN线先接N母排,如果连接板导电不良,则这时整个装冒内的设备都失去PE线的接地,而设备仍工作正常,存在的隐患将不被发现,这对人身安全是十分不利的,而人身安全是头等重要的。

不论是TN-C-S系统还是TN-S系统、TN-C系统,在同一电源供电的范围内,所有的PE线、PEN线都是连通的,因此在TN系统内PE线、PEN线上的故障电压可在各个装置间互窜,对此需采取措施(例如作等电位联结)加以防范,以免故障电压的传导引起事故。

4.TT系统

从图3-10可知,TT系统的电气装置各有其自己的接地极,正常时装置内的外露导电部分为地电位,电源侧和各装置出现的故障电压不互窜。

但发生接地故障时因故障回路内包含两个接地电阻RA和RB,故障回路阻抗较大,故障电流较小,一般不能用过电流防护兼作接地故障防护,为此必须装用RCD来切断电源。

5.IT系统

从图3-11可知,IT系统在发生一个接地故障时由于不具备故障电流返回电源的通路,其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其值甚小.因此对地故障电压很低,不致引发事故。

所以发生一个接地故障时不需切断电源而使供电中断。

但它一般不引出中性线,不能提供照明、控制等需用的220V电源,且其故障防护和维护管理较复杂,加上其他原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这将在第六章和第十七章中结合IT系统的应用予以叙述。

 

第四章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

人身电击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之分。

本章内将介绍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是指电气装置没有发生故障正常工作时,人体触及带电部分的电击事故的防范。

它有以下几种防护措施;

第一节带电部分的绝缘覆盖

采用这种防护措施时,带电部分全被绝缘物质覆盖,以防人体与带电部分接触。

只有在绝缘遭到破坏或损伤时这一防护措施才失效。

工厂生产的设备,其绝缘应符合产品标准对绝缘的要求,它应能在正常使用寿命期间耐受所在场所的机械、化学、电和热的影响。

油漆、凡立水之类的物质不能用作防直接接触电击的绝缘。

在施工现场安装中采用的防直接接触电击的绝缘物质也应像工厂产品的绝缘物质那样,通过检验来验证其是否具有相同的性能。

第二节遮拦或外护物

这一措施是用遮栏或外护物来阻隔人体触及带电部分。

所谓遮栏是指只能从任一通常接近方向来阻隔人体接触的措施,例如在车间内离地高处沿场面敷设人体接触不到的裸母线,但母线经过一定高度的通风平台时,裸母线离平台地面的高度如不足2.5m可能被维护管理人员不经心地触及。

为此在工程安装时需在通风平台靠近棵母线处安置遮栏,从面对墙的方向阻隔人体的接触。

外护物是指能从所有方向阻隔人体接触的措施,例如一台电气设备的外壳、敷设导线的槽盒、套管等都是外护物。

这种措施应能防止大于12.5mm的固体物或人的手指进人,即其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2X(有关遮栏和外护物防护等级的分级见附录B)。

带电部分的上方如需防护,其防护等级应至少为IP4X,即需防大于1mm的固体物进入。

遮拦和外护物应牢固地加以固定,只有在使用工具或钥匙或断开带电部分电源的条件下才能挪动。

第三节阻挡物

这一措施只能防人体无意地与带电部分接触,例如用栏杆、网屏、栅栏等阻拦人体接近带电部分。

它对洞孔的尺寸没有要求.只是对接近带电部分的人起阻拦一下的提醒作用,不能防范人体有意的接触。

阻拦不需使用工具或钥匙就可挪动,但需注意其固定的可靠性,以防被不知晓电气危险的人无意识地挪动位置。

第四节带电部分置于伸臂范围以外的布置

这一措施也只能用以防范人体与带电部分的无意的接触。

它使人体可同时触及的不同电位(例如任一电位与地电位)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人体伸臂的距离。

这一距离IEC标准规定为2.5m,如图4-l所示。

图中2.5m为人体左右平伸两劈的最大水平距离,或向上伸臂后与人体所站地面S间的最大垂直距离;1.25m为人体向前伸臂与所站位置间的最大水平距离;0.75m为人体下蹬,伸臂向下弯探的最大水平距离。

这些距离都是对没有持握工具、梯子之类长物体的人而言的。

如人手中持握有这类物件,则伸臂距离应相应加长。

如果人站立的水平方向有上述防护等级低于IP2X的阻挡物阻挡时,则伸臂距离应不自人体面自阻挡物算起。

在向上伸臂的方向内,即使有上述阻挡物,伸臂范围仍自图4-1所示站立面S算起。

第四节装用30mARCD的后备措施

如果上述四种防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因故失效,例如家用电器电源插头线上的绝缘破损芯线外露,又如防护用的遮栏被人挪走,这时如果回路上装有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RCD,则这时RCD还可以切断电源避免一次电击伤亡事故。

这一措施称作前四种措施的后备措施。

需要说明它只能作为后备措施,不能替代前述四种防直接接触电击措施。

这是因为发生直接接触时,如人体同时触及向一回路两个不同电位的带电导体时,例如触及一回路内的相线和中性线,人体遭受电击而RCD是无法动作的。

另外,当站立地面的人体一手触及220V相线时,假如人体阻抗为1500Ω,则接触电流约150mA,为RCD额定动作电流30mA的5倍,按RCD产品标准这时动作时间不大于0.04s,查图1-1的曲线L人体可不致发生心室纤颤,但如RCD使用日久,由于机构上的原因动作稍缓,电流效应点可能落在图1-1曲线L的右侧,所以用RCD防直接接触电击,并非绝对可靠。

因此绝不能因有RCD作后备措施而忽视对上述四种防直接接触电击措施的设置和检验。

第五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电气设备按防间接接触电击措施的分类

当电气装置因绝缘破损发生接地故障,原本不带电压的外露导电部分因此带对地故障电压时,人体接触此故障电压而引起的电击,称作间接接触电击。

接地故障即带电导体与地间的短路,如图5-1所示。

“地”是指电气装置内与地连接的外露导电部分、装置外导电部分和大地。

接地故障引起的间接接触电击事故是最常见多发的电击事故,接地故障引起的电弧、电火花也是最常见多发的电气火灾起火源。

就电气灾害而言,接地故障远较一般短路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而对接地故障引起的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则远比直接接触电击复杂。

为便于区别和说明,IEC标准不称它为“接地短路”,而称为“接地故障”。

间接接触电击既由接地故障引起,其防护措施就因接地系统类型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第六章中将作介绍。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中的一部分系在电气设备的产品设计和制造中予以配置,另一部分则是在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中予以补充。

因此电气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了解电气设备本身具备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再在工程设计中补充必要的措施,以使能相辅相成,使防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臻于完善。

IEC产品标准将电气设备的产品按防间接接触电击的不同要求分为0、Ⅰ、Ⅱ、Ⅲ四类。

分类的顺序并不说明防电击性能的优劣,它只是用以区分各类设备对防电击的不同措施。

第一节0类设备

这类设备我国过去曾大量应用,它具有机械强度高的金属外壳,但它只靠一层基本绝缘来防电击,且不具备经PE线接地的手段。

例如虽具有金属外壳但电源插头没有PE线插脚的台灯、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即属0类设备。

当它唯一的一层基本绝缘损坏时就可能发生电击事故。

这类设备只能在绝缘场所内使用,不然就需用隔离变压器来供电,借以防止电击事故的发生。

绝缘场所就220/380V电气装置而言是指地板和墙的绝缘电阻都大于50k欧,且对与大地有电气连通的金属构件、管道采取隔离措施的场所。

所谓隔离变压器是当相对地电压不大于250V时,绝缘通过3750V耐压1min试验,或一、二次绕组间置有接地屏蔽层的变比为1:

1的变压器。

由于满足这些条件比较困难,0类设备已渐趋淘汰。

第二节Ⅰ类设备

这类设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设备,它也具有金属外壳,但它除靠一层基本绝缘来防电击外还另有补充措施,即它具有经PE线接地的手段。

这样当基本绝缘损坏带电导体碰设备金属外壳时,外壳电位因接地而大大降低,同时经PE线构成的接地通路也可使产生的接地故障电流返回电源,这时回路上的防护电器即可检测出故障电流而及时切断电源,从图1-1及图1-2可知,增加接地措施后,由于接触电压的降低和人体通过电流时间的缩短,发生心室纤颤导致电击死亡的危险大大减少。

由于这类设备具有机械强度高的金属外壳和简单有效的防电击措施,它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这是它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节Ⅱ类设备

这类设备除一层基本绝缘外还加有第二层绝缘以形成双重绝缘,或采用相当于双重绝缘水平的加强绝缘,例如目前带塑料外壳的家用电器部属Ⅱ类设备。

由于在产品设计中加强了绝缘能力,消除了发生接地故障的可能性,在电气装置的设计中就没有必要再补充防间接接触电击措施。

有些电子设备,例如电视机、收录机等,它的塑料外壳起第二层绝缘的作用,仅它有金属的拉杆天线,令人担心它是否可能因内部电路的绝缘损坏而使拉杆天线带危险电压。

这一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在天线回路里串联有电容量小至几千皮法的电容器,它对高频信号畅通无阻而对工频电流却等同于绝缘,所以这类设备仍属2类设备。

2类设备的绝缘外壳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水平不高,其外形尺寸和用电功率都不能设计得过大,使它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第三节Ⅲ类设备

这类设备的防间接接触电击原理是降低设备的工作电压,即根据不同环境条件采用适当的特低电压供电,使发生接地故障时或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体时,接触电压都小于接触电压限值,因此这种设备被称作兼防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的设备。

特低电压是指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