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47110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单项选择

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  )

A.董仲舒

B.卫青

C.李斯

D.主父偃

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国古代也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分封诸侯

B.任命郡守

C.设置刺史

D.颁布“推恩令”

3.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汉文帝

4.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此建议(  )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

A.法家的衰落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思想控制

D.注重儒家学说

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汉代学校的兴办

B.商鞅舌战群儒

C.孔子创办私学

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

7.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

A.实行冶铁官营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  )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光武帝

D.汉武帝

二、组合列举

10.汉武帝针对国家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1)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____________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4分)

(2)材料二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4分)

(3)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

(4分)

1.D

2.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刺史是汉武帝时设置的,负责监督地方官吏和豪强,C项符合题意。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镇守疆土,郡守是郡县制下的地方行政长官,“推恩令”是汉武帝针对诸侯王势力过大采取的措施,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B [解析]汉武帝为了推进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B

5.B [解析]题干要求分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转变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独尊儒术”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体现了政治上的统一需要加强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项符合题意。

A项法家的衰落,不符合题意,法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

C项加强思想控制和D项注重儒家学说,只是表象,不是实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A [解析]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题中所示文物为《汉代讲经图》,与之相关的是汉代学校的兴办。

7.A [解析]根据题干中“设置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等信息,结合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实行冶铁官营。

故答案为A。

8.C

9.D [解析]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故答案为D。

10.

(1)豪强地主

(2)太学

(3)五铢钱

11.

(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3.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击匈奴。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

董仲舒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其学说闪耀着中国传统儒家治国理政的思想光芒,在中国儒学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

为什么说董仲舒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什么建议?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合作探究:

一、“推恩令”的实施

问题:

观察课后活动中《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并阅读教材第57页内容,说一说西汉初朝廷面临怎样的问题。

学生:

西汉初年,诸侯王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引导:

面对地方势力的威胁,汉武帝会怎样应对呢?

展示:

问题:

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采取的哪一举措?

这一举措是谁的建议?

这一举措有何巧妙之处?

学生:

这是汉武帝实施的“推恩令”。

这一举措是主父偃的建议。

该举措的巧妙之处在于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法与中央抗衡。

讲解:

通过“推恩”,汉武帝不费一兵一卒就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威胁中央集权的诸侯国问题。

随后,他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那么,对地方的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汉武帝又采取了怎样的举措呢?

学生: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教师补充:

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

阅读教材第58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说西汉初年,在思想领域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

西汉初,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问题:

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加强思想上的控制?

学生: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问题: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推崇儒家学说?

学生: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可以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总结: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教师:

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解决了思想统一的问题。

那么,他又是如何解决经济上出现的问题呢?

三、盐铁专卖

教师:

汉初,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也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甚至危害王朝的统治。

问题:

阅读教材第59页,说一说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

有何影响?

学生: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汉代讲学图”是在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画像砖,该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

A.汉代学校的兴办B.张骞奉命出使西域

C.司马迁采访史迹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

2.汉武帝在位期间,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文化方面的主要措施是( )

A.以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D.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权力

3.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

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

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D.推崇儒家思想

4.“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的“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的权力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5.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

“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懦术”的是(   )

A.李斯B.孟子C.董仲舒D.商鞅

8.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9.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C.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0.下图形象解读了汉武帝时期的某项政策,该政策是(   )

A.废除分封制B.实行推恩令C.废除郡县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1.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   )

①在经济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③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汉初的几位皇帝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C.为了巩固汉朝的统治D.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13.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权力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汉武帝时期,通过建立下列哪一制度,有效地对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进行了监督(   )

A.分封制度B.郡县制度C.刺史制度D.禅让制

15.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6.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大减,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实施关系最密切(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开拓西域

二、材料分析题

17.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宁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曾经起了怎样的作用?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8.“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

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

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19.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20.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阅读材料一,汉武帝选取哪一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他接受的是哪位大臣的建

议?

(2)为了使这一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结合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汉武帝即位之初,诸侯国势力还很强,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

1-5.ABBDD6-10.BCABB11-15.ACCCA16.B

17.

(1)分封制。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推行郡县制。

(3)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政治上公开反抗朝廷政令,有的还企图谋反

(4)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18.

(1)秦朝监察官:

御史大夫;汉武帝监眢地方官:

刺史;根本目的:

维护皇权。

(2)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特点:

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19.

(1)分封制。

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2)公元前221年。

郡县制

(3)主父偃;目的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

20.

(1)儒家。

董仲舒

(2)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

(3)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或实行推恩令

(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治家、军事家。

(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