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03045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新建项目立项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

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文本缺:

组织机构、风险性分析两章)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

XX省XX州XX县XX镇环城东路30号(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院内)

3、承办单位:

XX县教育局

4、项目负责人:

5、建设规模及内容:

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教学楼3000平方米,学生洗浴中心800平方米,配套锅炉、厕所及操场改造等。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920万元,资金来源由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552万元,地方自筹资金368万元。

7、建设年限:

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

二、可行性研究编制的依据(缺:

1、场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国家发改委第31号令《中央预算内投资补贴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XX县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XX县县城规划行政技术规定》;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7、《XX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管理办法》;

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9、建设用地红线图;

10、国家和XX省相关产业政策,法令和法规;

11、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

12、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编制原则及研究范围

1、编制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考虑城市建设规划、人口增长和密度、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寄宿学生实际需求、教育资源布局、地理环境及水电等基础条件是否满足寄宿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等因素,确定项目学校。

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实事求是地制定项目建设内容;

(2)注重协调发展、鼓励资源节约的原则,完善生活设施建设,改善食宿条件。

(3)“以人为本、环境优先”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体现环境优先,崇尚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并紧跟时代的脉搏。

(4)建筑设计整体做到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外观简洁、大方。

(5)注重规划设计的前瞻性,建筑设计的新颖性,创一流设计施工水平,节约各种能耗,合理利用土地。

2、研究范围

我公司受理XX县教育局委托,对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可研报告,其主要研究范围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与节能减排、环境评价、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等。

3、研究目的

通过对项目目前现状及建设背景的调查研究和社会效益评价基础上,对本项目的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及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论证报告,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并完成本项目的建设。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结论的针对性不强需修改,比如加一些:

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建设项目的实施,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满足牧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成为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本项目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尽快实施,早见成效。

项目的建设使全县群众受益,是一项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具备良好的建设和实施条件。

因此,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建设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本项目从建设背景出发,通过对所在地基础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公用工程布置、节能减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项目在以上方面均为可行,并且考虑到XX县经济和教育状况,以及国家大力加强民生建设等政策方针,本项目的建设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迫切性。

1、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2、地址:

XX省XX州XX县XX环城东路30号

3、工程周期:

19个月

4、任务及服务对象

(1)任务:

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实验、生活、就餐需要

(2)对象:

学校在校学生

5、效益分析

(1)该项目能够满足1600多名在校学生日常学习、实验、生活、就餐需要。

(2)通过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食宿不便等困难,让学生能够在安全、适舒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项目背景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地方财政也都要增加投入,XX县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和谐昌盛新XX县的战略之首就是科教立本,在省市县三级十二五规划中均把教育列入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之中。

基础教育建设项目作为民生八大工程项目之一,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辅助设施改造、中小学条件装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和普通高中等六个分项目。

为此,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不仅仅解决在校学生住宿、就餐、学习等问题,而且它将把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最基层,这无疑对XX县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XX镇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第三章建设项目现状(最好插上:

当地的地理区域图,另外加上需求分析,文本中体现了生源现状,但是没有生源预测分析)

XX省XX藏族自治州XX县,是省资源开发重点县,州经济开发实验基地。

位于州境东南部,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县府驻莫巴乡(赛来堂),距州府驻地315公里。

人口1.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以上,还有汉、回、土等民族。

面积6376平方公里,地处青南高原东部、巴颜喀拉山东北麓,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马可河、多柯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县境东部和西部,是著名的大渡河之源。

属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年均温2.4℃,年均降水量638.4毫米。

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为砂金,另有天然森林1.3万公颂。

工业以采金、畜产品加工为重点。

农牧兼营,以牧为主。

畜牧业以牧养牦牛、藏系羊为主。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

青(海)川(四川)公路横穿境北,北达省会西宁,南至四川成都。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一个藏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隶属于XX藏族自治州。

县辖9乡1镇,总面积6343平方公里。

截止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0.51万人,占总人口的19.54%;农牧民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80.46%。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所,其中普通中学1所,小学13所。

其中,县民族寄宿制中学1所、县民族寄宿制小学1所、乡级寄宿制小学10所,民办学校2所。

在校生4277人,(其中小学3146人,初中1131人)。

教职工356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在编职工6人,特岗教师32人,安置教师9人,后勤人员99人)。

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位于XX县XX镇,学校始建于1982年,是XX县唯一一所寄宿制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后勤工作人员14人,现有学生982名,分3个年级22个教学班,平均班额为45人。

学校现有校舍11103平方米,其中教室及教学辅助用房4986平方米,学生宿舍5025平方米,食堂餐厅1020平方米,厕所72平方米,生均占有校舍面积为8.1平方米。

有400m环形跑道的体育活动场地,操场面积约4780㎡。

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规范教育行为,优化育人过程。

在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前提下,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明确教师岗位职责,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尤其重视青年教师的“再学习”,实行“导师”制和“老带新”制,积极倡导和弘扬“改革、创新、奉献、敬业、爱校、爱生”的师风,不断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使一大批业务精良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十分注重科学管理,提出了“向管理要质量”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推行量化考核制、教职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开展“单元四段”课改实验工作,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全校上下形成了精诚团结、求真务实、爱岗敬业、辛勤耕耘的良好氛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斐然,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升学率更加突显。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学校规模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1)XX县城区只有县民族寄宿制中学1所,目前在校学生982人,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学生的场地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校园校舍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随着学校周边的居民区大量增加,常住人口大幅度增加,学校面临着招生压力越来越大。

(2)XX县是纯牧业县,在解放初期开办过帐篷小学、马背小学,由于办学效益不佳,相继取消了这些学校,而后在各各乡办的中心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高,牧民送子女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产生了宁愿子女在家帮忙,也不愿意送子女入学的观点。

基于以上的原因,在2011年由九年一贯制走读学校过度为民族寄宿制中学,以寄宿制教育为主,在一年的办学中,办学效益相当明显,牧民都愿意将子女送入该学校学习,由于该校今年的在校生数已达到982人,远远超过了最初规划的在校生数,以无能力再容纳更多的学生,许多适龄儿童只能拒之校外。

(3)XX县的宗教氛围相当浓厚,从该县开办学校开始,寺庙与学校争夺生源,许多适龄儿童不能到民族寄宿制小学学习,后就到寺庙当和尚,有的甚至不入学,自小在社会上游荡,不学无术,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

2、XX县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滞后

(1)基础教育效益太差,全县基础教育数量、质量和规模效益上的“金字塔”现象十分突出,在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年级越高,人数越少。

由于自然人口高度分期,语言环境特殊,教育资源整合极为困难,教学质量极差,小规模、又效益的学校太少。

(2)学前教育普遍缺失,由于贫困原因,学前教育不具备市场化条件,全县几乎没有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现阶段的学前教育基本是“城市人和干部职工子女的学前教育”,广大牧民群众子女没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

(3)双语教学水平底下,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一、二类模式双语教学缺乏连续性,严重脱节,双语教师流失严重,补充困难,整体呈现量少质弱、专业不齐且培养断档的突出问题。

(4)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投入不足,“两基攻坚计划”,“十年行动计划”等国家、省的项目资金解决了很多教育现实问题,但是XX县地域辽阔、教育战线点面广,总投入严重不足,许多项目资金长期处于“应急”状态。

(5)师资队伍量少质弱,由于待遇低、不稳定的原因,近年来,很多优秀骨干教师因为条件差等原因大量流失,对于本不量少质弱的原因可谓“雪上加霜”。

目前,教师队伍存在“大量教师在期盼、大量教师有抱怨、大量教师想改行”等不稳定苗头,稳定压力巨大。

(6)取暧供热无保障,由于XX县的气候原因,冬季严寒,年均温2.4℃,大多寄宿制学校没有任何取暖供热实施设备,燃料缺乏且无经费来源,常年无热水、开水供应,学生肠胃病多,冬天无暖气,学生手足冻疮、开裂严重,加上海拔较高经常性的出现遭受常规性雪灾,致使学生手、脸、足冻伤而无法正常上课。

(7)学校的生活设施无保障,学校床、餐桌凳、炊具等生活设施落后不足,两人合用一张床、站着吃饭的现象普度存在,大部分学校生活设施不配套。

(8)学校信息教育不够,由于该县大部分地区地域辽阔,地貌特殊,交通极为不方便,与内地相比,信息教育和现代化远程教育的作用更加巨大,发展尤为迫切。

(9)由于校点分散,规模小,班级人数少,不仅浪费教育资金、师资等教育资源,而且管理难度大,高质量的学校少,特别是边远牧区高质量的学校屈指可数,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致使县县教育水平低。

3、小学阶段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阶段不仅是对每个人踏入知识大门的启蒙教育时期,也是为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石垫路得准备教育,因此,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它就是“树百年大计之建筑”,又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问题。

4、XX县对新建学校的迫切性

(1)面对繁重的“两基”攻坚任务,该县牢固树立“越是落后,越是要抓教育;越是贫穷,越是要发展教育”的理念,县财政尽量挤出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针对XX县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的实际,不断的调整办学思路,科学调整学校布局,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以寄宿制办学为突破口,以集中办学与分散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依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设一批诸如牧区示范小学、民族寄宿制小学、民族寄宿制中学制等规模大、效益高的寄宿制学校,牧区群众子女入学难之一“瓶颈”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2)继续加强寄宿制建设和学校内部管理,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抓好教育工作,是历史的责任,人民的要求,繁荣富强的必然选择,必须把义务教育的推进,始终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抓好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抓住富民安康工程历史机遇,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任何让孩子们看到美好未来。

不仅要心里上给予正确的引导,更要有一个美好、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来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一个全新的、美好的学校环境会对治愈他们的心灵创伤,为今后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学生居住分散、偏远,住宿及吃饭不便,学校目前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就餐等需要。

具体情况为:

由于小学学生年龄小、路途安全无法保证,因此,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迫在眉捷。

该项目的实施,将为XX县教育资源整合项目系列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新建,将对实现扩大优校办学规模,实现XX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地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为巩固XX县目前寄宿制办学成果,也为了XX县的社会稳定,在县城新建民族寄宿制中学十分重要。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国务院常务委员会制定支持XX、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发展意见中提到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标准,解决学校取暖问题。

这为XX县大力异性寄宿制教育提供的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2、XX县财政的收支矛盾虽然一年更比一年尖锐,但是县委、县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是都要千方百计地挤出相当一部分资金,优先保证教育经费需求,并做到逐年有所增长,但是,XX县民族教育事业起步晚、教育基础设施差,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全县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3、该项目建设的地址位于学校院内,水、电、路条件优越,有利于施工。

4、该项目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及城镇建设规划审批。

5、对于学校的建设,县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等部门高度重视,符合《XX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第五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1、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城乡规划要求;

(2)满足对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3)满足建设单位生产工艺相关要求;

(4)节约项目用地,尽力降低建设投资,节约运费,减少成本,以便达到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要求;

(5)安全原则,防火、防地质灾害;

(6)有利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2、项目选址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X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批准的县城、建制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专利规划。

3、项目选址的结果

本着节约利用土地,坚持以人为本,预防地质灾害的原则,结合XX县的发展规划,经过综合考虑XX县的实际情况,项目选址在XX县XX镇环城东路30号,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院内,交通便利。

二、项目所在区域自然条件

1、项目所在区域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隶属于XX藏族自治州。

其地理位置为东径99°45′04〞-101°14′03〞,北纬32°27′-33°18′41〞,东南部与四川的壤塘县、色达县和阿坝县相连,东北与本州久治县接壤,西部、西北部与达日县相邻。

县域总面积为629250公顷。

东西长约132公里,南北宽约103公里,县辖9个乡(镇),32个村(牧委会)。

县府驻莫巴乡(赛来堂),距州府驻地315公里,交通便利。

2、项目所在区域气候条件

XX县地处高寒地带,属大陆性气候,受地理纬度及海拔高度的影响,总的特点:

冬春寒冷多风,夏秋温暖潮湿。

年平均气温为2.4℃,年均降水量在665.3-767.2毫米之间,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

3、项目所在区域水文条件

县内玛可河、多柯河两大“姊妹河”纵贯全境,属长江上游大渡河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9.834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17.489万千瓦。

4、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

(1)区域内地质条件

境内多山,沟壑纵横,河流交错,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巴颜喀拉山支脉仁玉山纵贯本县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玛可河、多可河两条“姊妹河”纵贯全县,境内最高海拔为5039米,最低海拔为3147米。

西北部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东南部在3200—4000米之间。

坡麓及沟口地带形成平坦而宽阔的滩阶地,东部山体挺拔尖削,峰脊明显、山坡陡峭、冲切沟、滑坡面,裸岩、陡峭、峭壁、随处可见,沟口地带形成冲击扇滩地和长条形阶地。

(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XX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教师周转房项目岩土工程详勘报告》(工程编号:

2011-028),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a、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XX州XX县XX镇寄宿制校院内,交通便利,汽车可直达。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以场地内南侧原有建筑物西南角地面高程3374.08米为高程引测点,测取场地内勘探点相对高程为3374.12-3374.62米,相对高差为0.5米。

地貌单元单一,属河漫滩阶地。

b、场地地层结构与岩土特征

根据探井揭露,勘探深度内地基土由第四系:

①层杂填土(Q4ml)及②层卵石(Q4(al+pl))组成。

土基土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

灰黑色,以大量塑料袋、煤灰等生活垃圾为主,次为粉土,少量植物根系及砾石,土质不均匀,松散,稍温。

层厚0.5-1.2m,平均厚度0.8m。

②层卵石(Q4(al+pl)):

杂色,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1.1-57%之间,一般粒径20-45mm,最大粒径120mm,母岩成份以石英变质岩为主,颗粒骨架间由各砂类和粉土充填,偶含漂石,分选性差,颗粒级配良好,麻圆度较好,大多呈亚圆形,稍温,稍密。

该层未穿透,控制厚度为6.8-7.1m。

c、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地块勘探点揭露深度内均未见地下水。

d、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

e、冻胀性

基土的冻胀性类别为不冻胀。

冻胀等级属Ⅱ级,平均冻胀率为1<η≤3.5%。

f、土的腐蚀性

场地土属非盐渍土,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均属微腐蚀性。

g、地勘的结论与建议

①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的稳定性较好,地基适宜建筑。

②建议采用卵石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

③当基础宽度b≤3米或基础埋深d≤0.5米时,卵石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fak=350kpa,E0=22Mpa。

④场地土属非盐渍土,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钢结构均属微腐蚀性。

土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措施,应按国家《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2008)的规定执行。

⑤场地勘探揭露深度内未见地下水,设计时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⑥地区标准冻结深度为1.19米。

场地土的冻胀性类别为不冻胀。

冻胀等级属Ⅱ级,地基土属弱冻胀土。

⑦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拟建场地对抗震属可进行建筑的一般地段。

⑧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建议通知地堪单位会同有关人员进行基坑验槽。

(勘察报告要有针对性、总结性的摘抄)

5、项目所在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1)供电

学校用电由XX县县城市政电网供电,用电负荷能满足新建项目需要。

(2)给、排水

给水由XX县城镇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本项目主要用水为生活用水,水量、水压能够满足项目区用水要求。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城镇的市政污水管网。

(3)通讯

学校处在程控电话网和移动通讯网覆盖范围内,并且连通了互联网,通讯极为方便。

(4)采暖

学校地处县城,有天然气管网,学校采暖管网可用县城的集中供暖管网进行采暖,能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不受影响。

三、土地利用建设条件

该项目在规模和土地利用形状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地址,而且该项目用地是文化建设类用地,建设既满足社会需要,也满足国家政策的需要,具有双赢的结果。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来说,利用原有建设用地,能够较为快速地进行项目建设,使其能够更快的运营,实现社会效益。

第六章建设内容与目标

一、建设原则

1、规模和等级适度超前原则;

2、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发挥优势原则;

3、切实改善和加强办学条件原则;

4、教学设备和仪器先进,满足教学和实验要求的原则。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应写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层数,另外要明确项目的配套设施情况,主要建设内容最好用表格的形式详细的表示出来)

根据本项目委托方所提供用地大小、建设规模、学校概况等相关资料,并严格参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如下:

1、总占地123亩,(核实)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2、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建设阶梯教室、电教室2间、器材室、办公室、党少团活动室、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医务室、会议接待室、档案室、卫生保健室、文印室、德育展览厅、科学教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音美(艺术)教室、器材室、门卫值班室。

3、学生洗浴中心建筑面积800平方米;

三、建设目标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积极完成教育部下达宏伟预定目标,迅速改善基础教育设施建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同时建成后的校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方面都达到重点中学的标准。

1、硬件设施目标

一次性高起点高规格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完成校园硬件设施任务,提升学校办学硬实力。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面向未来、合乎时代、满足创新、设计规范、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绿色生态、和谐优雅的标准修建新校园,提升学校硬实力,使其创建一流的示范性小学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使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保证。

2、软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