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2632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乘法

第三单元:

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关键: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第一课时

课题: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1.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

多位数乘一位数。

2.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

乘法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

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

(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

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

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

(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

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如140×30,先计算

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本第30页“试一试”的第1题。

四、反馈交流: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讲解,个别辅导。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0页“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六、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七、作业布置:

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第1,5题。

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要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者图形,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在新课开始前先进行了一个小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对本堂课找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接着出示教材中精选的生活中按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的情境图,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不同物体摆放规律的观察上。

而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找这样的规律,因此在这环节当中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找”规律,那么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

但是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引导等有些不足,比如“每组怎样”,像这样一个问题下去,大部分同学就一头雾水,甚至理解错误。

提问的技巧应该说是教师必备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并提高这方面的技能。

找规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

引导法,探究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练习导入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40×40=30×80=24×30=15×50=

60×20=50×20=130×20=18×50=

2、新知探究

1)活动一:

探索3×20的算法

1、学生交流讨论算法

2、教师揭示算理:

把20先看成2,2×3=6,3乘的这个2表示2个十,那么6就表示6个十,6个十就是60

2)活动二:

探索5×20的算法

1、集体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欢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3)活动三:

10×20

这道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整十数,用什么方法计算,同桌相互交流

4)变式运用

既然找到了规律就要会对上面所学的算式会运用规律

三、巩固提升:

1、根据每一组第一个算式填空

12×3=365×13=65

()×30=3605×()=650

()×30=36005×()=6500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汇报,着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和积的关系变化

2.填一填。

(看谁填的多)

()×()=800()×()=1260

3.1盘能装下28个鸡蛋,那么10盘能装多少个鸡蛋?

20盘呢?

30盘呢?

4、总结

板书设计

找规律

3×20

5×20=100

10×20=200

 

队列表演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

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

(1)独立思考列式,如:

列出算是:

14×12或12×14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14×6×2=84×2=164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

讨论:

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

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

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

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

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

七、课堂总结: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

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

20×30=30×40=140×20=150×30=

10×30=50×80=40×120=50×40=

板书设计

队列表演

(一)

列出算式:

14×12或12×14

笔算:

14×12=168

教学反思

  在借助点子图探索14×12=?

时,我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孩子。

由于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探究学习中,学生已有了借助点子图来思考的经验,因此在这一环节,孩子的分法很多样。

在展示汇报时,并不仅满足于较简单的方法,而是充分展示孩子的思维过程,把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孩子通过对比,发现各种分法之间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找到比较简单的方法为自己所用。

可以自信的说,通过反馈,孩子们大都不只懂得一种分法,大部分孩子不仅能正确的圈一圈并用算式记录圈的过程,而且能读懂别人的方法。

  教学中,不仅让孩子借助点子图,还让孩子借助表格来探索计算方法。

注意做到沟通方法间的联系,将点子图与表格进行比较,从点子图中找到表格中数据的原型,在表格中找到点子图的计算结果。

这样不仅使孩子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掌握计算的方法,还能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充分理解算理。

  本课教学,虽然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也还有一些不足,如重视了学习方法的交流,却忽略了深层次的专项练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说得多,做得少。

因此一些方法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得以内化与提升。

还有就是孩子的倾听习惯方面还要进一步培养。

 

队列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

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淘气的问题解决了,可他运用了另一种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4页以上内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32页主题图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4×12=168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三、交流反馈:

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四、当堂训练:

课本第34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五、巩固练习(练一练1-5题),学生独立完成。

六、总结: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位数,积的末尾就要和哪一位对齐。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虽然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但时间有限。

特别是在让学生结合教材尝试用竖式来14×12之后,进行了简单的展示与交流,虽说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进行计算,便还是感觉比较迷茫,先怎样算、再怎样算觉得无从下手。

在这种时刻,如果能安排学生进一步交流,大家交流各自的想法,可能有争论,但争论正是学生学习和反思最佳的方式,争论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困惑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怎么攻克?

另外也为教学引导提供了锲机。

学生一定会对第二次乘积的的定位产生争论,应和谁对齐?

为什么?

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由于交流和反思的时间短,也就导致了部分同学将困惑留到了课后。

  课堂的顺畅有时很可怕,因为它很容易掩盖学生很多的真实思维、奇特的想法。

课中我让学生每人先一道题进行练习,然后进行交换评价,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接下来的练习中,我在巡查中发现了好多这样哪样的失误或错误,只是进行了个别辅导,没有将这些同学的做法呈现出来,让大家来共同进行评价,课堂表面看来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电影院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

课件,小黑板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

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

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

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

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

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位。

546………21排有多少位。

再次强调:

第一:

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

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

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

容易掌握,为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交流反馈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6页练习。

四、当堂训练,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7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

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学生理解:

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

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5、作业布置

小黑板题,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

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座位。

52………20排有多少位。

546………21排有多少位。

教学反思

  《电影院》一课为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第三节课。

本节课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到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情景的引入就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从电影院中的座位来引入今天的新课,而且在进行到解决问题的练习中,也不忘了将枯燥、单一的应用题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搜集图中有价值的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加强学生估算的意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和算法,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和计算。

不管是估算还是计算,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前面已经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方法,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算一算”等系列活动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3、三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掌握算法后,我安排了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反馈出学生错题主要是因为抄错数、计算马虎、计算速度较慢等。

主要原因是计算习惯和能力两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学生本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设计习题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争取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练习三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难点:

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1)20×1030×2040×30400×30

(2)13×2015×1018×30120×40

2、计算。

(1)32×2326×42

要求:

1)提倡多样化计算方法。

2)展示各种计算过程,学生汇报。

3)提问说明每一层计算的算理;

4)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2)245246

×13×31×22

要求:

1)用竖式计算,格式规范;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展示个别同学计算过程。

4)出现问题,及时评讲。

二、专项练习

1、出示计算题:

54×36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检查;

3)提问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4)抽选部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奖。

5)强调连续进位时的处理方法。

2、课本第38页第5、6题。

第5题: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第6题:

这是一道探究的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

先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

解决步骤:

3、利用所发现的规律,算一算。

12×25和16×25

根据发现的规律,得出:

12×25=3001200÷4=300

16×25=4001600÷4=400

接着再让学生完成课本第6题的第

(2)题。

4、总结谈话。

着重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程序,注意点。

三、巩固练习

课件上的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练习三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法:

引导法

学法:

练习法

教具:

课件

学具: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本中练习三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

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

(2)42×35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三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

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

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三的第6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

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

如54×24=4526(错),想:

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三的第3、8题,第9、10题。

第3题:

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8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

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11题,共有2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

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课件上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布置

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