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01804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7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与意义

1、项目提出背景

沩山位于宁乡县西部山区,它自然资源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组合优势,且资源的空间布局呈现(自然——人文+自然——人文)差异性的旅游格局(黄材水库水上观光区——祖塔观光度假区——密印寺宗教文化区)。

密印寺、黄材水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因未开发而处于“沉睡型”的旅游资源,一旦开发和宣传,其市场竞争强势随即凸现,由于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在长沙及周边地区具有资源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沩山在《长沙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及2015年长远规划》中被列入了重点发展景区,特别是今年省政协副主席游碧竹率团来沩山、祖塔实地考察,撰写了《关于祖塔乡、沩山乡农民脱贫的调查报告》后,沩山旅游资源的开发被正式列入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2、项目建设必要性

①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

祖塔沩山是典型的山区乡,两地平均海垮拔均在700米以上,宜耕土地少,而对于发展第一产业来说,土地是其最基本的资源。

宜耕土地这种最基本的资源,在祖塔、沩山恰恰是稀缺的资源,单打一地搞传统农业,人均收入必然低下,处在这样一个资源情况的祖塔、沩山乡,一直以农业产业为主,所以经过50多年的奋斗,仍未摆脱贫穷,到上世纪末的2000年,祖塔乡经过多年的扶贫,年人均收入还在650元以下,沩山乡的年人均收入还在960元以下,成为远近闻名的贫闲乡。

经过多年的探索、论证,改变产业结构,科学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重新构筑旅游支柱产业,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根本、关键所在。

②沩山旅游区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沩山旅游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风光绮丽,由于一直以来未挖掘其应有的价值,因而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资源破坏较为严重。

目前沩山旅游地地区居民众多,大多靠山为生,大部分珍贵树木被砍伐,林地毁坏变为耕地。

要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改变其产业结构,更好地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必须有规划地对旅游资源予以保护性开发。

一方面充分发挥其资源价值,另一方面,也保证其永续开发利用的可能。

③旅游区开发完善宁乡县精品旅游线路开发的需要

根据《宁乡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宁乡县旅游业将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和重点带动,实施精品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资源的利用,客源市场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建设等方面都要适应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坚持高起点,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宁乡县面向市场规划了精品线路,即以灰汤温泉和沩山密印寺为核心的旅游线路。

灰汤旅游度假区是以康复保健、休闲疗养为主。

再配以沩山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该地区集观光、文化、度假、疗养、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功能结构得以健全完善,可以从各个方面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旅游者的需求。

④沩山旅游区开发是充分开发我省地方旅游资源,确保旅游大省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

我省旅游资源品位高,类别齐,分布广,具有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大省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近几年,我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势头旺,旅游经济收入日益增加,据统计,我省2003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数4234.86万人,2004年4338.58万人,2003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21亿元。

我省要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格局,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各地的旅游资源。

沩山旅游区离长沙较近,又与安化、桃江相连,易吸收观光休闲为主要目的的短期旅游游客。

因此,沩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充分发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更能促进宁乡县、长沙市乃至湖南省旅游战略格局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⑤沩山旅游区开发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生态旅游是当代旅游消费的一种重要趋势,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到2010年全世界参加生态旅游的达6亿人次。

近几年,我国旅游消费也成为了重要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年国庆期间,国内游客为四千万人次,人均每次消费达352.59元,2004年春节国内游客为2000万人次,人均每次消费达815元,2004年“五一”节国内游客为4600万人次,人均每次消费达391.3元。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相关产业的更快发展,有资料显示,旅游部门每收入1元钱,社会综合效益可达6-7元,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可为社会增加5个就业机会。

沩山旅游开发区建设项目集吃、住、游、观光于一体,发展休闲式生态旅游,符合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规律,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的角度,给社会、给人们及地方政府都可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21世纪已经到来,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一大产业,旅游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已飞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新的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法定假日的增多和人们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的转变,旅游业无疑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将会得到空前的发展。

2001年元月,国务院曾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钱其琛副总理主持会议,朱镕基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明确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研究制定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旅游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同年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时任省长的储波作了重要指示: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调整经济结构、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发展区域经济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省各地要做好规划,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新的世纪,良好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旅游业发展大有可为。

沩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将遇到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其发展腹地广,客源市场较大,开发潜力很大。

沩山既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具备开发旅游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制约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为此,宁乡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级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乡镇统一认识,共同筹划,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要在较短时间内把沩山建设成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品位高雅的集休闲、娱乐、度假、文化历史研究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2、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祖沩地区虽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开发旅游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给当地旅游开发带来了制约,现将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①旅游资源保护不力。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黄祖沩地区山高田少,土地资源相当匮乏,为解决吃饭问题,当地老百姓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整个风景区森林植被因过度采伐遭到普遍的破坏,造成“癞头山”,严重影响森林景观;二是山体景观遭到破坏,因建房修路等原因,当地老百姓炸山取石屡见不鲜,特别是黄材月山三关门风景区、崔坪乡溶洞附近、祖塔乡尤为突出,有些很好的风景岩景观遭到很大程度的损坏;三是文物保护不力,因当地老百姓缺乏对历史文物价值的认识,加上十年浩劫,许多人文景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密印寺的规模已不足明清时期规模的1/3),给旅游开发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②旅游交通极为不畅。

黄祖沩地区离长沙市110公里,随着宁横公路的拉通,为旅游区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但目前自黄材到沩山有三条公路,一条是自黄材经巷子口到沩山、一条是自黄材经月山、密印庵到沩山,另一条是自黄材经黄材水库上祖塔到沩山,三条道路除第一条勉强可以通车外,其余两条基本不符合旅游公路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路况差,路幅窄,坡度大,弯道多,视线不通透,无任何安全保障设施,在很多地段有较大的坍塌滑坡,严重威胁到过路车辆的安全,加上风景区内游路设施尚未起步,整个黄祖沩地区内的交通状况成为制约沩山旅游开发的最大瓶颈。

③家底不清,规划滞后,开发无序。

黄祖沩地区范围广、面积大、资源类型复杂,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市、县旅游部门虽作过几次现场调研,长期来一直未进行系统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因“家底”不清,在前期开发过程中又没有编制整个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总体规划,造成旅游开发主次不分,方向不明,定位不清,重点不突出,并出现重复建设和破坏性开发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④基础及旅游配套设施极不完善。

旅游开发是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系统工程,除前面提到的交通制约外,黄祖沩地区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住宿、餐饮、娱乐、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尚极不完善,加上当地老百姓旅游意识谈薄,乱建乱摆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切成为发展当地旅游产业的障碍。

三、项目实施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创新点、预期目标

1、总体规划

①景区规划

(1)青洋湖自然风景区

建游艇码头2处。

修缮原为接待澳大利亚旅游考察团而建的“中国文化村”作旅游度假村。

建其它建筑包括码头排楼、门亭管理房屋,水上、林场建筑小品等。

(2)祖塔人文景区

该区灵佑塔、齐已诗词碑林、湘中民俗文化馆等人文建筑有重建新建的位置和空间,列为一期建设的首选项目。

另则,继续扩大加强金沙新集镇建设,作为旅游服务新网点。

(3)沩山崇教文化景区

此景区要修复金尊及寺朝殿堂,包括恢复沩山十景,建茶道用房,修旅游商场等。

②道路规划

目前从黄材到沩山有三条内部公路:

一条是自黄材经巷子口到沩山,一条是自黄材经月山、密印庵到沩山,另一条是自黄材经黄材水库到沩山。

这三条路的基本情况是:

路幅窄(4-5米)、坡度大、弯道多、路况差(砂石路面凹凸不平),局部河段还有落石坍方,需经改造方可利用。

该地区拟新修一条环黄材水库左岸到祖塔长14公里路基宽7米的砼路(其中桥梁一座),争取列入省市交通路网改造扶贫重点工程。

道路工程规划如下表:

路段名称

公里数

完成年限

备注

1

黄材—祖塔

14

2003年

另计桥梁工程费200万元

2

黄材—黄材水库

2.6

2002年

3

祖塔—沩山

10

2004年

4

黄材—月山—祖塔

28

2006年

5

合计

69.6

③旅游接待及服务规划

(1)黄材:

改建林场场部,作为本旅游区后勤基地,并修建森林度假村。

(2)沩山:

现有密印山庄,有200多个床位,拟对该“山庄”进行配套完善,达到三星级宾馆水平,作为该风景区主要接待服务区的移民新村。

(3)祖塔:

利用现有民族风格并适当新建,采取民间分散接待方式安排游客食宿。

2、建筑及结构

沩山旅游开发建设整体设计应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建筑风格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气息。

规模较大的建筑单体不宜体量过大,可化整为零,以错落组合式单体形式出现,建筑应结合基地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山地建筑、滨水建筑、生态建筑、景观建筑等多种建筑形式的风格使之融于环境之中。

在环境和景观的设计中,以保持园内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准,切忌大砍大挖,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和发挥园内原有的自然风景及材料的特殊表现力,体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对环境小品、雕塑及环卫设施(如垃圾站、垃圾箱)的设计处理,可以仿生建筑、生态建筑等形式,便于环境协调。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和要求,建筑结构方案有多种类型:

①原有建构物恢复、修缮;

②框架结构;

③砖混结构;

④砖木结构。

3、现状分析

沩山旅游区域内景点数量较多,但未经统一规划、加工、整理,暂时可游览性差,且分布较广而分散;景区内植被较好,绿化覆盖率高,但多属林场造林,树种单一,尚未形成也难以形成森林植被景观;游览道路形式单一,已有游线道路两侧植被欠缺,景点之间的游线缺乏生机、变化,因而索然无味;景点范围内没有做好园林绿地配套设计,景点修复尚不到位,显得过于单调,而且一览无余,难以让游客驻足停留,不利于有效引导和分散人流;景点及各景点之间缺乏相应的园林建筑,没有形成视觉亮点、景观焦点,缺乏景点之间的联系与过渡。

4、园林工程建设原则

①挖掘当地建筑风格,控制园林建筑设计格调,形成地方特色,使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人文基础和谐一致。

②根据不同地形、地势设计不同的游览道路,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让游客充分领略沩山的自然山水。

③在主要交通入口处设计建造园林广场,以独特的风格树立旅游形象,便于广告宣传,扩大知名度,吸引游客。

④根据不同景点、景区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风景树种,使其既适应区域气候条件,又与景点的内涵融合,实现情景交融。

⑤坚持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工程建设为辅的准则,着力改善项目区的生态条件,提高旅游档次;同时可降低投资成本,为项目早日盈利创造条件。

5、园林工程建设方案

①园林广场

根据项目区方位及周边人流、交通条件,黄材是旅游区的主要入口方向,需规划一个大型广场,划分为停车场、旅游商业区、人文广场和景区入口几个部分,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入口广场所有建筑均为园林风格。

②园林道路及桥梁

利用原有线路加以改造,根据不同地形、地势和不同景区景点的特点设计不同风格的道路,园林道路及桥梁改造部分总长约50公里。

初步可设计以下几种道路形式:

(1)地势陡峭处设蹬道、石级。

(2)地势平缓处设计自然流畅的曲线道路,路而可以用卵石装饰或在景区内就地取材铺砌。

(3)人文景点内道路可用青砖、青瓦拼砌,表现一些民间传统、民间文化内容。

(4)寺庙道路用石材、青砖点缀,尤显年代久远,地方人文源远流长。

(5)关门景点处用铁链等装饰道路石台阶两旁,突出险关特点,增强游客览胜探险的新奇感。

(6)龙潭山峡等有溪流的地方,游路可结合小木桥、竹桥、石板桥、汀步等形式创造游路多样性,使游客步移景异、路转、桥变、心动,引人入胜。

③园林建筑工程

(1)景区内游路两旁山坡错落分布古亭12座、仿木亭6座、竹亭3座,包括三角亭、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圆亭、双亭等形式。

(2)各上坡路段终端处设凉亭(茶座)10处,利用沩山芦花泉水和沩山名茶,结合中国悠久的茶文化,提供极富地方特色的饮食服务,增强沩山风景区的文化氛围。

(3)芦花泉瀑布处设半山亭一座,便于游人欣赏瀑布,集散人流。

(4)水库港湾、岸沿蜿蜒曲折处设水榭5座,既能成为景点,供游人欣赏,又能结合生活服务和游船码头等项目,满足游客消费和游览需求,项目带来服务收益。

(5)平缓地带游路旁或景点区域内设石桌椅、木桌椅等50组,文便游客浏览途中休息。

(6)根据需要在人文景点处设10组石刻艺术,在景区中适当的位置设5个主题雕塑,为自然风景增添人文内涵。

(7)地势高峭处设计观景台(眺望台)5个,各有风格,与地形、地势巧妙结合,并附设小的园林游憩环境。

(8)选择景点所在地建花架8个,以便配置植物和创造良好的下部空间供游客静息、游赏。

④景点及景区绿化

(1)以现有植被为基础,加强养护管理,不断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增强项目区生态吸引力。

(2)分期分批对林地进行风景林改造,成片种植色叶树及不同林冠线树种,从结构、色彩、轮廓上改善风景林条件,逐步形成森林景观。

(3)重点景区进行园林设计,以小游园、组合式园林等形式丰富游览内容。

(4)景区内道路两旁要设计、种植风景树,或孤植、或对植、或群植,或以高低错落的乔木、灌木、草坪或地被按生态群落形式布置植物景观,使游路有近景可观,有远景可赏,人在景中游,景在游中异。

注意植物种植设计与道路、地形的搭配,使之有疏有密,注意树种搭配,使之有绿树有红花、有岩生植物、有藤本植物、有色叶树种、有针叶树、有阔叶树、有常绿树、有落叶树,真正创造一个随游路变化的动态景观,突出早晚、季节变化,增添游途情趣。

(5)寺庙园林以香樟、枫香、栎树、银杏、柳树、桃花、柏树、松树为主,使产生古色古香、古朴幽远的气氛,花架种植紫藤、凌霄等,使植物造景的空间更加生动、更加丰富。

利用气候、海拔差另创造物候景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会更加吸引身居闹市的游客。

⑤风景树种及花卉的选择与参考

选择速生、抗性强、有造景特色的地方树种和品种为主,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便于养护管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好的风景林改造效果。

在沩山风景区可选择下面这些植物作为风景林改造材料:

香樟、枫香、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二乔玉兰、龙柏、雪松、马尾松、葡地柏、洒金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珊瑚树、垂柳、麻栎、栓皮栎、大叶女贞、石楠、杜仲、樱花、桂花、杜鹃、茶花、桃花、梅花、腊梅、红桎木、紫薇、紫荆、迎春、连翘、紫叶李、月季、木芙蓉、栀子花、紫藤、长春藤、凌霄、爬山虎、毛竹、风尾竹、黄金间碧玉竹、苦竹、美从蕉、菊花、茶花等。

6、水土保持

该建设项目地处湘中丘岗山区,多数景点均在海拔高度600-900米之间,因此景区建设必须注重水土保持工作,首先开发建设尽力保持景区的自然景观和地表植被,尽力减少大面积开挖的土石方工程,以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

第二要注意旅游区域范围内的水体保护,特别是黄材水库水体保护,防止生活污水、农药包装物、旅游垃圾对水体污染。

第三是在景区范围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及疏林改造,提高景区范围内的森林覆盖率,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为景区建造更加完美的生态环境。

第四是加强景区范围内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当地居民能自觉维护自己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好一山一水,为发展当地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第五在旅游线路及各景点设置垃圾箱及卫生清洁人员,以防止游人造成的旅游污染。

7、环境保护

①环境现状

沩山属亚热带气候的大陆性季风湿润区,青洋湖水库、密印寺等景点均为山地、森林、水面,其植被较好,风景优美,环境清幽。

景区附近均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环境现状良好。

②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游客数量的增加,带来的后果是对风景区环境的影响,为此,应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

(1)大气污染防治

景区大气污染主要是当地居民的生活用能源及少量的社会车辆,对当地的空气污染不大,采取如下措施解决:

a、在当地居民中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b、在接待服务设施中均使用液化石油气。

c、控制当地居民使用高能耗的柴油汽车,并在游乐设施及游船上使用电动设备。

(2)水污染防治

景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是旅游接待生活服务设施的生活污废水,青洋湖水库景点、密印寺景点生活服务设施分别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流程为:

污水→沉淀→曝气→沉淀→消毒→排放。

污水经以上流程处理到达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明渠灌溉农田,或可作为绿化用水。

(3)固体废弃物处理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带来的后果是垃圾对风景区环境的影响,为此,应在各景点、主要游道设立垃圾箱,在生活服务区分别设置固定的生活垃圾处理和回收点。

另外,各主要景点配备专职环卫人员,负责各景点及游道的清扫工作,同时加强环卫宣传,禁止游客乱丢垃圾。

(4)噪声控制

为保证整个景点安静,本工程所有设备均采用低噪声产品,并在设备下安装减振垫,安装设备的房间,均采用隔声措施。

四、应用或产业化前果与市场需求

1、客源分析

①宁乡县域内游客

宁乡县是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个县,民营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宁乡县县域经济的发展。

而将宁乡县建成长沙市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卫星城的战略规划也会大大增加农民的旅游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的休闲度假生活。

宁乡县现有总人口131.42万人,其中市镇11.40万,乡村120.02万人,市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5915万元,年平均工资7856元,宁乡县农民平均每人全年纯收入2513.08万元,根据市镇居民和农民的经济水平,每年可有一部分人出门旅游,预计到2008年,宁乡县域内游客每年约8万人次。

②长株潭区域游客

长株潭区域主要包括我省长沙、株洲、湘潭及韶山等四市,这些区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我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远比其他远离长沙的区域要高,人口也相对密集,长沙市人口总数现有586.00万,其中城市人口212.25万,湘潭市总人口280.00万,其中城市人口88.60万,韶山市总人口10.12万,其中城市人口1.60万,株洲市总人口372.00万,其中城市人口108.90万,长沙市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0137元,湘潭市为8423元,韶山市为7082元,株洲市为9415元。

而长、株、潭、韶山等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断提高,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不断增加和发生变化,农民外出观光,旅游的人数也是逐年呈增长趋势。

但由于沩山旅游资源开发较晚,2001年才正式开放某些景点,结合这些区域人口规模、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增长态势,可以估计到2008年游客人数可达8万人次。

③省内其他区域旅客

宁乡县离省会长沙较近,交通便捷,省内其他区域来长沙旅游的客人一般都会去早已闻名全国的花明楼、灰汤等地观光。

沩山旅游开发项目建成后,将以独特的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人文资源及“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之美誉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预计到2006年游客人数每年可达5万人次。

④宁乡县域内其他旅游开发区分流客源

宁乡县域内已有的旅游开发区主要有四处,即少奇纪念馆、灰汤温泉度假区、回龙山风景区、玉潭公园。

这些旅游开发区已形成了稳定的旅游客源,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作为宁乡县总的旅游规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沩山凭借地理位置优势与邻近市场依托优势,其客源主要来自这些已有旅游开发区的分流部分。

据统计,少奇纪念馆游客人数2002年为59万,2003年为60万,2004年为72万,灰汤温泉度假区游客人数2002年为32万,2003年为35万,2004年为10万;回龙山风景区游客人数2002年12万,2003年为14万,2004年为15万;玉潭公园游客人数2002年为8万,2003年为5.5万,其他旅游区游客人数2002年为0.5万,2003年为1万,2004年为2万人。

总计看业,这些旅游区游客总人数2002年为103.5万,2003年为118万,2004年为136.5万,根据宁乡其他旅游区游客增长趋势,预计到2008年,沩山旅游区域内的分流客源约为10万人次左右。

⑤省内其他旅游开发区分流客源

2004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游客1950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人数为16.2万人,估计从长沙分流到沩山的客源为2万人次;株洲市接待国内游客220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为6873人,估计分流至此的客源为0.5万人次;湘潭市接待国内游客240万人次,国际旅游者为8509万人次,估计分流至此的客源为1万人次。

其中从近几年韶山旅游人数看,2001年接待外宾310人,参观人数120万;2002年土接待外宾400人,参观人数122万;2003年接待外宾380人,参观人数125万;2004年接待外宾500人,参观人数130万,可以预计,从此处分流客源约为1.5万人次,其他地区旅游开发如张家界、衡山等因其离长沙较远,从此处分流客源约为1万人次。

因此到2008年,从省内其他旅游区分流的客源总数为6万人次左右。

综上所述,至2008年约有客源32万次。

2、游客规模预测

预测模型为:

Y=N·(1+r)

式中:

Y=t年后游客规模预测值

N=基期游客规模值

r=年游客规模平均递增率

t=基期到预测年的年限

预测期限

代表年份

R值

年游客量(万人次)

基期

2005年

32

近期

2006年

12%

35.84

近期

2007年

15%

41.22

中期

2008年

15%

47.40

中期

2009年

13%

53.57

远期

2010年

12%

59.99

远期

2012年

10%

72.59

远期

2015年

8%

91.44

五、现有工作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