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9036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1.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是学生在操作、观察、分类等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化),再到自己探究得出结论(形成概念),这条先建立表象再形成概念的认知线索,符合学生概念形成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合理。

2.通过一开始创设的“分奖品”的情境和课堂结束时提出“生活中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方法处理身边问题应用意识。

1.2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1.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含义,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练习一

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认识整时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并掌握知识。

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2.注重知识的铺垫与渗透。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

例如由观察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到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为后面发现“时”与“分”的关系、认识钟表上的时刻打下基础。

 

2.2认识几时几分

1.教学设计精巧,并密切联系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从让学生观察小朋友早上的一段时间开始,利用已有知识(认识整时),很自然地进入到认、读几时几分的探索中。

2.通过认、读7时55分和8时零5分两个相近的时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大约几时和准确的时刻的区别,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认、读时间的方法。

 

2.3认识“秒”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通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2.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

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4练习二

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

教师需要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1东南西北

1.数学的教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2.教学中要注重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现为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辨认方向

真正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主体的主动建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讲”得较少,学生“说”得较多。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把思考过程和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4测定方向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正“还教材以生活的本色”。

2.为了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让更多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活动,增加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活跃了思维,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

 

4.1认识千以内的数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通过自己经常看到、听到的身高、商品价格等,帮助学生形成对较大数的初步印象。

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体会,让学生思考“关于数数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数数方法,数的组成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总结出来的。

 

4.10复习

1.在复习方式上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多给学生创造机会。

2.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是有“疑”而问,这可以使学生消除疑虑,形成清楚的认识;也可让学生“无疑”而问,是根据学习的新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考别人,树立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规律,便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4.2千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1.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千以内数的读写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教师通过利用计算器拨珠,让学生看着计数器读数,帮助学生体会各数的组成。

 

4.3用算盘表示数

1.算盘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计算工具,它能较好地体现出数的位值体系,因此,让学生初步地了解算盘,向学生简单地介绍算盘的构造以及来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其进一步了解我们古代数学发展的成就,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数的位值概念。

2.在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表示各个数之前,必须首先在算盘上确定定位点,然后从定位点开始,从右到左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所以根据算盘写数和读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找到定位点,找到定位点就找到了个位,然后往左找到最高位,从最高位开始依次读数和写数。

 

4.4练习三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本节课让学生回忆关于“认识千以内的数”的知识点,是建立数感的表现;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对计数器表示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基础。

同时,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便于理解“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间的进率是10”。

 

4.5认识万以内的数

数学问题应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6认识万以内的数(中间有0)

万以内数的读写是在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是学生在读写中的难点。

教师通过利用算盘拨珠,让学生看着算盘读数,帮助学生体会各数的组成;为了更能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安排学生看算盘拨珠并写数,设计中间和末尾0在不同数位上及0的个数不相同的各种形式,把每一种题型都给以挖掘。

通过不同的例子总结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4.7比较大小

让学生从身边找例子,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4.8近似数

1.结合教学内容,联系与学生现实生活贴近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估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2.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了解估计的方法和策略,避免盲目地猜测,进而促使学生感受估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及相对的准确性。

 

4.9练习四

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大胆表现出来,有利于精彩的课堂的生成。

 

5.1认识分米和毫米

1.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从中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5.2简单的单位换算

1.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温故知新。

2.通过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应用新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注重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3练习五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6.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让学生口述算法和算理,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这样算,这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开放了,学生怎样想就怎样算,使学生的能力展示出来了。

教学方式改变了,课堂上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而是把思考的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想法就大胆地被表现出来,有利于精彩课堂的生成。

 

6.10练习八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强调运算法则的教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算法的收敛思维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并不是说学生只要记牢并按法则的程序进行计算,就是掌握了计算技能。

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掌握一种运算方法,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善于运用概念灵活运算,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要探索不同的方法,用自己的方法解题。

由于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对知识已经基本掌握,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大胆放手,真正做到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答,说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让学生尽情展示,知识的巩固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个别学生还是有搭便车的不良习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是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6.11复习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两、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能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过在评价中还应更注重细节,比如书写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自己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6.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

1.教师要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

学生做得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做得不对,教师就要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引以为戒,从而使犯错误的同学对错误的认识更加深刻。

2.当课堂上出现多种算法时,教师不要急于去优化哪一种,而是让学生经过选择、比较,自己实现算法的优化,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选出最佳方法。

 

6.3加减混合两步运算

1.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和答案。

2.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地提问引导。

 

6.4练习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6.5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

1.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向两、三位数的加法迁移,因此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的方式。

两、三位数的加法与两位数的加法相比,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发展和提高的方面,所以又在反馈交流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引起学生对“发展和提高方面”的重视。

这样既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了创新意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加法技能的掌握。

2.笔算加法是有法则的。

但计算法则不是对学生作的规定,而是学生对计算方法、要领的理解与把握。

在学生探索出加法笔算方法并做了练习之后,安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总结加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较为抽象的层面上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

 

6.6笔算两、三位数的加法(连续进位)

1.注重知识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这样不但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两、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而且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好地落实了过程性目标。

2.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索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有机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教学风格,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6.7练习七

1.练习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并且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充分体现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

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6.8笔算两、三位数的减法

1.本课教学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创设了生活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采用以旧带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结构,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运用合理、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9笔算两、三位数的减法(连续退位)

1.两、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笔算教学中的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的减法。

2.注重算理的讲解。

学生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计算完后,让学生交流算法,用竖式计算,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时,要两次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上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的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

 

7.1认识角

1.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认识角”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教师设计了认一认、比一比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建立了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2.给学生创设自由度较大的学习空间与时间。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比较角的大小环节,为学生提供判断思维的空间,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认识,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角是有大小的,进而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一层紧扣一层,层层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7.2认识直角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

通过用重叠法、比一比等练习,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7.3练习九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之后进行阶段性复习,使学生经历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8.1数据的收集

1.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索环境。

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师应用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数据的整理

1.学生对于收集、整理数据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做出简单的分析,但是对于简单的预测不能清楚地说明理由。

2.多样化的记录方法,能有效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经历记录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学生合理地优化记录方法,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8.3练习十

通过多样化的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练习,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你的好朋友

1.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学习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信念。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记录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