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4982774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docx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

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调研报告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沈阳工业转型升级目前,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内许多省市重点发展的主导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对扩大我市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业层次发挥重要作用,还将对推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实现我市三大目标”发挥出特有的乘数效应。

为此,在调研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剖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生

产性服务业简述生产性服务业是

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中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

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按照

目前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等内容。

二、国际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现状及趋势现状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一些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实施外部化,或者制造业企业内部的服务项1目不断地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

专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90年代,

以金融、物流、采购、咨询、设计、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就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超过了制造业成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成为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

快的行业。

目前,产业结构中有两个70%的现象,即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

与制造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生产性服务

业的大发展,已成为保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的重要根基。

发展趋势

1、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

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和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不可避免地伴生着服务需求,随着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

制造业企业为了整合资源、发挥专长、提咼效率,越来越多地出现服务外包行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信息化水平越来

越高。

从业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到ERP系统,再到可视化、智能化、物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的驱动力。

3、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生产性服务

业作为商品生产的中间投入,对整个生产过程发挥着联结功能,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各项活动,贯穿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其本身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4、集聚化发展。

在现

代商业和制造业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中,价值链的75%在流通环节,只有25%在制造环节,盈利主要来2

自流通,如此庞大的市场链条不是一个或几个服务企业可以承载的,而是需要大量的服务企业为其提供支持,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区域服务体系。

三、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近

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其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增加就业起到重要作用,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2005年的30%提高到2009年的%,但与同期美国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54%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规模小、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相对较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

13%,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相对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

2、国内各省市生产性服

务业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北京、上海、珠三角、长三角等一些城市和经济区正在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上海市创新驿站的建设是我国创新服务的典范。

上海市在2008年制定了发

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实施方案”,重点发展的总承包总集成、第三方物流、服产性服务业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猛,形成了金融服务、

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和流通服务5大类行业支撑格局。

作为中国总部经济第一实践区”,中关村总部基地”取得初步成果并形成3多

元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独立的环节和链条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彻底分离。

武汉市重点发展了光谷动漫基地、光谷软件园、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园区,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市场终端+物流”、以展览为核心,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3、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

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国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各地都把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十二

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服务产业,东莞市、福州市、南京和杭州市也相继制订了涉及企业主辅分离、市场准入、税收等保障政策,引导和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四、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问

题现状2006-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518亿元提高到1018亿元,比2005年增长倍。

五年间,其占第三产业比重41%提高到45%,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保持在20%以上

此可见,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愈加显著,在地区经济中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特点1、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势明显(2011年,我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600亿元,增长22%。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2010年增速达到18%。

因此可以说,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研发、信息服务、物流和供应链

服务、市场营销及咨询4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

市场空间。

2、生产性服务业结构

逐步优化。

近年来,我市生产性服务业

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左右,其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45%左右。

从增速看,十一五”期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轨迹基本相似,增速略快于GDP和第三产业总体水平。

同时,其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以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高,会展、物流、服务外包等产业快速发展,新兴的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繁荣发展,已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3、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运行情况良好。

信息服务业: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今年以来,我市精心组织,周密操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个市级试验区先行先试,全市两化融合推进格局进一步展开;16户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明显增强,我市工业企业已把两化融合

手组织75个两化融合建设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0亿元以上;十大公共服务平台都加快了建设与规划步伐,目前已有7个开始运转并投入使用,其他3个已经启动建设,年内投入运营使用;5个两化融合重大项目通过国家初审,预计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亿元。

一些示范企业和中小企业今年多次在全国性的会议上进行典型交流,工信部对我市两化融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近期的综合评估中,我市在第二批两化融合试点城市

中位居第二。

2011年,我市信息产业主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企业骨干作用明显,其中东软、先锋等4家企业进入全

国软件企业百强。

现代物流业:

2010年

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

重为43%,占据主导地位。

2011年,我市北方重工集团、华晨汽车集团、中外

运集团等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两业联动示范企业;13家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2010年度全省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规划建设的沈阳综保区、国际物流港等七大物流园区,初见成效;五洲城项目、大企业总部基地项目、润恒冷链物流等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

科技服务业:

去年,我市组织实施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25项,三一重装、沈鼓集团、北方交通3户企业获国家技术创新能力专项资金支持1100万元。

目前我市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已达209户,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1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5户。

工业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工业旅游:

现有4A级景区沈飞航空博览园、3A级景区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3A级景区铸造博物馆和2A级景区工人村生活馆等4处国家级景区。

正在申报辽宁省工业遗产群的铁西区装备制造业遗产群、大东区民族工业遗产群及沈阳铁路交通遗产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廊道也必将成为我市重要的工业旅游资源。

4、试点区域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铁西、大东、东陵和沈北作为我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先导区,示范区效应被确定为全国37个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之一。

2011年,开发区依托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发展基础优势,不断完善规划、拓展空间、引进项目、提升功能。

通过推进

宝马汽车城,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集中发展区、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等服务业集聚区,总部基地、公共研发、

检验检测、物流信息等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改革,探索突破两业互动发展瓶颈等举措,示范作用逐步显现。

6

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述成绩的取得,

为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从产业升级和服务业提升的要求来看,目前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尚缺乏统一的组织规划和领导。

我市虽已岀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却尚未设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缺少完善的服务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制度,政府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

2、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总量小且布局分散,缺乏核心服务能力。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偏小、散、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支撑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科技、金融、工业设计、会展、商贸、物流、服务外包、旅游等行业的企业亟需做大做强<

3、生产性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市场竞

争机制不完善。

一些制造业大企业仍保持着传统的运作模式,生产性服务业内置,缺乏通过生产性服务外包降低成本的主动性,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五、推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围绕我市装备、汽

车、化工、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优势,以

制造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即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软件、物流、商务会展、科技、信息等产业发展。

通过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渗透,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对接”。

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产业联动,实现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7我市目前还有相当多的生产性服

务业存在于制造业之中,没有外部化形成独立的专业化产业,这正是我市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低,难以满足制造业高层次需求,进而导致相当多的企业采取自带生产性服务,实行自我服务的主要原因。

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降低中间服务成本,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

我们应立足于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及时更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结构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13〜

调整的新变化,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联动发展新格局。

1、

以制造业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应以服务于制造业特别是产业集群为立足点,针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多、共性需求大的特点,为其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主要包括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培训服务、会展服务、商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培育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供给主体,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分

离。

鼓励制造企业将经营范围中的原材料采购、运输等非核心的辅助性业务从其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鼓励工业企业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三次产业协调互动。

同时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降低企业主辅分离成本;分离企业发展较好的,纳税总额持续增长的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14〜

给予奖励,扶持新分离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对现有的已经实行主辅分离的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

突出重

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8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

一是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抓手,密切关注国家及各省市关于两业联动发展的最新动态,培育和壮大一批两业联动示范企业。

二是加强对沈鼓、机床、北方重工等企业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业企业内部的生产性服务部门拓展公共服务,并实现社会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是重点推进沈阳经济开发区嘉泰工业园、铁西金谷开放式物流协同作业平台”等项目建设,挖掘、培育新的物流信息平台典型,引导制造业物流在信息化水平和层次上实现突破。

2、突出发展科技

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支柱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积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继续积极培育并组织企业申报认定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工业研发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积极培育领军、示范企业。

积极培育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以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技术升级,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三是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引导装备、汽车等行业企业加大工业设计创新投入,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进程'3、深入推进信息服务业,全面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程,尽快落实两化融合支持政策和扶持资金。

积极推动《沈阳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尽快出台,充分发挥我市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再确定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再组织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两化融合项目,全面启动数字沈阳”建设。

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步伐。

对正在建设的,

要在专项资金9投入上给予重

点建设支持;对已建成的,将全力促进有共性需求的企业使用平台资源。

4、做大商务服务业,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和规模。

以铁西区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铁西金谷总部基地和大企业总部基地建设。

协助做好机床集团、沈鼓集团、北方重工、东药集团拟进驻大企业总部基地前期工作,及时协调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扩大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试点工作范围。

同时,结合我市文化旅游市场,深入挖掘工业旅游资源,以大东区汽车产业以及铁西区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工业旅游线路,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品牌效应。

优化布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围绕制造业的共性需求,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构建集金融、信息、物流、研发和展示等为一体的空间布局产业成长模式,形成为制造业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的集聚场所。

1、加快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以近海保税物流集中发展区、沈阳国际物流港、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集中发展区、临空现代物流港等区域作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促进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空设施的有效衔接,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全面整合提升物流园区功能,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

2、积极推进集聚区重大项目

建设。

项目是集聚区发展的基础,要紧紧围绕全市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沈阳国际软件园项目、浙江传化物流、中国机械装备博览城等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要素配置,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强与发达地区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提升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水平。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