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习题.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979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麦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麦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习题.doc

《小麦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习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麦习题.doc

小麦病害习题

一、选择题

1.小麦赤霉病菌是以(子囊壳、菌丝、分生孢子)来越夏。

2.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小麦锈病菌、小麦白粉病菌)。

3.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195019641990)。

4.小麦黄矮病毒病的传播介体为(蚜虫)

5.小麦条锈病在病害循环中真正起作用的孢子为(夏孢子)。

6.根据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是否为生物,可将植物病害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

7.目前防治小麦锈病应用最多药剂为(粉锈宁)。

8.小麦条锈病越夏基地的构成条件为(夏季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低于20℃、海拔很高、有小麦种植)。

9.小麦赤霉病的自然传播途径是通过(气流)

10.小麦叶锈病菌完成世代侵染的侵染循环是以(夏孢子)

11.小麦白粉病表现出白色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12.小麦全蚀病主要危害小麦植株的部位(根茎部)

13.小麦条锈和叶锈、秆锈夏孢子堆区别在于(排列成行)。

14.小麦锈病是典型的(气流)传播病害。

15.小麦赤霉病的病部前期长有(淡红色霉状物)。

16.目前大量应运防治白粉病效果最好的药剂是(粉锈宁)。

17.小麦条锈菌越冬地最冷月份温度不低于(-6~-7℃)。

18.气候条件中,对小麦赤霉病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雨日、雨量、相对湿度)。

19.小麦赤霉病主要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进行侵染的。

20.小麦白粉病病原属子囊菌亚门(Blumeria)。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概念或说法是否正确,对的在题干后选择"√",错的选择"×"

1.小麦赤霉病有再侵染,但在病害流行上不重要。

(√)

2.小麦3种锈病症状可从夏孢子堆排列、颜色与表皮开裂程度加以区别。

(√)

3.小麦散黑穗病属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可以多次侵染。

(x)

4.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孢子首先侵染花药。

(√)

5.小麦条锈菌能在我省(山西)大部分地区越夏。

(x)

6.小麦三种锈病原属同一属即柄锈属 (√)

7.对于幼苗侵入的病害,凡影响幼苗出土快慢的因素均影响病害发生的轻重。

(√)

8.麦类黑穗病菌的孢子称分生孢子。

(x)

9.小麦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

(x)

10.小麦丛矮病的传播介体是线虫。

(x)

11.小麦赤霉病菌在大田再侵染是经过子囊孢子。

(x)

12.小麦白粉病只产生无性孢子,不产生有性孢子。

  (x)

13小麦黄矮病只能通过蚜虫传播。

(√) 

14.麦类黑穗病只能经种子而不能由土壤传播。

 (x)

15.小麦纹枯病既能产生菌核,也产生分生孢子。

(x) 

16.麦类白粉病在天气潮气的情况下病部可产生大量霉层,干旱时则不产生霉层。

(x)

17.小麦锈病周年循环包括越夏、秋苗发病、越冬、春季流行四个阶段。

(√ )

18.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温度,小麦扬花期间气温保持15℃以上,病害将大流行。

(x)

19.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症状。

(√)

三、填空题

1.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越冬菌源、气象条件和栽培管理。

2.小麦赤霉病在田间可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尤以穗腐,其中穗腐对产量影响最大。

3.小麦赤霉病菌主要以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土壤、种子上越夏(冬),病菌通过分生孢子在田间再侵染。

4.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及秆锈,病菌在小麦上可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两种孢子。

5.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也可以危害茎秆和穗部,病菌产生白色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后期产生黑色颗粒状物是病菌的闭囊壳。

6.小麦腥黑穗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自带菌的种子、粪肥、土壤。

7.小麦全蚀病主要的症状特点是黑脚:

茎基部l~2节叶鞘内侧和茎杆表面形成黑色菌丝层,后期有黑色小粒点。

白穗:

灌浆至成熟期病株早枯,形成白穗。

8.小麦散黑穗病是侵染,一年1次。

小麦腥黑穗病是幼苗侵染,一年2次。

9.小麦锈病的周年侵染循环包括四个阶段,即春季流行、越夏、侵染秋苗、和越冬。

10.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分别是由蚜虫和灰飞虱传播的。

病毒与传播介体之间的关系分别为专化性和持久性。

11.感染小麦赤霉病的病粒中主要含有玉米赤霉烯酮、   等毒素,可引起人、畜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昏等现象。

12.小麦赤霉病菌的无性阶段为镰胞属。

13.小麦锈病的病斑前期产生的黄色疱状的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疱状的冬孢子堆。

14.小麦赤霉病后期病部出现的黑色粗糙颗粒为病原菌菌的子囊壳。

四、简答题

1.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

条锈:

夏孢子堆:

病斑最小,鲜黄色,呈多重轮纹状排列,在成株上排列成行,虚线状,表皮开裂不明显。

冬孢子堆:

黑色狭长形,常埋生于表皮下,排列基本成行。

叶锈:

夏孢子堆:

病斑大小居中,桔黄色,不规则散生。

表皮开裂明显。

冬孢子堆:

黑色,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生于表皮下,排列略成行。

杆锈:

夏孢子堆:

病斑最大,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愈合成大斑,孢子堆周围表皮开裂翻起。

冬孢子堆:

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排列散乱,无规则。

2.简述小麦赤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以消灭菌源为前提,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测报实行化学防治为保证的综合防治措施。

具体应抓好如下环节: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苏麦2号、3号,湘麦1号,等表现较抗(耐)病,各地可因地制宜引种、试种。

(2)精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并结合防治黑穗病等进行播前种子消毒。

(3)在小麦扬花前尽可能处理完病残体;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促使病残体快速腐烂,减少田间菌源数量。

(4)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降湿。

2.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l00kg种子用药100~200g湿拌。

(2)喷药防治小麦扬花达10%以上时选用25%施保克乳油,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常规喷雾。

3.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三种锈病?

对于该病害必须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而有效的办法。

(2)适期播种:

在条锈菌越冬和越夏的地区避免播期过早;在秆锈病严重地区避免播期过迟。

以减少后期秆锈病的危害。

(3)消灭自生麦苗:

越夏的主要寄主。

(4)施肥灌水:

增施P、K肥,做好N、P、K的合理搭配。

(5)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减少损失。

2、药剂防治:

(1)药剂拌种:

在冬小麦苗期常发病区,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3%拌种。

(2)大田药剂防治:

冬小麦苗期发病早的地区或地块,可用25%三唑酮,或萎锈散,或叶锈特可湿性粉剂喷洒幼苗。

一般喷药1~2次,如果流行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又是感病品种,则喷药2~3.

4.小麦条锈病发生与流行主要取决于哪些条件。

品种是否感病、越冬菌量数量、春季降雨量都是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

温度≤22-23℃,B.海拔≥1400米,C.晚熟冬春麦/自生麦苗,都影响夏孢子越夏。

秋季,风速和菌量都是条锈病是否会全田普发的决定因素。

休眠菌丝体在叶组织内越冬。

临界温度-6℃~-7℃。

我国在北纬37~38度以南。

山西介休以南。

故冬季气温影响来年的菌数量。

5.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粉)病

1.加强检疫工作:

小麦矮腥黑穗和印度腥黑穗病是我国的进境检疫对象,应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害随种子或商品粮传入我国。

2.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

物理消毒:

温汤浸种(45℃水3h);冷浸日晒(冷水5h后暴晒1天);生理杀菌(生石灰或消石灰)。

3.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和使用无病种子:

繁殖无病种子。

留种田要与生产田隔离200m以上,播种的种子要在精选后严格进行消毒,田间管理应注意施用无病肥,及时拔除病株等。

4.栽培防病:

播种前要作好整地和保墒工作,适期播种,冬春播种不宜过迟,春麦播种不宜过早,播种不宜过深,可促进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而减少发病。

6.如何利用小麦全蚀病的TAD现象,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TAD指病害的自然衰退现象.在出现了TAD的土地上要注意:

1.不要轮作倒茬,病害达到高峰后,就可恢复至不发病,并持续保持病害低水平和产量高水平。

2.TAD只出现在耕作层,在此期间不要深翻倒土。

3.不能用广谱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以免破坏土壤中的衰退因子。

4.培肥地力,大量使用农家肥,可减少高峰期的产量损失,并能促进TAD现象的提早出现。

原因:

与土壤中的颉抗微生物有关,荧光假单胞菌是重要的类群,自然界中假单胞杆菌存在于土壤有机质或含营养丰富的根系表面,细菌在根系损伤部位生长繁殖,其分泌的抗生素(吩嗪—1—羟酸)可控制全蚀病菌。

7.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的原因及如何控制?

条锈菌生理小种群体结构的重大变化是引致小麦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措施:

1、避免大面积品种的单一化。

2、避免以单基因品种或亲缘近的品种杂交,这样会导致后代抗性降低。

3、尽可能的减少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

4、提供有利于小麦生长的环境条件,以减轻对品种的抗病性的削弱

8.小麦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高温干燥有利于发病。

有利于传毒介体的迁飞、繁殖和越冬;有利于病毒的增殖;不利于麦苗的生长;缩短潜育期。

9.说出下列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小麦散黑穗病:

种子小麦腥黑穗病:

种子、粪肥、土壤小麦条锈病:

夏孢子小麦全蚀病:

土壤、种子、粪肥小麦赤霉病:

病残体、土壤、种子

10.简述小麦条锈菌越夏、越冬的条件。

越夏:

A.温度≤22-23℃;B.海拔≥1400米;C.晚熟冬春麦/自生麦苗。

越冬:

休眠菌丝体在叶组织内越冬。

临界温度-6℃~-7℃。

我国在北纬37~38度以南。

山西介休以南。

11.小麦三种锈病的发生时期有何特点?

锈病发生为害分秋苗和春季两个时期。

秋季发病:

在我国黄河、秦岭以南较温暖的地区,锈菌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为害到小麦收获前。

但在黄河、秦岭以北冬季小麦生长停止地区,病菌在最冷月日均温不低于一6℃,或有积雪不低于一lO℃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未冻死的麦叶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合生长时,再繁殖扩大为害。

12.在什么时期,什么气象条件下最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

在南方稻麦两作区,若早春气温回升快,雨水足,稻桩中病菌子囊壳形成早而多,菌源数量大,加之小麦抽穗扬花期又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在菌源、天气、寄主生育期三者相吻合的条件下,则病害(穗腐)会大流行。

13.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药剂种子处理,请你举一种有效的药剂说明具体的使用方法。

小麦播种前每100千克种子用2%立克秀干拌剂或湿拌剂商品量100~150克(有效成分2~3克),或用6%立克秀悬浮剂商品量30~45毫升(有效成分1.8~2.7克)拌种。

充分拌均后播种。

选用12.5%烯唑醇(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700毫升,拌种10千克。

五、写出下面病原物相对应的中、拉名称

1.小麦条锈病菌:

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

2.小麦赤霉病菌:

Gibberellazeae(Schw.)Petch

3.小麦白粉病菌:

Blumeria graminis

4.Rhizoctouiacerealis-:

5.Tilletiacar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