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4957539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docx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综合素质评价

顺义九中范丽颖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在某一发展阶段综合素质所做的教育评价。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概念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含义和意义。

与学科考试相比,学科考试主要采用量化的手段,反映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果;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是用质化的手段,既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结果,又反映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等无法用量化手段精确测评的学生整体发展过程和阶段性结果。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可见,“课改”方案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考试成绩;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生”,尤其是象顺义九中这样的普通高中。

总之,“课改”方案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就是面向各类学校的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就要承认差异。

我校高中生生员在顺义地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合近几年的情况看,进入高中阶段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少数同学还没有学习意识,被动学习,甚至厌学,影响别的同学学习状况。

高一新学期开始,整体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期中后,学习兴趣开始下降。

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对学生充分了解基础上,始终要考虑多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通过怎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

此外,对于两端的学生也要有针对性策略,对于优秀学生要激发他们不断进步,在班级学习中起好学习带头作用。

对于学习被动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调动起来,慢慢向中间学生靠近。

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历史课改的顺利进行,这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我在近二年的课改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进行过一些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质性评价全程化,让学生不断得到发展。

以前我们往往把评价和考试等同起来,认为评价就是指各种量化考试,而对学生平时学习全过程的评价则重视不够,实际上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而且包括日常的质性评价,并且这种质性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大培养目标的整合,而且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

1、首先课堂上进行互动即时性评价。

在学到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时,讲到日本是亚洲唯一摆脱西方列强控制,走上资本主义强国行列的国家。

我认为此时可有切入点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日本民族。

学生普遍认识:

古代日本为摆脱落后以中国唐朝为师,实行大化改新走上封建社会(中国帮了日本);近代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的学生不免有些“愤青”(日本打了中国);加上当代中日关系中“政冷经暖”的现象,学生总感觉中日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纠缠不清)。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史学能力和完善对知识的建构,理解日本民族的崛起和强大的原因,于是我播放《大国崛起》中日本“百年维新”的视频,让学生就自己深有感触的内容结合中国史谈谈体会。

如学生甲:

“好学、自信是日本民族最优秀的特质,日本古代以中国为师,近代以德国为师,二战后又以美国为师,不怕跌倒勇往直前。

三次学习三次重大转折,成就了今日日本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的地位……”我对他的评价是:

“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很有思想”。

生2:

“直面罪恶,勿忘国耻的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吸收他国崛起中的经验教训,才能获得世界各国的谅解……”我对他的评价是:

你的分析很透彻”“你看问题很尖锐”。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最终我们又将其以更丰富的“历史小报”形式呈现并进行展示评奖。

可见我们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创设平台发挥他们的潜能,否则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应该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进行即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喝采,对每一次个性的表露都给与评判,对每一次不佳的表现都给予鼓励,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

2、建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量规档案。

课堂上口头的即时评价固然非常必要但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众多表现都是他们发展的足迹,这些足迹就是我们评价的依据,所以搞好过程评价还需要为学生建立学习评价档案,记录学生发展的足迹。

这种档案,可包括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参加课堂活动情况、课外查阅资料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情况以及检测情况,对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同时也可为不同评估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

应用量规还可实现师评、互评、自评的有效结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设计符合本学科特征的教学量规,也是目前新形势下对教师技能提出的新要求。

量规较适用于历史探究性学习,如教材中较适合用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或历史拓展课上展开的研究主题等。

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时,鉴于本课内容较适合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将全班同学按最崇拜的科学家分为5个小组并推选组长,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小组,然后教师确定学习主题、提出要求,并结合学习评价表有关内容,为学习者指明探究方向。

以下是一位学生的量规评价表。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探究性学习效果量规评价表:

 

项 目

评估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较好

一般

需努力

一般

较好

较好

1

参与小

组讨论

发言积极,

认真倾听

发言积极

能够发言

没有发言

一般

一般

一般

2

材料搜

集数量

7-10个

4-6个

2-4个

少于2个

较好

较好

较好

3

资料形

式总数

三种以上

文章、图片、视频、

两种

少于两种

一般

一般

一般

4

资料搜

集途径

详细注明材料出处,收集渠道丰富

注明材料出处,收集渠道单一

材料出处模糊不清晰

 

未注明出处

较好

5

素材整理归类

能将不同类型资料有效归类(区别实物、文献、口述史)

能将资料进行一般分类

能尝试作出分类但不够完整清晰

区别史料和普通资料有难度

无法整理归类资料 

较好

较好

较好

6

参与小组讨论

发言积极,认真倾听

发言积极

能够发言

没有发言

一般

一般

一般

7

 

协作学习能力

积极帮助别人,积极寻求帮助

助人为乐,寻求帮助不够积极

能帮助别人,不求人

不愿求人也不帮人

较好

较好

当然每学习完一课,学生继续发挥主体地位,进行自主评价:

在本课(阶段)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在本课(阶段)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在本课(阶段)学习中你的总体感觉怎样?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如在参与程度上:

大部分同学虽热情有余但理智不足;在资料搜集过程中:

虽确立了主题,但取舍不当,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花费大量精力,有些学生半途而废;适当调整量规的难度和指标,使其更符合学情,然后再循序渐进提高指标。

相信通过不断开发使用新的教学量规,切实增强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3、建立学生学习成果档案。

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小剧本和小报刊等进行收集,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以激发其兴趣。

课后评价

在学到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时,我留了一道讨论题:

2007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还公布了今年评选的标准:

推动力、责任、创新。

颁奖词:

他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上助力了一次精彩的撑竿跳,他提示我们,走的再远也不要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

他就是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先生。

以此为例,评出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的经济年度人物?

并写出颁奖词.下面是一位小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写的颁奖词:

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他提示我们:

自强、求富是近代仁人志士不断追求的主题,他就是最早吃螃蟹的曾国藩。

体会感悟:

学习历史不应有畏难情绪,通过讨论,我们觉得只要认真思考,每一个人都会有独到的见解,我们的颁奖词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而已。

以下是对他们组成果展示的评价。

 

项 目

评估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较好

一般

需努力

一般

较好

较好

1

 

作品展示

 

全班交流,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组间交流主题明确,结构较清晰

小组内交流有主题,结构不够清晰

 

没有交流

2

 

体会感悟反思

反思深刻有借鉴作用

有感悟反思

有感悟

有体会

较好

较好

4、制定改进计划。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结果、效率的价值判断,是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历史学习行为,实现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重要环节”。

可见新课程改革中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有效性的评价的基本原则是:

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转变性发展”;评价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终实现。

所以评价的最高境界应是帮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以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写出质性描述评语,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部分和劣势部分,并提出发展方向。

学生根据评语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制定下一步改进计划,以利于以后的发展。

在学习在学到高中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1课《西学东渐》时,设计了一道情景体验题:

假如你是洋务派,你怎么看待自己的实践活动?

一位同学他的回答很精彩:

假如我是洋务派,我既感到自豪又感到悲哀,自豪的是,我的实践活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悲哀的是,我毕竟是地主阶级,无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这位同学虽知识面广,但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也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我给他的建议表是:

学生学习建议表:

项目

质性描述

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情况

主动发言,你有这个能力

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讨论不要只发表个人见解

搜集、展示相关历史资料的积极程度和质量

能将不同类型资料有效归类,继续努力

在课堂上参与情景活动的积极性和情况如何?

你的见解很独到,希望你能主动发言

课下完成书面、小制作或其他作业情况

主题明确,结构清晰,继续努力

与老师、同学合作情况

如果你能听进他人意见,你会更棒

二、量化评价双轨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评价应是各评价主体的综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综合。

传统的量化评价是一次卷面考试决定学生一切,当时发挥得好则皆大欢喜,否则全盘皆输。

这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考试,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量化评价应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也就是卷面考试和过程考查相结合。

过程评价部分即为平时考查的得分。

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在学期开始第一周向学生公布综合素质考查项目,将各项得分计入期末模块成绩并填入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

历史考察项目(平时学习表现)

项  目

参考考查方式

历史知识考查

口答或卷面考查(5分)

情景测验(讲历史故事、历史小品、历史相声、

历史短剧、辩论赛等)

个体或团体(10分)

运用能力(小论文、建议书等)

演讲或书面(5分)

制作能力(制作图表、绘制模型画、仿制文物等)

现场和平时制作相结合(5分)

收集、编辑能力(收集资料、编历史小报、故事

书、历史小刊物等)

平时自由完成(10分)

人文素养(历史对我的影响)

演讲(5分)

平时历史考查除通过以上方式操作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把学生当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新课改中来,还可以采用我设计的“小小评论家”等,给学生提供说出心里话的空间并在模块成绩上体现一定的加分。

比如:

“你有幸首次使用新教材,与新教材相识已经一学期了,你喜欢它吗?

你对它还有什么要求?

你喜欢你的历史老师以及他(她)的教学方式吗?

你对他(她)还有什么要求?

你喜欢现在的考试方式和题型吗?

你有什么好的提议吗?

请以《我看历史教材》《我看历史老师》或《我看历史考试》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学生的这种评价不仅最公正、最有价值,而且学生会产生被尊重的喜悦,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发展。

  

我们将学习过程评价按40%的分值(此部分成绩通过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与考试评价按60%的分值相结合,还可以有其它方式的加分,给学生较合理的总评分数。

虽然仍用分数呈现,但已包含了过程性评价,它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也使教师改进了对学生的评价。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考查项目和加分项目,那些学困生们告别了他们认为是羞于见人的分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自己可走的路。

学生学期综合评价表

评价项目

考试成绩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总评结果

分数

等级

性质评语及

改进意见

总之,新课程教学评价标准是以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

教学评价标准由“分数”向“素质”、由“量化”为主向“质性”为主的转变,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解了新课程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目标。

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探索符合“新课改”的评价形式,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教学交流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保证历史课改的顺利进行。

 (本文获北京市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