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916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变态复习资料.docx

林变态复习资料

第二讲:

科学思维理论创新与研究过程

1.怎样创新,怎样才叫创新

科学:

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三个任务:

描述、解释和预测。

科学判断知识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

1、求知:

(权威法、经验法、思辨法)传统方法vs科学方法(步骤:

建立假设、操作化、经验观察或实验、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2、求真

3、原则:

逻辑性;方法论(分析、综合);历史性

4、标准:

逻辑、经验、社会学、历史(下面具体有)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

1.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2.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3.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逻辑标准:

1.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

即必须是简明而非繁琐的,而不是包含一大堆假设和条件,为以后的失败留好了退路;

2.本身是自恰的:

不能一会说先造动物再造人,一会又说先造人再造动物;

3.可被否证的:

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永远正确、不能有任何的修正;

4.有清楚界定的应用范畴:

只在一定的条件、领域能适用,而不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经验标准:

1.有可被检验的预测:

2.在实际上已有了被证实的预测:

3.结果可被重复:

4..对于辨别数据的真实与否有一定的标准:

什么是正常现象,什么是异常现象,什么是系统误差,什么是偶然误差,都要划分得清清楚楚。

社会学标准:

1.能解决已知的问题:

2.提出可研究的新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型:

也就是说,它不光要有解释,还要有预测

3.提供概念的定义:

而且必须是切实可行的

历史学标准:

1.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

你不能只挑对自己有力的数据作解释,而无视对己不利的数据

2.跟其它有效的平行理论相互兼容。

不能无视其它理论的存在。

理论创新:

理论由下列基本要素所构成:

概念(通过概括和抽象得到)、变量(对概念的具体化)、陈述(命题和假设)、形式(思辨理论、分析理论、演绎理论、模型理论)

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经验归纳、统计概括

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①建立理论解释

②抽象的策略:

列举共同因素;利用现有的理论和抽象概念作出解释;探寻背景联系;询问;内省

③扎根理论

2.研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社会研究的过程:

1、提出研究假设/问题;2操作化

“科学环”by华莱士

社会研究的步骤;

第三讲:

方法论体系

方法论体系(表格,狭义的研究方法,几个研究类型,会用)

第四讲:

选题

选题原则

理论意义、应用价值、迫切性、可行性、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其他(个人价值判断、政治信仰、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等)

第六、七章:

测量与抽样:

1.测量:

第六章第三节-概念的具体化与操作化173-183

概念具体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美,扎拉斯菲尔德)

①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性认识和互相交流形成的。

②概念的界定:

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

第一步是将概念分解,即从不同角度或纬度对概念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

第二步是做出抽象定义。

③选择测量指标:

确定如何测量变量,选用哪些指标来测量。

④编制综合指标:

对简单的概念可以用一两个指标来测量,而对复杂的概念则要用多个指标来测量。

操作定义:

就是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测量指标:

确定了变量的操作定义,就可以选择一定的测量指标和具体的问题和项目来实施测量。

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

建立综合指标的方法:

类型法(就是将各指标交互分类,然后建立新的类型,以形成一个新的指标);指数法(用简明合理的公式综合各指标,以建立一个新的指标)

2.抽样: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定义、优点和缺点

一.概率抽样

(1)概率抽样:

是总体中每一个体都有一个已知不为零的被选机会进入样本。

概率抽样分为等概率抽样(随机抽样)和不等概率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

是一种特殊的等概率抽样方法,总体中每一个体均有同等被选机会,而且样本中每一个体是被单独得选出的。

他是一种元素抽样。

(3)随机数字表:

随机数字表是由数字0-9组成的表,由电子计算机编制而成。

(4)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的优点:

(A)当一个总体其内部分层明显时,分层抽样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

由于它是按群体的特征分布从不同层获得尽可能均衡的样本数,使样本与总体更相似。

(B)分层抽样可以提高总体参数估计的精确度。

由于它可以将一个内部差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比较相似的子总体,从而每一个子总体内抽出一个小样本就能较好的代表总体。

(C)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形,而且还要了解某些类别的情形,分层抽样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因为我们可以将每一类看作一个总体。

(D)便于行政管理。

(5)系统抽样(或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A)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更易实施,工作量较少;

(B)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平均,故而抽样误差小于或至少等于简单随机抽样,即较其更精确。

(C)系统抽样可看成是分层抽样

系统抽样是以总体的随机排列为前提的

系统抽样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群体.

(6)整群抽样是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众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1>整群抽样的优点:

(A)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B)它可以节省人财物力;

(C)许多调查往往很难得到总体的所有个体的可靠名单,有时即使可以得到,所需费用也十分昂贵,这就限制了抽样的应用范围。

这种情况下,使用整群抽样获得抽样框就容易得多。

(D)整群抽样通过将抽样单位由个人转换成群体,使由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所不能进行的抽样调查成为可能,扩大了抽样的应用范围。

<2>整群抽样的缺点:

(A)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与其他抽样方法相比,相同样本数,抽样误差较大;

(B)分析整群样本的资料,如抽样误差,统计推断,假设检验要比前面几种抽样方法复杂;

<3>分类:

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

(7)多阶段抽样(多级抽样)

二、非概率抽样

(1)非概率抽样是根据研究任务的要求和对调查对象的分析,主观地、有意识地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进行选择,因此每个个体进入样本的概率是未知的,而且由于排除不了调查者的主观影响,因而无法说明样本是否重现了总体的结构,用这样的样本推论总体是极不可靠的。

(2)偶遇抽样(方便抽样):

是指研究这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优点是方便省力,但样本代表性差,有很大偶然性。

(3)主观抽样(判断抽样,立意抽样):

<1>主观判断的意思,这时,主观抽样又称为立意抽样或判断抽样,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2>第二种含义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

(4)定额抽样(配额抽样)

(5)滚雪球抽样

(6)空间抽样:

 

第八章:

问卷法258-267

1.第五节:

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

简述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为避免这些错误,问卷设计是应遵循何种原则:

(1)问题含糊:

即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有歧异。

(2)概念抽象。

(3)问题带有倾向性。

(4)问题提法不妥。

(5)双重含义问题。

(6)问题与答案不协调。

(7)答案设计不合理。

(8)语言中的毛病。

(9)其他方面的问题:

表格设计过于复杂、问题太多、不正确等;封面信介绍不够、过于简单、或过于罗嗦、不简明扼要;校对检查不够,出现一些印刷错误等。

第六节:

问卷法的特点及应用

(1)问卷法的优点:

<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

<4>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2)问卷法的缺点:

<1>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

<2>回答率往往难以保证。

<3>不能保证填答问卷的环境和填答的质量。

(3)问卷法的应用:

在实际社会研究中,问卷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常常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以及资料的定量分析相联系。

可以说,抽样-问卷-定量分析三者的结合体,是现代社会学定量研究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问卷法要求被调查对象有一定文化水平。

其适用范围还受到调查对象总体构成情况的影响,在成分单一的总体中比在成分混杂的总体中适用。

第九章:

访问法

第二节:

无结构式访问271-279

无结构式访问:

又称非标准化访问,它是一种被控制或无控制的访问。

事先不预定问卷、表格和提问的标准程序,只给调查者一个题目,有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调查对象可以随便得谈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无需顾及调查者的需要,调查者事先虽有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或几个要点,但所提问题是在访问过程中边谈边形成,随时提出的。

(1)

(1)无结构式访问优点:

<1>弹性大,能充分发挥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积极性。

<2>访问者能对问题作全面、深入得了解。

<3>能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生活与行动与其中的环境的生动地感觉。

(2)无结构式访问缺点:

<1>比较费时,其规模受限制。

<2>对访问员素质要求更高。

<3>结果难与定量分析。

(3)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

具体做法:

<1>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或者是选择那些曾经经历过这种情境的人做访问对象。

<2>然后对他们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即个人对情境的认识与解释,这种主观经验及时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

重点访问的假设:

透过某种刺激,可是调查对象在情境上产生特殊的反应。

研究中从这些反应获得信息,再加以解释。

重点访问严格地说应当是半结构的,而不是完全无结构的,因为访问问题及时措辞没有事先确定,但问题的内容是事先确定了的。

应用:

<1>重点访问在分析特殊经验所引起的态度变迁上<2>证实以前有关人类情境行为假说的正确程度。

特点:

由于这种类型的访问中往往收集到的是许多不可比较的材料,因而分析解释工作难度较大。

(4)深度访问:

简述深入访谈的基本类型:

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对个人生活是的访问是个人生活史研究中获得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生活史研究是一种对人们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的研究方法,它采用访问、观察或由被研究者自己写自传等方式,对某一社区或某一群体中的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生活经历进行详细地了解,如实记录下研究对象生活经历中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将不同个体的生活史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并找出其中典型的个案作为描述和解释的例证,以此来反映这一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观念等。

深度访问特点:

<1>与重点访问相似,也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区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研究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2>允许在访问中对以外的因素充分探索和深究,研究人员可能由此而获得某种重大发现,这种偶然重大发现往往带来研究问题的突破。

(5)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最大特点是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做一番考察,在客观的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以描述。

(6)座谈会:

也就是调查会,是一种无结构式集体访问,即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进行共同讨论。

座谈会特点:

访谈过程不仅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社会互动过程,也是调查对象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

要求调查者有更熟练的访谈技巧及组织会议的能力。

容易产生“团体压力”。

因此,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与个别访问相比,更难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座谈会应用:

这一方法常被用于验证或调查集体行为与群体关系的倾向,以及心理治疗和企业及组织诊断。

典型调查业常用这种方法。

座谈会要求:

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调查会人数以5-7人为宜,最多不要超过十人。

参加调查会的人员一般应具有代表性,了解情况,敢于发言,并且最好是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的人。

访谈前应将访问的具体内容、要求和到会人员的名单告诉参加调查会的全体调查对象。

正式访问前,访问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拟定好访问提纲。

座谈会的两种方式:

<1>头脑风暴法:

即会议主持者不说明会议的明确目的,而只就某一方面的总议题,请到会者自由发表意见,会议主持者不发表意见,更不对别人的意见内容提出评论。

<2>反向头脑风暴法:

即会议首先列出某方面的问题,参加这不仅自己发表意见,而且必须针对别人的意见展开批评与评价,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注意事项:

调查会上要避免让某些权威人士的发言左右其他人的发言,或受调查会主持人的意见左右,而要使各种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发言。

(7)无结构式访问与个案研究:

<1>主要特点:

处理问题深入全面细致。

是一种从整体上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从事务的多个方面和整体情况,从各个层次间生动联系以及从历史发展状况把握问题。

<2>将个人作为个案研究单位时,研究资料的来源有:

(A)个人文献资料;(B)访问资料;(C)观察所的资料

<3>个案研究的形式:

(A)描述和解释个案,提供有关当前的状况和它不断运行的动力的信息。

这种分析可称作列举性分析。

他是利用一般规律或规则进行特殊个案的分析,机用一个以及的概括作出一个特殊的分析。

(B)通过对单个个案的分析,发展出经验的概括或理论,不是以个案去发现它作为一个系统的有关的一切,尔是把它作为理论建构的经验基础,使用特殊个案发展一般陈述。

<4>应用:

(A)作为和社会状况及文化背景相关的东西,要进行具体详细地研究时。

(B)要研究某个对象、某人、某种状况的自然发展或生活史时。

(C)如果不能确保整个社会状况或有关因素的复合关联的事实,技术社会过程的分析就不能进行时。

(D)要研究个人生活及社会需求、冬季或者生动的存在、文化背景下的群体行为时。

<5>特点与作用:

(A)能从个案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中,发现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从而导致假设的形成,并找出群体或类型的详细资料。

(B)很多场合下,个案研究亦被认为是完成一个正式研究的必要的结束手续,即研究的结果可用个案研究印证是否正确。

(C)它的最大优点是对于个案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全面地把握。

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1)访问准备

(2)进入访问(3)访问的控制<1>提问控制:

(A)题目转换;(B)对问题的追问;(C)合适的发问与插话;(D提问注意事项。

<2>表情与动作控制(4)结束访问(5)访问纪录

 

第十一章:

观察法

第五节:

观察法的作用和特点358-361

(1)观察法的作用:

观察法可以提供有关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的资料,可以对社会情景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观察法还用来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特别是当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无法进行语言交往或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常采用观察法。

观察也是提出理论假设的基础。

(2)观察法的优点:

<1>它可以当时当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从而掌握第一手资料;

<2>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它对研究对象得扰动较小,从而可以得到自然条件下真实行为的资料。

<3>观察法特别适用研究无语言文字沟通的调查对象。

<4>可以弥补其他方法的缺陷。

社会调查中,经常遇到调查对象不愿接受访谈,拒绝回答以及不交回调查问卷的情况。

此外,即使回答或填写问题,也有可能有意歪曲真实情况或因记忆不清等愿意产生较大的误差。

采用观察法可以避免上述局限性。

(3)观察法的特点:

<1>观察的直接性和自然性;

<2>观察者本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取向更多介入到观察对象和观测资料中;

<3>观察具有广泛性,观察法使用的场合更多,观察者的范围更广,甚至未经多少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观察法的缺点:

<1>由于观察的直接性和自然性,难以控制环境变量和时间变量,很难进行数量分析和统计判断;

<2>由于观察的主观性和情感性较强,观察资料会受到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感情因素的影响。

<3>通过记录而得到的大量观察资料很难整理分析。

<4>在实际研究中,要做到科学的观察是非常困难的。

这主要在于社会过程与自然过程有某些本质区别:

(A)社会过程受大量偶然因素的影响,很少会出现完全相同的社会现象。

因而很少显示出严格的规律性,只有通过多次,详细的观察才能得到比较可靠的资料。

(B)对社会过程的观察和理解要受观察者本人的价值观,情感因素和知识结构的影响。

(C)观察者的在场会影响研究对象的习惯行为和行动的正常进程。

科学的观察与生活的观察的区别(XX上搜的)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科学观察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武装起来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

科学观察,即科学研究中的观察,讲究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以求真为目的。

第十二章:

文献法

第一节:

文献的类别及来源392-396

(1)文献:

指的是包含我们希望加以研究的现象的任何信息形式。

(2)类别:

根据文献具体来源的不同,分为:

个人文献(主要指个人的日记、信件、回忆录及自传等)

官方文献(主要指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统计、计划、信函等)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指报刊、电影、电视等)三大类。

也可以分为:

原始文献(或第一手文献。

指的是有亲身经历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人所写的资料)

第二手文献(文献学上称二次文献。

是利用别人的原始文献所编写或产生出的新的文献资料)

第十三章:

资料分析

理论分析方法6种,自己专业的论文中如何用

1比较分析法

描述、解释、并列、比较(有标准)

2.历史分析法

检验文献本身的可靠性

3.矛盾分析法

4.因果分析法

穆勒五法:

求同法(整合法)、求异法(差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5.系统分析法

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6.结构-功能分析法

第十四章: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1.学术论文的规范(十条)

题名

作者署名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号

引言

正文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2.学术不端行为是什么?

1.抄袭。

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7.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