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8182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docx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的形成。

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之形成背景,及其有关理论。

接着收集相关材料,分析材料。

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现结合,做到立意全新的程度,最后结合前期准备理论及相关素材撰写案例,做到一气呵成,增删数次为妙。

二、教学案例的具体撰写。

明确或突出主题。

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结合理论对揭示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细节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教学案例写作中应注意得事项。

1、主题紧扣案例。

以案例为基础提炼主题,不能脱离案例随意而定。

主题要有新意。

确定的主题要新颖,但切记脱离实际而盲目地进行创新。

主题应凸显时代感。

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2、在实际案例分析时应该做到:

紧紧围绕案例事实,提出问题,深入且细致地进行分析,力求做到画龙点睛,把问题主题揭示给学生。

讲求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

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实在,要有针对性,把理论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讲求具体实在的小道理,不要空洞无物的大道理。

要有独到的见解。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

在新理念的引导下,从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道出他人欲言而所不能言之的道理。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案例〗

师:

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

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生2:

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生3:

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

如和。

师:

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

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

如。

生5: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

如。

生6:

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如和,=,师:

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8: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表示的分数就大。

(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先前似懂非懂的学生也点头微笑了)

师:

(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

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可以先约分,再比较。

如和,=,因为;,所以;。

生10:

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

如和,因为比

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

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

如和,=,=,因为,所以;。

(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

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

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

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

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

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

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都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合作与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对分数大小比较时积累的感性经验表述出来,使同伴们具体、清晰地区分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类型和多种方法,尤其是有几位学生还提出了与书本上介绍的方法不相同,却也十分科学、有效的方法。

如课本中对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而学生们经过讨论与交流,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分别提出了先约分再比较,先把分子化相同再比较以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

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识物体和图形》及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

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

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

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瞧!

谁来了?

生:

机器人!

师:

对!

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

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

哇,这么多礼物!

师:

喜欢吗?

生:

喜欢!

师:

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

“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

动手吧!

[评:

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

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

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

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

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

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

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

起个什么名字?

生:

长方体。

师:

为什么这么取名?

(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取名,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

这是什么?

生:

球!

师:

(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

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

你是怎样摸的?

摸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

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

谁来数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

(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

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

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

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

(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

不一样

师小结:

对!

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

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

(师悄悄问:

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

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

球呢?

生:

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

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

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

请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

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小结:

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

球!

师:

对!

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

——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

(出示课件)生:

不一样

师:

不错!

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

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

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

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

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

(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

(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

(圆柱)皮球的

花外衣去掉呢?

(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

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

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

文具盒,砖

师:

哦!

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

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

灯管。

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

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

(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

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

怎样搭?

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整理学具盒

师:

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整理好。

六、总结

师:

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教研活动案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石坡中心校侯翠芳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时间单位概念具体化,用有型的“年历”来解决。

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有一定困难的。

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2、懂得大月、小月的意义,掌握一年中的大、小月。

初步认识闰年与平年。

3、准确计算一年、半年以及季度的天数。

4、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大月、小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

2

(1)汇报: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是:

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附页3)。

2、讲述:

通过观察讨论,大家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31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3、学习大月小月的记忆法。

你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么?

用什么方法记忆的?

(让学生说说,学生知道让学生来介绍。

①拳头记忆法。

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去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一边指一边读:

一月大,二月少,三月大,四月小(二月不是小月,我们为了方便记住它比别的月份都少几天,我们读二月少),七月大,八月大(七月完是八月,这2个连着的月份都是大月)

②用歌诀记忆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

(腊是十二月,这是帮助记忆大月的歌诀。

4、小结大小月记忆法。

(补充歌谣: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①这么多记忆的方法,现在考考大家,老师说一个月,看看你们能不能

很快说出这个月的天数?

(最后问到二月,有人说28有人说29)

5、简介:

二月份28天的年叫做平年,二月份29天的年叫做闰年。

6、简介季度知识;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

第一季度包括1月、2月、3月,第二季度包括4月、5月、6月,第三季度包括7月、8月、9月,第四季度包括10月、11月、12月。

7.请同学们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汇报并比较多少。

3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学案卡达标检测。

2.检查检测完成情况。

现在同学们对什么问题还有疑问?

引导学生提出(1、到底什么时候是28天,什么时候是29天呢?

2、为什么要有时28天有时29天呢?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特殊的二月。

五.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汇报)

2、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马上就要下课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那我们这节课不仅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还学到了要珍惜时间!

老师摘录了一些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和大家共勉。

四:

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31×7+30×4+28=365天

每月有31天的是: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大月)每月有30天的十:

四、六、九、十一月。

(小月)

二月份:

28天平年29天闰年

4

篇三:

数学教学案例的写法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数学教学案例?

数学教学案例是对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数学教学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数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数学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

二、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特征

1、素材真实性

案例所反映的应该是一个真实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发起大家的思考。

2、选材典型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数学教学的典型事例,这个事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数学思维上的冲突。

3、情节具体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叙述要具体、特殊,要能够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生动地描述出来。

例如,反映某一个数学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和特定的数学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不应是对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说明,而应是对双边活动的具体情节展示叙述,做到翔实、有趣。

4、时空广延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之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目标全面性

小学数学数学案例对行为等的叙述,要能反映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特性,涵盖教学目标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数学认知的思维活动,对教学的态度、情感,学习数学的动机、需要等。

6、灵活性。

数学教学案例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三、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师写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记录功能——案例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历的机会。

案例写作实际上是对教师职业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

2、导向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使小学数学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案例的事实,往往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魂牵梦绕的难题,或者是刻骨铭心的事件。

如果你对案例写作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工作方式,那么随着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的难点在哪里,今后

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3、反思功能——案例写作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

如果把反思当成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时冲动或岁末特有的行为,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

4、传播功能——案例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

案例写作是以书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

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财富。

同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和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判性分析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四、案例的格式和基本结构。

案例的格式主要有两种:

实录式和条例式。

实录式即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讨论的问题。

条例式即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等部分排列起来。

形式可以是一题一例、一个片段,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教学工作中的一件事等。

教育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一个规范的案例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与背景——案例要有主题,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案例要交代案例的条件和背景,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等。

2、情境描述——案例要有情节,有过程,要具体完整,真实感人。

3、问题讨论——案例要有分析,对提出的问题做科学分析。

4、诠释与研究。

五、案例的形式:

根据研究问题的大小,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主要有:

片段性案例研究、专题性案例研究、综合性案例研究三种形式。

六、教育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

1、首先要选取活生生的材料。

2、选取材料后要进行分析。

3、有了材料,初步做了分析,才可动手撰写教育教学案例。

撰写案例的步骤是:

撰写草稿——批判性评论——修改——编辑——尝试使用——再修改。

七、案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过去时态。

不能是现在,更不能是将来时态。

2、情节要按一定结构。

3、事实反映要充分,要原原本本,绝对不能杜撰。

4、必要时要列出采取的决策。

5、可用表格阐述有关材料。

6、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7、核对有关数据。

8、可另加附表和附录。

示例:

案例分析

案例: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分析:

[参考]: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吴正宪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括号

刚刚认识了小挂号可以改变原有运算顺序的规则后,突然有一位同学提出:

“我认为小括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有它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一边说一边走到黑板前把“12×(4+3)”式子改写成了“12×4+12×3”,一脸不喜欢的样子:

“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

”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小括号的作用,这节课岂不白上了?

吴老师思考着如何把这节课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