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867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

乐平市教研室单起威

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

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

切实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落实,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利措施。

下面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师个体备课(课时计划)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教师备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机械摘抄。

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

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

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还有的像是教学实录,不像是教学预设。

第三,教法呆板。

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

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

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的东西。

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课的全过程设计,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设计。

像这些课型教师或上课而不写教案,即使是偶尔看到有教案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

第五,备用不一致。

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与备课不统一,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有的另用几张纸写一份所谓的上课用的教案),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

暴露出一个问题:

备课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

我们说备课是为了上课,如果上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教案过于简略。

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课不深入,不具体。

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管理者督查走过场。

从教师的备课本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

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

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

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

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

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体现了个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不然,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我们也相信领导在检查完备课笔记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但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二、教师该如何备课

这里要谈的备课,是指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简单概括就是:

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除了要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阅读教参,进行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以外,在进行课时备课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依据。

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方法教育紧密结合起产。

(2)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

(3)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如:

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

(4)分清主次,详略结合。

(5)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

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6)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

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

(7)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

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8)安排好“讲”和“练”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适合练,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

在内容上要注意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方法上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通盘安排好每节课讲、练的分量,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2、备重点

搞好教学,也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点。

(1)怎样确定教材重点?

教材重点也就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教学重点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3、备难点

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什么是难点?

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1)难点来自教材

教材抽象。

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

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学生多动手操作,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

比如解决问题这一块,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

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2)难点来自学生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

只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难点是不难确定的。

(3)难点来自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备关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

一个单元、一节课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

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

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

就像常说的诗有“诗眼”、词有“词眼”、题有“题眼”。

5、备学生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提高能力,爱学习。

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闭门造车”的状况。

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

有的老师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

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备教材与备学生,后者更重要。

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了,可是备学生则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6、备教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得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得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

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

这与是否会“教”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7、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中的练习与习题。

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

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作业下水”。

所谓“作业下水”就是教师要把作业动手先做一做。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过河不知水深浅”,龙其是新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作业下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有利于充实教学的内容。

(2)“作业下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

通过认真演算,就可以深刻体会课本习题的数量、类型和难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基本训练的重点、深度和方式。

(3)通过“作业下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练习题自己先演算一遍,就能够知道学生将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什么地方容易发生问题,可以在上课时加以预防与解决。

(4)“作业下水”,有利于精选习题。

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就是由于备课没备作业。

而“作业下水”,就可以提高习题的质量,精简一些用处不大的练习与习题。

(5)“作业下水”,可以减轻师生负担。

通过教师演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到学生做作业需用的时间,从而使作业分量适当,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还可以根据题目难易,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而在检查与批改作业时负担也轻。

(6)“作业下水”,可以把最好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过亲自实践,就可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同时,也不致于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面前无所适从。

三、教案该怎样写

教案是备课的文字结晶,是对一节课的预设。

所以,教案首先要准确定位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主要的教学方法,要使用的教学具,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

其次,在教学程序中,要写清楚每一环节、每一步的目的(也就是“教什么?

”),以及每一环节、每一步怎样实施(也就是“怎样教?

”),将一节课的目的要求(即三维目标)落实到过程中,将重难点的突出、突破落实到过程中。

这一点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关注到的。

下面就举一课例加以阐述。

分一分

(一)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一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分数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活动一:

师生游戏

游戏规则:

师说问题,学生击掌回答。

游戏:

①8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4下掌)②4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2下掌)③2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1下掌)

④1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一半手掌或用一根指斗击另一个手掌或无法击掌等)

师:

为什么没有击掌?

(生:

不够一个,不好击掌等)师:

请大家看大屏幕。

看看是怎样分的?

结果是多少?

(课件演示:

分一个苹果。

有不平均分的、平均分的){生:

平均分,每人半个(一半)}

师:

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相机板书:

分一分一个苹果(平均分2份)1份(一半)}【设计意图:

1、游戏激趣;2、演示激发求知欲;3、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题;4、初步直观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活动二:

认识“

师:

围绕刚才的问题(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大家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纸上。

(师巡视。

发现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

1分钟后全班交流。

(让部分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的学生将自己表示一半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并让他们对自己的“创造”给予解释。

师:

(先对同学们的“创造”给予肯定与鼓励,再介绍以前曾经用过的表示一半的符号。

)为了便于交流,现在统一用符号“

”来表示一半。

介绍86页的“你知道吗”(板书:

【设计意图:

1、初步理解“

”即分数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感受到分数的价值。

2、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经验。

3、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培养自信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鼓励学生从小立大志。

2、活动三:

涂一涂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3页的“涂一涂”{分别涂出他们(平面图形)的

},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1、进一步理解“

”即分数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活动四:

折一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64页得“折一折”(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分,分别涂出其中的1份、2份、3份、4份,并填空。

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再一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动手的能力。

4、小结概念,指导书写

1师:

……都是分数。

2指导“

”的读、写,告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学生练写分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知道关于分数的描述性概念,学会分数的读写及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87页的四道大题练习。

2、补充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分数?

写几个,并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

【设计意图:

87页的第一、第二大题是属于基本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第三、第四大题是属于变式练习题,也是为了巩固新知。

补充练习是属于拓展性练习,既能巩固新知,又能拓展新知。

86页的“说一说”也属于这类,所以我把它舍去了,换成这种自由说的方式,学生展示的空间更大了,高、中、低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实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归纳整理、评价总结

学生自己说一说都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个苹果(平均分2份)1份(一半)

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1份

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2份

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3份

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4份

……都是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