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758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下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下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下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下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美术教案.docx

《六下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美术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美术教案.docx

六下美术教案

(版本: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杜小娟

 

1、形色协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

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

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

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

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

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

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

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

提炼元素:

线、点、面?

?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

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

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

表现形式:

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2、俯仰之间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

课件、俯视的照片。

学具:

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

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

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二、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对比分析,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三、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

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

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

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四、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五、拓展运用: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

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1、摄影作品欣赏。

问:

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

问:

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

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

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

有仕么新发现呢?

第3课遥远的地平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能力目标:

运用基本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情感目标:

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

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导入课题

师:

(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刘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

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师(小结):

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

遥远的地平线)

生:

蓝天下的山峦越远越淡,越远越模糊,小河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二)观察分析了解变化

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

刘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灯笼、向日葵、风车都发生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变化。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师(小结):

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师(小结):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生:

路边的电线杆、路灯、街道、教室长廊、汽车、房子、等。

(三)尝试练习掌握画法

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

师:

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生:

没有

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师:

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

生:

有变化,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

(课师:

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还有前后的?

师:

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你们发现了吗?

件出示竖着放的一组杯子)生:

遮挡

生:

画面中都是同师(小结):

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

样大小的杯子重复排列

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

师提问:

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生:

中间那张是正对着杯子拍摄的,上面那张是站在左边拍摄的,下面那张是站在右边拍摄的。

生:

中间位置的后面的物体被遮住了,左边位置的的

师:

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右边的物体被遮住了,右边位置的左边的物体被遮住了。

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生:

尝试作业

师(小结):

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3、学生尝试练习

(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

师:

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

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

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2)作业讲评师:

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

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

师:

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师:

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

师:

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

生:

我更喜欢这一幅,因为画面中运用了近大远小的方法表现出了苹果的前后空间感。

生:

不是

(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师:

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

生:

这张画表现了一排奶牛排列在草坪上,而主人在挤奶的一个情境生:

运用了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来表现了奶牛的前后空间感,离我们近的奶牛比较大,比较清楚,而离我们远的奶牛比较小,比较模糊。

生:

奶牛

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

师:

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

师:

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

生:

因为奶牛重复排列出现在画面

师:

为什么?

中。

生:

因为奶牛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在画面中占主要的位置

师:

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

师:

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

师:

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2、示范、拓展学生思维

(1)教师示范师:

我以小兔子为主题!

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

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

师:

(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

师:

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生:

我还想到了小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白兔和小鸟师:

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

师:

(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

师:

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

师:

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

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生:

红萝卜等等

生:

给画涂上颜色

(2)思维拓展师: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

师:

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

生:

先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画出主体物,再添加情境,最后涂颜色(师板书:

师(启发):

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画主体物——添加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情境——涂色)(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

调主次)师: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

生:

想通过故事情境添画,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画面更生动有趣

生:

不能

生:

我想以小猫为主体,我想添加一些老鼠等相关的情境。

(五)学生创作

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以小兔子或者小猫为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在画面中重复进行排列组织,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前后空间感。

注意:

1、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2、作业反馈,教师巡视指导

师:

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

(六)展评拓展

1、展示作品师:

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

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

2、小结师:

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3、拓展师:

(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瞧!

师: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

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来。

生:

因为这些作品运用了近大远小的方法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空间感生:

前面的可以画大些

通过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评价能力。

生:

欣赏

4、壶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重点:

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难点:

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

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

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

(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

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

5、《瓶花与水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铅笔淡彩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铅笔淡彩的明快、清新美感。

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2、学习铅笔淡彩画知识,学习表现静物的方法。

3、提高学生明暗及色彩的表现能力。

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铅笔淡彩画知识和技法,并感受铅笔淡彩画明快、清新的美感。

教学难点:

学习铅笔淡彩画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洁白的水仙花在瓶中矜持的摇曳,诱人的苹果在桌上散发着香气,让我们一起来描绘瓶花与水果的缤纷色彩,感受温馨的诗意人生。

(板书课题:

6瓶花与水果)

二、名画欣赏。

三、开展活动

(一)活动一

请你采用铅笔淡彩画的形式临摹《瓶花与水果》这个作品的一个局部。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作画步骤:

(1)用铅笔画出物体轮廓;

(2)画出物体的大体明暗关系;

(3)用平涂的方法给物体画上清淡而明快的色彩;

(4)添加深色,调整修改。

2、学生临摹练习,教师辅导。

3、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6、《唱大戏》

教学目标

1、感情热爱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

2、能力能感受戏剧脸谱的魅力。

能画一幅具有戏剧韵味的脸谱。

3、知识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

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难点:

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

CIA课件、学具:

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生共看一段视频。

今天我们来学《唱大戏》一课的脸谱。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

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

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

纹样、着色。

3、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

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4、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

(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

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请学生上台画)小结:

祥云纹样。

5、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

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

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

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

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

6、比较两张作业。

三、作业要求

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

四、学生作画,老师巡视

五、欣赏评价

第2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脸谱,同学们喜不喜欢脸谱?

请同学们说说这些脸谱都是哪些人物?

(出示脸谱,学生辨认)

二、新授

1.同学们回忆下,创作脸谱要注意哪些地方?

生回答:

对称、眼窝描黑、用祥云纹样等。

2.画脸谱的步骤是什么?

生回答:

先勾线、后填色。

3.脸谱都有哪些画法?

三块瓦脸花脸象形脸

三、作业创作一个戏曲人物。

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

四、师巡视指导,生创作。

五、作业点评

7、标签与品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包装的概念、功能和包装的几种主要形式。

2、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提高学生对装潢美术的设计能力和欣赏能力。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的能力,初步树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包装盒设计的构造特点和用途。

难点:

包装盒形式多样的表现。

教具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中外优秀包装作品。

学具:

收集各种不同形状的包装盒。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教师用图片展示商场、超市整齐美观的货架和具体产品美观的包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包装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并提示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有特点的包装?

二、深入教学:

(1)教师演示教科书中形式多样的包装盒,提示思考:

这些商品的包装有什么作用?

(2)教师再展示一组中外优秀包装盒设计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包装盒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边演示边讲解包装盒的形式与特点。

(3)重点演示包装盒的设计制作过程。

教师出示已制作好的包装盒,并把包装盒展开,使学生了解包装盒的设计结构,并进一步讲解包装盒的制作过程。

(4)教师演示色彩鲜艳、装饰美观的包装盒设计作品。

请学生讨论:

包装盒装饰有哪些特点?

(包括装饰的文字、图形、色彩、商标等。

三、布置作业:

请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包装盒设计示意图,要求体现作品形式的创新,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课堂延伸:

请学生到超市做一个调查报告,介绍某一类专题包装,如绿色食品、陶瓷产品等。

第2课时

一、实物欣赏、比较、了解包装的重要性:

展示两个易拉罐:

一个白皮纸面,一个画有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

提问:

哪一个更吸引入?

为什么?

二、设计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用对比色块和任意图形构成装饰画。

②、学生欣赏教材中的范图,强化理解。

三、制作:

(1)、按小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

(2)、运刚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

四、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按照教材提示的作业步骤,给准备的包装盒或瓶罐设计、制作一个包装。

通过形的组合和色彩的搭配,突出包装的特点,同时尽可能做到美观、精致、有新意。

五、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8、发现美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

教学难点:

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画家作品、学生优秀作品、各种颜料、绘画工具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们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

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

小结:

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这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

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二、品读抽象:

1、从质疑走近抽象画,课件出示作品。

提问:

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他这样创作容易么?

2、在观察中发现。

播放抽象画的创作视频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

没有接触画布问:

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的?

小结:

一些画家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研究抽象画。

三、学画抽象画:

1、对比与改变。

提问:

你的作品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少了什么?

画家的线条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对比视频画家的作品与自己尝试创作的作品。

小组思考、讨论。

提问:

怎样才能让色彩有层次?

总结:

视频画家的抽象绘画作品色彩层次丰富,相互呼应,线条繁杂。

他在创作时也是边滴洒边思考边改进,不断完善作品,知道满意为止。

2、给色彩加点料。

请同学们观察抽象画布局,看看这些颜色有什么。

答:

颜色里看上去有沙子。

小结:

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艺术实践表现抽象:

实践提示:

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

强烈推荐利用橡皮泥制作半立体的抽象画。

抽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