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超 论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1405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仁超 论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曹仁超 论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曹仁超 论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曹仁超 论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曹仁超 论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曹仁超 论势.docx

《曹仁超 论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仁超 论势.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曹仁超 论势.docx

曹仁超论势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曹仁超:

《论势》

序言:

本书简介

香港最有权威的投资评论家、趋势投资大师曹仁超首次将自己40年投资心得与内地读者分享,讲述如何在投资的惊涛骇浪中审时度势、顺势而动,从而将个人财富提升到无忧退休、享受人生的状态。

本书以如何利用趋势创富为纲领,从宏观的全球世态、中国的经济前景,谈到对行业的微观分析,以及如何了解自己作为投资者的优势与短处,从而合理规划投资策略。

全书九个章节层层抽丝剥茧,分析角度毒辣而叙述又不失”曹氏风格”的风趣与哲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曹先生根据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此次金融海啸后”西方日落,东方日出”,他相信从2010年10月开始,中国股市将踏入牛市30年的大升势!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40年见识过股票市场四次大动荡),指导投资者如何持有一份对财富的理性态度,认识到财富是为了拥有快乐人生的道理。

在本书中,曹先生还介绍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动力指标、波动指数和ARMS指数),令读者洞悉先机,掌握经济周期和规律。

本书在编排上力图给读者轻松的阅读体验。

行文中将曹先生谈其投资人生的体会和总结的隽永警句另行标示,方便读者领略回味。

第一章势之为重

五百年河东五百年河西

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价值难定趋势易明

时间旅行鉴古知今

未来赚钱机会在中国

第二章势在东方

美国衰落之路

金融海啸第二波

东边日出西边雨

重新出发还看金砖四国

第三章纵观中国大时势

A股稳定还需时日

后奥运效应

重踏升势还看消费

经济转型的障碍

中产阶级冒升时

民企成功难

第四章行业随势起伏

百业之母挤身国际

房地产”钱景”较远

命苦行业前路不好走

内需股明日之星

将火热概念化为赚钱机遇

第五章留意形势定买卖策略

游戏规则改变滚雪球不合时宜

长期持有未必赢

止损不止赚加涨不加跌

炒二线股小小注大大声

只应买三至六只股票

三种方法避免自我毁灭

第六章选股还看中长期趋势

投资三W

行业低潮期买龙头股

优质股份五大特征

发掘明日之星

巧用KISS理论

向大师偷师

第七章图表走势决定买卖时机

技术与基础分析互补长短

随机指数捕捉短期方向

平均线捕捉趋势转变

多空角力投资情绪定升跌

第八章投资须自问身”势”

致富之道不在储蓄在理财

三十岁前学会投资策略

中年有所为有所不为

退休智者专心投资

老来不玩危险游戏

不依恋大城市

后记人生在”势”富在心

有限时间赚无限财富

财富与人也讲缘分

十个妨碍你发达的理由

富爸爸也要当笑爸爸

致富勿忘慈善

序一

像多数人一样,我和仁超先生相识,始于读他的《信报》专栏文章。

当时,我在香港工作,不懂广东话,学习方法便是每天读先生官白专栏,凡有方言僻字一概标出,有如学习外文。

后来,因为香港人普通话日益精进,我的广东话进步极有限,虽然渐次有了机会与仁超先生常谋面,却始终不能痛畅交流,引为憾事,但先生的文章我总是可以读了,而且,读后总是获益匪浅。

仁超先生写专栏不同于一般新闻人,持的是”投资人身份”。

不过,这个投资人又大异于一般投资人,因为他重在以散户身份着文、投资。

自1973年至今,近四十载而不断,着文心诚意实,有谋有思,始终以普通人的心思作文章,赢得读者的信任与认可。

据信,仁超先生每日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沉浸在浩如烟海的财经信息、数据报表之中。

投资与投机之辨,数十年来业界聚讼纷纭,其实,证以仁超先生之文、之行,便可了然。

其对经济基本面所下愿力,岂是一般摇笔鼓舌之股评家、骤多骤空之投机客所能望其项背?

读仁超先生之文,不难品出”此中有真意”,既可感受到他的细致、敏锐,更可感受到一种眼界的阔大。

他密切关注资料,巨细无遗,却并未”见木不见林”;他也谈技术、谈投资理论,却并不胶柱鼓瑟;他常将问题上升到人性高度,却未流于玄谈。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境界。

当前,金融危机还在恶化,真应了巴菲特名言:

”退潮之后,才能看清谁在裸泳。

”市场是公正而严酷的,甘苦心得与欺世大言高下立判。

本书作为《论势》、《论战》、《论性》三部曲之一,可视为作者多年观察与思考之沉淀、结晶。

对于多年喜读仁超先生专栏文章的读者来说,更可系统了解作者的见解,潜心阅读,可取得认知上的升华。

亲切有味、幽默浅白,也许在仁超先生为文章余事,但是,对财经媒体同仁来说,却足资借鉴,在专业与通俗上求得平衡。

此书为适应内地读者阅读需要,内容上有所调整。

同理,内地读者也应以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书中的经验之谈,毕竟香港与内地市场的成熟程度、法治环境、投资文化是极不相同的。

在萧条经济下,内地股市却常冒”虚火”,令人诧异。

马上,创业板又要推出。

读者诸君须时时牢记仁超先生警示:

切莫”想也不想就信我”。

胡舒立

《财经》杂志总编辑

序二

(1)

一位1990年代中后期就投资港股的朋友告诉我,他之所以订阅香港《信报》就是买两个人的专栏–林行止和“老曹“(曹仁超)的。

我也是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订阅《信报》,喜欢林行止是不用说的(我2000年从台湾远流出版社买回了他的全集),当年却没法细读老曹的文章,因为他用广东话书写,比如”木宰羊“啦,”唔识“啦,”以便地“啦,让人头疼。

除了广东话的文字难懂之外,我当年的投资理念与老曹的路数不一样。

1991年入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又去《上海证券报》做记者编辑,深受总经理尉文渊的影响,对股民的追涨杀跌和股评文章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倡导长期和理性投资,研究公司基本面。

1990年代中期,我按着这个路子从教科书和文章中找到了巴菲特等人的价值投资法,广为宣传,自己也按此投资。

而老曹似乎更偏爱市场的波动,是趋势投资。

不过,当时我有一点极佩服老曹,那就是他每天在《信报》长篇大论,至少有5000字,一周六天,几十年下来,真是“疯狂”。

我自认为挺能写的,精力旺盛,可一直琢磨不透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我猜也许有助手每天为他收集资料,但哪怕是“剪刀加糨糊”,你也得组织这么多文字啊。

我曾尝试模仿,不行。

所以我觉得林行止和老曹都是神人,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晚辈我所钦佩的。

2007年,老曹的文章已渗入到内地一般投资人中,如在我们杂志的博客圈中,每天都有人把他的专栏贴上来。

2007年9月,香港天窗出版社终于用普通话整理出了老曹的文章,集结成《论势》(香港繁体版)。

我马上让香港的朋友买了快递到上海,并在当夜读毕。

看完后,我的第一感受是老曹有街头智慧,应该重新认识他。

也就在这时,世界金融危机悄然爆发。

一般来说,我对25%左右的大调整并没什么恐惧感,像港股和A股份别在2004年和2005年就拿在手上,中间几乎没做过什么仓位与品种的变化。

但我在2008年1月中旬的某一天,终于承认市场出现的不仅仅是心理层面上的恐慌,而是系统性危机的爆发,便在半小时内不管价位将港股和A股全部出清。

我告诉朋友,这是大级别的金融危机,并在自己主编的杂志上明确表示应该”七成而退”,也就是说,哪怕是从最高市值计算损失了30%,也要离场,因为有一天我们会觉得这个价位也是高不可及的。

可惜朋友和读者认同我观点的甚少,他们还沉醉在大牛市的美梦中。

而道琼斯指数还装模作样地在12000点上徘徊,恒生指数在暴跌到20000点后展开强有力的大反弹,世界舆论则全力唱多,”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V形反转就在眼前”,”该是别人恐惧我们贪婪的时候了”,”抄底吧”,”股价已跌无可跌”,等等。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些论调至今还在唱,只要地球不毁灭,股市还存在,他们一定有说对的一天,可是我们的钱呢?

我们还有勇气投资吗?

这时我发现在中文世界里,只有老曹等极少数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已发生的事实有着明确的判断,而且每天把它写出来。

在混乱不堪战火横飞的世道里,需要久经沙场又直言不讳的老兵,如曹仁超。

我建议一位热心的读者每天把老曹的文章贴在我们杂志论坛上,供大家重点阅读。

渐渐地,我们都读上了瘾,哪天没有老曹就觉得难受。

谁忘了贴,一定会有人补上,最后还把它“译成”了普通话。

有趣的是,我迷上了曹氏广东话文字,反倒不习惯普通话了。

我已知道“木宰羊”就是“天晓得”,仍不知道“唔识”是什么意思,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2)

不管是投资书籍还是投资人,判断优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根据我多年读书阅人的经验,不管他们把自己的投资理念技术与业绩吹得如何好,有一个判断方法比较准,那就是看看他首先谈不谈风险。

如果谈,体会又有多深。

何以如此?

投资与食、性等类似,没有切身的体会,谈不出道道来。

所谓风险教育,首先是风险教育了自己,换句话说,你遭受过重大的失败。

而要谈自己失败的经历,没有过来人的自信,如何谈起。

如果按此标准考察中国内地喜欢发言的”财经演员”或代客理财者,大部分人都很可疑。

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很快变成了适合上层社会随随便便的”禅宗”与对中下层有号召力、只唱”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宗。

证券投资到了中国,基金顾问谈”长期持有”、”看好未来”一定赚钱,股评家教导散户们按图形技术炒作,准保发财。

而在老曹的专栏或书籍中,风险教育是第一位的,并且他把自己曾失败的故事已内化为”口头禅”。

我怀疑,几十年来,老曹已说过上百遍了。

老曹1969年用5000港元买股票,赶上了恒生指数从100点上升至1700点的好时光,而且在1973年1月的1200点就及时收手,套现50万港元。

于是,老曹觉得自己是投资天才,打败市场不在话下。

到了1974年7月,恒生指数已由1774点跌到478点,跌幅达73%。

老曹又拿50万港元抄底,选中“和记“一只股票,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买到1港元,结果半年后的1974年12月恒指跌到150点时,老曹的50万港元投资只剩下10万港元。

这边投资失败,那边老曹又遭任职的投资公司遣散,他悲观得差点要自杀。

后来,他用了5年多时间调整心态,到1980年代初才敢真正入市。

老曹发誓不能让因股灾而投资大幅亏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止蚀唔止赚”(也就是设立停损点而不设止盈点),至今逾30年,总算平平安安。

这个故事,老曹讲了上百遍甚至几百遍。

但这个故事常讲常新,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无比珍贵。

从2007年年底开始,老曹在专栏里说这个故事的频率加快,隔三岔五,你只要听进去一回,就会受益匪浅。

这一年来,我周边“未听老曹言,吃亏在眼前”的故事实在太多。

我有位朋友将企业盈余的100万存入花旗银行。

2008年年初世界金融形势早已风声鹤唳,花旗的理财人员竟然向他推荐农产品和能源QDII,他小赚了一点,颇为高兴。

花旗又向他推荐东欧基金QDII,没想到在三个月内,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损失,暴跌了60%左右,花旗仍建议他坚守。

但他实在忍不住,于是来找我。

我说:

”美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的金融市场肯定会有问题,东欧我没研究,而且照理说,已跌了六成,不应该清仓。

不过,你已被晦暗不明的未来控制住了,这是最可怕之处,为了能保证夜夜安眠,我建议你一分钱证券都不要留。

”他第二天就照办了。

我向他建议后,也有些后怕,觉得损失六成后还要斩仓,是否激进了点?

这个疑问在半年后的2009年3月有了答案,内地有报导称花旗银行等两家银行的东欧QDII在近6个月来净值已下跌近7成(68%)。

如果我朋友真的坚持下去,100万就只剩下10万多点了。

这时,媒体呼吁大家清理欧洲账户,但已没什么用了。

一年多来,老曹一直建议大家不要买金融股,香港人照样为汇丰着迷,从100港元一路买下来,这明显违背常识。

花旗、美国银行乃至富国银行都出了毛病,当年和它们并驾齐驱的汇丰岂能无事?

俗语云,一只橱子里不可能只有一只蟑螂。

当2009年3月初汇丰暴跌至30多港元时,一位著名女股评人竟在香港电视镜头前流下了眼泪。

但是,股市不相信眼泪,它相信的是老曹式的智慧。

面对同样的失败,老曹有自己独特的乐观和演绎。

他认为当年自己的惨败很幸运,在他刚踏入股市时就发生了,而不是在今天如日中天之际,届时东山再起就难了。

具体而言,与任何博弈一样,一进入股市就赚钱,一般都不是好事。

这半年来,一些内地企业主,见股市暴跌了这么多,自己的实业生意难做,匆忙入市,赚了些钱,颇为得意。

我们几位朋友凑在一起,同声说“关键是他们赢钱了”,然后会心地一笑,这是过来人语,而非幸灾乐祸。

(3)

老曹的《论势》及紧接其后的《论战》和《论性》,我看其核心还是个“势”字。

关于“势”,老曹的分析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人可以拒绝相信所谓的”图表走势”,但我们应该仔细琢磨他的“有智慧不如趁势”中的“势”。

老曹说,自己的财富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是38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存下来的资金。

之所以专心投资,是因为他只在当年最大的工业(纺织业)做了半年,便去了证券行,最后又加盟《信报》。

这是入对了行。

何以香港股票市场如此发达呢?

是因为老曹1960年年末投身社会做事,正好赶上香港30年的”都市化快车”。

虽然列车已于1997年7月到站,却又借上了中国内地那班列车的”势”!

假设老曹没有离开纺织业,或者在证券业,却身处南美,老曹的身家就完全是两回事。

老曹在《论势》中感叹:

”当年自己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却转职证券公司工作,然后看着恒生指数由1969年入行时70点升至2007年23000点以上,升幅超过三百倍,真是’瞎子都能赚钱’。

所以我经常说’有智慧不如趁势’,做人做事’三分努力,七分天意’。

如果你连三分努力都不肯付出,便不要怨天;反之,如果你付出七分努力仍没有成就,此乃天意,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时候人生总是充满无奈。

”真是勤奋用功,小富可期;大富由天,教不来。

但看似简单的道理,绝大多数人并不承认或不清楚,他们往往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无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1990年代初加入了内地股市后,财富未必积累多多,但由于身处投资媒体业,见多识广,看见太多太多的人认不清形势,被暴涨的行情和事功冲昏了头脑,最终失败。

而且,他们一般很难东山再起。

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某证券”教父”、”大亨”、”庄家”重出江湖,最终却不了了之。

为什么?

爬得高摔得重。

当前的”势”把他们捧得太高太高,一旦衰落,不论是心理还是能力,都无法东山再起。

唯其如此,不管是老股民新股民,老富新贵,都应该细心体会你的财富或成功多少归功于”势”。

(4)

《论战》一书,讲战术,讲战略,更讲心态。

老曹说,他在70年代是个小兵,就像专门负责刺探敌营军情的探子,刺探到什么敌情,就向将军报告。

将军听完消息后,总会下令”再探”。

探子自以为对战情知道得很多,却不明白自己只是以管窥豹,未见全局,结果发生了上述投机”和记”惨败的故事。

到了80年代,老曹已变成了急先锋(头目),可以带领一队兵马东征西讨、攻城掠地,并开始明白一般小兵的视野有什么局限。

不过,他那时仍未知晓如何分析全盘战局,以为每一场仗都要打赢,好胜心太强。

1997年左右,老曹觉得自己已够资格晋升将军了。

作为将军,不但要有能力带领整队大军前进退守,不盲目冒进之余,追求稳中求胜。

可是,位居将军者只知如何打赢每一场仗(battle),而不知如何在整场战争(war)中取胜,视野仍有局限。

而老曹在专栏中经常提到的就是”Wininthebattle,loseinthewar”。

老曹从2003年起开始迈进元帅心态:

第一,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不打仗;第二,如果需要打仗,不打无把握的仗。

从士兵到头目而将军而元帅,投资四阶段论,恰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学问三境界,随着每个人的年龄、阅历和财富等发生变化。

比如,一个刚入市几年的朋友,如果他还年轻,让他当”元帅”,如果可以不打仗,最好不打仗,那就”杀”了他也没用的。

上证指数从6000点一路跌下来,不少朋友英勇杀入,跌到1600多点,终于来了个大反弹,不少因恐慌而没有参与的朋友又开始反思为何”踏空”?

我与他们开玩笑:

”除非你不买股票,否则踏空是注定的。

关于年龄与投资之关系,老曹也有见解。

他建议投资越早越好,30岁前应先学会理财,或称作投资技巧,投资策略上可进取一点,反正可动用的资金不多,投资犯错也不怕,千金散尽还复来,18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老曹甚至主张大学生涉足近似赌博的权证市场,”他们有的是时间、青春与胆识。

例如由1万元开始,全赚又如何?

输光又如何?

甚至赚到10万元又如何?

输掉10万元又如何?

他们随时可东山再起。

最重要的是年轻人可以从失败中得到教训,学会如何应用投资策略,懂得风险管理。

”至于中年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临近退休的投资者更是输不起,不宜再搏,要保守为上。

老曹的投资四阶段论或四境界,绝非虚应故事,尤其是第四境界,确实超越了所谓的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等流派区分的”将军”之论,有元帅之风。

应当承认,投资和生意场上,能达到”元帅”心态的,大有人在。

可是,像老曹那般不仅是”富爸爸”,而且是”笑爸爸”,就不容易。

成功之人,往往竞争而来,他们先是比权势,比谁有钱,到最后,又看谁会享受会花钱,比啊比,竞争啊竞争,就是不有趣。

老曹的”街头”智慧也绝不仅限于投资,而是经常如盐化水,散见于专栏或书籍中,每每揣摩,意味无穷。

2009年老曹退休后,将每天写的专栏变成了周记,自己到处走走,很逍遥。

在他”创富三部曲”的《论性》中,谈投资的内容较少,说的主要是人生,自己颇为满意的人生。

早年我读金庸的《笑傲江湖》,被开头描述的两位武侠没法”金盆洗手”而惨遭杀害所震撼。

今天看来,金盆洗手确实很难,却未必那么激烈,只要你在退出”江湖”后能满意而归就行。

2500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盛产黄金,末代皇帝克罗伊斯35岁即位,大肆扩张领土,不可一世。

正巧希腊七贤之一雅典的梭伦完成法典后,周游列国,至吕底亚。

克罗伊斯迫不及待地带梭伦去参观装满黄金的宝库,然后问梭伦在周游各地的途中是否曾经见过”最富有的人”?

梭伦提到了雅典的一位战争英雄、两位得奖的运动健将以及他们奉献多多的母亲。

克罗伊斯愣了一下,然后恼羞成怒:

”你怎么把我们的财富看得那么不重要,甚至连跟一个普通人都不能相提并论啊?

”梭伦说:

”是,你问我有关人的事情,可是我很了解神好忌妒、爱捉弄人……所以,克罗伊斯殿下,我只能说,人会怎样纯粹是机遇的产物。

”克罗伊斯不以为然,吕底亚在十多年后与波斯帝国决战,被后者所灭。

波斯的居鲁士大帝将克罗伊斯绑在木桩上用火烧,准备献给众神,忽然听到克罗伊斯连叫”梭伦”三声。

居鲁士好生奇怪,向克罗伊斯问个究竟。

居鲁士听毕梭伦的故事,将克罗伊斯放了。

这个故事在西方最早的史书《希罗多德历史》中就流传开来,后人考证克罗伊斯与梭伦的年谱对不上号,应该不是真有其事。

但不断有文人雅士提及它,原因是它有人性的”真”。

古往今来,帝王将相,仁人志士,乃至宗教信徒,不都追求个晚年”满意”吗?

可又有多少人能善始善终,满意而归呢?

按照《福布斯》排行榜的标准,老曹绝非大富大贵,但他大智大慧,知足常乐,愈老愈满意。

在这点上,我最欣赏老曹。

张志雄

资深评论人专栏作家

序三

几十年来我父辈和我的经历,使我更坚定了”天赋人权”这个信条。

人人生而平等,但是要做到”人人生而平等”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因为权利没有恩赐,更没有给予。

人权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真理,而是人类的实验,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类的愿望和向往。

实验也证明凡是有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人权的地方,社会就更和谐、更稳定。

权利是来自对人的尊重,是人的尊严。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妇女在一些重要方面的地位有所提高,也获得和享受了一些权利,一些基本人权,但是进展并不平衡,男女的权利在很多方面仍然很不平等,男人和女人还没有真正享受到一些基本的权利。

我们每一个人,女人和男人,都像一口油井,都像一座金矿,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潜力。

一旦获得机遇,她们的潜力就会得到发挥,智慧就能得到发展。

但是由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集权的统治,使得妇女”本能地”认为”自己不具备男人的思想和能力”,所有这些使她们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使得妇女与女童得不到发展。

这对国家和人类都是巨大损失。

人类的历史和实验证明:

”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

”但是在中国一些贫困的地域和省份,还有大量的农村妇女和女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尤其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社会性别平等的教育。

她们生活的地域,自然条件险恶,基础设施缺失。

她们急需的是知道自己首先是人,和男人一样有能力、有智慧、有贡献,只是她们所做的一切被政府、被男人,甚至被自己忽略了。

她们应该找回失去的作为人的尊严,得到作为”大写的女人的教育”。

实验证明,一旦她们受到了这样的教育,她们立刻变了样,她们自信,觉得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

我们的学员个个都是这样的。

她们不但自己受益,而且她们的家庭也受了益。

要改变中国,就要改变中国的农村。

目前,大量男人已经离开了土地。

要改变农村,首先要改变妇女。

教育一个妇女,等于教育一家人,甚至几代人。

而教育一个男人,只是教育了一个人。

妇女是农村的主力军,她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创办”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就是要为农村妇女及女童提供机遇,使她们成为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心,懂得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世界公民。

曹仁超先生是实业家,是一位有社会责任心的公民。

虽然我们还没有见过面,只通过一次电话,但是我们的农校自2002年已经得到了他的许许多多的资助和帮助了。

我很钦佩曹先生。

他是一位商人,是一位负责任的资本家。

他对投资市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极强的。

曹先生每次都能从投资中自觉地吸取实战经验和教训,从枪林弹雨中训练出胆识。

他在战斗中成长。

他是凭自己的实力、学识和能力,通过合法的管道赚到了钱财。

他认为一位好的资本家应该懂得双赢和多赢。

如果一个国家的妇女及女童摆脱了贫困,她们的生活好了,购买力提高了,资本家自己也会赚到更多的钱。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面前,曹先生一直坚守他做人的原则,真是难能可贵。

我希望大家都来读曹先生的书,这是他几十年来经商、做人的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中国著名文学家冰心次女

北京市人大代表,农家女机构创办人之一

吴青

前言:

我的趁势创富路

“一世好运!

”曾有好友以四字赠予本人。

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虽然自小家贫,但我一生的确颇“好运“。

而且我坚信,只要肯努力,好运自然来。

工字不出头

开始打工时,前辈已跟我老曹说“工字不出头“,于是我1969年开始学习投资。

事实证明这个说法完全没错。

到了今日,我老曹的财富85%来自投资回报,只有15%来自40年薪金减去每年开支而存下来的资金。

当年为了筹集资金投资,加上要花钱“拍拖“,我不但投稿到报社赚取稿费,还在每天3点半香港股市收市后,到股票公司隔壁的洋行打英文信,再到旺角教书,晚上替人补习英文。

因为投稿到《明报晚报》(已停刊)获得刊登,认识了当时任职编辑的林山木兄,不但令我半生与报业结下不解之缘,同时更有机会投资《信报》再赚一笔。

1969年我用5000港元积蓄购买股票,1971年已赚得20万港元,到了1973年更变成50万港元。

并非我老曹智慧特别高而是时势造英雄。

1970年恒生指数由不足100点上升至1973年的1700点,上升17倍多。

那些年间,股市风高浪急,我在1971年就因有勇无谋而得到第一个教训。

当时我大概读过几本有关投资的书籍,自以为很懂投资技巧,便借贷炒股,结果1971年恒生指数在3个月内由406点跌至278点,跌幅达31.5%。

本来只是小数目,但因为自己借贷,加上不懂得止损之道,1971年初赚得的20万港元,最后只余7000港元。

之后我痛下苦功,一口气啃下很多本有关投资的书籍,拿着剩下的7000港元,誓要从头再起。

到1973年1月,我老曹感到股市已升至疯狂的地步,极不合理,于是便卖掉手上所有股票,套现逾50多万港元。

我当时也曾向自己任职的股票公司老板发出忠告,提醒他小心。

但1973年1月至3月,股市再由1200点升到1700点,老板认为本人危言耸听,在意见分歧之下,竟嘱咐别人接替我的工作。

事业上既然被投闲置散,我又不准备入市炒股,见有大量空闲时间,想想倒不如结婚好了。

我花掉10万港元举行婚礼,再用15万港元置业,又与太太到菲律宾度蜜月。

那次蜜月旅行,是我老曹第一次坐飞机,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很好笑。

我带着一部名牌相机、一部8厘米摄影机(重量不轻)、3套新西装、20卷彩色胶卷(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