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422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发改委网站|2014年10月30日

收藏本文

分享

评论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综合调研报告]

  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化的支撑,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物流国际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也越来越重要。

按照《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方面对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设。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省服务业中最大的支柱产业,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同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

  

(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01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多网融合、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2013年湖北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81万公里,相比2010年增加了0.11万公里,信息与通信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湖北省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在2013年达到813.3万户,三年累计增加353.9万户,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扩大;2013年湖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59.83亿元和11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9亿元和50.66亿元,湖北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投入明显加大。

  

(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发展

  当前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包含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省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三类。

一是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齐全。

当前湖北省物流企业入驻的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全国物流信息网,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管,深圳市国网物流信息有限公司主办)、阿里巴巴物流服务平台(阿里巴巴集团),中国物通网(北京物通时空网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物流信息平台的湖北子站和区域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卡行天下、天津陆路港、传化公路港、物流中国、管车宝等。

二是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及新技术应用取得新进展。

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湖北交通物流网,省交通厅物流发展局)、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枢纽公共信息平台(武汉市东西湖区保税物流管委会)、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武汉汇通货运信息服务平台(武汉汇通物流网络有限公司)、湖北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一批融物流信息、物流应用为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自动拣选等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智能化管理的物流企业对产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引领作用。

由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用度强,涵盖面广,网站发布的信息经过省、市、县三级交通物流发展机构严格、系统的审核,确保了社会各类信息的权威性、全面性和真实性,当前平台入驻湖北物流企业2972家,占湖北省物流企业10.3%。

三是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全方位发展。

随着湖北省物流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农产品、汽车、钢铁、医药等行业也涌现出一批行业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东风汽车在线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东风集团)、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协同化整车物流信息平台(武汉东本储运)、华融钢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湖北华融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首个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汉口北信息港(卓尔控股)、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在线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是由东风汽车公司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快召货车”平台,平台将货物与卡车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货物运输信息和车辆信息的即时对接,货主可用叫车软件呼叫货车,货车车主则可在线“抢单”,该平台已在武汉、荆州、南京、上海、襄阳、苏州、义乌等多个城市推出。

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应用的协同化整车物流信息平台导入先进的物流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整车物流业务,实现了物流商与承运商、主机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整车物流的资源利用率,并细分整车物流流程,使整车物流各环节紧紧相扣。

华融钢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化仓储、加工与配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等功能集为一体,能够为钢材供应商、钢材经销商、钢材需求商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一条龙服务,为钢铁行业的换代升级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物流园区信息化运营成效渐显

  目前,湖北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218个,其中,全省已营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占近6成。

武汉新港阳逻物流园、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三峡物流园、爱奔物流园、襄阳北光彩国际物流产业园等物流园区运营成效明显,另外50多个与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配套的“一港双园”港口园区项目日渐成型。

一是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逐渐加大。

调研数据显示,湖北省30%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额度在500万元以上,另有3家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投资预算在5000万元以上,分别分布在武汉、宜昌和十堰三市。

二是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物流园区不断增多。

超过90%的物流园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园区占总数的67%,信息门户服务和移动数据接入服务的提供率在50%左右。

根据本次调研了解,爱奔物流园建有大型停车场、物流信息交易大厅、零担仓储区等物流基础设施。

其中,物流信息交易大厅共计1400平方米,提供的交易席位档口122个。

爱奔物流园信息化采取“集中办公型—集中办公型+O2O(线上线下)型—O2O型”标准化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流程,起点高,模式领先。

爱奔物流园通过LED显示屏、爱奔物流信息网、车讯通软件、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发布货源和车源信息,为物流交易双方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交易平台。

同时,通过公证系统形成第三方物流交易监控,实现车货信息共享,建立诚信保障体系,促进物流企业和司机的诚信交易。

三是物流园区接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趋于全面。

调研结果显示纳入统计数据的湖北省24.7%的物流园区接入了省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另有7.4%的物流园区接入了国家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3%的园区接入了电子口岸与通关平台。

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集园区管理、物流应用、车源信息、货源信息、专线信息、库厂房信息以及通关服务、保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园区企业提供综合保税物流服务。

目前已进驻了顺丰、武汉中铁伊通、武汉越洋国际货代、京东商城、德邦物流、卓越亚马逊、武汉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电商、物流企业。

武汉新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包含EDI中心、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物流服务交易系统、协同仓储服务系统、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为园区企业提供报关申报、报检申报、危险品申报和货物信息、物流信息以及仓储信息等多元化、专业化、集成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四)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截止2014年上半年全省各类物流企业28848家,通过国家认证的A级物流企业有210家,其中5A级企业8家,4A级企业68家,3A级企业92家,A级物流企业认证对信息化方面也作了相关要求。

目前大力建设物流信息化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武汉、宜昌、襄阳等城市。

本次调研显示,一半的物流企业设有信息化建设经费,全省65%的物流企业会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实时升级信息系统,客户能访问企业网络数据的企业占比38%,一年内可以实现数据共享的企业占比36%。

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中包含运输管理模块、财务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订单处理等模块。

湖北省企业运用的物流信息技术繁多,主要以GPS与GIS信息技术为主,条形码技术运用为辅,也有部分企业采用EOS系统、EDI系统、ASS和RFID技术等技术。

据了解,湖北国药控股、九州通医药集团、武汉良中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武汉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武汉东本储运有限公司、武汉汇通物流网络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平均投入超千万元。

  二、湖北省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缺失,信息互联互通不畅

  一是信息化建设成本过高,平台功能应用较少。

无论是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是湖北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很大程度上只实现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由于建设成本高、技术适用性差、平台推广普及性低等原因,湖北省少有物流企业应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无论是由湖北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还是企业主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如湖北物流网、汇通物流网等,部分物流企业仅使用了展示功能,难以发挥出其设计之初整合资源、智慧车联等作用。

二是平台建设模式创新能力不够,营运质量不优。

当前,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即政府引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政府加企业模式,但每一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政府引导模式与市场的结合度不够、竞争性欠佳,且需要长期投入,可持续和快速发展能力弱;企业主导模式整体规划性不强,投资压力大,过度市场化易忽略公共性和公正性,无法保障政府监管,与国情不适;而应用政府加企业的模式的话,如果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不清,同样会影响平台的建设速度和营运质量。

三是物流信息化标准缺失,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中小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化认识不足,难以借助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运营效率,同时平台标准和接口不统一,各公共平台无法对接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建设急需加强。

武汉市的ETC信息资源尚不能共享,封闭的“车联网”缺少行业互动和交易机制,平台容易变成信息孤岛,导致业务和应用开发成本过高,制约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发速度。

  

(二)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缓慢,信息服务能力不强

  一是物流园区信息化有效投资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滞后。

调研结果显示湖北省70%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额度在500万元以下,物流园区信息化有效投资不足。

鉴于湖北省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占所有物流园区数量的比重不到50%,多数物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高,盲目大规模地投入资金没有现实意义,也难以发挥出园区信息平台的优势和作用。

当前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园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园区信息平台的常态化运营,能够为园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

二是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集成度较低,公共信息平台接口不足。

调研中湖北省64.9%的物流园区未接入公共信息平台,只有7.4%的物流园区接入了国家级公共信息平台,仅3%的园区接入了电子口岸与通关平台。

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以及物流信息标准化不统一等原因,难以将园区企业所需的货物需求、物流信息、数据交换、通关口岸、仓储服务、报关报检等功能高度集成。

同时由于当前在数据保送、平台对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物流行业标准,使得园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难以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

三是物流园区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化服务功能单一。

调研结果显示,物流园区中提供信息和金融增值服务的只占38%,说明园区的信息和金融增值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另外,部分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较低、服务功能单一。

虽然湖北省物流园区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信息化建设仍然相对落后。

湖北省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孤岛”情况普遍,信息化概念性大于实际应用性,多数物流园区虽然具备信息化服务功能,但仍然存在信息通联不畅、信息管理滞后等问题,使得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仅仅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难以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低,服务效率质量不优

  一是物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信息化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